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
一、xxx乡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现状
1、我乡各类人才总量、结构、分布情况
xxx乡人才重要集中在乡机关党委、政府和其他事业单位,约占73%左右,只有少部分分布于各村,其中村班子人才队伍占有比例月8%。人才中有已具有高中、中专和大专的为多,农村种养殖或加工基层人才很少,只占总人口的2.5左右。同时学业有成的人才基本上都在其他地方发展,回到家乡的很少,更由于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和基础条件的制约,更难留住农村人才。
2、xxx乡党政人才队伍情况
我乡党委编制6人实有6人,其中聘用1人,31岁至40岁4人,41岁至55岁2人,大专文科2人,中专文科4人。xxx乡人大编制1人实有1人,年龄41至55岁之间,学历大专文科。政府编制5人实有5人,其中31至40岁2人,41至55岁3人,中专学历1人,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2人。办公室编制2人实有7人,其中聘用及临时人员3人,女同志2人。30岁以下3人,31岁至40岁2人,41至55岁2人,高中2人,中专4人,本科1人。工青妇编制2人实有2人,其中:31至40岁1人,41至55岁1人,学历大专1人中专1人。人武编制1人实有1人,年龄41至55岁,学历高中。计生编制2人实有2人,其中:30岁以下1人,41至55岁1人,高中1人,大专1人。民政编制1人实有1人,年龄31至40之间,学历中专。国土资源编制2人实有2人,年龄31至40岁2人,学历中专2人。公安司法编制6人实有6人,其中30以下2人,31至40岁24人,41至55岁2人,学历高中1人,中专4人,大专1人。
3、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情况
全乡事业单位编制133人实有人员138人,其中乡中学1所,编制29人实有31人,其中:本科1人,大专25人中专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5人,未聘人员3人,30岁以下人员19人,31至40岁10人,41至55岁2人。小学编制69人实有64人,其中:大专3人,中专55人,高中6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51人。30岁以下31人,31至40岁16人,41至55岁16人,55岁以上1人。农技、农机、林业、牧业、水利等站所编制7人实有7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年龄31至40岁和14至55岁各1人。初级职称1人,年龄31至40岁之间。工勤人员4人,其中大专2人中专2人,年龄30岁以下2人,31至40岁2人。医疗卫生单位编制9人实有9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年龄31岁至40岁。学历9人中专,9人为初级职称,9人30岁以下。文体、计生站所编制6人实有6人,大专1人,中专5人,30岁以下1人,31至40岁5人。其他公益管理和社会组织编制13人实有13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中专12人,大专1人,初级职称9人,年龄31岁至40岁8人,41至55岁1人,工勤人员3人,30岁以下2人,31至40岁1人。
4、农村实用人才情况
我乡农村实用人才32人,其中:中专10人,高中7人,初中及以下27人,40岁以下27人,41岁以下5人,近三年农业技术专业培训5人。32人中,生产能手26人(种植能手10人,养殖能手11人,加工能手5人),能工巧匠6人(技能劳动型人才4人、文体艺术类人才2人)。
5、县级层面人才
我乡无县级层面人才。
6、人才需求情况
我乡需求人才为党委2人学历本科和大专各一名。政府1名本科。办公室1名本科学历。文化体育1名本科学历。中学2名学历本科。小学1名学历大专。医疗卫生单位2人,学历大专,农业等单位2人学历大专。文体等2人大专学历。其他公益管理1人学历大专。共计15人。
二、xxx乡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1、在吸引、培养、使用和稳定农村人才等方面,我们认为要认真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提高领导对人才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观念。树立人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是推动工作保质和高效完成的基础和保障,充分肯定人才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全面树立人才第一的用人、选人和培养、任用思路。二是加大人才的社会认可氛围。对开发新产品、推广应用新成果获得经济效益的人员要大力鼓励和宣传,在群众中形成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发挥人才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形成全社会共同尊重人才、渴望人才、培养人才的好的社会机制,全面推动全社会重视人才的好的环境。三是做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培养。对农村基层人才我们要利用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政策、法律法规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以便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四是强化激励机制。对做出贡献,推动社会文化、卫生、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有较大发展的人才进行必要的奖励和鼓励,并有效的为他们更好的发展才能和优势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改善他们的环境,稳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以便发挥更好的人才效益和人才优势。
2、我乡在鼓励农村各类人才流向农村、服务基层政权服
务方面,有以下经验和实例:首先,在培养党员和村干部工作上,重点考虑把优势人才吸收进来,并为人才创造好的技能发挥条件,让人才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带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如:我乡坝子村的谢荣昌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非常有经营和管理的才能,曾任过原箐口焦化厂副厂长。但90年代之初,因政策和体制不健全的影响,焦化厂倒闭了。我乡看到了他的管理和经营能力,他是农村非常缺乏的人才,便积极发展培养他加入了党组织,现他已成为了一名群众信赖的村支书,发挥出了领导和管理的能力,把坝子村管理的井井有条,带动了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多项工作在全特区各村中名列前列,在村班子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才的作用。又如:荒田村小屯组的周光云同志是一名普通的村民,他善于学习和钻研,勤于苦干,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和掌握了一套非常适用的养殖技能,为了发挥他的人才优势和作用,我乡多次派他参加特区和市举办的技术培训班,逐步提高了他的技能和水平,更多的掌握了畜牧养殖知识,同时在他所在的小屯组修建了总面积20xx平方米的养殖场,并调运南疆黄羊和种公牛给他饲养,协调信用社发放贷款,以他的带动组织农户发展养殖也,充分发挥出了人才的优势,稳定了人才在本乡发挥作用。
3、农村基层人才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这些人有思想、有素质、有头脑、有意识、有文化、懂技术,在群众中大多数有很高的威信,有带动作用,是群众的代言人。其次,他们是社会效益的创造者,是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全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他们,并需要激励发挥他们的作用。三是他们是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推动者,农村社会的文化、卫生、教育等重要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他们。四是党的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他们,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坚持党的政策、路线不偏移,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更需要他们。从以上我们便可以看出,他们在农村基层建设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才能更快更好,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发掘和培养,并建立有效的机制,激励和发挥农村基层人才的优势和作用,更好的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三、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导致农村基层人才流失、缺乏和稳定的.原因是:一是农村基础条件差,发展经济条件受到一定的制约。二是农村人口素质低发展经济和发挥才能的社会环境不好,发展较困难,保障机制不健全。三是资金来源少、途径少,农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人才规模化经营。四是政府对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不够,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没有创造良好的发挥空间。五是村级组织人员有限,并且报酬低少,不能留住更多更好的人才。以上因素都是造成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流失、缺乏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2、影响农村基层现有人才健康成长和积极发挥作用的环境因素是:一、农村社会观念陈旧,许多地方落后思想还主宰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利于农村基层现有人才发挥作用和健康成长。二、农村群众群体素质低,对人才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和能力认识不到位,只重生、不重教育和培养,只重眼前、不重长远的观念也限制了农村基层现有人才的健康成长。三、现在还没有一套健全的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和能力发挥激励机制,一定程度的制约了农村基层现有人才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发挥。
3、市场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手段的作用:农村市场基础薄弱,发展空间不大,对农村基层人才的容纳也相当有限,配置的量和需求都没有多大的空间,制约和迫使农村基层人才的流失,并且农村市场对农村基层人才需求不明显,效益也不能让农村基层人才满足,更加快了人才的缺乏和流失。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也相当有限,政府不具有企业一样的优势,不能更多的安置和吸纳农村基层人才,并且财力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基层人才对薪酬的要求,制约了农村基层人才的留用,致使大量的人才流失,甚至导致人才缺乏。
四、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出台适宜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政策。认真完善和实行农村“3+1”教育班和技能培训班,大力开展以村为主、为单位的适用技术培训夜校,传授新型农村种养殖新技术,广泛的开展农村群众培训工作,更好的建设和培养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人才吸纳机制,把农村基层人才吸纳进村班子。另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基层人才发挥才能,政府协调鼓励人才致富,奖励能人,为人才和能人创造发挥才能的条件(如大力推行绿色证书优先承办制度、实行资金和项目人才优先机制等),形成良好的人才优先社会舆论氛围,激励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能。
2、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应大力实施项目、资金农村基层人才优先机制,鼓励农村基层人才留在农村发展,加大奖励和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和创新的农村基层人才大力给予思想奖励和经济奖励,稳定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并努力争取机会,加强农村基层人才的培训和提高,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加强农村基层人才的联络,加强农村基层人才与外界社会和市场的联系,形成外界互通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更好的发挥创新能力。
3、政府宏观调控改善和吸引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政府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投放适宜于经济发展,要求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高,效益高的项目,以有方向的加大对农村基层人才需求,吸引农村基层人才的加入项目建设。二是积极鼓励个人创建村级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帮助协调各种问题,政府做
好各种服务,调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创业积极性,稳定的留在农村创业。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强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教育、信息和文化等设施,缩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农村的优越,让农村基层人才队伍能热爱农村,增强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的思想,以能留住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四是建立好的鼓励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农村基层人才的扶持和贡献奖励,逐步形成良好的创业激励机制,以吸引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稳定,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提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人才的创造性,给予更多的创业和发展空间,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和支持,从情感上留住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心,增强在农村创业信心。
xxx乡人民政府
二○xx年六月二十九日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
为进一步加强检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我近期对县检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县人民检察院设行政办公室、政工科、等个部门,行政编制个,在岗干警名,50岁以上人,40—50岁人,30—40岁人,30岁以下人,其中副处名,正科名,副科名,科员名。全部干警中党员人,占比%,检察官人,占比%,大专学历人,占比%,本科学历人,占比%,女干警人,占比%。
二、检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层次较低
由于县是山区小县,经济相对滞后,福利待遇偏低,人才吸引力不强,因此该院检察干警学历层次较低,本科学历只占全院检察干警的%,且部分本科学历是通过继续教育所得,第一学历为普通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生的极少,大多为大专学历及以下学历。
(二)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检察人才缺乏
该院检察干警学历层次不高,因而缺乏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检察人才,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较强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丰富,即精通法律、在其他专业领域有造诣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欠缺。
(三)无法律职务人员较多
20xx年国家统一组织司法考试以来,该院检察干警参加司法考试者不多,参加者司法考试通过率较低。因而无法律职务人员较多,与检察官队伍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存在检察官断档现象。
(四)检察院的编制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
该院人少案多压力大的问题较为突出,不能满足实际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
(五)检察干警待遇偏低
该院检察干警待遇相比公安、法院较低,且职级晋升较慢,工作生活条件差,致使部分检察干警不安心工作,选择调离检察机关,向发达地区或收入高、提拔快的单位流动。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检察院缺乏进人的自主权
长期以来,由于检察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编制管理机制不配套,检察院进人都是由当地党委、政府研究确定,检察机关作为用人单位没有多大自主权。从这些年情况看,检察院进人渠道比较杂乱,主要是来自军队转业干部和当地领导以及检察院内部检察干警的子女,导致现有检察干警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部分干警由于司法考试难以过关,虽在长期执法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并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造成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书记员比例失调,制约和阻碍了检察工作的发展。
(二)检察院缺乏吸引、留住人才的竞争力
由于县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高等院校的毕业学生不愿留在原籍工作。同时检察院干警收入少,待遇差,工作清苦。部分检察干警家属下岗或没有工作,部分干警子女就业有困难,不得不为生计奔波而影响工作。还由于检察机关上下、内外交流机会少,导致干警职级偏低,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影响了检察干警队伍的稳定,不仅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还导致检察院内部优秀人才的流失。
(三)检察院缺乏建设人才队伍的.机制
检察院由于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检察干警接受业务培训的机会不多,少数干警没有择业压力,业务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法律素质相对滞后,执法能力整体较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检察院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人员淘汰机制,出口不畅,对于一些素质低、不适合在检察院工作的干警,难以通过一种有效机制将其淘汰出检察院。另一方面受编制的制约,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不能顺畅地进入,出现了想录用的人进不来,要清退的人辞不去的尴尬局面,造成难以建设好检察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3
人才是创业之本,兴国之源。在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任何其它资源的占有都更为重要,掌握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者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变革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更是提高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xx市大力推行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多种形式途径,积极培养本土人才、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会城市,xx市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同时,xx市又面临着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优化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xx市人才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看,xx市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与西部其他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xx市自身实际需求相比,也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1. 人才总量不足
20xx年,xx市完成生产总值1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2位,在西部10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位。未来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下,如何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人才作保证。但是由调查结果来看,xx市20xx年末拥有人才数23.25万人,较20xx年末增长了4.88%。与全市常住人口366.49万人相比,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为635人。横向比较来看,同是西部省会城市的XX市,截止20xx年底,人才总数达309.31万人,比上年增长32.59万人,增幅达11.78%,每万人中人才占有率达到2604人。同时,xx市人才总量4.88%的增长速度也明显低于全市GDP近几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人才资源开发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
2. 人才队伍素质偏低
一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全市人才中,硕士、博士5376人,仅占全部人才的2.31%。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16404人,其中正高职称的2474人,副高职称的12993人,高级职称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6.01%。二是领军人才匮乏,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高技能人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3.91%,学历偏低。46岁至55岁占42.91%,56岁及以上占10.68%,平均年龄较大。高级职称339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97%,所占比重很小。以上因素导致高技能人才难以进一步掌握高新技术、技能,发展后劲不足。随着退休年龄的逐渐到来,还可能出现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社会工作人才学历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化服务难以实现。全市社会工作人才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总数的0.35%,大学本科学历占总数的11.88%,高、中、初级职称共有146、464、1205人,分别占社会工作人才总人数的0.91%、2.88%和7.49%,所有取得各级职称人数之和仅是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数的十分之一。较低的学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致使他们难以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占总数的34.43%,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取得有关农业技术高、中、初级职称的总共仅有489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10%,其余均无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职称认定工作滞后。
3. 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在xx市现有的产业结构下,人才仍属于传统型阶段,分布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差距。xx市人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占全部人才总量的近百分之五十,但是,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工程技术、金融、经济、卫生等传统领域,而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人才匮乏。党政人才队伍中, 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别占人才总量的13.99%和7.39%,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集中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传统产业,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相对缺乏。社会工作人才1.6万人,占全部人才的6.92%,总量偏少。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战略性系统工程,xx市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的原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通过对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有效利用,建立与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1.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xx市提出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科技创新人才,就要强调人才群体的高智能性、高创造力、高竞争力,就要在提升人才创造性素质上和聚集高能量人才上下功夫,因此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根据现实情况,引进和培养一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通过招商引资、招商引科、招商引智等方式,加大企业和产业的科研团队和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以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优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与团队,通过培养和引进手段,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队伍素质。要优化人才成长的软硬环境,强化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地位。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2.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努力扩大人才的现实市场容量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是培育xx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势,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吸引和聚集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加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导性投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建立以企业为载体的科技开发体系。要通过政策杠杆作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以及支持企业对重大科技项目开发与产业化的资金投入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3.以稳定现有人才为着眼点,优化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机会,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对于xx市的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有发展机会、能够施展才华,是大多数人才的第一选择。为现有人才创造更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机会是稳定现有人才、扩大人才存量的重要措施。要为现有人才创造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和必需的工作条件及物质条件。加大分配制度改革,使知识的价值、技术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在分配上得到体现。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建立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竞争激励机制,把既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又有预期的经济效益,作为稳定现有人才的立足点。同时,探索灵活的职称评聘制度,对能力水平和社会贡献达到相应程度的人才给予及时的职称职级认定,特别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的职称认定,从而增强现有人才的荣誉感和自我价值感。
4.以建立完善培养体系为重点,有效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人才资源是战略性资源,必须先储备,后使用,先投资,后回报。xx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较低,所以在大力引进人才,注重现有人才的开发和使用的同时,要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到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加快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整合党校、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逐步形成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综合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实用性强、适应性快的职业技术教育为抓手,培养大批掌握一技之长、一技之能的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群体,改善xx的人才结构;三是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要创造条件,增加投入,加快人才的知识更新。围绕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举办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为人才创造更多开阔眼界、更新知识的机会,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4
**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82个行政村、216个自然屯。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XX年底,全县各类人才1.7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0.83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7.8%。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是当前我县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是要依靠人才的力量。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任务的长期性和全面性,决定农村发展不仅需要农业管理型、经营型、技能型等类型的人才,而且需要文化、教育、卫生、金融、商业、环保、网络信息、建筑设计、社会服务等行业领域方方面面的人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和希望所在。我县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发展,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尽快改变目前存在的这种现状。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现状之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8366人,占农业人口比例不足8%。其中水稻种植业技术人才1122人,大棚蔬菜大户1282人,北药种植大户167人,庭院立体栽培人才926人,香瓜种植大户603人,大鹅养殖大户899人,狐貉养殖大户79人,生猪养殖技术人才912人,养鱼大户57人,黄牛养殖大户112人,各类工匠649人(包括学徒),经营类人才132人,财务人才82人,教育人才372人,卫生人才203人,文艺人才67人,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702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着总量较小,不能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状。
现状之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结构矛盾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1.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9%,初中文化程度占55.11%,高中文化程度占9.4%,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45%。农村实用人才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不足1%。人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老龄化,中青年人才严重短缺,农村实用人才青黄不接。人才层级结构不尽合理,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人才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专业深度不够,专业结构不合理,种植养殖人才多,中介组织领办人、经纪人人才少。新技能新知识接受不快,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意识不强等现象并存。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由于接受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现状之三:农村实用人才生成的渠道窄且流动性大
种植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搞,产业链不够长,也就不可能形成更多专业村、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这对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扩张、集群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的村由于产业发展原因,导致一些如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同时,农村产业效益比较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谋生的比较普遍,流动性较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匮乏,后继乏人。
现状之四:农村实用人才观念狭隘,引领作用不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大都是多年时间自然成长地“土秀才”,在思想上还存在小农意识,在带动群众中不积极、不主动,多数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引领作用的实用人才还是占少数,不能形成燎原之势。有些实用人才观念狭隘,一项技术掌握到手就不想让别人学去,不愿意传播推广,致使有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有的虽然技术熟练但掌握的多属于过时的农村适用技术,由于视野不宽、观念落后,还抱着原有的技术不放,不去更新,也使得有些新技术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及时推广。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农村实用人才上述状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客观方面。
(一)客观方面
1、传统的小农思想抑制了农民科学致富的行为。**县幅员辽阔,地处偏远,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普通农户只要赶上年头好,就可以满足一般的生活需要,“小富则安”的思想,蒙蔽了农民进取意识,主动掌握技能走向成才致富的愿望不强。北方农业生产周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年闲,冬季漫长寒冷加之交通信息不便,农民有猫冬的习惯,也有的从事赌博等不良嗜好,致使部分农民把精力放在走街串巷、东家长西家短上,不思成才。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5
居强文化建设是树立产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根据文件要求,现就我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队伍建设现状
1、原文化局机关现有人员4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退养1人,没有办事工作人员。
2、区文化馆现有9人,在区文化馆工作的有7人,基层文化站工作的有2人。
3、区文化市场稽查队定编5人,在区文化局、文化馆调剂解决人员,没有专职稽查人员。
4、文物管理所未定编,人员在文化馆内部调剂,没有专职人员。
5、乡(镇、场)街道文化干部8人(其中竟成3人、新枫街道1人,鱼山1人,丽阳1人,荷塘2人,西郊街道没有专职干部)。
6、全区共建有1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6个基层服务点,按达标要求,区支中心需配备3个管理员,基层服务点需配2个管理员,目前人员空缺。
专业文化工作人员总数偏少,且人员老化严重,尤以乡镇文化站最为突出,全区6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进入文化单位的,总体年龄偏大,其中50岁以上就5人,36—49岁7人,35岁以下5人,其次学历也相对偏低,现有17名工作人员中无一人是文化专业学校毕业,有的乡镇文化干部还存在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专职等现象。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前提
1、思路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必须实行思路创新,首先是要转变重文化设施投入,轻文化队伍建设的投入;其次是要转变重文化人才的使用,轻文化人才培养的思路,要全方位的提高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问题。
2、体制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要实行体制创新,就要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队伍建设的做法,要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队伍建设的体制弊端。
3、用人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关键是用人创新。首先是改革用人制度,要打破条条框框,排辈论资,文化专职人员要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任用,优胜劣汰。要不拘一格地跨地域跨系统跨资历地提拔任用有用之才。要不拘一格地聘用确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用好的机制激活人才,用好待遇吸引人才,要鼓励专家学者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要建立健全区、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数据库,从而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
文化专业队伍担负着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专业队伍健全与否和功能发挥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此,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首先要实行人员数量保障。对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都应有相应的规定,配备一定人员,确保专业文化工作人员到位到岗。尤其是乡镇文化站应根据乡镇每万人左右人口数配备1名专职文化干部的要求,确保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力量到位。其次要实行人员质量保障。一个好的文化馆长就能搞好一个区的文化活动,一个好的文化站长就能搞好一个乡镇的`文化活动,一个好的业务干部就能带出一支有特色文艺队伍。因此,一定要确保专业人员的质量。
一要确保专业文化人才队伍门类全,学历高、专业齐、职称有、素质好,使进入文化专业队伍的人员都能独立的高标准的从事业务工作。
二要加强现有文化专业队伍培训学习,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把人才培养纳入一个系统工程进行有目标的培养,要通过公共财政支撑设立若干个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确保人才培养工程得以实施。
三要尊重艺术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对每一类艺术人才针对其特殊性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造就。
四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重在充实和加强乡镇文化站人员的事业编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将有志于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点子的青年人充实进我们的文化队伍中来。
五要在文化队伍的建设中,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主要是用人制度、分配方式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按职称分配的变相平均主义,让能够干、喜欢干文化工作人有舞台、有机会施展才华,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收入,使那些不能干、不愿干文化工作人及早离岗退位。
六要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需尽快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使农村文化的发展形成规模持续发展。
七要稳定队伍,留住人才。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所造成,其一是从事农村文化的工作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工资报酬和生活待遇;其二是真正专业人才得不到专用。这主要是地方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认识偏差而形成对文化队伍建设忽视的结果。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只要我们充分
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文化在其中起着关键而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地方政府会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投入,使农村文化队伍逐步稳定进而壮大,开拓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其它方法
1、依靠行家里手。加强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文化专业骨干力量,促进文化管理的专业化。文化队伍的组织建立、活动开展、素质好坏、持久长效,是文化队伍有没有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文化专业骨干是文化队伍的核心和精华,能带动影响业余队伍的发展。所以,我们抓文化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将文化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是依靠业务行家力量。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文化各项业务,不同文化队伍从事不同文化内容项目,行家里手管理得心应手。因此,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业,从而不断加强文化管理的规范化。再次是要努力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纪人,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管理的科学化。
2、依靠社会各界。首先是依靠文化热心人。文化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全社会人们的积极参与,开展文化工作也需要社会文化热心人的大力支持。其次是依靠老同志要充分发挥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以及农村的老同志参与文化事业特别基层文化俱乐部的管理。这些老同志有些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威望,工作有经验,遇事敢负责,做事有号召力。因此,我们要依靠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组织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促进文化管理的正常化。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6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的支撑。南京教育名城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速实现“两个率先”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建设者。
一、南京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到*年底,全市共有学校(幼儿园)1241所(不含部省属学校、部队院校以及技工学校等),在校学生85.3万人。全市共有教职工6.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5万人。近年来,南京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效有:
1、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基本确立。近年来,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干部联合公选、干(来自)部交流锻炼、“四五园丁工程”、“千名教育硕士工程”、教师校长境外培训、新教师“凡进必考”、农村教师“优岗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逐步建立健全起教育人才选拔、使用、培养和激励机制,使全市教育人才的数量质量、专业素养、属性结构、工作状态不断改善,已基本适应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2、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明显提高。通过积极推进干部公开选拔、大力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人才培育、积极优化人才激励措施等工作,倾力打造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管理者队伍,南京市坚持以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实践锻炼来培养教育管理人才、加强教育管理者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反响。全市已有近千人通过“公选”、竞争上岗走上教育领导岗位,其中绝大多数“公选”、竞争上岗的干部成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佼佼者。
3、教师人才高地基本形成。通过实施“四五园丁工程”,培养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目前教师学历达标的平均水平幼儿园为96.84(比“九五”末高2.3个百分点);小学98.8(比“九五”末高2.2个百分点);初中95.5(比“九五”末高4.3个百分点);高中91.3(比“九五”末高12个百分点)。全市目前还有1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其数量超过全省其他城市的总和,在全国同类城市名列前茅。全市现有省级特级教师148人(在职81人),在职名校长、名教师113人。每年还选拔近百名教师赴境外进修深造,并已有114名教师取得国际英语教师任职资格。通过“十五”的努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为全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一五”南京教育人才建设目标任务
1、“十一五”南京教育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南京要围绕“建一流教育,创教育名城”总体目标,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加快富民强市,推进“两个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到*年,全面达到全面小康社会阶段的教育发展指标,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xx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历史积淀深厚、质量水平一流,名校名师众多,风格特色鲜明”的教育名城。12
市县区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2、“十一五”南京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一五”期间,南京教育培养目标要努力凸显三大特征:一是具有“现代公民”的特征。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科学人文素养、现代文明行为的'现代公民。二是具有“国际通用”的特征。注重在全球化视野下培养人才,为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眼光、通晓国际知识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三是具有“一精多能”的特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让一大批学生成为基础宽厚、素质全面、精通一个领域、兼备多种才能、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人才资源。
3、“十一五”南京教育倾力打造的三支教育人才队伍
(1)、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领先全国。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比例,*年达到65,20xx年达到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年达到60,20xx年达到70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高中教师,*年达到10,20xx年达到12。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年达到40,20xx年达到50以上。
(2)、实施“教师兴校”、“人才强教”战略,彰显师德建设特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并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适当、结构优化、充满活力、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教师队伍。加强和改进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勤奋敬业,遵纪守法,爱岗爱生,为人师表。
(3)、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继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从*年开始,中小学新进教师全面实现本科化。继续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大力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7
有西汉陶器窑址,丰家村周家湾菜园内有宋代陶器遗址,有金紫峰宝觉寺,有黄龙山清俊亭等名胜古迹,有王如霆、赵三元、陈荆等历史名人。目前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在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创新性人才,在农村应该增加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规模企业,这就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术,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把握市场,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多发展有技术含量的生产。
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与人民群众发生最直接的联系,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当地发展经济最急需的'工作。 要改变目前一部分乡镇干部后继乏人的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应完善对乡镇干部、尤其是边远地区乡镇干部的选拔作用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多渠道选拔;应动员更多的青年干部到乡镇锻炼,把到乡镇工作作为干部必须经过的一课;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不仅从政治素质上提高他们,也应从经济利益上关心他们;对乡镇干部缺编人员应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县级安置不了的非干部人员往基层塞,造成基层职工中公务人员比重下降,整体素质下降。乡镇人才队伍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总量不足,突出地体现在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基层人才严重短缺。为此,在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二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投入机制。
三是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以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采取刚性与柔性两种方式,通过长期聘用、项目指导、学科牵头、培养人才等形式,聘请高层次人才,切实提高基层人才的素质。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8
xxx工信局按照《全县人才工作综合调研等两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副书记、副局长xxx同志负责的调研课题小组。制定了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调研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从8月中旬到9月末,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展了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研的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以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在被调查的23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其中林产品加工业3户,能源业3户,矿产业4户,绿色食品业7户,医药加工业1户,建材业1户,其他产业4户。
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统计调查表和在同行业中抽选1—2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的。共发放调查问卷23份,在各行业抽选的召开座谈会的企业情况是:林产品加工业:xxx有限公司;能源业:xxx股份有限公司;矿产业:xxx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业:xxx有限公司;医药加工业:xxx股份有限公司;建材业:xxx有限公司;其他产业:xxx有限公司,共7户。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本状况(数量、结构、特点、分布等)和总体评价。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问题及 成因。
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战略任务、 主要目标、工作举措和工作建议。
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典型案例。
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部分优秀人才的简明情况(主要业绩、代表性成果)。
根据以上确定的范围和方法,通过近一个月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目前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意见及建议。
二、企业目前的人才状况
通过对23户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调查,基本摸清了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
目前,23户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经营管理、技术人员342人(包括车间技术人员)。
在学历方面:其中中专以下81人,占23.68%;大专116人,占33.92%;大学本科132人,占38.59%;大学以上13人,占3.9%。
在职称方面:具有职称的人数只有191人,占经营管理人员的55.84%。其中初级职称87人,占45.55%;中级职称69人,占36.13%;高级职称35人,占18.32%。
在专业对口方面:学历和所从事行业相符合的只有41人,占11.99%。其他人员都是通过担任现任职务后,经过后期学习和实践积累逐渐从事现任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提高。
三、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企业的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特点依然存在,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目前对高技术人才需求量不大。
其次,由于企业管理团队应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制度认识程度不高,对接收高级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由于企业财力及相关环境的先天不足,也因为接收高技术、高能力人才需要在薪金待遇、生活条件、发展空间上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有意愿接收,也满足不了高新人才的条件。
第四,部分企业是总公司的下属企业,人力调动权在总部,企业还存在“等、靠、要”的消极心态。
四、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有需求渴望的。由于企业在高技人才不多、不精,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欠缺,凝聚力不足,导致职工队伍的不稳定。不少企业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吃了不少的苦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高级技术人才,特别是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主要是能为企业研发新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能改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像xxx有限公司就急需这样的人才。
2、需要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在指导企业上市、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能够进一步理顺目前的企业管理状态,积极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靠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需要建设企业团队的高级人才,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树立等方面,能为企业打造出一支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新型的、稳定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建设方面的建议
根据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提如下建议:
1、应争取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通过长期的政策支持,在资金、待遇、收入上,采取以企业为主支付、政府相应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到企业工作,并通过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2、搭建人才招聘平台。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利用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在企业和人才间架起一座“桥梁”,建设吸纳人才的“快速通道”。
3、建立人才储备库。整合人力、教育等资源,外联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形成一个立足本县、辐射外围的人才储备库,使吸引、聘用人才更加方便快捷。
4、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企业与教育培训部门联手“因需施培,定向培养”,企业提供部分培训资金协助培训部门培养人才,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人才培养效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9
司法行政队伍是政法队伍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既是司法行政机关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正确履行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关键和保障。根据县委政法委关于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调研工作的指示精神,近期我们对全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概况
全县队伍包括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乡镇司法助理员。目前全县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xx人;乡镇司法助理员xx人;从业基层法律工作者xx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有x人,占xx%;30-40岁的有x人,占xx%。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以上学历x人。党员x人。
近几年来,我县司法行政系统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按照新时期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采取重学习、严制度、抓整建、造氛围等措施,为打造一支政治上坚定、业务上精通、作风上优良、纪律上严明、执法上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作了不懈努力。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了司法行政队伍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几年来,在机关干部队伍中,先后开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创先争优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在全体司法行政队伍中还针对不同人员,开展了多种类型的业务练兵和学习培训活动,使司法行政队伍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
二是建立了规范司法行政队伍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警”的指导思想,把建章立制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先后建立了《学习制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执法执业档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司法局工作规则》、《司法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制度》等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了司法行政队伍的行为,使队伍的纪律和作风都有了较大改善。
三是营造了争先创优的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氛围。我们在重学习、严制度、抓整建三管齐下抓队伍建设的同时,把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创先进、促先进作为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抓建设在队伍中树立弘扬正气、爱岗敬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清正廉洁、服务为民、执法公正的好思想、好作风,促进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使全县司法行政队伍在政治素质、纪律作风、业务水平、社会形象等方面都有了提高。
二、当前我县司法行政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虽然近几年在加强队伍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县司法行政队伍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中,部分干部身上存在着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本职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由于有少数干警本身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队伍建设中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或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思进取;二是领导班子不能完全发挥出应有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战斗力,领导干部自身对工作缺少诚心,奉献精神不足。因此,要改变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重聚人心,重树信心,重朔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的形象。
二是在基层司法行政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主要一是有的乡镇司法助理员中有的不熟悉工作、有的不尽心工作,形成了“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有人不干事”的局面;二是乡镇司法助理员都是身兼多职,影响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发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乡镇司法助理员大部分都刚进入到岗位,很多都不太熟悉业务,加之人员管理体制、经费等问题。因此,要解决这支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及时加强业务培训,其次多方联动、上下配合,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尽量争取把人员管理体制、经费理顺,把能干事的、会干事、想干事的的选进来,充实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力量,充分发挥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
三、关于改进和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几点探讨
(一)抓好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各项素质。队伍建设,素质是根本。只有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队伍建设才能真正搞好。因此,要把素质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一要组织队伍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理论著作和文件规章,在全体队伍成员中开展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廉政教育、风纪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队伍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素质。二要组织队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让队伍成员能够以熟练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各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班子是队伍的核心。队伍建设搞得好不好,班子建设是前提是关键。要在队伍建设中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目前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实干、廉洁的坚强集体,充分发挥班子在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坚持两个原则,促进队伍建设取得实效。一是要坚持“从严治警”的.原则。队伍建设的成效如何,要看社会各界的评价和反映,社会的评价和反映怎样,来自于队伍中是否存在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对队伍的监督管理,要认真做好队伍的执法检查和信访查处工作,要及时解决队伍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倾向和问题,要把这些不良倾向和问题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能姑息迁就,养成后患。二是要坚持“从优待警”的原则。从优待警,从善待警,是搞好队伍建设的一项政治武器。要认真关心和爱护司法行政队伍中的每一名成员,思他们所思,想他们所想,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干无所忧、干有所为。
(四)结合开展“发扬传统、坚持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在司法行政队伍中形成正确的精神导向。创建活动是队伍建设的精神载体,开展创建活动是搞好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司法行政部门要在抓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适时开展各种类型的创建活动。如创建“五型”机关、创建文明单位、创建优秀司法所、创建执法先进单位、创建“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单位和司法行政工作者”等等。
通过开展这些创建活动,在司法行政系统内营造一种健康的精神氛围,激发和调动广大司法行政队伍成员在工作上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求实创新。
(五)强化工作机制,使队伍建设能够长抓不懈。机制是队伍建设各项举措能够有效落实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才能使队伍建设长抓不懈。一是要强化领导责任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队伍建设的领导工作机制。单位的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队伍建设负总责,班子成员中要安排一人专抓队伍建设。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逐层逐级地落实好本地本部门的队伍建设各项任务。二是要建立工作协作制。要充分发挥机关职能科室在队伍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到队伍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确保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促进队伍建设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0
名称:关于建筑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调查人员:王兆国
起止时间: 10月22日至10月29日
关于建筑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及人才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体现在各类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增长,说明建筑业人员的职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筑业正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管理型发展。
尽管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在逐步增加,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但如果把大量的流动农民工计算在内,建筑业仍然是一支劳动密集型的队伍。在管理人员中,既无学历又无职称的人员仍占较大比例,专门人才年龄断层、老化的现象也依然存在。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队伍素质依然很低,科研规划、勘察设计及房地产行业队伍素质明显高于建筑业。
作为著名的建筑之乡,我们肥城市陆续提出了做大做强建筑业的发展思路,随着新业从业人员将出现重大结构调整。建筑业人才教育培训将担负着为整个行业发展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建筑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新情况,都意味着建筑提供人才保障的艰巨使命。10月22日至10月29日,我们培训中心组织了专业教师先后对本市的五家建筑施工企业、租赁公司进行了建筑行业人才队伍工作调研,通过工作座谈,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了解具体情况并征询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调查时间: 10月22日至10月29日。
调查地点:本市。
调查对象:单位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操作员。
调查方法:工作座谈,现场调研。
调查人:王兆国。
一、我市建筑业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肥城市共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96家,成建制劳务分包企业269家,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建筑业从业人员近12万人。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建筑企业负责人及高层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升。我市建筑企业大多是镇办或村办建筑队伍发展而来,虽然经过主管部门的鼓励与扶持,大多经过了改制,但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学历普遍不高,未经过专业教育培训,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能力不强,发展创新动力不足。检查中发现,全市持证上岗的企业经理123人,持证上岗率仅为29%。
二是建造师考取人数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缺口。我市目前注册一级建造师159人,注册二级建造师2394人。已注册的建造师中,还有相当比例分布在房地产、勘察设计、监理、园林绿化、水利、公路等企业中。随着项目经理向建造师过渡期限的临近,与我们估算建筑企业共需4500名建造师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缺口。
三是关键岗位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绩。顾名思义,关键岗位人员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点,他们的从业素质及技术能力水平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培训是基础、证书是手段、准入是目的、验证是保证”这四大环节,认真扎实地开展关键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全市目前关键岗位持证人员15854人,其中施工员4605人,质检员2586人,预算员1490人,安全员2270人,材料员2301人,机管员1423人,其他1179人,持证上岗率达81%。
四是技术工人的持证上岗率相对较低。肥城市地处内陆地区,本地人员中从事建筑业务工的人员较多,但目前各建筑业企业使用的务工人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存在很多证书在,人员已经离岗多年的情况,导致建筑业企业进行技术工人培训和考试的积极性不高。经统计,在各类建筑业岗位人员中,我市技术工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人数13000人,比例仅为28%。
二、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在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战略资源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关系到我市建筑业的未来。同时,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高学历、高技术”岗位,也包括一些基础性的岗位,在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企业尤其如此。建筑业的发展既需要会技术,懂经营,擅管理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技术精练、业务突出的技工队伍。要逐步建立高层次管理人员为龙头,建造师、关键岗位人员为骨干,高素质技能工人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一)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应对专业技术人才分流问题。肥城市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大量工民建专业技术人才转投房地产开发公司,再加上一些建筑业企业经理经营思想陈旧,对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重视不够,且建筑业从业环境苦、脏、累,能提供的待遇也不高。导致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进入建筑业企业成为普遍问题,建筑企业发展存在人才断档现象。我们重点引导建筑业企业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业的观念,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在引进人才能够做到重金引才、重视育才、重在留才。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宣传、发动,提高企业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贴近企业就近培训,降低企业的费用支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学员学以致用,作为开展岗位培训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培训对象为着眼点,选准培训内容,强化培训考核,有的放矢的开展培训。
(二)以山东鲁泰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培训基地为依托,重点开展技能工人培训与鉴定。,鲁泰建工集团投资兴建了安全培训教育基地。现已全部交付山东鲁泰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管理与使用。目前已经建成1300平方米的教学楼,有各种规格的教室10间。其中大讲堂可容纳200多人,普通教室50人。可满足8个工种的同时教学,同时还配备了多媒体室、图书室等教室供学员使用。设置有砌筑工、木工、抹灰工、镶贴工、钢筋工、架子工、电焊工、管道工等多个工种的实训场地,每个工种能容纳40~50人的`工位,同时能满足1000多人的技能训练和鉴定,设施、设备、材料齐全完备。已建成的标准化学员公寓可以同时容纳300人食宿,并配有洗浴、娱乐室、医务室等后勤保障设施。
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职业培训的鉴定工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提高建设劳动者的素质,科学合理配置建设劳动力资源,是社会、企业、职工三者共同利益之所在,是企业、职工在市场竞争中的需要,是把建筑业做强做大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需要。不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肥城的建筑业在国内外的建设市场竞争中将难以立。基于此,我们要进一步岗位技能鉴定工作,成立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建筑职业技能岗位鉴定指导委员会,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环环相扣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保证职工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作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逐步提高教师和考评人员素质。教师是培训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其思想道德状况和技术水平对培训工作影响很大。要充分利用威建集团公司内部专业技术力量强的优势,从鲁泰建工集团内部及省内外各大院校聘用一大批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能考评队伍,对业务素质、年度工作实绩等任职条件进行定期考核,要求教师不断进修加强学习,及时掌握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与考评员队伍。为今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四)转变培训及鉴定形式,使培训鉴定更适应行业特点。建筑业是一支外向型队伍,职工流动性大,难以集中培训,针对这一特点,教育培训工作在发挥各类建筑学校培训基地作用的同时,更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过去大家对函授培训、业余学习持怀疑态度,拘泥于按照常规办学,要通过不断实践,经验积累,摸索适合我市建筑业特点的培训形式。重点实现“三个灵活”,一是培训方式上灵活。采用函授与面授、脱产与业余、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在函授培训、业余学习中,注重加强检查,要求学员自觉地、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鉴定工作中,针对具体情况使用分别采取“专设工位鉴定”和“现场工位鉴定”两种方式。二是培训时间上灵活。利用冬训、下雨天或晚上的时间,或者利用工程的档期培训,努力解决工学矛盾。主要利用春节前后近两个月的时间较为系统的进行理论培训,然后根据各地的工程进度,分期开展鉴定。三是办班地点上灵活。采取“后方学校培训和前方现场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灵活机动地举办各类培训班。
(五)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及鉴定工作运行机制。一是要明确约束机制。要通过资质年检、持证上岗检查等有效手段,对建安企业参加培训的各个工种提出明确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规划。与各市区主管部门签订职业技能培训责任书,将培训计划纳入企业考核内容,完不成年度培训计划的单位不得评为先进集体,分管负责人不得评为先进个人,企业资质年检不予通过,更不能晋升资质等级。二是建立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实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建立劳动力资源的合理的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改变过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传统做法,打破工种的限制,针对企业的需要,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提倡一专多能。一方面解决企业的需求,同时不少工人持有双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达到建筑业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的目标要求。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每年度对培训鉴定工作进行评比,对在办、教、学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育培训工作者予以奖励,以此来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此外要通过举办技能比武来激发广大青工的积极性,推动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
以人为本,重视人才是建筑业发展的重点,重视与加强建筑业教育培训工作应成为行业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双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才能为做大做强肥城建筑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1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次第展开。近两年来,教研室因势利导,广泛宣传现代教学理念,全市上下积极地呈现出整体推进课改的态势。在此课改过渡时期,新的教学观念势必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常规执行过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影响已有的教学常规条例的落实?学校该如何突破率由旧章的限制,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教育管理部门又该怎样根据新的课改精神调整、修订教学常规?
基于以上思考,围绕我局今年”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这一工作重点,我室小学组三位同志深入各所小学进行调查,了解各小学常规教学执行情况。从三月份开始,我们先后前往集里、荷花、赤马、淮川、太平桥、镇头、关口、永安等八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听课,所到的十多所学校中既有城区的(黄泥湾学校)、也有边远山区的(赤马学校)、既有中心完小(田坪学校)、也有片完小(升田学校)、村小(罗直学校)。由于时间、人手的限制,这次调查以了解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状况为重点,同时对常规教学中备课与作业批改这两个重要环节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走访、听课、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得了许多一手的材料。
二、现状调查分析
1、关于上课
按照“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的要求,课堂教学质量与否是衡量当地素质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本次调查活动共听课 8节,包括部分乡镇组织的课堂教学赛课36节,随机抽查常规课76节,教学研讨课6节,涵盖小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社会、自然等多个科目。依照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新理念中的发展性评价观点,我们听课评价后统计出以下数据:优秀课22节,优秀率为 9.5%;合格课83节,合格率为69.2%;不合格课 3节,不合格率占 .3%;有突出教学改革意识的创新课 2节,占 0.2%,能充分使用电教手段(含录音机、幻灯、电脑课件等)且有教好效果的电教课37节,占32%;此外,有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的课 节,占9.8%,出现知识传授错误课8节,占6.9%。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我们总结了目前我市小学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正在逐步更新,慢慢开始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少有训斥、批评、挫伤学生的现象,老师们正努力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仍没有建立,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根本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的进步和发展。
⑵、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能自觉地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些创新课上,有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趋向。但是,这些教学观的变化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把新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影响教学效率。 ⑶、绝大多数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案设计能体现学情与教情。老师们能依据自己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根据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容量和进度,突出重点。
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使用的各科教材每年均按新的课程标准作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删减、增补,这给我们这些尚未进入课改实验区的教师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很多乡镇学校还没有组织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有的教师根本没见过任教学科的《课标》,见过的也理解不深,这就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现行的教材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但农村学校教师课业负担重,对教材钻研不深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教材的处理和知能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出现了不了解教学要求,把不准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的现象。如学习课文不敢串讲又不知如何感悟?数学习题不能机械练习又不会设计情境训练。
在教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下,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这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⑷、部分教师有了进行学科间知识渗透的意识,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条件的简陋,有些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能落实。美术、音乐、自然等学科的教学无法体现其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
(5)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也很努力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本次调查活动中,荷花、集里等办事处的课堂教学评比课,有80%以上教师自制电脑课件、利用音像材料,投影灯片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常规课堂中的现代化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有近一半的教师反映学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或没有投入使用,或有质量问题。加上使用极复杂,教师的操作能力不强,有了设备,使用率也很低。
2、关于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大多数教师备课重视学情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讲究科学性、实效性。各学校对教案编写的考查管理均比较明确,很多学校明确规定:“上课必须要有教案,没有教案不能进教室。”从抽查情况分析,95%以上的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编写规范、完整,约有60%的教案有教学后记的记载。根据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程度的不同,出现了详案、简案、摘要式编写等多种形式的教案。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师,灵活采用了备好“主科”,简写“副科”的方法,既减轻了教师繁重的写教案负担,又达到了备好课的目的。
备课不是抄教案。虽然老师们均有此共识,但我们仍在赤马、镇头、荷花等不同地区看到了同一学科同一课时的完全相同的教案。虽然《常规》中对教案编写有了科学合理的要求,但仍没有改变备课就是抄教案的现实状况。一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本质,并且单纯依赖教参,不去寻找其他源头活水。从教案抽查中不难看出,教参仍是教师放之四海皆准的备课法宝。很多教师教案写的是一套,上课教的是另一套。把大量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抄教案上。虽然有些好的教案编写得很科学,但操作过程中受条件制约,执教者本身素质限制,教案也很难执行。
3.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工作在我市小学阶段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通过座谈,走访,查阅材料,我们了解到目前各小学作业批改情况良好。体现在:
①作业量适当。95%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课外家庭作业量不多,练习本大都能在课内完成。
②作业形式灵性多样。过去的那种机械性重复抄写作业减少了,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性、开放性作业增多。
③作业批改认真负责。大部分学校坚持进行每期两次的常规检查,很好地保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数量和质量。85%的教师每天都给学生批改作业。尽管老师们感到每天批改作业工作量大,但大部分老师认为每天的批改是必要的,充分体现了多数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此外,作业批改形式逐渐体现出新的教学思想,作业批改中描述性评价增多,有的学校(如镇头田坪完小)还出现了分层批改、发展评价等真正促进学校发展新形式。
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部分家长为教师不布置或少布置、不批改或少批改学生作业有看法,担心孩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同时也因此质疑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可否认,有些老师借作业改革之机放松懈怠,没有真正落实好常规教学。许多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只布置不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在这种开放性的作业中得到培养。
三、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责任感
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常规工作是为了应付检查,是处于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地,甚至还有7.9%的教师说如果不要检查教案可能不会备课。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有些教师虽然检查时有教案可查,但同样没有备课,其教案是来自于教学参考资料或教案集中,没有经过自己的比较分析、深思熟虑、全盘照抄,以致于进教室后随心所欲另搞一套。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持这种不负责任的常规教学观的教师必将受到淘汰。教师必定要走出封闭、狭隘的视野,在新课程环境下重视塑造自己。新课程将会让教师们认识到: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教学重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的重心转换,将使得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感。
(二)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对教学常规的内容和要求作新的调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一次根本性变革。新的课改观念中将渗透到我们教学常规的每个细小环节中。我市现行使用的《常规》是经过 997年和XX年两次重新修订颁发的。在过去的实践中,《常规》对规范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新的教学需要新的常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新的'教学常规制定一定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新的常规量化指标和管理条例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教育和管理部门准确把握课改精神,深入了解教学现状,综合课改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科学制定,以保证《常规》条款的正确有效。
我们本次调查只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前的一次“小分队行动”,针对目前教学常规执行状况作以下建议:
⑴、备课
首先要坚持“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任何人是任何课都得备课才能进教室授课。其次,要正确理解,处理备课与编写教案的关系。我们要强调备课的内容。备课中心任务应是钻研教材和撰写教学过程,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不要机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要废除假教案,力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⑵、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地,是学校工作重点。在执行教学常规中,全体教师要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
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
⑶关于作业布置和批改。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作业批改与评价注意过程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立评、自评相结合。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
(三)、改革教学常规管理督查的方式方法
常规工作的管理以学校为主。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学校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各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在常规教学管理上形成特色。要充分尊重教师,对敢于打破常规,有教强改革意识并注意实效的教师,实行免检、奖励。总之,要用有创造性的管理机制保证教学常规活动的生命活力。
中心学校要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新的发展的指导。一般采取不定期抽查。抽查的项目重在上课、备课、辅导与作业批改,抽查的形式以听课、走访学生为主。学校检查与中心学校抽查的情况要及时通报、反馈,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此外,教研员在下基层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要随时了解、督查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发现教学常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被督查教师的常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并通报学校。
(四)常规工作必须与教学研究紧密地结合
常规为本,教改取胜。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是开展教研教改的有力保证。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执行常规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就是提倡教师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学实际而是为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常规工作中“行动研究”意识的树立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对重视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学校应树立典型,大胆激励,给予奖励。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2
结合发改局工作职能职责,深入分析我局现有人才队伍情况,掌握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合理提出优化发改人才队伍,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的对策建议,促进发展改革工作展现新面貌、呈现新亮点,为县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县发展和改革局作为综合研究拟订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经济部门,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确保其职能职责充分发挥,促进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组织力量进行调研,重新全面、详细地发改人才队伍现状,以便于发现问题,找准根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迎接新一轮人才挑战做好准备。
二、发改人才队伍现状。
县发展和改革局下属4个事业单位,即县县域经济发展办公室、县节能监察中心、县经济信息中心和县价格认证中心,共核定编制数60个,其中行政编制29个,事业编制26个,工勤编制5个,全局在编在岗职工53人。
(一)年龄结构情况。
根据分析显示,发改局年龄结构断层,后继人才严重不足,35—50岁人员占全体干部职工的70%,35岁以下青年人占6%,中老年人才多,年轻骨干少,中老年比年轻人工作时间长,有着丰富的经验,协调处理问题更加成熟稳重,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经验主义的问题,接受新知识速度较慢,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时间较长,长期形成的定势思维妨碍了工作创新。
(二)知识结构情况。
根据分析显示,发改局干部职工绝大多数取得了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大学本科以上16人,占64%;专科以上34人,占30%;其中:初始学历本科以上5个,专科以上4个,经济管理、法律、项目管理等相关专业出生人才相对不足,知识老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发展改革工作对高层次专业性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干部职工理论知识更新更加迫切。
(三)人才分布情况。
全局53名在岗职工中,本地职工为48人,占职工总数的90。6%;外地引进职工仅5人,占职工总数的9.4%,本地职工占绝大多数,且这些本地职工主要都是因为不愿背井离乡才选择留在工作;外地人才基本是近5年才陆续引进的,且外流情况较严重,人才引进的力度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都十分有限。
三、发改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过去发改系统在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引进新职工,近年来,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发改局干部队伍有了显著的变化。但由于长期以来造成的欠账,导致新引进干部的速度略显滞后,不能填补老干部退休带来的缺口,干部断层的现象日益凸显,不利于发改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3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需优先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确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量的扩张、质的提高、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了百姓,改革创新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加速和加强。到20xx年底,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xx年的40.1%、85.9%、94.5%提高到81.1%、95.9%和97.7%。进入“十一五”,要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产业集聚城,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育人才队伍作保障,更需要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制度。我们将围绕教育发展目标,全面启动教育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努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滤布全力加快教育产业集聚。
固本培源,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目前我市专任教师达到48048人,这支队伍水平多高、素质怎样直接关系到全市教育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将实施“四大工程”,全面固本培源,积极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一是素质培训工程。
当前,“回到学校”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世界性选择。我们将着力强化校本建设,积极落实以实践为导向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全面开展师德修养、新课程、教育科研、教学基本功等培训,切实培养既有理论水平,更有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名家。到“十一五”末,评选三千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全市每个乡镇都有名教师,努力培养一批国家级科研型教师和省级特级教师。在推进校本培训的同时,切实加强非校本培训,强化教育人才的专业引领。我们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高校多、专家多、科研单位与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开展专家学者讲学、科研单位与学校共建、科研人员进校等活动,不断引领教育人才专业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十一五”期间,实现在职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其中市级培训20000人,省级以上培训3000人。
二是学历提升工程。
多途径、多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特别是高一层次的学历提升。积极争取支持,利用市内外高校资源开办在职教师本、专科学历教育。到“十一五”末,使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其中小学和初中45周岁以下的教师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4%以上;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2%以上。
三是对口支教工程。
建立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一帮一”制度。所有城区学校的教师和教干,年龄在45周岁以下,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都要参加一年以上的`支教工作。同时,从农村学校选派一批专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教”。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选派教干挂职交流,组织名师送教,定期开展送课、送专题讲座下乡活动,开展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是团队塑造工程。
教育发展需要教育人才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我们将通过“我校的教育理念”、“我的教育信念”、“教育需要热爱”等系列专题,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教育共同远景建构,形成热爱教育、奉献教育、发展教育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善于学习的团队文化,积极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人才团队。
招才引智,优化教育人才资源
针对我市教育发展加快,教育人才供给不足、结构还不尽合理、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的实际,我们将切实加大引进教师、引进学生、引进投资的“三引进”力度,扩大开放,全面出击,招才引智。一是筑“巢”引“凤”。积极优化我市教育发展环境,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全市教育办学水平,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发展水平吸引人才。二是待遇“引”才。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汇聚。三是扩大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培训师资,加速骨干教师成长的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专家到我市从事教学和培训活动,促进我市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外”才和“外”智的引进,不断壮大和优化全市教育人才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才高地建设。
完善制度,发挥教育人才才智
有了人才,关键在用。用人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在人才资源开发和建设中,关键要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和制度。针对教育系统人才多和需求量大的实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教育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开创教育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人才中心运作体制,充分发挥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职能,开展政策咨询、转岗培训、教育系统人事代理、人事托管等服务工作,并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推动校际、区域、公民办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
二是完善用人机制。
按照“教师不调配,进市场;校长不任命,搞竞争”的思路,全面推行和完善以“科学设岗、以岗定酬、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人事代理、人事仲裁”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中小学师资和人事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干选拔任用制度,校长和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平等竞争、择优聘任。通过平等竞争,择优聘用,让能者上岗,弱者离岗。
三完善激励制度。
以评激励。健全和完善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评选和考核工作,让教师有成就感、成功感。以待遇激励。改革分配机制,实行结构工资制和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师特殊津贴制,全面落实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制度。以情激励。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大力实施民主管理、情感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4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
年,我县开始实施“遂州英才”招聘行动,主要采取到高等院校直接考核招聘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到事业单位的博士和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落户xxxx并购买住房的,按照本单位经费渠道发放10万元安家补助费;引进到事业单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硕士和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落户xxxx并购买住房的,按照本单位经费渠道发放3万元安家补助费。组织、人社、编制、财政、公安等部门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时为引进人才办理上编、工资、经费核拨、社会保险、户口迁移、住房公积金贷款等相关手续。
年,xxxx县事业单位引进硕士研究生3名,xxxx年引进硕士研究生4名。其中:县国土局人文地理学1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1名,县农业局农学类2名,植物保护类1名,县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类2名。年龄均在20-30岁,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同时,通过主动衔接和政策扶持,积极协调中省市专家组成专家智力团到蓬服务,培育、建立县级专家专家服务基地4家,市级专家服务基地2家。另外,在接受本次调查的国有电力公司、县国有粮食储备库、鑫威门业、渝奥纺织公司、佳琦电子等企业中,高级工80人,高级技师6人,高级工占技能人才总数为17.7%,技师占技能人才总数为27.8%,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总数为0.21%。
目前来看,高层次人才在企事业单位中所占人才比例总体偏低,如全县专业技术人才5618人,其中高级职称只有614人,仅占11%。且多聚集在教育、卫生等行业性部门,职称层级变化较大。而在被调查的企业中,领导对高技能人才比较重视,对技能人员的工资薪酬国有企业能基本能保证。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有突出贡献、特殊技能型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享受市级及以上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津贴为空白;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能力不够,高层次研发人员匮乏,难以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具备良好理论素质、较强技能知识和能独当一面、高度负责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数量不大。调查中不少单位反映“人员那么多,但能独当一面高质量完成某方面工作的人员只有30-40%。一方面,许多事情没有合适的人专干,另一方面,许多人没事干。
(二)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一是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全县专业技术人才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员所占比例偏底。二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现有人才主要集聚在教育、卫生等第三产业上,而轻纺、门业、规划建设等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第一、二、三产业人才呈现“断层”现象。三是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较多,而熟悉市场经济的人才较少,从事教育、卫生、农业、行管等传统学科专业人员相对富余,而从事法律、金融、工业、招商、经济管理、文化旅游、工民建等专业人员奇缺。
(三)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xxxx属革命老区,经济不发达,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激励措施不到位,本地高素质人才不愿回来发展,外地一些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到xxxx来工作,特别是许多优秀人才外流,一些用人单位和县财政对人才工作经费投入较少,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与发达区县相比缺乏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有心想事,无力办事”的局面。
(四)高层次人才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领军人才非常缺乏。被调查单位中36-45岁,大专、高职学历的人员成为人才的主力军,高层次高学历的创新人才、领军人才非常缺乏。二是高层次人才积极性和专业特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有近70%的高层次人才认为会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并有30%认为他们自己发挥了较大作用,40%认为专业特长得到比较充分发挥。但仍有一部份人认为,他们个人的意见或建议没有受重视。三是创新情况不理想。调查了解到获得发明和专利的高层次人才非常少,这说明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技能与创新实践活动有待加强。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确保高层次人才“最吃香”。
牢牢把握宣传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加大对“人才强县”战略的宣传力度,带头深入学习贯彻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社会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共同推进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和宣传力度,重奖那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各类高层次人才向“洼地”聚集。积极宣传和推介各地人才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完善引进政策,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
一是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等指导性文件。对企业、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给予政策支持,配套落实来xxxx工作人才的户籍、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优惠政策。二是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对符合劳动模范基本条件的技术能手,优先推荐参加市劳模、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对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还可申报享受省政府、市政府特殊津贴。完善激励机制。企业聘用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可比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称的待遇水平,享受相应待遇。三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柔性引才”和智力引进促进办法,鼓励用人单位以柔性引才的方式吸引高级智力服务xxxx。实施刚性引才工程,通过招聘、遴选、考录等方式,实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柔性引才工程,通过部门建立专家顾问库、政府建立专家顾问团、企业建立专家服务基地等方式,实现人才引进计划,创新柔性引才机制,统筹建立柔性编制制度,专门用于县属企事业单位招聘、遴选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实施智力引才工程,通过采取兼职兼薪、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贸结合、人才租赁以及联建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方式引进智力,吸引拥有科学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掌握高新技术及紧缺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到xxxx工作、创业,实现智力引才计划。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在引资的同时,连同智力一同引进。
(三)加强培养开发,确保高层次人才“留得住”。
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实用高层次人才培养“供需衔接”。一是健全xxxx高层次人才、重点人才、后备人才信息库,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人才动态管理。二是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办法,加强公共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和分类、分层的继续教育体系,倡导用人单位鼓励员工参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历教育,实行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职业资格挂钩的人才终身培训制度,定期开展科研课题培养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三是加强农村人才培养,重点实施农村致富带头人、执业农民和农村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鼓励各协助志愿组织发展,引导退休党员干部等社会成员参与志愿者服务行动。四是紧扣用人单位发展需求,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探索实施社会化评价,在社会通用性强的系列和专业试行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评价,打破专业、岗位限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一岗多证、一专多能。探索专业人才公务员职称评定机制,对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在职称评定上不受身份限制。
(四)深化制度改革,确保高层次人才“用得活”。
始终将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深化制度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一是加强部门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把高层次人才工作经费支出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捐款资助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专家库,积极搭建服务和对接平台,在现有高层次人才资源基础上,以专业决定使用方向,做到专业对口、岗位适合,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三是打破年龄、身份、资历、学历限制,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改善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的工资生活待遇。
总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赖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要自觉地为他们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办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干事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一种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围,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发展中去。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5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坚持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在全党范围内安排部署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范围之广泛,触动之深刻,措施之严厉,实属空前之举。这是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党群鱼水关系的重要措施,是强化党的各项建设,落实党要管党要求的现实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必将对党的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管理,促进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对象从宏观上虽然是各级组织这个单元,是党员队伍这个群体,但实质上针对的应是组成这个单元、这个群体的个人。单元或群体中的每个人其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端正了,其行为规范了,那么这个单元或群体作风建设自然而然就过硬了,甚至会起到1+1=2的无量作用,人民群众就会拥护、就会支持。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波及各级组织、党员队伍、更要触及每个干部、每名党员,使每个干部、每名党员都把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变成自觉行动,人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谋事、行事、办事都要以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某个单元、某个群体的利益出发,竭尽全力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党就会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然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活动是有时间上的限量的,运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管理好党、管好党员队伍是长期的、无限量的。
“管”就是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行业存在的不同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在思想和行为上加以预防和治理,特别是把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做经常,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才能使队伍的作风建设得到经常性的补充和完善,使队伍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或突出问题。
政法司法工作不仅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象征,政法各单位各部门是实现这种公平正义的执行者、践行者,加强对政法各级班子和队伍的严格管理是实现党要管党要求、落实执法为民根本宗旨的重要方面,是强化纪律、转变作风的重要途径。加强政法队伍的管理,就是要管好思想、管住队伍,做到“内部管严、外部管细、特殊情况管实。”
一、要有愿管、敢管、会管的领导班子。
政法系统各级领导班子,不仅是政法队伍的指路人、领航人,同时还是政法队伍引导者和管理者,带队伍首先要管住队伍,当前政法队伍中存在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在本级班子中折射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对政法队伍的严格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责任心不强,不愿管,任其自生自灭;有的自身要求不严,自律意识和表率作用不强,不敢管,就是管了,干警也不服气;有的不实事求实,不遵循规律,愿管、敢管不会管,管不到点子上,越管越乱。虽然现实中上述原因不是各级班子的`主流,但在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某一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表现。因此,转变工作作风首先要求各级班子及成员转变作风,不但要有对党、人民的事业和每一名干警很强的负责精神,解决想管、愿管的问题,更要有管理队伍,带好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本钱,做到善管、会管,而且要管好,管出成效。
二、管好思想,在根本上管住干警,带好队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在当前人们法制观念增强、思想多元化、人生观、价值观多样等复杂情况下,干警的思想同样会受到来自各方因素的影响,加上社会、家庭、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个人正确的理想和正当的追求同样也会不断反复,甚至会出现反面。在这种背景下,管好每名干警的思想实质不易,需要下大力气,深功夫。一是深入开展普遍的集中教育。通过输送大量的正能量来抵消负能量,最大可能的消除、缓解负面冲击,筑牢广大干警的思想防线。二是广泛开展知干知警活动。通过经常性的谈心谈话了解每名干警的思想动态和变化,知道每名干警想什么、想干什么、有什么困难和诉求等,采取“扯扯袖子、拍拍肩膀”等方式,随时随地的答疑解难和思想鼓动,化解思想疙瘩,搞好经常性的思想引导,把政治思想工作做经常、做扎实。三是深入开展从优待警活动。从严治警,故然是管警带队的重要方面,从优待警、关爱民警同样是带好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及光荣传统。我们应该在看到新时期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政法系统各部门都在超负荷运行,每名干警都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工作责任,思想压力大、身心健康甚至达到了极限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干警一直以来面临着本人又无法解决的诸如住房难、看病难、家属就业难、子女入学入托难的“四难”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分散干警的精力,很可能影响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政法队伍的纯洁性。因此,带好队伍单靠严明纪律、严格管理等行政是不够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爱护干警、关心干警,舍身处地的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为干警创造出良好的栓心留人环境,使每名干警思想上不“抛锚”、不“走神”,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部自觉行动。
三、从严治警,在制度机制上管住队伍。
严格的行政管理是从严治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须建立在科学、经常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科学、经常要有严格的制度和良好的机制作保障,有了良好运行机制,才能做到科学,有严格的制度才能做的经常。经常性的管理要体现在全时全员上,一是内部要管严。在“8小时”内对所属干警要严格执行上班纪律,落实上班规定,坚持防止“松、懒、散”问题。二是外部管细。在干警休假(轮休)、节假日(周末)、出差等时期,除强调自我约束外,要发挥人民群众等外部的监督作用,做到不漏管、不失控。三是特殊情况管实。在干警出勤、办案等执行任务时,要有干部带队,分片包干,每个执勤小点要有干部党员实施管理,必要时在执勤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实施组织管理。把各类方案定细,各项管理措施定实。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2-01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2-26
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1-18
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3-10
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11-27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0篇08-15
公司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4-24
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精选6篇)11-21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通用11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