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20 23:59:31 维泽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单位调研报告(通用10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位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单位调研报告(通用10篇)

  单位调研报告 1

  单位清查是经济普查进入实战阶段的第一道工序。为夯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五经普”)工作基础,针对电商单位类型复杂、隐蔽性强、查找难度大的特点,xx省统计局联合xx省商务厅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赴大数据企业调研以及实地走访电商单位等方式,切实摸清全省电商单位家底,为“五经普”单位清查打牢坚实基础。

  一、调研

  (一)部门联动,明确工作目标。xx省统计局贸经处联合xx省商务厅市运处、电商处以及大数据公司成立调研组,多次召开电商单位清查专题座谈会,就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全、搞准、抓细”电商单位信息和如何提高网络零售数据质量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和交流。重点分析电商单位清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找准电商单位清查的着力点和主要工作目标。

  (二)实地调研,找实堵点难点。一方面,赴大数据公司调研,摸清电商单位的业务流程和运营特点,了解大数据公司挖掘隐形电商单位的底层逻辑和主要手段,论证通过大数据运用查找电商单位的可行性和实操性。另一方面,进一步了解大数据公司抓取电商单位过程、方法及信息字段匹配情况,并对锁定的电商单位开展实地查找,现场分析、总结调研成果及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找准、找实隐形电商单位清查中的堵点和难点。

  (三)认真比对,夯实试点基础。调研组及时与大数据公司对接,对xx区电商单位及网络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一是明确比对样本。采用大数据公司监测的xx区电商单位与xx市提供的“三库”(统计名录库、工商库、税务库)单位比对,摸排“三库”遗漏隐形电商单位和联网直报平台单位漏统电商数据情况。二是强化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共有”单位库和“补充单位库”,再按行业(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按网络销售额区间值进行划分,进一步完善对比信息。三是确定合作方式。结合比对结果,与大数据公司共同研究实地摸排电商企业的方式方法,明确工作量和合作事项。

  二、问题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结合电商企业经营特点,通过集体会商,实地摸排等方式,发现查找隐形电商单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门信息共享不全,更新不及时。一是信息不对称。从xx区提供的“三库”单位信息来看,工商库、税务库、统计名录库之间在单位的存续状况、规模、行业等信息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二是更新不及时。通过比对,大数据公司补充的单位,均有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地或经营地等基本信息,但在xx市提供的“三库”中,却无以上单位的相关信息。

  (二)电商单位类型复杂,隐蔽性强。一是大数据公司抓取的单位类型复杂,主要分为平台型、服务型、应用型、流通型、生产型、电商型等,类别、行业、范围等划分错综复杂,不易准确理解把握。二是电商单位多为无店铺经营,经营场所不固定,临时租用场所的情况较多,有效定位难度大。三是部分有实体店铺的'电商,线上业务多在实体店关门之后经营,难以掌握线上经营状况。

  (二)时间相对自由,地域受限小,流动性强。即使锁定经营地或注册地,找到经营者仍困难较多。部分交易平台入驻门槛低,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入驻电商后台信息不全、不准确,不能匹配出有效查找信息。部分电商出于个人隐私、财富外露、补纳税额等风险考虑,配合度较低,以不再经营、本人外出、不清楚等理由拒绝透露相关信息。

  (四)技术手段有限,监测单位存盲区。一是鉴于商业秘密因素,大数据公司目前无法抓取、监测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开展交易活动的商户信息。但部分农产品销售市场活跃的地区,对小程序监测数据需求较大。二是大数据公司对补充单位的信息匹配,主要依靠商户在平台的自留信息,来源、途径较单一,无法多维度有效锁定信息错误或不全的单位。

  三、解题

  (一)明确职责尽快试点。一是在前期初步摸排的基础上,按照“五经普”职责分工,制定电商单位清查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及时组织电商单位清查试点。二是聚焦摸排中发现的难点、堵点问题,收集基层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形成问题清单,切实把试点抓实抓细。三是总结试点工作成果,探索途径,以点带面形成经验成果后全面推广。

  (二)优势互补更新完善信息。一是行政部门及时更新名录库,补充、完善现有库,确保共享信息及时、准确、完整。二是大数据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尽可能完善、补充“三库”中信息不全、不准、错误等单位的有效信息。三是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督促各类平台集中清理伪造、变造、冒用、过期或未及时变更等情形的无效证照,及时完善、修正入驻电商单位后台信息。

  (三)着眼关键全力挖潜。一是加强与大数据公司对接,详谈合作事宜,明确合作目标,将合作经费与大数据公司补充单位的总数、有效性等指标直接挂钩,鼓励公司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多途径、多方式、多维度完善数据挖掘逻辑,为无证照经营“网商”匹配出更多有效、准确、全面的信息。二是统计部门积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解除电商单位统计数据申报顾虑,强调依法统计的重要性,增强电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责任意识,对查找出达到限额以上的贸易单位,及时指导入库。

  单位调研报告 2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公司的发展本质是人的发展,公司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做好公司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有利于公司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进步。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组织运转绩效、使组织获得和增强竞争优势、维持组织有效运转的重要手段。公司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重视员工的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员工个人的发展以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方面创新员工的培训工作。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员工的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公司的效率和价值。而且增强员工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使得员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是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手段。通过培训可以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使员工更有干劲和热情。调查对象概况

  调查对象全称

  xx有限责任公司

  调查对象地址

  总部地址:xx

  分店地址:xx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二、公司的基本情况

  xxx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电脑及电脑周边产品的销售和维护的电脑公司。公司主要经营清华同方、HP、联想电脑,HP、佳能、京瓷、理光打印机,复印机,松下一体机,HP服务器,用友财务软件哈密代理商/服务站,网络,数码产品,耗材,LED屏,监控等。公司分销售部、售后服务部、工程部,一共3个部门,公司员工30多人。

  依靠公司总经理的成熟技术、先进的运营模式及诚信的售后服务,把公司经营的有声有色,继而成为xx数一数二的电脑公司,同时迅速的抢占xx的广大市场,获得的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公司现阶段的培训主要还是在岗前培训,在一般情况下,新员工被录用后,只是对其进行很简单的岗位知识介绍及一些基础的岗位技能培训,且培训时间过短,有些员工虽然在培训时学得很好,但到了实际岗位上,还是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技术也随之在发展,而公司却忽视了对老员工的在职培训,一些员工认为,他们已经在此岗位上工作几年了,对一些技能已经掌握得很熟了,没有培训的必要,而公司的领导也没有注意到在职培训的重要性。这样就造成了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公司的培训理念不变。

  公司的培训老师定期对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业务知识及技术方面的培训,更好的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制度和在工作主要各项业务技巧及相应的技术,让员工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公司会对每位员工进公司前,进行本公司文化服务理念培训,使每位新员工都能了解公司的现状。以公司文化渲染,使新入职人员更好更快的了解公司、认同公司、提升公司认同感为主要目的;同时帮助新员工尽快的适应公司环境、进入工作角色。

  公司也会定期对售后部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培训,使得他们更好更快的了解各项技能的运用。而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员工及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长期以往只会导致公司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下降。

  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业务培训上,多以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不理想。

  目前培训工作以被动参加的较多,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更多的时候是应付公司的任务,真正认真学习的人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司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公司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估,因而在以后的培训中无法进行更合理有效的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四、培训问题原因

  新进公司的员工只接受到基本的岗位培训,时间一般为3天左右。然后就开始独立工作。而且公司只有基本的岗位培训,没有连续的培训方案,进入公司后完全依靠个人的自觉性学习。实施培训关键是看培训后的效果。培训部门虽然重视培训工作,但是对于培训结果如何却不太关心,这种培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效果却不好。一些员工在培训时确实有很好的成绩,但在工作中的绩效却远远不如一些刻苦工作却没有好成绩的员工。这样一来,经过培训的员工反而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反而浪费了时间和人力。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效果。

  加强对员工和部门领导的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发挥出来,自觉的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尽量做好。让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管理的内容和员工的心声,以便更好的管理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应有明确的培训策略,并有公司从上到下的支持。培训策略不仅要表明公司策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公司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单位调研报告 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各级政权机构履行各项职能和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特点数量大、分布广、单位多。虽然经过多年的逐步规范管理,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问题,如账实不符、存量不清、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不科学等。为此,财政部门紧密围绕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际业务,研发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我县于20xx年开始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几年的实际运用,发现我县在信息系统使用、功能发挥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先进管理手段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使用亟待加强。

  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挂放于县财政局内网。该系统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手段,将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价值管理、预算管理和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有机的结合到一体,并通过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维护、申报、审批等多个环节的全程跟踪,实现针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而达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实时动态化的全过程管理和监控的目的。

  系统设计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遵循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中央-省-市-县-乡”的框架进行。其功能包括资产卡片管理、资产配置管理、资产使用管理、资产处置管理、产权登记管理、资产评估管理、资产收益管理、资产报表管理和查询分析等。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财政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分别进行。

  系统期初数据录入于20xx年12月底,现有416户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据系统统计汇总,截至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22.64亿元,其中:土地1.02亿元,房屋15.74亿元,其他通用设备2.48亿元,专用设备1.48亿元,交通运输设备0.76亿元,文物和陈列品0.1亿元,图书和档案0.28亿元,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0.87亿元。

  通过几年的实际运用,在系统使用者和系统自身方面,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

  1、使用效率低下。据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汇总统计,至目前期初录入单位为416户,但正常使用该系统的单位数不足10%,信息系统资源严重闲置,使用效率极其低下。而且,由于我县资产信息系统挂放于县财政局内网,许多未与财政部门联网的行政事业单位更是无法使用该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系统效率的发挥。

  2、数据相对静态。我县资产信息系统的期初数录入于20xx年,至今尚不足10%单位对系统的期初数进行更新,系统数据基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系统的功能与作用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

  3、联动使用缺乏。 虽然资产信息系统只是一款软件,但其许多功能体现于系统之外,如资产配置、处置、申报、审批等,需要资产占有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相互配合,联动使用。实际中,单位的正常使用尚且不够,更无从谈起联动使用,因此,资产信息系统有时成为高挂于天边的美丽彩虹。

  1、系统操作繁琐。由于软件研发的局限性,系统的部分操作系不够简洁。如纠错操作比较繁琐,一旦发现系统中卡片基础数据错误,不能直接进行修改,必须删除卡片后方可重新录入,卡片的资产代码也因此需重新录入。

  2、安装环境苛刻。由于资产信息系统只限于xp操作系统中使用,对于新出现的操作系统,如win7等,则不能作为资产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其安装使用环境非常苛刻。

  3、软件功能不足。通过实际运用,发现软件还不够齐全。主要有:(1)批量功能:即系统只有“批量录入”功能没有“批量删除”功能。批量固定资产在“批量录入”后发现错误,只能逐张删除卡片。(2)选项固定。如应固定录入人员权限,确定其无权审核;应设定系统自动生成资产代码,无需手工录入,防止卡片重号。(3)查询功能。由于录入时固定资产的分类名称与资产的实际名称有出入,实际中查找固定资产不便。(4)系统衔接。由于财务系统与资产信息系统的相对独立,没有做到两个系统的有效衔接,因此,固定资产等通用数据不能做到两者的直接接口,即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录入固定资产等数据,在资产信息系统中还需重新录入,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可能导致因不同录入人员录入数据而产生的差误。

  根据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所导致: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存在着重钱轻物的思想,尤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仍停存在着注重购买、轻视管理的现象,导致家底不清,处置不当,配置混乱,资产流失,使用效率低下。如有的单位办公大楼已落成多年,但一直没有办理基建决算,账面没有该固定资产的`体现。在此意识之下,根本无从谈起利用信息系统达到有效管理资产的目的,信息系统甚至被束之高阁。

  资产管理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各行政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信息系统只是资产管理的一个载体和纽带。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载体和纽带,在现有环境下,还缺乏一定的制约手段和措施,如资产违规处置、配置失衡、数据更新滞后等制约措施,使财政部门似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内容繁杂、工作量大,技术性强,除了具备一定的财务和资产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因此,需强化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至目前,软件

  公司和主管及财政部门的专业培训未能及时跟进,以至于操作中的许多问题难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资产信息系统的应用。

  根据资产信息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为充分系统功能,真正做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对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达到服务于财政管理的目的,提出如下完善措施。

  资产信息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个现代化手段,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其认知需要一个过程。为此,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首先要加大宣传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力度,把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其次要充分宣传资产信息系统在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资产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在提高对信息系统认知的前提下,需强化软件培训。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配备情况来看,配备专职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不足10%,基本为兼职人员。要想资产信息系统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必须以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为前提。为此,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采取培训、考核等多种形式,加强软件培训,逐步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水平。

  虽然资产信息系统只是一款操作软件,但要真正达到通过软件有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目的,需要辅以相关的配套、制约措施。1、出台资产配置标准。通过资产配置标准规定,合理调节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水平,并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使用效益。2、编制资产购置预算。将各单位资产购置预算纳入部门预算之中,通过部门预算合理控制单位无序购置资产行为。3、资金拨付控制。通过资金拨付环节,对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购置、处置等,并未通过资产信息系统进行处理的,以缓拨、停拨等方式,对违规行为进行制约。

  为保证资产信息系统数据的真实性,需要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清查,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将真实的资产数据录入资产信息系统,并及时更新系统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

  为切实解决系统数据更新滞后问题,需建立健全资产信息及时更新机制。如通过一些列规章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变更后三天内必须进行资产信息更新;财政专管员审批各单位资产采购事项时,必须登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系统,对申报单位进行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核查;通过定期登录后台,导出信息,统计财政专管员登录情况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变更情况,从而实现资产管理系统的动态管理。

  为达到有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目的,需规范系统操作流程。对资产配置、处置等资产管理行为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审批,建立每一环节相互依托、相互链接机制,构建起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实现资产信息的共享和动态监控,以技术手段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控制资产运营风险。

  解决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对软件功能进行完善。

  1.升级端口。财务管理系统体现的是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情况,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则更偏向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情况,将两个系统对接,在资产系统中录入卡片后直接可在财务软件中自动生成固定资产的记账凭证,有助于把好“账卡相符”关,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数据有效衔接,也大大减轻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重复录入固定资产信息及数据核对的工作量。

  2.审批功能。把处置审批记录以及自行处置记录设置为可以在同一功能下查询出来,方便用户直观地查看处置历史记录;增加处置审批流程的明细记录信息和最终审批记录信息查看功能,并可以打印记录信息;系统支持按资产是否达到使用年限设置不同的审批流程。

  3.提醒功能。一方面,增加重复数据提醒核对功能,即当单位有多个人录入数据时,系统可对重复或类似的数据进行检测,在入账前给出提醒,避免重复录入卡片;另一方面,在系统日志中设置“提醒”模块,时时将用户更新的每一个操作体现于此,并滚动显示。

  4.查询设定。用户进行卡片查询或汇总查询时,在查询条件设置中选择资产分类名称时,设定系统只显示在用的分类名称,不显示未使用到分类名称,方便用户选择。

  5.审核功能。即在系统中增加各单位上报、汇总数据,主管部门审核(能够显示审核部门、审核人,审核后不能修改)数据后,财政部门方可查阅的控制程序。

  单位调研报告 4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部署,我公司党委近期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的方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员工思想状况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员工思想状况现状

  基层各单位、项目部和广大员工能基本认识到外部大环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员工队伍能够客观的认识当前企业的发展形势,绝大部分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愿意和企业一起共度难关;大多数员工都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但对工资待遇、工地生活等方面希望又一定的改善;广大干部员工都愿意对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积极的献计献策,对公司做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调整能主动配合。

  二、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们对目前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缺乏危机感和面对危机的勇气。

  (二)、员工们虽然对公司的的调整政策和措施有所了解,但是对具体的实施和落实情况不清楚。

  (三)、绝大部分员工愿意和企业一起共度难关,但是对于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员工对目前的工资待遇、生活状况的满意度比较低,个别部门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要让广大的干部员工全面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增加员工的危机感。同时也要让广大员工认识到危机只是暂时的,企业具备克服困难的实力,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和努力。

  (二)、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要让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监督管理中来,企业的生死存亡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员工要对企业定制的相关措施深刻了解,并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要随时关心和监督。

  (三)、增强员工对岗位职能的认知。要牢固树立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当前形势下的员工工作作出正确的引导。培养员工迎接困难、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让员工在困难情况下,能坚定信心、坚守岗位,为公司走出困境尽自己的努力。

  (四)、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要切实了解员工当前的需求,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尽可能的提升员工的福利保障。对部分有拖欠工资行为的单位,要尽快进行解决处理。着力改善基建员工的工地生活状况,领导要对基建员工多关心和慰问。

  在新的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企业的员工的思想状况总的来说还是积极向上的,大多数员工都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企业走出困境很有信心。我们要继续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归属感,确保企业能走出困境,持续稳定的发展。

  单位调研报告 5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总体思路地步步深入,事业单位原有工资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如何建立一套新的既坚持按劳分配、又体现效益和公平原则的分配制度,成为亟待探索的一个问题。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从20__年起,我区在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绩效工资管理的有益探索。

  一、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工资随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好坏自行调节的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革除事业单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的固疾,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优罚懒的分配原则。二是进一步推进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了内部管理力度,完善了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制、工资基金管理等制度。三是强化了服务意识和内部成本核算意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新的绩效考核工资办法,有效地扼制了年度考核中走过场的现象。倡导了讲服务质量、重实际贡献的新风尚,有助于建立公正、科学、规范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推行工资与岗位绩效挂钩应把握好三个环节

  岗位绩效工资就是以岗位责任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把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工作岗位、绩效挂钩,实行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的工资分配制度。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从职工个人档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中提取一部分,加上单位从可分配收入中注入一部分资金与绩效考核挂钩,重新分配。各个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性质和单位效益的不同,提取职工绩效工资的比例也不一样,个人提取比例一般为:全额拨款单位占工资部分50以下;差额单位为工资部分50—100;少数单位实行全额工资浮动。采取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主要应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制定方案。分配方案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在制定《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时:一是要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各岗位职责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弥补过去责任不明的情况,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反复讨论,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反复讨论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对以往实施相关管理规章和制度的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和补充完善;二是要突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与之配套的岗位目标月考核细则(百分制);三是实行两级考核两次分配制。单位按照《方案》对内部科室进行考核分配,各科室遵照《方案》制定更为详实的'工作计划,实行科长、主任负责制,把任务和要求再分解到人,由科长、主任负责科内职工的考核分配;四是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根据《方案》中的任务与职责分解情况,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科主任、科主任与各专业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使岗位目标责任制定公平合理,分解得以充分落实,全体干职工人尽其能,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发挥动力。夷陵区卫生监督所推行岗位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不仅制定了《岗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还修订了40余项300余条规定、规范和制度,编制并推行《夷陵区卫生监督所管理手册》,变内部粗放型管理向科学、规范管理过渡,使工作效率大幅增长,执法力度大大加强,职工素质普遍提高,受到社会好评。

  (二)严格考核。《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加强内部考核,抓好责任追究,公平兑现奖惩,否则,《方案》的落实将形同虚设。一是要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考核小组组长,有的单位还专门成立了稽查科室,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每月对工作任务、质量要求、公正执法等进行严格考核,负责整个考核的具体实施;二是要制度公开,要让职工做到心中有数,清楚他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增加绩效工资,他们的绩效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回报。要做到分配方案公开、考核办法公开、各层次责任公开、运作程序公开等,每月的考核结果、兑现月浮动工资、部分超任务奖、半年或全年超任务奖都应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要严格考核。单位要把全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月、分解到科室、分解到人。每个月先由职工对工作绩效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再由科室负责人打分,提交分管领导签字后按《方案》兑现月绩效工资。稽查考核中遵循以硬性指标为主的原则,采取工作任务限期督办的工作方法,力求工作任务按质按量完成。遇到个别职工有抵触情绪,要认真分析考核方案中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是方案有缺陷的要立马进行讨论修正,是职工理解有问题的,领导耐心解释,从思想上进行疏导,从而化解局部矛盾,保证绩效考核的正常运行,避免因个别原因导致绩效考核受阻,甚至降低考核标准的情况。

  (三)审核监督。一是规范审批程序。各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报工资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由财政、人事等部门根据对前三年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当年目标任务,工资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批复分配方案和考核办法,并在相关单位的监督下进行考核,最后根据考核情况予以公示和兑现月浮动工资、部分超任务奖、半年或全年超任务奖。二是财政、人事、审计、统计、监察、税务部门要加强检查、审核、审计、监督力度。财政、人事部门要对各单位申报的《方案》认真审核、把关,确定目标任务。审计、统计、监察、税务部门要加强检杳、审计、监察,对违规违纪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工资基金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检查,对超计划发放、违规乱发钱物的单位给予处罚,限期改正。三是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和意见簿、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经常深入城乡对服务对象或管理相对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

  三、岗位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工资分配办法,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绩效工资制度就可能难以实施下去。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工思想认识不统一,《方案》通过难度大。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分配观念在部分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认为自己是单位人,端的是铁饭碗,按档案工资发工资天经地义;有的职工认为绩效工资就是变相的发福利,绩效工资只能比档案工资高不能低;还有职工担心考核方案不合理,竞争不公平,领导从中循私舞弊。职工思想不统一,增加了岗位绩效工资方案出台的难度。

  二是建立岗位绩效评价标准不好把握。特别新成立单位或是规模大、岗位多的事业单位,要对众多的岗位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标准难度较大。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容易由于内部沟通不畅和各岗位间平衡难度大而无法做到公平合理,导致绩效工资方案难产。

  三是绩效工资制度容易带来员工行为短期化。员工有可能为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其长期责任,出现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而忽略长远社会效益的情况。

  四是可能会造成单位人才分布不合理。收入高的岗位竞争激烈人满为患;收入低的岗位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导致岗位结构变化,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四、改进岗位绩效工资办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细致地宣传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的意义,破除平均主义思想,树立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消除对改革的恐惧和抵触感。

  二、做好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定岗、定员、定工作量,建立健全考勤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充分考虑各岗位工作量、责任、风险等因素,制定测量业绩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地测算和制定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系数标准。

  三、解除好职工的后顾之忧。单位在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同时以档案工资为基础及时足额的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学习、休假等相关福利制度。

  四、加强成本核算,注意对单位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调动职工关注成本效益和参予理财的积极性,形成全单位“风险共担、责任共负、效益共创”的联动关系。

  五、建立绩效工资约束监督机制,单位绩效考核方案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主管部门、人事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备案,同时接受财政、人事、税务、审计、统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单位调研报告 6

  近年来,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规定和上级登记管理机关的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提高登记管理效率的方式方法,逐步加大对登记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现就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探讨以下:

  一是收费与交费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日趋完善,对登记申报材料的审查也日益严格。《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申请事业单位登记必须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20__年,省、市登记管理局明确提出“申请登记的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必须符合《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今后,凡未提交《事业单位章程》及验资报告的,一律不予受理”。山西省物价局、财政厅晋价服字[20__]261号文件要求,事业单位验资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收费1000元;在50万—100万元的,收费1500元。以这个标准计算,事业单位办理验资报告最少交纳1000元,加上初始登记费、网上登记光盘费、公告费等,办理登记至少花费1500元。就__县调查结果来看,90%以上的单位认为办理登记费用太高。为此,多数单位持等待、观望态度,个别单位产生为难或抵触情绪,甚至有的找领导说情,要求减免费用。收费与交费的矛盾成为影响和制约登记管理工作进展的突出问题。

  二是主动与消极的矛盾。为了创建服务型机关,切实维护事业单位知情权和监督权,登记管理机关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公开工作程序、办理时限和责任人,时刻关注事业单位的发展动态,随时收集相关信息,及时发布相关通知,并要求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各类登记手续的单位要热情接待,免费提供服务。即使这样,能够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在法定时间内办结手续的不足30%,60%的单位还是要做大量工作,多次督促才能办理;10%的单位甚至超过法定时间也不采取任何动作,一拖再拖。尤其办理年检手续,如果登记管理机关废止了未按时办理年检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这些单位按规定必须实行重新登记,又会引发收费和交费的矛盾。事业单位消极支应态度和登记管理机关缺乏直接有效的处罚措施是造成事业单位登记难的主要瓶颈。

  登记管理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为了创建和谐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采取财政部门扣留经费的方式,建立财政部门统一支付的收费机制。无论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从经费拨付渠道上看,都由财政部门统一调拨。登记管理机关可以按季度向财政部门报送办理登记的单位及经费,财政部门审核后,从拨付的该单位经费中扣除。这样,一来可以化解登记管理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的矛盾,二来可以解决事业单位支付登记费难的问题,三来有利于规范收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好地维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采取分类收费的办法,建立更加科学、适用的收费机制。按性质划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完全或基本从事行政决策,没有任何收入,其经费完全由财政供给。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除了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外,还有一些收入其经费部分由财政供给。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主要靠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报酬,财政不负担经费。登记管理机关可以根据财政拨付经费情况和单位收入情况,综合评估,按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申报批准后酌情收费。这样以来,不但可以减轻事业单位负担,调动登记工作积极性,而且可以增进登记管理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相互了解与信任,推动登记工作和谐发展。

  三、采用先收费后实施登记的工作机制。为了使已具备法人登记条件的事业单位实施登记,登记管理机关经常是督促,再督促,工作过于被动,效果还不好。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从源头上开始治理,对于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借助其主管部门重视,拟任法定代表人工作热情高的优势,在单位办理机构编制管理证的同时收取登记费,待事业单位条件成熟后再办理登记手续,有效制约事业单位不及时进行登记的行为。

  四、建立登记管理机关与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劳动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对登记工作重视不够,办事拖沓,多次警告仍不采取任何动作的法人事业单位,建议编制部门停办该单位进出人员上下编手续,组织、人事部门停办该单位人员工资审批手续,财政部门停拨该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劳动部门停办该单位人员养老

  保险和医疗保险手续等。通过多家部门齐抓共管,联合监督,使事业单位法人真正认识到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自觉办理有关登记手续,从而开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新局面。

  单位调研报告 7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从试点到正式运行已经十多年了,虽然相关工作逐步规范,现正推行登记档案规范管理,实行网上登记,整个登记管理工作正在向着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的方向迈进,但目前还是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事业单位登记热情不高,登记质量不高,管理监督力度不大,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登记管理工作和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事业单位独立性差是长期困扰法人登记的瓶颈。有的单位财务不独立,还是由其主管部门管理,或者财政部门为了工作的需要只认可部门统一预算管理;有的工作难自主;有的有职无权或责权脱钩;有的从业人员少,其法人资格值得考量,难免使法人登记难规范。正是如此部分单位认为登记实质作用不大,“登记”和“不登记”对事业单位运行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公益性强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更是如此。

  第二、执法监督管理职能弱是滞阻登记管理的关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赋予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职能太弱,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监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能部门的协作和制约,缺乏监督管理的自主性、强制性和决定性作用。

  第三、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当前登记管理乏力的根本。登记管理法律依据不够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一直在“暂行”中,监督手段操作性不强。而且目前年检的法定时间相对较短,法定代表人的管理滞后,单位资产(开办资金)变更频繁等都值得探讨和研究。

  针对目前工作现状,面对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克服和解决,怎样使从事的工作有味、有为且有位,需要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除了抓好登记管理宣传教育和工作队伍建设以外,更要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登记管理规范化。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突出三个重点,创新工作方法

  1、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坚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联合人大内司委、政府法制办及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查的范围和内容。实施“行政执法通知”制度,作为日常监督手段,对违反有关法规要求的行为进行及时通知整改,对情节严重的`依法进行处理。

  2、进一步加强证书监管。对涉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以下简称《证书》)监管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走访和联络,同时对上级有关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共商监管举措。确定《证书》监管联络员,以编委名义聘任,坚持一年召开一次会议,一年进行一次检查,更好地落实证书使用制度。同时,制定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办法,明确事业单位的印章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制发。

  3、进一步加强法人代表管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监督管理办法,抓好法人代表教育管理,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法人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法人代表队伍的政策水平和综合素养。建立法人代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异动变更的,及时由管理机关和审计部门联合审计,对未进行审计的不予受理年检。通过抓“一把手”工程,增强工作执行力。

  二、增强四种意识,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努力提高登记管理和年检年审的工作质量,致力“四求”,即程序上求规范、监督上求依法、材料求充实、管理上求实效,达到“四统一”,即统一专用印章、统一执法公文、统一材料要求、统一质量标准。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在工作上强化以主管部门、乡镇为主进行督促落实。

  三是增强统筹意识。从工作部署上力避上年忙下年闲、一年为年检的工作格局,坚决避免把登记管理作为阶段性的工作去抓,按轻重缓急,以年检年审、登记管理、行政执法、档案内务管理四条主线进行,全年统筹规划,力争出效果、出特色。从工作管理上把登记管理与机构编制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事业机构的设立、撤并、职能调整以及主要负责人的调配等都必须与事业单位登记挂钩,相互协作,齐抓共管。

  四是增强法律意识。登记管理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要使全社会都树立法人意识、法律意识,要以行政执法手段推进法人登记管理,真正变“要我登记”为“我要登记”。有意识地抓好登记管理行政执法和监督工作,落脚点放在证书使用、牌章规范、法人运行、社会信用、实际效用上。

  三、围绕六个目标,推进规范管理

  从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六化”目标内容,推进规范化管理。即:

  ①登记程序化。规范和完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程序,年检年审程序,用示意图形式对外公开,严格按程序办事,接受社会监督。

  ②管理法制化。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许可项目实施办法,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推进依法行政,用法律手段推动登记管理工作。

  ③监督常态化。把年检年审作为监督的重要手段,确实抓紧抓好,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长期执行行政执法通知制度,确定职能部门监管联络员,把监督手段贯穿于登记管理始终,不断完善日常监督机制。

  ④服务具体化。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咨询服务活动,评先评优活动,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事业单位法人合法权益。

  ⑤档案科学化。建立文本档案,电子档案,长期和日常管理台帐,完善软件系统管理,建立方便、科学、快捷的登记管理档案,提高档案质量和利用效能。

  ⑥内务制度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

  单位调研报告 8

  关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基本思路”的调研报告

  按照重庆市农业局的安排,我局就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思路进行了较为祥实的调研,共抽取了单位样本11份,个人样本24份,其中县级单位3份,个人12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8份,个人12份,同时还查阅了县人事部门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准确反映出我县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状况及广大职工对收入分配改革的要求。

  一、我县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级机构现状。县农业局现有科室站13个(其中行政科室3个,事业站司场10个),编制104人(其中行政10人,机关后勤4人,事业全额29人,事业差额52人,自收自支9人)。

  现有在岗人员87人(缺编18人),在岗人员中行政人员10人,机关后勤3人,事业全额23人,事业差额26人,自收自支24人;现有人员中局领导7人,中层干部13人,行政人员2人,科技人员31人,工人33人。在岗人员中的学历,本科6人,大专28人,中专35人,技校2人;已聘专业技术职务,高级2人,中级16人,初级20人。

  农业局机关职工45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56.8万元,人均应年收入1.26万元,由于我县财政拮据,差额拨款单位(植保站、经作站)8人40%的工资、1993年工改时保留的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烤火费和54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66.3万元,全年财政拨款45.4万元,资金缺口20.9万元,由于无经营收入及收费收入来解决资金缺口,职工有保障的人均年收入仅10079元,占应得收入的80%。

  县种子公司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24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32.1万元,人均应得年收入1.34万元,加上3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养老保险单位统筹(含在职人员)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40.86万元,但由于近两年种子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状况逐年下降,年经营收入解决职工工资18.6万元,缺口22.2万元,职工实际收入人均7750元,占应得收入的57.8%。

  县良种场属差额拨款,职工18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23.6万元,人均应年收入1.31万元,加上40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养老保险单位统筹(含在职人员)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44.79万元,财政每年定额拨9.8万元,但由于新城区开发占用土地、农业收入下降等原因,年经营收入解决12.4万元,资金缺口22.59万元,职工实际收入人均7800元,占应收入的59.5%。

  乡镇机构现状。二00一年,我县机构改革将全县原56个乡镇精简为32个乡镇,将原每个乡镇分设的农技、农经站等农业服务机构撤销,由农技、农经、农机、水利合并组成一个机构,名称为“农业服务培训中心”(简称“农培中心”),人事、工资、工作管理全部下放到乡镇政府。

  全县32个农培中心,编制208人,其中农技、农经编制122人;现在岗农技、农经人员112人,其中农技人员62人,农经人员49人,工人1人。学历结构:本科3人,大专41人,中专65人,高中2人,初中1人;专业技术职务:高级1人,初级81人,末评26人,管理人员4人。

  乡镇农培中心属事业全额拨款,工资、津补贴总额119.44万元,人均年应收入10664元,财政拨款99.86万元, 1993年工改时保留的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烤火费均由乡镇政府自筹解决,因无资金来源,缺口19.58万元,人均实际年收入8916元,占应收入的83.6%。

  (二)93年工改以来各项工资、津补贴政策执行情况

  1993年工改以来,我县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尽力筹措资金保证了职工基本工资的发放,无拖欠工资的现象。一是中央及地方出台的两年正常增加职务工资、调整工资标准、晋升职务工资等政策都按时得到兑现;二是大部分津补贴政策得到执行,如“民族地区补贴、艰苦地区补贴、农林水一线工资浮转固、技术津贴”等;三是部分津补贴、福利政策未得到执行,如“保留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费、烤火费、有毒有害保健津贴”等未纳入财政预算,“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提高8%”未执行。四是我县将植保站、经作站定为差额拨款单位、将种子公司定为自收自支单位、将良种场定为定额拨款单位,不符合中央和重庆市有关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各级财政给予保障的规定;五是乡镇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未享受到“劳保”。

  (三)现行工资福利政策对农技推广事业的作用或影响

  自1993年工资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工资福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实行了科学分类管理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倾斜政策等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基层农技推广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大幅度调整工资标准,拉开工资差距,农业行业特有津补贴等政策,巩固了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激发了科技人员学电脑、学英语、学专业知识、争职称的热情,使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安心农业事业,服务农民,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贡献。

  二、我县农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工资、福利分配政策对基层农技推广科技术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与其他行业比较收入太低,未达到当地平均水平,仍不利于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去年全县事业单位平均工资为10844元,农林牧渔行业为8496元,比平均水平低2388元,比最高的卫生、体育、社会福利行业的13732元低5236元,比最少的社会服务行业的7393元多1103元,在统计的九个大行业中居倒数第二位。

  二是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乡镇偏少,在基层做实事干事业的待遇低。由于各种原因我县乡镇高中级农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少,在32个乡镇农培中心的112名农技干部中仅有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职称无人,初级职务就占了81人,分配与职务挂勾,职务工资差距拉大,形成了乡镇农技人员工作最艰苦反而分配收入最低的状况,无形中鼓励了一部分人为了职称而争职称,出现了高职务低水平、业绩平庸的现象。

  三是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单位的职工收入低下。我县在1991年将种子公司定为自收自支,将良种场、植保站、经作站(果品公司)定为差额拨款,近几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种子公司、良种场经营收入逐年下降,植保站、经作站(果品公司)根本无经营收入,仅能以微薄的经营收入或财政60%的工资拨款维持着职工基本工资的发放,部分科技人员只能得到应得工资的60%以下,自收自支单位人均实际收入7750元,差额拨款单位人均实际收入7735元,比全县上年平均收入水平分别少3094元和3109元。

  四是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单位人心思迁,相关工作无人搞。由于工资无法保障,收入低下,原在此类单位工作的人员不安心工作,千方百计地调动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大量流失,造成某些重要工作无人搞。如县植保站、经作站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原有职工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目前两站仅有人员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特别是在20xx年植保站无人成为空壳,植保工作完全停止,今年局里才在内部调配了3人从事植保工作。

  三、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

  现行的工资分配政策与专业技术职务密切相关,个人收入与职务成正比,职务越高工资差距越大,个人收入越高,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人员是身体力行地向农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一项实用技术普及发挥效益就是他的成果和业绩,当然也写不出有高深学术的论文。但目前的专业技术评聘存在着重论文轻实绩,重学历轻能力的不足。建议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全国统考,单位在编制内自行聘任,对基层乡镇农业技术人员适当倾斜照顾的政策,较好地体现艰苦地区艰苦工作的分配政策。

  农业行业津补贴在目前的政策还少,仅有“农林水一线浮动或浮转固、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提高8%、有毒有害保健津贴”三项,而且只有农业一线浮动或浮转固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他两项未纳入,加之收费项目的取消、财政管理改革无资金来源,完全未享受。农业是艰苦行业但津补贴比较其它行业少,农业事业人员的比较收入就少(倒数第二)。为此建议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增加农业行业的津补贴,设立农技推广津贴并纳入财政预算。对农业事业人员的劳保标准予以重新行文明确,以便基层有据可查。

  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要积极地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搞活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把职务工资津贴部分活起来,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定奖惩,竞争聘任上岗,可实行高职称低聘,低职称高聘,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合同制,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单位调研报告 9

  今年上旬,参加了立白集团,安踏体育,以及戴尔公司的招聘会,对以下单位的用人要求做出如下总结。

  一、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与定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后的评价和满意度

  是非常有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反映毕业生群体各方面情况是否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以及适应程度如何,还能够影响这些单位现在和今后是否继续招聘相关院校的毕业生。

  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方面的评价

  1、个人品质方面在所调查的用人单位中,以上的单位对。遵纪守法。道德修养,诚信度。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这三方面均能达到。对“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参加集体等活。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评价很高,很多单位对我校学生在工作中的朴实和踏实精神给予了肯定。

  2、专业素质方面立白集团和安踏体育的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知识面很好和。其原因是我校通过拓宽专业口径,增加学科交叉,增设不同学科选修课。增强实践实习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单位进行实地实岗的生产实习,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了知识面。

  3、基础知识方面立白集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好,但是戴尔公司认为学生的外语水平一般。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相关课程学习。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不成问题。虽毕业生能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仍欠缺,在听、说、写。译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在外语教学上应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特别要利用好专业外语与文献检索课程和科研实践及毕业研究锻炼学生的`外文文献查阅、翻译和消化利用能力。

  4、个人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为较好。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领导、应变、公关、交际、口头表达、写作等各方面能力,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三、用人单位看重的毕业生素质比较看重。

  以上的方面和结果如下:工作负责踏实、敬也精神,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新意识与勇气均为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应变能力各,竞争意识与挑战意识,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经历和语言表达能力各生源户籍所在地。由此可看出,学校声望和户籍等不再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四、调查结果的启示

  1、加强素质教育现代社会需要邪种。诚信为本。才智并举,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干不败之地。学校要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文娱、体育话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并注意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傲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建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科技活动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2、继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放在首位,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的教育。第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接触、了解社会实际的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3、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从入学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加

  强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含艰苦创业教育)、理想教育、形势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学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单位调研报告 10

  一、“四名一文一传”单位在灭火救援能力建设基本情况

  二、“四名一文一传”单位在灭火救援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设施不齐全

  消防设施不齐全,常见于无室内消火栓,不具备灭火系统等,处于这样的情况下面对火灾,无异于没有武器的士兵,任由宰割;部分地方情况稍好,却也存在着重大隐患,不定期检查的消防设施,时间久了,也只是摆设品,在面对真正的危险时毫无作用。要把消防工作的灭火救援能力建设做好的前提,该从各单位自身防范作为基础,做到基本的“小火能灭,大火能跑”,而不应该撒手不管,自身不重视,直到火焰苗头燃烧,才来亡羊补牢,求救119。我们该树立正确意识,从自身懂得消防,合理的配备各种消防设施,维护各种消防设施,保证社会健康发展。

  (二)面对名镇等较大对象时责任难以落实、地况复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高

  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问题仍然突出。像对名镇名城等较大对象进行管理时,情况较为复杂。不仅存在火源电源管理不到位、整片区域消防通道不畅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不规范、人员职责不清等问题,安全发展的红线意识尚未牢固树立起来,一些地方消防投入不足,公共消防设施欠账大;少数部门对行业消防安全重视不够,不愿管不想管,隐患问题由消防部门大包大揽,但往往由于责任主体缺位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单位尤其是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责任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甚至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的问题十分普遍。消防工作的法治化建设还不理想,由于区划变更等问题,造成一些领域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真空断档,留下大量隐患;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缺乏明晰的政策措施和实用管用的手段方法,未出台规范性,指导性意见,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致使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部分地区难以改造,消防监督力量不足

  少数地区文化信仰根深蒂固,甚至受到传统观念影响,部分人员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不愿配合工作,或者多为形势主义,左耳进右耳出,无法从人员的思想上从根本来解决问题。为了消防工作的持续建设,面对这种情况,这往往需要消防工作人员的及时监督,但任务多,责任杂,难以落实,此项工作仍任重道远。少数监督干部要承担多家社会单位的监管指导任务,完全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消防安全监管的面大盲点多,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与消防安全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且由于目前我区消防大队人员均为派驻形式,在监督执法及火灾调查中受到执法身份未明确等问题制约,遇到的问题难以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三、加强文山市“四名一文一传”单位灭火救援能力建设的总结建议

  (一)不断提升指战员灭火救援能力

  加强指战员业务能力,提高熟练度,能更快、更准确、更有力的完成任务,锻炼强大队伍是一条无止境的明路。不仅提升业务能力,更要规范、有纪律的开展相关训练。要立足实战需求和辖区实际状况,考虑到偏远村寨道路条件差、消防基础设施弱等因素,对各单位周边道路、消防水源、建筑结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的分布和重点区域进行了熟悉,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及时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并且进一步严肃队伍纪律,开展队伍作风整顿,严格执勤值班制度,确保人员在岗在位、履职尽责,定期组织联合拉动演练,充分用好周边消火栓、器材箱等固定消防设施,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快速反应、立即处置。

  (二)制定合理方案,实施有效,加强管理。

  合理的方案,是前进的方针;有效的管理,是落实的前提。拥有过硬队伍实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方向的选择和精确的管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灭火救援演练、安全隐患排查等多种措施,完善基础消防设施,提升了“四名一文一传”抵御火灾风险的能力,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火烧连营等事故发生。但仍需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部门职责要求,强化落实行业部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重点督促文物古建筑、传统村落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推动文物古建筑单位完善消防基础设施,一是明确责任,强化部门联合监管。文旅、住建、古管局、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细分行业部门共同责任和行业领域监管责任,主动作为,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统筹安排,集中开展专项检查。结合火灾防控重点和“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工作,紧盯古城古镇、文物建筑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检查,严防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三是紧盯重点,加强人防物防技防。通过建设政府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及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形成自防自救、区域联防体系,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强化群防群治措施,切实有效提升战斗力。四是压实责任,加大整治惩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尽快明确整改方案、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对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的,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彻底整治风险隐患,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力争隐患“清零”。防火责任人员名单、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消防设施器材等情况逐一排查登记造册,并规范日常消防安全及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管理。并针对“四名一文一传”单位场所火灾扑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技战术研究,开展部门联合实战演练,提升队伍实战处置能力。

  (三)提高消防意识,提前预防,抓好隐患。

  做好防火,就是把火焰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应该分阶段、分层次对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扑救初起火灾业务训练,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因地制宜设置消防宣传栏、橱窗,张贴警示案例、逃生自救知识海报,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放置宣传知识手册,并在重点部位、重要场所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引导群众关注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文物建筑、传统村落消防安全。要加强消防检查和管理,因为年代久远,古建筑绝大部分未经过消防审核验收,因此一定要安排专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一旦发现消防设施损坏或者电器线路故障,要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建筑内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设备,并保持设备完整有效;要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一但发生火灾时,可以顺利逃生;要谨慎用火用电,首先,不要在严禁用火的地方生火做饭,灶房选址一定要远离古建筑或文物集中地地方,炉灶不能靠近易燃、可燃物,使用时必须有专人照管,使用后应立即清除。可以将在店内焚香、点蜡烛、点油灯改为在殿堂之外的安全地带设置焚香炉,清专人看管,做到人走火灭,并将每天清理的残余蜡烛、香头挖坑掩埋防止死灰复燃。我们只有立足于预防和控制,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火灾因素,防止火灾发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让古建筑远离火灾,才能让这些民族遗产永远地流传下去。

【单位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单位调研报告07-09

单位调研报告09-22

单位调研报告[热门]08-31

单位调研报告(20篇)07-21

单位调研报告15篇02-05

事业单位调研报告01-12

【实用】单位调研报告15篇08-31

单位调研报告15篇[优]07-10

单位职工食堂调研报告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