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18 08:24:40 海洁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精选8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拆迁安置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精选8篇)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 1

  近年来,随着xx区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土地使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大批农民居住地被集中征用,从而出现了拆迁集中安置社区。拆迁安置区的建设与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站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积极完善拆迁安置区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推进拆迁安置社区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从我们对全区拆迁安置区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全区拆迁安置区共涉及13个镇(街道),总计83个,其中,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且居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拆迁安置区共有5个(香山街道香山花园、舟山花园、郭巷街道国泰社区、城南街道红庄新村、长桥街道蠡墅花园)。

  二、主要特点

  xx区拆迁安置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1、建设时间跨度较大。最早建设的是城南街道的宝尹花园,1996年建成,距今已有17年时间。而70%的拆迁安置区是在20xx-20xx年之间建成。

  2、小区规模参差不一。规模最小的是越溪街道的田上小区,仅有8幢楼房,共居住43户176人。规模最大的是郭巷街道的国泰小区,建有1992幢楼房(其中别墅1388幢),居住2115户7892人。

  3、居住人员相对复杂。在这些拆迁安置区居住的大多是遗留在村的中老年农民,文化程度低,生活能力弱、接受新事物意识差。还有相当部分房屋被农户出售或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有的小区外来人员已经占到较高比例,这些人员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素质不齐。

  4、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单独建立社区居委会进行管理;二是由原村委会或居委会代为管理;三是建立小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小区的物业管理,不承担其他事务,这类小区有香山街道的香山花园和舟山花园2家。

  三、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规模过大,基层组织建设遇到阻力。目前的拆迁集中安置社区中,较小的地理空间往往集聚了几个行政村的被征地农民,安置居民很多都在5000人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万人。如此庞大、集中的群体对于基层自治组织深化村民自治,落实基层民主,形成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如何加强社区各类组织配套建设,构建拆迁安置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新格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社区管理效率受到制约。目前拆迁安置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矛盾是农民集中居住在社区公寓房内,但经济的收益分配在村里,形成社区管理和村委会管理并存的二元管理体制。拆迁农民与村集体经济还存在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往往不愿将户籍、党组织等关系与原村组织脱离,形成农民的收益分配和居住相分离的矛盾。同时,这些居民既要接受社区的管理,又要接受村组织的管理,造成社区管理职责不明确、具体事务难以协调解决的矛盾,降低了社区组织对居民的吸引力和约束力。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安置居民需求难以满足。由于拆迁安置区大多规划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有的是边拆迁、边规划、边建设、边安置,导致一部分安置区的“硬件”建设跟不上,生活、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或不够齐全,或标准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入住居民的服务需要。就是一些建设标准较高的安置区,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上也有一些不够周全的地方。一些有一定需求量的群众生活设施(如婚丧喜事大厅、公厕等)未纳入规划建设,社区公共用房和停车位配置不足,无法满足日常管理和群众需求。

  四是供需矛盾突出,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现在许多安置区都存在着社区服务的供需矛盾。居民在社会保障、家政服务、老年活动等服务项目上具有一定需求,尤其是在就业服务方面,需求量很大。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知识型转变,而一些40—50岁农民除了种地缺乏其他技能,只能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就业岗位相对要少,再加上社区开展就业服务尚不到位,许多农民很难及时掌握准确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短时间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

  四、今后发展思路

  一是要优化安置区的规划建设。确保社区用房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新建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要不低于社区住宅地面建筑面积的3%的`标准,提高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的用房比重。合理确定社区规模,拆迁安置区的规模原则上应控制在1500户以内,已经建成的规模较大的拆迁安置区则可以探索“一区多居”的管理模式。新建拆迁安置区应尽量不打破原行政村建制,原村民多年在一起生活,彼此间感情深厚,现在仍然将他们安置在一起,可以增强他们对新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利于社区治安稳定和日常管理。

  二是要落实安置区的有效管理。将拆迁安置区建设和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推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网格化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网络,逐步形成社区—居民小组—楼道的三级管理网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道长,切实把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楼道、每户居民,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格局,提升拆迁安置区的管理效率。

  三是要完善安置区的服务网络。紧紧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为安置居民提供全面、便捷、优质的服务;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夯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建立社区就业服务网络,通过发布劳务供求信息、帮助更新择业观念、组织技能培训等途径使拆迁农民能够实现灵活就业;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定期组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在拆迁安置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是强化安置区的人员配备。选好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社区工作人员按照社区人口的1.5‰配备。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积极吸纳专业社工进入社区,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统一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标准,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者每月增加待遇,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报酬自然增长机制。让社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为社区管理与服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是加强安置区的经济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户籍随房走、股权跟人走、福利在住地、管理归属地”的要求,将安置居民的户籍迁入社区,改变“人户分离”现象。我区的农民大多都加入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农民安置到新社区后,还是拥有原行政村集体资产的一份,享受村级集体资产经营成果。这就使得农民和安置社区之间缺乏必要的利益结合点,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就显得不足。应将这些原行政村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将村民持有的股份从原行政村的经济合作组织中拨离出来,由镇(街道)的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形成一个新型、科学、有效的社区经济管理模式。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 2

  拆迁安置工作是转型增速的基础、是赶超发展的依托、也是提升锡山城市形象和发展能力的大局所系。今年9月下旬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及分工领导带队,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调研组,到基层各板块分别走访了解情况,并组织建设、房管、国土、规划、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现将调研及思考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拆迁安置工作成绩显著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区各级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项目抓拆迁,关注民生抓安置,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表现出在困难面前不回避、在压力面前不退缩的精神状态,以前所未有的强度、速度、力度推进拆迁工作,同时也较好地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至10月底,全区累计完成拆迁量44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项目开工45个,总面积达421.6万平方米,为全区转型提升、赶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目标明确,认识统一。大拆迁、大发展,不拆迁、难发展。拆迁与安置相辅相成,解决好安置可以促进和推动拆迁。各板块思想高度统一,认识高度一致,都把拆迁安置摆上了突出位置,作为当前促进转型升级、加快赶超发展的首选环节。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统一确立了以项目定拆迁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安置房腾地、重点工程、经营性地块、产业园区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五大类拆迁项目。以建促拆、安置先行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安置工作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程序规范,举措有力。拆迁工作措施有力,各板块突出依法操作,按照依法拆迁、规范拆迁的要求,加大征地拆迁前期各项手续的办理力度,做到依法依规拆迁。动迁工作思路严密,发扬了钉劲、韧劲、磨劲,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做动员拆迁工作。同时,严格执行拆迁政策,通过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各项操作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如安镇街道明确要求对住宅拆迁建筑面积、合法面积、安置面积等信息进行统一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东亭、东北塘街道对非住宅拆迁建立严格的会审制度,通过层层把关,确保非住宅拆迁补偿的公平、公正。安置工作措施有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各板块按照商品房的要求建设安置房,部分板块规划设计建设了一批品质上乘、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小高层和高层精品安置房小区。

  3、千方百计,帮助安置。为妥善处理和解决被拆迁群众的过渡安置问题,各板块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通过挖掘整合各方面资源,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过渡安置的问题。如东亭街道大力创新安置工作方式,出台安置房承租办法,努力缓解安置工作的压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一批临时安置房,酌情提高了过渡费标准。锡北镇、安镇街道等对在外过渡拆迁户办理婚丧事,给予特别的经济补贴,开展暑期走访慰问,向在外过渡的每户家庭发放一定数额的高温慰问金。鹅湖、羊尖、东港、东北塘、云林、厚桥等地分别通过建设临时过渡房、租赁轻纺城、印刷包装城等部分闲置用房和改建老医院、老中学、厂房等办法帮助解决老弱病残等困难家庭的临时过渡安置。政府的这一系列为民举措,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拥护。

  二、拆迁安置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中,各板块及有关部门针对当前拆迁安置工作,也集中反映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安置房建设有待加快。当前,安置房短缺是直接导致拆迁工作进展缓慢的最大阻碍。调研中反映,安置优先的理念尚未牢固确立,加之用地指标收紧、前期手续办理不及时、建设单位施工力量不足以及小高层和高层安置房建设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等因素,是导致当前安置房建设迟缓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区累计有过渡户12680户(其中全过渡8865户,半过渡3815户),全区安置房缺口较大,多数过渡户需要2年左右时间才能全部安置到位。从调研中也了解到,安置过渡费支出数额较大,已成为各板块的重要负担。无论是从加快安置拆迁群众,还是减轻财政压力方面考虑,都要求各板块高度重视,加快安置房的建设。

  2、清点工作有待突破。尽管目前全区拆迁的总体进度较快,但部分项目,由于少数居民没有完成拆迁,未能实现项目的整体拆平,也导致了一些优质的大项目不能快速引进落地,对后续发展造成了影响。一些即将交地的重点出让地块,由于拆迁工作不能按时到位,也将面临违约风险。今年已启动的121个拆迁项目仅有52个完成清点可交地,占拆迁项目总量的47%。有15个项目因为存在十户以下居民没有完成拆迁而没有最终拆平,已经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我区项目拆迁工作的整体成效。

  3、拆迁工作氛围有待改善。媒体和社会舆论过度报道时有发生的拆迁事件,引发了部分群众对拆迁工作的片面理解。拆迁宏观政策趋紧,国家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即将出台,在此大环境下,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区拆迁工作人员的“瞻前顾后”、“缩手缩脚”。部分群众对拆迁补偿的期望值过高,也增添了拆迁工作的难度。为此,改善好、营造好区内的拆迁环境很有必要。

  4、腾地利用率有待提高。绝大多数群众顾全大局,拆迁易家,为地方建设发展腾出了空间,作出了贡献和牺牲。当前,他们对政府拆迁土地的利用建设充满了期待。通过近年来对拆迁工作的大力推进,全区为加快转型赶超提供了土地资源储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由于招商选资、项目引进工作成效还不够显著,对这部分已拆出土地的总体利用率还不是很高,符合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入驻不多,拆迁带来的发展优势还未能完全凸显。

  三、做好拆迁安置工作的几点建议

  城市建设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成果,实现城市发展与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双赢。当前,全区各级各部门需要把合理安置拆迁群众、提升居民居住质量贯穿于城市拆迁建设的全过程,做到将改善城市面貌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有机结合,让拆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使拆迁工作顺民意、达民情、暖民心。

  1、立足当前,着眼超前,加快高品质安置房建设。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安置房建设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努力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一是加快建设。以实现“零过渡”为目标,根据过渡规模和拆迁计划,在做好需求分析和计划预测的基础上,科学放量安置房规模,优先安排计划,优先保障资金,优先配备人员,加快安置房启动实施,确保安置房建设逐步还清旧账,不欠新账,适度超前。二是提升品质。大力推广东亭、东北塘、安镇街道把最好的地段用于建设高品质安置房的好做法,优先选择地段好、配套齐、环境优的地块,高标准规划建设拆迁安置房,积极引入实力强、品牌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房地产企业参与建设。通过强化设计,完善社区环境、生活服务、景观绿化等居住与配套服务功能,实现安置房建设品质的新提升。三是完善手续。各板块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超前谋划,主动衔接,加快办理安置房建设有关手续,务必做到手续齐全后方能动工建设。

  2、突出重点,依法操作,确保拆迁安置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要突出实施清点、“净地”出让、政策完善、安置房办证、拆迁企业职工和被征地农民就业这些重点,坚持依法操作,有序推进。一是抓好实施清点。继续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干劲,勇于攻坚克难,突破工作难点,组织实施好清点工作,力求实现整体拆平,确保一批重大项目的入驻。认真分析研究“钉子户”形成的原因,依法合理利用行政裁决和行政强拆手段,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特别要注重防止一些“钉子户”抱团的'情况。二是坚持“净地”出让。“毛地”出让一方面不利于拆迁的进行,易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逾期不能完成拆平交地,政府还将面临地块出让违约的风险。从加快项目建设和保障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倡导国有土地挂牌要坚持“净地”出让。三是完善拆迁政策。在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基层实际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区现有的拆迁政策进行梳理和完善,从有利于民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做到统一,逐步提高补偿标准,使制定的政策更趋于科学、合理,易于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同时,保持政策的平衡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对拆迁政策实施操作的统一管理,把拆迁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拆迁工作的公信力,避免因拆迁不公而引发矛盾。对于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应充分体现政府关怀,做到依法拆迁、友情操作,全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困难。四是加快安置房办证。办理安置房“两证”,既是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政府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当前,要努力通过各项工作的完善,为申请安置房“两证”办理创造条件。继续以深入开展安置房建设清理规范工作为契机,及时完善建设项目土地、规划、建设、安置等手续,做到在竣工验收前完成所有手续,确保能够尽快进入办证程序。针对安置房大修理基金的归集问题,应尽快列出明确计划逐步加以推进。五是高度关注拆迁企业职工和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近年来,东亭、东北塘、安镇街道等地非住宅拆迁超过了拆迁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不少本地搬迁企业达不到入园标准,选择关闭停产或迁至异地发展,不少职工不愿随企业搬迁,面临失业或者再就业。据区人保局近期在东亭、安镇街道开展的一项调查数据反映,20xx年1月份以来,因拆迁企业关闭停产和不愿随企业搬迁而解除劳动关系的本地职工有266人。这些职工的就业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同时,拆迁项目的快速推进,导致不少农民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需要高度关注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区各有关部门应通过加大转岗培训、组织专场招聘、扶持创业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途径,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拆迁企业失业职工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

  3、强化宣传,注重引导,营造锡山拆迁的良好氛围。良好的宣传氛围是拆迁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保证。当前,要高度重视和营造好我区的拆迁环境,继续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和途径,突出深化正面宣传,多宣传锡山建设的宏伟蓝图、拆迁安置的重大意义,以及实施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给城市面貌和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拆迁是为了改善百姓生活、拆迁是为了加快锡山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调动全区上下广泛支持、主动参与、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

  4、高端合作,强化招商,努力实现腾地发展的最大效益。坚持“三高”原则,加强高端合作和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进工作,积极引进符合地区产业发展的“高、大、新”项目,努力实现赶超发展的新突破。通过前期的努力,各板块的专业园区建设已经初现雏形。改变当前项目落地少,尤其是高端集聚效应的产业项目仍较少的局面,需要长远规划、合力推动,重点是加强同京、沪、深城市和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之间的高端合作,使得每个产业园区尽快完成具有技术含量、产业特色、品牌特征的1-2家龙头企业落地,通过这些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实现腾地发展的最大效益。继续发挥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发展联席会议等制度的作用,扎实做好项目的各项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收益。

  5、及早谋划,加强调研,加速安置小区管理的保障跟进。随着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我区的安置小区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从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拆迁安置过程中,原一个村的村民被分别安置于多个小区、一个小区安置多个村村民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还存在着跨镇、跨街道安置的情况。安置小区普遍存在着房屋出租率高,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的实际问题,由于居管分离和社区管理机构缺失,导致了安置小区管不了、原村(社区)管不着的局面,形成了社会管理的盲点和死角,也给群众办事造成极大不便。目前,全区各级的工作重心相对都集中在拆迁和安置阶段,但对安置以后的管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各有关部门和地区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对于一些符合建居条件的安置小区,通过整合,理顺各类关系,合理制订安置小区的建居计划并加紧实施,尽快建立管理机构,打破目前管理真空的局面。同时,兼顾考虑好安置小区的党建、群团等工作。此外,因大面积拆迁,部分行政村已“名存实亡”,被形象的称为“空壳村”。如何处置这部分村的股份制资产、村民变居民、撤村建居、行政村转化为城市社区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列入议事日程,抓紧研究,妥善处理。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 3

  近几年来,我区的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众多,拆迁安置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由此引起的民间纠纷和群体上访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区社会稳定,成为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障碍。因此认真研究我区拆迁安置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规范政府行为,使之在以后的拆迁安置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切实维护拆迁群众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利益,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下村入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我们一些肤浅的意见汇报如下,供领导们参考。

  一、基本情况

  xx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xx平方公里,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x%,是城乡并存区。近年来,我区牢牢抓住市治西迁、建设全面启动等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举全区之力抓城市建设,合万众之心建经济强区”的发展战略,在全区抛起了新一轮大规模城市建设热潮。从至今,全区共有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xx个,共投入资金亿元。全区xx个街道、乡、镇均有城建开发任务,共开发征用土地多亩,累计拆除房屋约万平方米,拆迁群众xx户,其中农民xx户xx人,农村拆迁安置量大任务重。我区拆迁安置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拆迁户的理解支持下,总的来说进展顺利,并创造了、“模式”和“模式”这样的好典型。

  二、我区开展拆迁安置工作中主要经验

  拆迁安置工作情况复杂、矛盾突出、任务繁重。在工作中,我区克服种种困难,冲破重重阻挠,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1、领导重视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保证。拆迁安置工作牵涉面广,情况错综复杂,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作保障,工作很难开展,为加强领导力量,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建立了领导联系项目制。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种模式”的工作思路,由一位区级领导联系一个具体项目、一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前提下,对该项目的拆迁安置全权负责,形成了对拆迁安置工作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二是建立了领导联系街道制。由于街道的拆迁安置任务较重,压力较大,矛盾较多,为减轻街道的压力,区委向每个街道派出了2至3名区级领导协调指导拆迁安置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成立了处理拆迁安置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拆迁安置遗留问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拆迁安置遗留问题进行全面处理,并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提出了处理意见,确定了交办时间。我区大部分拆迁安置遗留问题的处理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为以后的开发建设和拆迁安置工作扫清了障碍,夯实了基础。

  2、宣传到位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基础。拆迁安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掌握拆迁安置工作有关政策,正确对待拆迁安置中的矛盾和问题十分必要。在工作中,我区注重多途径、多形式、多方位做好有关政策法律和宣传工作和拆迁户的思想工作。

  3、依法办事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关键。拆迁安置工作事关每一位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矛盾,造成不稳定因素,只有严格依法律办事,才能将矛盾消除在萌萌芽状态。一是严格按政策补偿,二是严格坚持“三公开”原则三是严格坚持“三带三包”政策,即带感情、带政策、带拆迁方案,包协议签订、包过渡、包稳定。

  4、妥善安置是搞好拆迁安置工作的重点。我区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全力促进农民安置用地的落实和农民安置房的落实。全区共核定“两安”用地总指标xx亩,已办理红线的安置用地xx亩,另有xx亩正在办理之中,目前,已搬进拆迁户的农民安置小区达x个,正在建设的农民安置小区的xx个。在几年的拆迁安置工作中,我区创造了地和等成功的安置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我区实际拆迁过程中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干部群众对拆迁安置的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透,或者误解了拆迁安置政策。由于缺乏拆迁主体和被拆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的渠道,作为拆迁主体一方的干部对群众的疑问不能正确解答,甚至有的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上推下压,引起群众的不满。

  2、在拆迁调查工作中,对补偿标准的'尺度掌握出现偏差。尽管政府部门按照拆迁政策,制定了统一补偿标准,但由于对同类房屋的结构、装修、价格等问题的认同上存在差异;对居民建在集体土地上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估价混同;甚至存在个别讲人情、论亲疏,对拆迁地面积的丈量、拆迁标的物的估价不统一,出现个别超面积丈量、超值估价等现象,致使被拆迁人之间相互攀比,引发矛盾。

  3、由于现行的有关拆迁安置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强,实际可操作性较差,有些村组制定的村规民约,有部分违反现行法律政策的规定,且在发放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缺乏透明度,侵犯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拆迁安置工作较为滞后,超期过渡现象严重。

  1、拆迁安置工作体制理顺不畅。街道、乡(镇)对拆迁安置工作重视不够,思想不够统一;相当多的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彻,执行政策存在较大的偏差;部分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心欠佳,导致很多项目前期工作难以落实;部分拆迁单位及拆迁户对拆迁工作不配合,漫天要价,导致有些项目的拆迁工作难以推进。

  2、农民安置工作落实欠佳,超期过渡现象严重。由于近年来大开发、大建设,特别是一些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农民拆迁大多是先拆迁后安置或边拆迁边安置的情况下开展的,加之部分安置用地、安置资金难以到位,导致大批拆迁农民住户安置难以到位,长期处于过渡状态。目前全区尚有x户x人在外过渡,占总拆迁人数的x%,且大部分是超期过渡。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难以解决。被拆迁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且绝大部分农民除农活外无别的一技之长,较难找到工作,安置补偿费又十分有限,缺乏足够的资本开展经营活动,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必然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大拆迁安置法律政策宣传的力度

  在多年来的拆迁安置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拆迁安置法律政策的宣传。在每项重点工程建设的拆迁征用地之前,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向被拆迁村组和拆迁户发放大量的宣传资料,是一项有益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相关法律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为此,在进行重点工程拆迁工作的时候,我们除了开好动员会外,要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宣传工作。对参与拆迁安置工作的干部要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培训,尤其对被拆迁范围内的村组党员和干部进行更深层次安置补偿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利用他们的幅射作用,教育和提高全体被拆迁安置群众的政策法律素质。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发现和提出的政策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认真负责地解释和说明。如某街道拆迁户两年两次搬迁,安置无着落,其反映强烈。据了解,该安置地已在规划建设中,政府巳按时足额发放了过渡费,这是政府拆迁安置工作中的一项政策规定,通过政策宣传,这些拆迁户很快消除了怨愤。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及时做好拆迁安置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工作,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许多矛盾都可得到预防和解决。

  2、坚持拆迁调查、安置中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由于当前重点工程的拆迁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拆迁安置工作时间紧,且工作量大,为了追求工作效率,政府在拆迁调查工作中实行大兵团作战,这往往是要以牺牲公正为代价的,也成为产生安置拆迁纠纷的原因之一。为此建议主管部门,要切实把握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平保稳定。在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主管部门对土地征用要公开进行,把征用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和征用土地用途、范围、面积、补偿依据以及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地点、期限等,在被征用拆迁地予以公告;对拆迁补偿要公开进行,把征用地拆迁数量、补偿依据、补偿费数额、被安置农业人员数量、农业人员安置方式、房屋安置方式、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及其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在被征用拆迁地予以公布,接受被拆迁地群众的监督,防止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特别是安置对象和房屋拆迁等补偿安置到人到户的,更要十分注重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成立核查组,掌握统一补偿标准,对群众提出的异议进行复核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确保重点工程拆迁安置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拆迁安置不公而引发矛盾。

  3、完善拆迁安置工作中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区安置拆迁补偿依据主要是《征地补偿安置条例》,但该条例原则性强,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困难,由此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较多。在我国法制不断健全的今天,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区安置拆迁补偿工作,使安置拆迁补偿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制定相应的操作性较强的《安置拆迁补偿办法》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宪法精神和民法通则、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计划生育法以及《征地补偿安置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农业人口数的统计应严守政府通告之日的底线,对前不溯及,对后不顺延。

  (二)服义务兵役(含超期服役的)的现役军人应参与安置分配;未随军迁出、其户口在拆迁地的军人家属(包括其配偶和子女),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三)拆迁地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其户口虽已迁出,但未分配安排正式工作的,凭在读学校证明和学生证,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四)具有拆迁地户口,正在劳改劳教的人员,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五)享受五保优待的人员,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其补偿费由村组代管。

  (六)拆迁地已出嫁妇女,离婚后因生活无着落而回迁的人员(含已回村落户、法定抚养的小孩,)和婚嫁到拆迁地妇女而离婚后其户口仍在拆迁地的人员(含再婚随迁、法定抚养的小孩),应当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婚嫁农村的出嫁女,其户口未迁出的人员,只能一次性享受一方安置补偿,已在男方参与安置补偿的人员,不参与本地安置补偿分配;未参与男方所在地安置的人员,应当参加户口所在地的安置补偿分配。如户口回迁或者未迁出的上述人员与村组另有书面协议的,可按协议执行。男到女方落户的可参照执行。

  (七)婚嫁城镇、未随迁的拆迁地半边户及其子女,应同等参与安置分配;但一方已享有国家福利分房的,可不考虑宅基地和住房的政策性优待。

  (八)原籍在拆迁地,因生活所迫或历史上的政治原因被迫外迁,后其户口又回迁原籍,并分有责任田土的人员,应同等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外地回迁户与村组另有协议的,可按协议执行。

  (九)返乡居住的离退休人员,不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其配偶系再婚的农村户口,经村组集体研究和村民会议通过,准许其迁入的,应当给予安置补偿,但与村组有协议的,可按协议执行。

  (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未处罚到位的计划外生育子女,不参与安置补偿分配。农村独生子女可享受安置补偿有关政策性优待,按相关政策执行。

  (十一)无正当理由迁入的农业人口(含空挂户),不参与安置补偿分配。

  (十二)欠有国家税费、集体公益事业折价款以及其他集体欠款的人员,其安置补偿可以折扣欠款后按实发放。

  4、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重点工程建设利国富民,对加速经济发展和加快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同时,拆迁安置补偿费的发放到位,涉及到被拆迁群众的直接利益,也是被拆迁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容易引发各种矛盾焦点问题,这些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拆迁安置工作,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好坏和工作水平的高低。在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工作水平的提高。我们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就会得到广大被拆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重点工程的建设有序推进;反之就会遭到部分拆迁群众的抵触,使重点工程建设受到阻滞。为此我们要牢记五心,转变作风,打造诚信政府形象。即在拆迁安置工作中,接待群众咨询要热心;调查补偿情况要细心;听取群众意见要耐心;核实安置补偿标准要公心;善后安置要关心。此外,要保持拆迁安置工作的延续性,切实落实对被拆迁群众的承诺,勤政为民,真正做好被拆迁群众的公仆,从而树立起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5、统筹项目建设与拆迁安置,促进安置小区建设社区化。一是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坚持对所有工程严格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采用“项目+安置”的办法,将农民安置地与建设项目一并办理手续,一同报建。二是要实行集中留地,统一安置,积极推行“咸嘉模式”的成功经验。即:一是集中统一重建安置。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报建、统一建设、统一质监、统一物业管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安置好农民,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使农民安置小区联体成片功能完善、设施齐备、适宜居住。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利用农民生产安置用地,采用土地入股、自主开发等方式,大力发展后勤服务业和商贸业,使农民变股民,从经营中分红获利,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多途径安排农民就业。安排拆迁农民从事物业管理和后勤服务;积极与征地建设单位协调,在用工上优先考虑当地农民,鼓励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和兴办企业,并提供一定的优惠。

  6、加强农民安置小区的统一规划,尽快制定好全区农民安置整体规划。一是规划要统一。与市、区总体规划统一协调,农民安置小区建成后直接成为现代化城区的组成部分。二是规划要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区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供地计划,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强化规划约束力,明确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一律按居民小区规划建设。三是规划要科学。按照有利于土地综合利用、有利于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科学规划农民安置小区。四是规划要实用。按照农民生产安置一律作二、三产业规划建设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好、预留好生产用地。把规划、预留生产用地与项目开发、市场建设结合起来,使生产用地成为失地农民获得长久收益的主要来源。

  7、创新劳动就业服务,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市场化。一是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培训重点主要是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对失地农民开展基地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在充分尊重失地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家政服务、餐饮、保健、制造、建筑等行业和知识的技能培训。二是结合项目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加强项目建设的协调与合作,在建设进从建筑工程中找岗位,建设后中牧业管理和卫生保洁中找岗位。三是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将失地农民就业与下岗工作再就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藩篱”,变“变籍门槛”为“素质门槛”。

  (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失地农民养老社会化。一是实现失地农民身份的转换。在子女就学、劳动就业、社会保险、计划生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政策待遇。二是坚持“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原则。参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新人”办法进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确定个人帐户养老金标准。降低门槛,因地制宜、秩序渐进。三是采取“个人责任和社会互济相结合”的办法。失地农民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坚持以个人和村集体为主,政府支持为辅。考虑有昨于鼓励失地农民劳动就业和与城镇社保体系相对接。

  一是要加快安置小区居委会的建设。对新建成的农民安置小区,要加快建设社区居委会,按照城市社区的规范和要求,不断完善社区日常管理,促进社区管理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变。

  二是要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失地农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方式中有许多不适宜城市生活习惯。今后,要以城乡文明融合为目标,通过开办夜校、培训班,组织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尽快促进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城市化转变。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 4

  xxx机场扩建是xxx镇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如何破解拆迁“难题”成为了镇党委、政府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为此,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提前谋划、提前部署,注重阳光公正,注重人文关怀,确保了拆迁工作的整体快速推进。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空港新城”战略的总体规划部署,xxx机场扩建工程共涉及红星、新建两个村,需拆迁房屋105栋,拆迁面积达2万平方米,征地面积约400亩。此次拆迁工作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干部上下同心,仅用13天时间,就完成了103户的拆迁任务,达到了拆迁总数的98%,实现了“效率拆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了机场扩建拆迁工作指挥部,由党委书记罗振军任指挥长,镇长李国宝、人大主席陈德贵、政联主任罗群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三个拆迁小组,一个安置建设组,一个矛盾协调组和一个资金结算组,每个小组均由一名党政骨干担任组长,并配有3名以上专人负责具体工作。二是强化部门协调。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职能部门支持,强化拆迁工作“政策、资金、后勤”保障。先后接请国土、司法等部门现场办公5次,为拆迁群众提供土地、房屋征拆政策答复。争取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单位在硬件设施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解决安置小区水、电、路等问题。通过协调,公安、税务、卫生、工商等单位,主动提供场所,妥善安置倒房群众。财政局落实资金来源,保障征拆补偿款可以第一时间打卡到拆迁群众的户头上。三是落实工作职责。镇拆迁工作指挥部将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确保责任落实到小组、到个人。明确党委书记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全盘,每名骨干负责一个片区拆迁工作调度,除书记以外的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拆迁群众,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户户拆迁群众有人跟进。每天早上7点30分准时召开拆迁调度会,布置当天目标任务,每晚9点召开碰头会进行点评,评出优秀、超优秀团队。同时,严格执行“不准请假、不能批假、不准放假”的“三不”纪律规定。

  2、周密决策部署,统筹谋划实施方案。一是科学选址安置区域。邀请区协调办、国土、规划、城投等单位专家实地调研论证,在广泛征求拆迁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墟场中心地段,以xxx居委会为主的五十亩地块作为拆迁安置区。选定安置区域后,还邀请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安置小区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在小区内推出三分之一的经商门面,既满足拆迁群众重建一个宜居新家的要求,又解决了大部分拆迁户的后续生活出路问题。二是实地调研汲取经验。为汲取灌溪镇、武陵镇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挥部先后3次组织全镇干部100多人次,深入到灌溪镇、武陵镇等重点工程征地拆迁现场实地调研,学习政策把握、拆迁安置等方面好的做法,找出应注意的问题。三是周密制定实施方案。选定安置区域、进行考察调研后,镇指挥部没有急于启动征拆工作,而是在此基础上,召开党政骨干会集体研究制定了《xxx镇机场扩建拆迁安置工作方案》,并接请市、区专家进行修改、论证,力争做到方案周密、详实、完备,用干部的话说:“凡是群众能想到的问题,我们的实施方案都涵盖了,完备的实施方案是我们此次拆迁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3、大力宣传发动,营造和谐拆迁氛围。一是广泛发动,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多次召开干部大会,党政骨干轮流讲授拆迁工作意义及做好拆迁工作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全镇干部统一了“效率拆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思想。征拆工作启动前,举办了镇、村、组全体干部职工政策业务学习培训班,让大家以娴熟的业务水平投入到拆迁工作中。设立优秀团队、超优秀团队等奖励机制,每天一评比,每天一兑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拆迁工作的热情。新建村支部书记姚珍东,在拆迁工作启动的第2天就率先动员其女婿签订协议,倒掉去年结婚时刚新建的住房,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二线老干部余国政、胡双泉,不畏拆迁之“难”,主动请缨各自带领一个拆迁小组,并出色地完成了拆迁任务,双双被评为优秀团队,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的士气。二是大力宣传,提升群众政策水平。前期,在四个主拆迁现场张贴横幅10多条,标语100多幅,进组入户张贴公告、发放政策法规资料150多份,使征拆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全镇上下拆迁意识深入人心。召开了全体拆迁户参加的动员大会,镇机场扩建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长作了主题动员,将《机场扩建拆迁安置工作方案》及《常德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相关规定》等政策法规编印成册发至每个拆迁户,接请区国土资源局有关领导专题讲解《常德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相关规定》,并对各位拆迁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解答,着实提高了群众的政策水平,让他们“明明白白”拆迁。三是注重交流,拉近干部群众距离。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是实现“效率拆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根本保证。拆迁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一对一、多对一交流”、“关键时期全天候蹲点交流”等机制,注重加强和群众的情感交流,消除拆迁户的敌对意识,拉近干部群众的`距离。每个拆迁户明确一名拆迁小组长联系,每名干部具体负责1-3户拆迁户的思想疏通工作。要求每天早上7点30分至每晚11点30分,每个拆迁户家中至少有一名干部“蹲点”做工作,帮助拆迁户解决倒房、搬迁中的困难,及时掌握的思想动态,化解顾虑。

  4、坚持以人为本,倾情善待拆迁群众。一是严格执行政策标准。一方面坚持阳光操作。在房屋拆迁评估时,坚持入户丈量登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管千家”。对房屋丈量结果、违法建筑的认定、补偿金额及资金兑付等情况,都及时向社会公示,给群众知情权,保障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坚持高度统一标准。所有拆迁户的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全部由机场扩建安置指挥部统管,严格实行一个标准,坚决“一碗水端平”,不乱方寸。二是坚持处处让利于民。镇指挥部充分考虑拆迁户的利益,坚持处处让利于民,整个征拆过程中为拆迁户争取利益每户在4.85万元以上。拆迁户在倒房时损坏的瓦、门、窗等建材,在认定范围之内的,镇政府一律给予赔偿。拆迁户搬运物资,请工及租车费用镇政府亦全部负担。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拆迁户在安置小区内新建房时,给予每户宅基地下脚补贴一万元。新建房屋若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且同意外墙装饰材料及标准的每户奖励一万元。三是真情真心服务群众。有些拆迁户对祖辈留下来或自己辛苦一生积蓄而换来的房屋等财产难以割舍,房屋拆除时,想尽力多拆些旧建材,以备重建新居所用,镇党委、政府理解拆迁户想法,发动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帮助拆迁户抢运建材、家具等可利用物资,为拆迁户重建住房节省开支。指挥部注重人文关怀,要求镇、村干部主动深入一线帮助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家庭拆迁户搬迁,让他们感受真情关怀的温暖。在拆迁群众搬迁之前,镇指挥部迅速启动了临时安置预案,积极协调地税、三中、镇卫生院、派出所等单位腾出闲置的房屋作为临时安置点,确保通水、通电、通路,让拆迁户住的舒心。

  三、基本经验

  xxx镇在机场扩建拆迁工作中,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意外事故,没有留下一件拆迁后遗症,没有出现一例非正常上访,是我区近几年来“效率拆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典范。笔者认为,该镇拆迁工作出现如此好的局面,应得益于以下三条基本经验。

  1、强化领导,周密部署,是顺利完成征拆工作的重要基础。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办公会专项调度机场征地拆迁工作,区里成立了由区长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镇了设立了党委书记牵头抓总的征拆工作指挥部,各级领导自觉践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求真务实,勤政廉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力量为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拆迁工作中,实行干部包户制度,吃住在镇里、工作在村里,齐心协力推进拆迁工作。村党支部、村委会也都参与到工作小组之中,带头学政策,当好明白人;带头拆房子,当好领路人;带头做工作,当好中间人。镇、村广泛动员、齐心协力,保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国土、规划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结合实际,创新方法,是顺利完成拆迁工作的基本前提。矛盾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特别是处在现阶段的政策调整期,市场转轨期,矛盾凸显期,所有群体性问题都不好把握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去研究,去思考,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安置小区宅基地选择上,引入竞争选号机制,根据方案规定,在11月7日24点前,签订协议并倒房的拆迁户,在抽签选取宅基地时有三次抽签机会,择优选取宅基地,为了选取好的宅基地,拆迁户纷纷赶在时间节点之前倒房。拆迁工作启动初期,指挥部果断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全天候式”的群众思想疏导方式,消除了拆迁户的敌对情绪,通过建立深厚感情,实现了“和谐拆迁”。有些拆迁户白天签订协议,夜里一想,第二天又反复,为了解决拆迁户“反反复复”的纠结心理,建立了“快速倒房”机制,只要拆迁户一签订协议,马上帮助其倒房,并妥善解决其临时安置问题,实现了“效率拆迁”。

  3、真诚服务,热情关爱,是顺利完成拆迁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拆迁中实行亲情拆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拆迁中与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视群众困难为自己困难,热情关爱,真情帮助,真诚打动,从而化解了群众心中的积怨,拉近了距离,打消了对峙,营造了感人的拆迁局面。实践证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在各项具体的工作中。只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为群众谋利益,解难题,诸如征地拆迁等矛盾多、困难大的工作就会迎刃而解,从而保持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四、需妥善解决的几个问题

  1、农村征拆补偿标准过低,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当前,农村征地拆迁户大多以临近城区拆迁补偿标准作为比照标准,一方面他们认为农村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过低,另一方面认为城乡差距过大,觉得不公平,导致群众将情绪全部集中到政府或征地拆迁主体身上,提出不切实际的后期补偿。同时,个别拆迁户存在靠拆迁致富的不切实际心理,对维权手段存在“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不正常思想,集访、群访、重复上访和故意阻工事件时有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征地拆迁日益困难。

  2、征拆工作过程中执行政策标准不够统一的问题。此次xxx机场扩建征拆工作取得成功,与公开、公平、公正地执行统一政策标准分不开。但我区其他重点工程、工业用地等拆迁过程中,存在口径不统一、执行政策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征拆工作的推进。

  3、失地农民建房安置难,后续生活无出路的问题。由于物价上涨,部分拆迁户认为所得补偿款难以在安置区新建一栋房屋,或者购买政府修建的安置房。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土地,部分农民生活将无着落,加上国家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使一些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来源,对土地征用后的生活预期下降,征地后生活水平与征地前落差较大。

  五、对拆建工作的意见建议

  1、政策制定注重超前性,政策执行注重统一性。在征地拆迁工作开始前,应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尽量把拆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复杂,并进行深入论证。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把日后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考虑周全,并制定具体的适应本地实际的实施办法和补偿标准,做到“有据可依”。使群众真正理解政策、接受政策。征地拆迁工作领导机构应自始自终掌握统一的尺度,严格按照既定的政策进行拆迁和补偿,保证“先拆后拆一个样”,“闹与不闹一个样”,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公平性,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2、加强征地拆迁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征地拆迁的透明度和程序公正、公开,充分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在政府与拆迁户之间搭建谈判协商的平台,进行平等的对话,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千方百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制定严格的拆迁工作程序,强化拆迁干部的责任意识,做到依法依规拆迁。要完善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派专人到场参与监督。

  3、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营造征地拆迁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及时公开征地拆迁计划和征地拆迁程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征地拆迁工作的正面报道,使全社会对征地拆迁情况有客观公正的认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让农民了解政策,了解自身合法权益,理解、支持征地拆迁工作,为征地拆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 5

  征地拆迁是服务和支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但在实际征地拆迁过程中,往往矛盾层出不穷,信访量居高不下,农民与政府极易形成对抗关系。为了获得农民的支持,化解征地拆迁难题,稳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就必须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为此,斗湖堤镇征地拆迁专班对辖区内的7个村、场进行了调查。

  一、被征地农民的普遍心理与行为特点

  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被征地农民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

  一是老住户的排斥心理。他们认为本组的土地是其父辈的祖业,凝结了父辈和自己改天换地的辛勤劳动,现在土地被征用,不能让第一轮承包以后迁入的农户分一样多的钱,给迁入户分不分、分多少应由他们说了算。

  二是田多户存在土地私有心理。他们认为既然实施了土地二轮延包并颁发了经营权证,确权颁证的土地就归我私人所有,其补偿款应该征谁补谁。

  三是补偿价格上的攀比心理。农民往往通过电视、网络,或者其它地区被征地拆迁的亲戚朋友了解补偿价格,并且不区分情况简单对比,如果价格偏低就觉得不合理、太吃亏。

  四是对未来生活的恐惧心理。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保障,是农民的衣食饭碗,尤其是老年人对土地和房屋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凝结着他们的毕生心血,虽然给予了安置补偿,但不少农民处于有房无钱、有钱无房的尴尬境地,不少农民谈及未来无不黯然神伤,对今后生活举棋不定,认为土地没了、房屋没了,成了居无定所,无田可耕、无业可做、无岗可上的游离于城市边缘的“三无”农民。

  五是对土地征用款分配不公的担忧心理。农村集体土地补偿款的分配,始终是农村矛盾的焦点、漩涡。农民从自身出发,往往要求一次性分光土地款,并以补偿款入袋为安,毕竟农民还很穷,结婚、还贷、子女教育等还需要大量投入。

  六是解决问题方式上的吵闹心理。他们总认为在征地拆迁中涉及自己利益的事,“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难以静下心来解决问题。

  正是基于以上六种心理因素,农民与政府工作人员在征拆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特点是:不支持、不配合、不认可,阻碍用地、阻碍拆迁、阻碍办公,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原因

  (一)宣传不到位。农村土地房屋征拆工作难、群众阻力大,首要的原因还是宣传不到位,在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上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宣传不全面,工作人员对群众宣传讲义务的多,讲权利的少,或者只讲义务,不讲群众应享受的权利;

  二是宣传不透彻,工作人员虽然经过了学习培训,统一了宣传口径,但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和政策往往断章取义,在对政策的理解层面上发生偏差不能达成一致;

  三是宣传不具体,农民群众关心的是征地价格、拆迁补偿价格、养老保险怎么买,买多长时间,要多少钱,月领标准是多少,以前买了多种保险的怎样并账,等等。这些具体的数字工作人员对农户还回答不上来,老百姓也不愿意听大道理之类的话,说不到一块。

  (二)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征地拆迁专班与农民群众在征地价格、拆迁价格、还建安置房价格上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工作人员所掌握的是县里印发的宣传单或小册子上的价格,而群众掌握的价格信息有的是报纸上的,比如xx镇xx村征地价格是20万元每亩;有的是从电视上看到的,比如xx村征地价格是多少;有的是从网上看到的,如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虽然目前具体修改条款还不知道,但有业内专家推测,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对群众很难进行疏导。

  (三)分配不满意。最大的不满意就是土地征用款的分配。土地征用款的分配属于村民自治的范畴,分配方案是民主议定,是群众说了算,而具体操作中是群众代表先行商议后由农户签字认可。征拆专班的职责是在民主议定的程序上进行指导,对显失公平的内容进行引导。一旦引导不当,多数代表就会说,既然我们说的不算,干脆你们拿一个方案出来。而少数弱势群体指望专班工作人员为他们讨个公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对统一的分配方案不可能都满意。土地款分配方案的出台很艰难,对其最终结果专班人员也很无奈。

  (四)保障不确定。目前采取单一货币的安置,农民对此积极性不高,抵触情绪强烈。未被征地时,农村不少家庭可以自给自足,一家人的粮食、蔬菜、畜禽自给,除逢年过节买些肉,很少买菜,还有余粮可卖,一些农民从事养殖、种植时令蔬菜,或者到城市集镇打季节工、散工还可增加收入。失去土地房屋后,农民的思想一时还转不过弯,面对今后家庭生活十分茫然和恐慌。房屋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的生活压力无形中加大,每月电话费、水电费、生活费增多。普通百姓家开门是油盐酱醋茶,以一家三口计算,每月没有1000元生活费无法在城镇生存,尤其是家庭教育投资不堪重负,供养一个大学生上学每年至少要万元以上。同时,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术偏少,重新创业发展是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失地对农民是个“阵痛”,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是农民最大的痛处。一次性补偿,农民所得补偿款有限,难以维持今后长期生活所需,由于生活无稳定来源,失地农民对未来茫然和恐惧。

  (五)信访无良策。信访工作不存在领导不重视的情况,关键是化解结案缺少更好的办法。涉及征地拆迁的信访最多的还是土地款的分配不公。由分配问题带出来历史分配习惯、征谁补谁、土地二轮延包的不彻底等等问题,要想缩小分配差距老户不干,要满足少数弱势群体的诉求而最终结案又无资金来源。

  三、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农民认知上的统一。征地拆迁工作专班要加强学习,理直气壮地宣传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政策要全面、透彻、具体,要让政策深入人心,这就要求专班工作人员在宣传政策时要力求通俗易懂,纠正农民的错误认识,如土地私有、买卖自由等。《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农村集体

  土地不能私自买卖,个人只拥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同时,对征拆中漫天要价,非法阻挠施工的要予以重惩,对拒不交出土地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加强村民自治的指导和引导,维护好少数弱势农民利益。在农村土地款分配上,往往以是否是集体成员定性。以前的操作中,对分配对象的确定有多种:有的确定办法是“三有”,即有户口、有房屋、有耕地;有的确定办法是在上次分配对象的基础上加上自然增员的人数再减去自然减员的人数;有的确定办法以参与负担的人为基础来确定的。在各种界定办法中,专班对失地农民群体中如离婚女、外嫁女、鳏寡孤独、劳释等人员要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

  (三)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做好过细的群众工作。在征拆过程中,村干部很辛苦,镇干部也很无奈,这时就要充分发挥村干部地缘血缘亲缘优势来做好农民的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的农民镇干部出面做工作他不配合,但村干部做工作他听;有些事情的处理镇干部束手无策,但村干部就有办法。村干部要武装好群众代表,统一思想、统一口径,收集群众意见和反馈集体意见,使征拆工作有序推进。

  (四)畅通信访渠道,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斗湖堤镇是个信访大镇,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摸底排查、日报告制、领导接访制、下访制、月分析季分析会议、案情包保责任制等。在征拆中引发的信访问题一要超前,二要重视个案。超前就是在征拆之前就要做好信访评估,与村组干部一道摸底登记、走访座谈、预测风险、有针对性地做好预案。重视个案就是将集体访变为个访。征拆上访往往是一个群体,搅在一起如一团麻,有的参与上访甚至连诉求都不清楚,一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则开始对工作人员质问,二轮延包程序合不合法?你们搞征拆是不是依法依规?上访人员这时情绪会越来越激动,这样费时费力还难以理清。重视个案就是要做到一户一档、一户一策、一户一回复。

  (五)做好保障工作,确保失地农民无后顾之忧。一是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为促进失地农民更好的就业,提高技能水平,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失地农民的免费培训力度,让年轻的失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二是用足用好集体预留地安置政策。在做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人分类、配置股权的基础上,对村集体预留地在搞好还建房的同时,充分利用剩余预留地搞好开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失地农民(也是股民)提供生活保障。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 6

  要发展就要建设,要建设就免不了要拆迁。而征地拆迁工作,一头要保证各项重点工程及时用地,推动经济发展;一头又要依法保护被征地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征地拆迁工作牵涉到政府、投资业主、拆迁实施单位和被拆迁群众等多方的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被目前许多基层干部称之为“天下第一难事”。“城中乡”因为征拆任务十分繁重,尤显突出。碧江区灯塔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城中乡”,征地拆迁也是近年来的一项主要工作。根据我处近年来开展征地拆迁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征地拆迁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征地难,难在哪从调查以及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主要症结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利益体在争夺土地这一重要资源的问题上高度集结以及相关制度上的缺失。其主要表现在:

  (一)无法可依,农民有疑惑

  1.国家对农村征地拆迁的法律存在空档。2001年出台的《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物权法》实施后已停止执行。而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和颁布征用集体土地和农民房屋的专门法律法规。因此,在解决农村土地的征用和农民房屋拆迁的问题上,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

  2.征地拆迁的政策法规缺乏动态管理。目前,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和地上附着物,均依据的是地方性规章。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社会情况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近年来土地、房价均有较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地方性行政拆迁规章制定几年不变,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对征拆政策的落实与工作的推进带来困难。

  (二)土地价差大,导致征拆难

  近年来,因为物价上涨、土地紧缺等缘故,导致了土地征收价格的调差频率也极为快速。以我处土地为例,2012年期间,我处土地征收价格在3万元左右一亩,而到了2013年土地的征收价格又上涨到了37000元左右一亩地,再过渡到现在的4万余元一亩地的价格。短短3年时间中,土地的价格却跳了几个坎,这就导致了部分民众同一区域的征地价格不一致,许多配合工作的群众先行丈量土地后得到的土地补偿款反而比部分拖到最后时刻的“钉子户”还低,这一情形的出现更加恶化了征地工作的开展难度。直到现在,我处仍然存在少许往年遗留下来的土地差价纠纷问题。

  (三)土地补差款及时足额到位难

  土地差价是事实存在,虽然影响到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但不可否认它也是必然的社会趋势。而抛开这条不可避免的因素来看,土地补差款难以及时足额的`到位反而是导致土地征拆纠纷问题的重要因素。就如我处当前遗留下的少许土地差价纠纷问题,经过我处政府与投资业主方、群众方多方协调成功后,投资业主方的土地补差款却难以及时的、足额的落实到老百姓手中。首先,来我处的投资业主方极大多数都为中小型私人企业,本身资金就还存在空缺,除去前期支付的土地征收款、土地使用保证金、建设费用等,可用资金便已所剩无几了,投资业主方即使愿意补差价也会感到无能为力;其次,也存在部分投资业主方钻国家征地补偿标准的牛角尖,而把激化后的民众纠纷矛盾臵之不理,而让政府部门来作善后工作,无形中给我政府部门在往后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增添了难度。

  (四)违章建筑加剧了征拆难

  城乡结合部的违章建筑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更增加了征地拆迁难度,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诸如我国目前有关征拆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失控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城中乡”的违章建筑严重,而我辖区违章建筑也达到合法建筑的三分之一,这不仅造成我辖区的大量经济损失,更加给征地拆迁工作增加了难度。

  (五)征地补偿费分配难

  目前农村征地补偿分配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征地补偿分配存在两难:一是确定分配对象难。“城中乡”的情况复杂,有的是纯土地承包经营户;有的是户口在本地,人在外地分了地,有工作单位;有的是外来落户人员。二是确定分配方案难。作为“城中乡”,由于土地征用时,对一个行政村或一个村民小组往往只是局部的征用,前后征用又有价格和人口变动的差异,在分配时存在着是以人口平均分,还是征谁给谁等等矛盾和问题。因此,一次征地,补偿分配工作往往要拉锯数月,甚至数年之久。时常会因为矛盾纠纷未得到解决,征地补偿费的存折锁进了村保险柜,乡村干部也常常为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头疼犯难。

  (六)征地拆迁群众安置和发展难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一是安置房的建设速度慢。由于业主资金等原因,房子拆了,安置房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仍未建成。即使建成了,有的群众因为习惯问题和房子质量不满意等原因也迟迟不搬家。我处到目前已有2个安置区的房子虽建好了,但很少有人搬进去住。二是失地农民对今后的生活感到忧虑和担心。由于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他们失去了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加上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专业技能,就业困难,担心生活水平比原来会降低。三是“城中乡”的农民原来靠着种菜、水稻、养殖业等相对还比较富裕。群众担忧:“地被征了,地没种了,养殖业不能办了,失地也失业了”。我辖区中还有部分干部反映:“我们也有实力发展,也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可我们自己要征用自己的地搞项目,却非常难。”

  二、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实现和谐征拆

  征地拆迁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依法征地、深化改革,城乡统筹,调整好国家、集体和被征拆群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实现和谐拆迁。

  (一)完善政策法规,为实现和谐征拆提供法律保障征地拆迁必须坚持以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原则,对农村集体土地以及房屋的拆迁补偿应尽快在法律的层面上予以规范,使补偿标准更加明确、公开和统一,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农民在土地被征用、房屋被拆迁的情况下,生产有妥善安置,生活有切实保障。现代文明政治,凡“征”必须依法,依法才能开“征”,征税是这样,征兵是这样。要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以及《物权法》的规定,尽快制定城乡统一的《城乡征拆条例》,将征拆过程中各个利益体之间的关系用法律予以理顺、调整和规范。建立和完善各拆迁主体平等、城乡统筹发展的法律体系,使征地拆迁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公平公正,合理补偿,实现和谐征拆

  1、扩大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拆迁前,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拆迁政策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行认真梳理,使拆迁方案能够充分反映民情、体现民意,各方利益兼顾,多方利益均衡分享。

  2、切实落实“三公开”。做到征拆数量公开、补偿标准和安置政策公开,补偿金额公开,并接受审计监督与被拆迁群众的监督。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 7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拆迁安置工作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为深入了解拆迁安置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本报告对xx的拆迁安置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分析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拆迁户和相关工作人员,共发放问卷x份,回收有效问卷x份。实地访谈涉及拆迁办工作人员、社区干部、拆迁户代表等x人。同时,收集了xx 近年来拆迁安置项目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三、拆迁安置现状

  (一)拆迁规模与范围

  近年来,xx拆迁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涉及城市中心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拓宽、桥梁建设等)以及新区开发等多个项目。拆迁范围涵盖了居民住宅、商业用房、工业厂房等多种类型的建筑。

  (二)安置方式

  实物安置

  实物安置是目前主要的安置方式之一,通过建设拆迁安置小区,为拆迁户提供住房。这些安置小区在规划上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超市等,但在实际建设中,部分小区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

  货币安置

  货币安置方式也被广泛应用,根据被拆迁房屋的评估价值,给予拆迁户相应的货币补偿。这种方式给予了拆迁户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但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部分拆迁户在拿到货币补偿后,面临购房困难的问题。

  (三)拆迁补偿标准

  拆迁补偿标准根据不同的房屋类型、地段、面积等因素制定。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拆迁户对补偿标准有一定了解,但仍有部分拆迁户认为补偿标准偏低,尤其是对于一些经营性用房的拆迁,商户对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满意度较低。

  四、存在的问题

  (一)拆迁户权益保障问题

  补偿公平性争议

  部分拆迁户认为在拆迁补偿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相邻房屋补偿标准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房屋评估环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导致拆迁户之间相互比较,产生矛盾。

  生活保障担忧

  对于一些以房屋出租或经营为生的拆迁户,拆迁后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而安置补偿未能充分考虑其后续生活保障问题,导致这部分拆迁户对拆迁工作存在抵触情绪。

  (二)安置工作问题

  安置小区建设质量与进度问题

  部分安置小区存在建设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如墙体裂缝、漏水等问题,影响了拆迁户的居住体验。同时,建设进度拖延,导致拆迁户不能按时入住,增加了过渡安置成本。

  安置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

  一些安置小区周边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给拆迁户的生活带来不便。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缺乏便捷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大困扰。

  (三)拆迁工作实施问题

  拆迁工作透明度低

  拆迁工作的信息公开程度不足,拆迁户对拆迁政策、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信息的获取渠道有限,容易引发误解和不信任。

  拆迁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在拆迁过程中,由于拆迁户与拆迁方在利益诉求上的差异,容易产生矛盾冲突。个别拆迁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进一步加剧了矛盾,影响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原因分析

  (一)政策层面

  拆迁安置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可能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导致政策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足。

  政策的更新滞后于房地产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使得拆迁补偿标准等相关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不合理之处。

  (二)管理层面

  拆迁安置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如规划、建设、国土、拆迁办等,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畅,容易出现工作脱节、责任推诿等问题。

  对拆迁安置项目的监管力度不够,无论是对房屋评估机构、建设施工单位还是拆迁工作队伍,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三)社会层面

  拆迁户对拆迁工作的期望过高,部分拆迁户希望通过拆迁获得巨额补偿,这种心理与实际补偿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拆迁工作的.难度。

  社会舆论对拆迁工作的关注和一些负面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拆迁户的情绪和态度,也对拆迁工作造成了压力。

  六、对策建议

  (一)完善拆迁安置政策

  深入调研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拆迁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充分考虑拆迁户的生活保障和长远发展需求。

  根据房地产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和更新拆迁安置政策,确保政策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二)加强拆迁安置管理

  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拆迁安置工作效率。

  加强对拆迁安置全过程的监管,包括房屋评估、建设施工、资金使用等环节。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违规的评估机构、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三)保障拆迁户权益

  提高拆迁工作透明度,通过多种渠道向拆迁户公开拆迁政策、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信息,确保拆迁户的知情权。同时,建立拆迁户反馈机制,及时解答拆迁户的疑问和处理他们的诉求。

  在拆迁补偿中,充分考虑拆迁户的生活保障问题,对于经营性用房拆迁户,合理补偿停产停业损失,并提供再就业培训等支持。对于以房屋出租为生的拆迁户,可以探索建立长期的经济补偿机制或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

  (四)提升安置小区品质

  加强对安置小区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主体进行严厉问责。

  完善安置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确保与小区建设同步推进。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提升配套设施的服务水平,满足拆迁户的生活需求。

  七、结论

  拆迁安置工作关系到城市发展和拆迁户的切身利益,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当前xx的拆迁安置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政策、管理、权益保障和小区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建设与拆迁户利益的双赢,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和谐发展。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 8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拆迁安置工作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合理、妥善的拆迁安置不仅关系到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更影响着被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报告旨在对拆迁安置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分析以及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拆迁安置居民,发放问卷x份,回收有效问卷x份。实地访谈涉及拆迁办工作人员、开发商、社区居委会成员以及部分被拆迁户。同时,收集了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拆迁安置案例资料,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文献。

  三、拆迁安置工作现状

  (一)政策与法规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拆迁安置的政策法规,对拆迁程序、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拆迁行为。例如,在补偿标准方面,多数地区综合考虑房屋价值、土地性质、市场价格等因素确定补偿金额;安置方式包括货币补偿、产权调换等多种形式供被拆迁人选择。

  (二)拆迁规模与速度

  近年来,各地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拆迁规模呈扩大趋势。尤其是在老旧城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开发等领域,拆迁工作涉及大量的居民和企业。同时,为了配合城市发展规划的时间表,拆迁工作的速度也在加快,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集中拆迁的情况。

  (三)安置情况

  安置住房建设:各地积极推进安置住房建设,一些地区的安置小区在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安置小区内的住房面积、户型结构基本能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周边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等也在逐步完善。

  货币补偿的使用:选择货币补偿的被拆迁户,部分用于购买商品房,改善居住条件;也有一些用于投资或创业,但也存在部分居民因货币补偿不足或不合理使用而面临住房困难或生活不稳定的问题。

  四、拆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补偿标准问题

  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项目之间的拆迁补偿标准存在差异,导致被拆迁人心理不平衡。例如,相邻区域因不同开发商或不同时间拆迁,补偿价格可能相差较大,引发被拆迁户之间的攀比和不满情绪。

  评估不准确:房屋价值评估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估机构选择不透明、评估方法不合理等。部分评估机构受利益驱使或专业水平有限,对房屋价值评估过低,损害了被拆迁人的利益。

  (二)安置住房问题

  质量与规划问题:部分安置住房存在质量问题,如建筑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达标等,影响居民的居住安全和舒适度。在规划方面,一些安置小区的选址不合理,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安置周期过长: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手续繁琐、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等原因,导致安置住房建设周期延长,被拆迁户长期在外过渡,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和心理压力。

  (三)社会稳定问题

  拆迁矛盾突出:拆迁过程中,因补偿安置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部分被拆迁户对拆迁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甚至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影响社会稳定。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就业与生活保障问题:对于一些因拆迁失去土地或工作场所的居民,存在就业困难和生活保障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在拆迁后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

  五、原因分析

  (一)政策执行与监督问题

  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拆迁安置政策时,存在打折扣、走样的情况。一些工作人员对政策理解不深,或者为了追求拆迁进度,忽视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拆迁安置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问责机制。对于违规拆迁、补偿不合理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使得一些问题长期存在。

  (二)利益博弈问题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利益协调:在城市建设中,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拆迁改造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开发商则追求利润最大化。两者在拆迁成本、开发进度等方面存在利益博弈,可能导致对被拆迁人利益的忽视。

  被拆迁人与拆迁方利益冲突:被拆迁人希望在拆迁过程中获得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以保障自身的生活水平不降低;而拆迁方在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无法满足被拆迁人的全部诉求,从而引发利益冲突。

  (三)社会因素

  信息不对称: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往往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他们对拆迁政策、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容易产生误解和猜疑,进而对拆迁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传统观念影响:一些被拆迁户对原居住地有深厚的情感和归属感,对拆迁后的生活环境变化存在担忧和不安。此外,部分居民对拆迁存在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些传统观念和心理因素也增加了拆迁安置工作的难度。

  六、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与监督机制

  统一和细化补偿标准: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统一拆迁补偿标准,减少地区和项目间的差异。同时,细化补偿标准的内容,明确房屋价值、土地补偿、装修补偿等具体计算方法,确保补偿公平合理。

  加强评估管理:建立规范的评估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评估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在评估过程中,保障被拆迁人对评估机构的选择权和参与权,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拆迁安置工作的监督体系,加强政府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拆迁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确保拆迁安置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二)优化安置工作

  提高安置住房质量和规划水平:加强对安置住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建筑质量标准。在规划方面,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选址,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安置小区的宜居性。

  缩短安置周期:政府应加大对安置住房建设的资金投入,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对建设过程的协调和管理,确保安置住房按时交付使用。同时,对于因安置周期延长给被拆迁户造成的损失,应给予合理补偿。

  (三)保障社会稳定与居民权益

  化解拆迁矛盾:建立专门的拆迁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对拆迁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纠纷处理能力。在拆迁过程中,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和诉求,及时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就业与生活保障:对于因拆迁失去土地或工作的居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扶持政策,如提供职业培训、就业信息、创业贷款等,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在拆迁后的生活有保障。

  七、结论

  拆迁安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开发商、被拆迁户等多方利益。当前,我国拆迁安置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优化安置工作和保障居民权益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拆迁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实现城市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赢局面。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推进拆迁安置工作。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拆迁安置情况的调研报告07-09

拆迁安置工作调研报告范文08-03

关于社区拆迁安置与建设的调研报告   08-11

拆迁安置调研报告(通用5篇)11-13

关于拆迁安置工作的调研报告07-23

安置帮教调研报告03-14

安置帮教工作调研报告12-12

安置帮教调研报告9篇03-15

征地拆迁调研报告范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