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通用11篇)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前,从石哈河地区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仍然存在很多明显的短板,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此,石哈河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深入村组入户走访、到互助院和养老院调研、组织代表小组研讨以及听取村“两委”意见基础上,以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石哈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分析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石哈河地区养老现状
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区,镇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全镇以农牧业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多数老人在村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养老院养老,还有一部分老人随同子女在周边旗县生活。20xx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利用闲置校舍、旧乡镇政府等闲置资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幸福养老互助院2处,其中格日楚鲁幸福养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镇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占地21亩平米,建设规模100户;白音厂汗幸福养老互助院在原楚鲁图乡政府大院旧址建设,占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52户。目前,幸福养老互助院已经住满,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较认可政府在集镇所在地集中自助养老的模式,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当地老人乡愁情结较重,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故土。许多当地的老人,一辈子在石哈河农耕放牧,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依恋,即便现在子女有条件接他们到城市中享受更加完善的养老体制,他们也更愿意留在当地安享晚年。
(二)当地养老体系建设较为落后。石哈河地区贫困人口居多,医疗条件较为落后,除了互助院以外,其他养老机构建设几乎为零,当地农村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随着年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弱化不断降低。
(三)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石哈河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现象严重,留守在当地的多为空巢老人,生活缺少依靠。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帮扶责任人在很大程度上帮扶了当地的孤寡老人,甚至部分老人反映帮扶责任人比子女都管用,这也在侧面印证了当前许多农村青年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淡薄、不懂礼仪孝道、不尽赡养义务的客观事实。
(四)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管理、服务不规范的问题。我镇农村幸福互助院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自治区、市项目资助金,因无社会资本介入,导致互助院管理服务责任主体不明确,无法实现市场化,只能依托地方政府政策引导,在日常运营、管理服务、医养结合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和隐患。
三、对策建议
(一)制定地方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由各村委负责对本村常住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外出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细致摸底,并汇总造册,从而进一步明确我镇需建设养老院和互助院等养老机构的具体规模,并制定我镇养老机构建设中长期规划。
(二)持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妥善做好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以明确的政策导向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三)推进养老机构落地生根。继续推进幸福互助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并结合山旱区立地实际,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通过建设规范化的养老机构、实现在微利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养老产业的营利模式、鼓励更多的返乡青年投入养老服务创业队伍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得到满足。
(四)保障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营。考虑到该镇常住老人普遍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实际,建议上级部门配套相应的土地流转、宅基地抵押等相关政策作为享受相关服务的老人缴纳相关服务费用的补偿,并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该镇养老服务产业。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2
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是农村新型医疗制度也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造成了目前农村养老、缺乏必要的保障。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我们在崇阳县路口镇进行了一次养老情况调查。
一、调查背景
(一)社会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今老龄化日益严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广大的农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二)宏观政策背景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提出,到20xx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至20xx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
根据党的会议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顺利开展的指示精神,各试点县市在研究各自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的伟大落实,是持续多年的惠农政策的又一亮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并且实行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由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20xx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xx年之前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以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从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养儿防老”的意义日渐衰微,尤其是对于那些既无劳动能力、又无人赡养的贫困老人来说,晚景更令人堪忧。而“新农保”制度是“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举措,对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三)当地实况
截止20xx年底,崇阳县有60岁以上的老人56361人,约占总人口的14%;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32374人,80岁以上的老人23969人,100岁以上的18人。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称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显然,崇阳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养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而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解决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有着重大意义。通过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及队员间的讨论,确定了这次调研的主题
二、调研内容
(一)调研准备
通过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及队员间的讨论,确定了这次调研的主题“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查看了相关文献并且阅览了网上的部分团队的相关报告确定了这次调研所用的调研问卷。最后,准备了一些到当地与居民谈话时的问题、注意事项。
(二)调研阶段
调查时间:20xx年7月
调查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
调查对象: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居民
调查队员:李凌燕、龙雪晴、曹杰茜、曹雪霜
调查方式:文献调研法、问卷调研法、访谈法
调查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
此活动开展期间,我们主要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式,着重了解当地的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如果实行是否愿意购买养老保险,对现今养老保险政策的评价和期望来了解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认识以及居民们对养老的打算与计划。与此同时,我们还向居民宣传养老保险政策的相关的制度。
(三)结果分析
1.养老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还依赖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占92%,社会化养老的实行很有限。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这种养老保障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有以下特点:
(1)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
(2)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
(3)分而不离的家庭居多。
就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的实践结果来看,家庭养老已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它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的宿愿,又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中国社会所要承担的养老社会压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日渐增多,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的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这使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总之,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功能呈现日渐削弱的趋势,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强。
2.存在的问题
(1)村民对于养老保险概念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然而调查情况却不那么令人高兴,当我们向村民们提及“您是否有办理养老保险?”时,他们大都面带疑色,并不了解究竟何谓养老保险。有的以为农村医疗保险就是养老保险,有的以为是一般的商业保险,最后一位比较了解养老保险知识的人士才向我们透露,直到前几个月该地都还没有落实养老保险政策。这几个月开始,镇政府才先为年过六十的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证,而其中大多数的老人对前来为他们照登记照的`事情也是糊里糊涂,并不知其然,只知道政府是要给他们钱。由此可见,当地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概念还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宣传力度不够。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20xx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一。而现在农村的老人其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多数是小学都没有毕业,既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法阅读相关文献,电视上的新闻有时也是一知半解,没有专人的讲解,使得他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事知之甚少。大大的减少他们应有的福利。
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村民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行工程不信任
但当我们试图使村民了解何谓农村养老保险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则表示如果有养老保险,他们也不愿意购买。有的人是认为自己无法负担参保的资金,有的人却说要儿子养或者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而更多是的对这个政策实行的不信任。村民担心自己交了钱到时候自己反而拿不到一分钱养老。
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项十分惠民的政策,村民并不十分给面子。这也主要还是率先实现该政策的地方在资金筹集和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村民感到害怕。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诸多因素,今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后进入老年期时,现在交纳的数额很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而有些地方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少数地方以种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基金的管理级别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这也不禁让人要想,连那一笔钱都没有办法保住,又哪里有钱来养老呢?
我们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关于此类问题,国家并没有具体的独立的法律规范,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只有20xx年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实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时地对法律做出调整。立法的力度不够,也给许多人有空子可钻,致使我们对此推行的困难又增加了。而面对村民们的利益也得不到保证,保险并不保险。
(3)四十岁左右的村民对自己的养老并没有规划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对四十岁以下,比较年轻的村民的询问了他们有关养老的看法,但当提到对自己养老的看法时,他们基本都表示没有什么规划,或者直接说让子女养。反观城市地区,各种商业保险相当活跃。有些养老保险甚至专门针对十几岁的小孩子的。虽然小孩购买养老保险不能够算得上很明智,但起码在养老方面村民还没有很强的意识,对自己的未来也不能做到眼光长远。
3.原因分析
(1)资金来源不尽合理,未体现全社会责任
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民政部xx92年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明文规定,在保险基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的规定使国家和集体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过小。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投入过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实际是依靠传统农村的集体补助和投入。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使集体经济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已无力承担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由集体经济负担的农村军烈属优待、“五保户”供养变为农民直接负担,而国家干部、城市居民、工人不负担,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增加统筹金额,也不利于标准统一。此外,农民个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集体补助也微乎其微,几乎完全由个人缴费。这样的社会保障不仅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且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养老、医疗等保障项目的积极性,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难度。
(2)缺乏法制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有力的法律法规来支撑。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状况来看,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立法层次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我国政府自20xx年开始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但迄今还没有一部专门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已经制定的条例中,也极少涉及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虽然我国过去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规、条例和规章,但多是单项的,功能单一,缺乏力度,没有形成有机的法规体系,而且地区不同,内容亦有所不同。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得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
(3)全社会老龄意识不太强,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老龄工作没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不力,成效不大。基层老年人协会的普及率达不到要求。由于缺乏老龄意识,致使不少人有岐视老年人的现象。特别是有个别公汽上的乘务员和司机,由于受利益驱使,在路上见到老年人搭车,不愿意停靠让老年人乘坐并予以方便,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中卧床老人大量增多,无人护理、照料的问题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对于丧偶、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协。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对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4)老年服务业滞后,农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相对较少
一是乡镇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数量少。目前崇阳县12个乡镇除了只能满足“五保户”需要的福利院外,面向其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几乎没有,农村老年人能享受到的各种养老服务特别是生活照料服务几乎是空白。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欠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组织欠缺、志愿者服务队伍不稳定,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很少,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面向农村老人的社会服务更是严重缺乏。
(5)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在省际甚至县际转移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如农民工群体,长年在外使得他们不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现有的这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减免农业税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与从前相比变得薄弱,集体分担的那部分养老金很难兑现。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意义。
(6)农民收入不稳定且增长缓慢导致养老资金短缺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政策,致使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而农民的收入除用于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和人情往来的费用。因此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作为养老资金。
三、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及时宣传新政策,让农民切实感受新农保的惠民之处
在政策进行修改完善后加强必要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认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了解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积极主动参保,自觉自愿缴费。不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实时动态,提高觉悟水平。
其次,加大农村教育力度,增强农户接受新知识、理解新政策的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新农保的意愿越强烈。
(二)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和政府要真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并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扩大农民就业面。途径二是强化土地保障功能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当增加土地种植面积。虽然目前农村土地功能有所弱化,农民来自土地的收入也有所减少,但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应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并在技术、资金上给与支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还要变革与更新土地的保障模式,积极摸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资本化,将土地变为一种可以资本化的资源。同时,各地应尽快建立与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合理有偿的流转起来,使农民获得相应的收入。
(三)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措施。因此,建立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确定保障线标准,使生活水平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老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物质需要。其次将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化。经过一段时期、在一定地区试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政府应当及时将可行有效的保险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逐步补充或完善,使农村养老保险走上法制化轨道。由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障需求、基本原则、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思想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应当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政策。
(四)完善相关经办机构设施,规范业务操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网络系统,所有信息实行公开透明化。对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都及时录入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每一位参保农民都有真实的参保信息。保障养老金能及时发放,养老金账户安全可靠。
经办人员要熟悉相关业务,提高操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经办机构应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置下级经办点,便于高龄老人缴纳和领取保险金,真正把惠农政策做实到位。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3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时间:20xx年1月27—1月31日。地点: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子。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
(一) 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二) 活动准备: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多,所以我和一帮同学首先选取一个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为重点调查目标。我们须向村委会那里得知目前我们这个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数;其次,我们了解了总体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状态;之后打听到村干部在致力于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三) 活动形式:
1.选取重点目标实地走访;
2.询问村干部实际农村养老实际情况;
3.查阅相关资料。
(四) 活动过程:
1.从资料中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上网先搜索到了一些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普遍状况和一些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所在的村委会向他们了解农村养老情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农村里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
2.实地了解情况。接下来的几天,我和一帮同学就一个个地到农村里有老年人居住的家里,仔细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况,儿女的赡养状况,村里的干部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目前对生活的态度。
3.记录数据。我们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之后再总结讨论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我们汇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向当地的村委会提出。
二、调查资料
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资料分为三部分。
(一)上网搜索到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了解到如今政府在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20xx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到20xx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目前我国农村8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10%以上,按照国际社会通行的标准,我国农村已成为老龄化社会。而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养老负担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从村委会那里得来的资料。我们了解到了目前我们村里的老人大约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占到了80%,“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惠及面甚少,但是由于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我们村里的只要是农村户口的人都会享有医疗保险的福利,可惜的是,资金上报比例还是很少。
(三)实地走访所取得的资料。我们走访了很多位老人,还专门为那些“空巢”老人干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还在以种地维持生计,有些老人则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村里的资助生活。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有些消极,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不为了不让儿女担心,隐瞒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实,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调查结果
(一)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加之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后,很多老人的看病难得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农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断上涨,农村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农村养老问题也接踵而来。
(二)政府、子女在农村养老问题中的表现
1.执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以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为辅的制度,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村干部在资金保障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2.实行农村社会救济。通过网上资料,我了解到很多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浙江、广东等已经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然我们省也不例外。我们村里的贫困老人都会获得村里的帮助,每个月也都会有几十元的保障。虽然这些钱远远不够他们的消费,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3.虽然金钱可以给老年人生活保障,但他们的精神活动更应被关心。调查走访中发现一般子女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给父母钱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坚持在田间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简朴,开销甚少。闲暇时由于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村里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什么集体活动。所以,不仅是村里的干部,还有他们的子女,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可以让老年人过的很好,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他们。
四、经验体会
(一)我们在选择做调查实践活动时,需要将我们的视野扩大,从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事情开始考虑,即取材有针对性,要有意义,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辩证的看待,从由表及里的思维着手,在这个主题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农村老年人目前所缺的物质是什么,更体会到了他们精神领域所缺的那份情感。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我和我的一帮同学们就做足了准备,我们不仅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更是针对我们村的情况,找到了我们村里的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资料。
(三)我觉得任何一个政策的实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都会存在种种问题,因此要加强从上级到下级的执行能力,真正把福利和好处带给农民。
五、理性思考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与合理,缺乏有力地监督保证。相关的《社会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台,可见这项机制仍未被列为法律条例,所以给执行带来了困难,因此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对受益缺乏信任感。
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小,但这是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据了解,大多数老年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不足,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参保,就算是这样,因为缴费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不少人选择每月最低档,这样缴费10年后的农民每月也只领到很少一部分的钱,所以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不是很大,并未起到很大的作用。
3.农村养老资金运行低效,农民信心下降。如今的体制下,有谁能确保证国家财政拨下来的资金丝毫不偏差地到达农村老年人手中。我恐怕没有人能担保吧!因为我们深知在资金运行过程中,一些资金挪用贪污的现象偶尔会存在,这值得我们严肃审视与处理,政府人员必须要抱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
六、问题与建议
(一)通过立法途径的形式约束和强制执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应该通过社会多方的努力不断减小。
(二)在给农村老人带来保障机制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一位老人都期待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所以不仅政府要给老人们应有的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子女要时刻记住常回家看看。
(三)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希望国家大力扶持并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就以我们村为例,我们的干部们首先要大力向村民们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益处,其次希望他们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分发养老金的同时可以主动到那些老年人的家里与他们聊聊天。平时可以想方设法得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和我的同学们所做的成果,也希望那些干部们真正地明白我们的用意,实事求是地一心一意地为人民着想。全社会全部行动起来,农村养老问题才会得以解决。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4
区作为xx市的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比较早,成效显著,不仅荣获全国唯一的居家养老示范区称号,也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为了进一步追踪了解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需求情况,区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于20xx年8月开展了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的分布和调查方法
根据xx区社区总数及分布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9个社区,被抽中社区内的5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上门访问、当场填报的方式,实际有效调查300位老年居民。
1、调查样本均衡分布于9个典型社区
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区规模及老年人分布状况,本次问卷调查遵循科学的抽样原则,主要选取了天一家园社区、马园社区、新高社区、平桥社区、芝红社区、秀水社区、徐家漕社区、汪弄社区、北郊社区等9个社区。为了确保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汪弄社区、天一家园社区和徐家漕社区分别调查40位老年人,其余6个社区分别调查30位老年人。
2、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集中在50-70岁
在300位老年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多数介于50-70岁,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潜在需求者。具体来看,年龄在50-59岁的老年人占,60-69岁的老年人占,70-79岁的老年人占,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对较少,仅占。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女性被调查者占,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3、调查对象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
在300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98%的老年人拥有一个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的占,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占,无子女的情况较少,仅为。但是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如的调查对象表示未与子女同住,仅有的调查对象与子女同住。从调查对象的身体情况来看,健康状况良好,的调查对象生活能够自理,仅有的调查对象生活不能自理。
4、调查对象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较高
调查显示,城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人均月收入高于2000元的老年人比重达到,在1000-2000元之间的比重最高,达到,低于1000元的仅占,而且的'人以退休工资或养老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高,分别有、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接受每月2000元以上和1000-2000元的养老费用,仅有的调查对象只能承受每月不超过500元的养老费用。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掌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覆盖程度,我们特别设置了关于知晓度及满意度的相关问题。调查显示,xx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知晓度和满意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1、六成以上调查对象偏好于家庭养老
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各类养老模式中,大多数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其中,的调查对象选择由子女负责的家庭养老,的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两类家庭养老的比重合计达到,超过六成。其次,机构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分别有和的调查对象倾向于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相比之下,众多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聘请保姆或投亲靠友的养老模式,选择这两类模式的调查对象分别仅为和。
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知晓度不高
虽然xx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较好,但这次调查显示知晓度仍然不高,仅有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知晓度较低。具体来看,的调查对象表示很清楚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对象表示知道,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一点,三者合计比重达到,超过五成;仍然有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3、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模式比较满意,仅有的调查对象选择不满意。具体分类来看,有的调查对象持很满意的态度,的调查对象表示比较满意,两者合计比重达到,超过四成。但是由于多重原因的影响,仍然有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印象不深、满意度不高,选择了一般的选项。
4、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形式缺乏多样性
调查显示,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具体来看,选择所在社区仅提供一项服务的比重为,提供两项服务的为,提供三项及以上服务的仅为。从服务形式来看,主要集中在层次较低的服务上,大多老人表示社区提供了健身保健、钟点工、休闲娱乐和日渐照料服务,仅有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提供了知识讲座服务。
5、老年活动中心成为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
目前,社区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社区以各种形式提供过这一服务。其中,的调查对象表示老年活动中心是所在社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主要平台,另外分别有、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文艺活动、兴趣班、培训班等形式。
三、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这也意味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为了准确了解实际需求,我们对300位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调查分析。
1、近四成调查对象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程度一般。其中,的调查对象表示十分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而的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此外,的调查对象表示未考虑是否采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原因是这部分调查对象的年龄普遍不高。
2、地理优势成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在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对象中,地理因素成为影响他们选择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分别有、的调查对象认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就可以不离开熟悉环境以及作为家人照顾不到的地方的补充。另外,分别有和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多元化和费用较低是他们选择这一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服务内容不全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短板
调查显示,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原因是这一模式的服务内容不全,服务水平不高,形式不够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在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中,选择无法满足需求占,超过八成;选择所在社区无此服务的比重占,选择服务质量不好的占,选择经济负担不了的占。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深入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我们弥补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成为需求最大的项目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预期较高,希望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具体分类来看,选择医疗保健及家政服务的调查对象最多,均超过了四成,分别达到和;其次是要求提供方便营养的餐饮服务,所占比重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内容的调查对象越来越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xx、和xx。
2、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需要具备多面手特质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较为苛刻。其中,分别有和的调查对象认为服务人员应具备医疗保健指导及家政服务等各项技能。而且老年人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有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具备聊天解闷、心理辅导等心理护理的技能。此外,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能够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理财。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期待高质量的发展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偏低,希望今后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具体来看,的调查对象希望社区能够完善服务项目来满足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其次、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健全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分别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活动的频率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近年来xx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养老服务的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强化培育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5
一、农村养老现状
养老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涉及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家庭和社区的负担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多种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养老现状之一:养老金低
农民辛苦了一辈子,种地交公粮,也为国家贡献了一份力量,到老了就应该有适当的养老金。但是很多农村的老人根本不知道有养老金,他们年轻时社保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善,很多人没有缴纳社保,等到老了才开始缴纳,而且很多人即便是缴纳社保,也是选择最低一档缴纳,等到退休年龄就只能领最低一档的退休金。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各地的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加起来,才是最后到手的养老金,一般交满15年就可以领。而农民缴纳的金额很低,个人账户里的钱非常少,主要靠政府的基础养老金,这部分是政府补贴,和各地财力有关,因此除了一些大城市以外,很多农村的养老金都比较低。
(二)农村养老现状之二:舍不得交新农合
新农合一年要缴纳350元,对于农村人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家里人口数量多的家庭,每年光缴纳新农合,就要不少钱。比如一个一个五口之家,两老人两青年加一个孩子,五个人每年缴纳新农合需要1750元,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算是一笔较大的支出了。新农合交一年保一年,如果当年没生病住院的话,就等于白交了,所以很多农民朋友就觉得自己是交了一笔“冤枉钱”,不愿意继续缴纳。新农合的缺点是不能累积,但“断缴”是不对的,因为交了新农合之后,生病住院可以报销一大笔钱,报销比例还很高,这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的待遇,给出的福利政策,不要舍不得交,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到了生病的时候,就能体会到新农合的好处了。
(三)农村养老现状之三:60岁还出去打工
农民在农村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农闲之余,还会到城市打工挣钱。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种地成本太高了,种子、农药、化肥、人工,样样支出都高,单靠种地只能够糊口,根本就不能赚到什么钱,所以只有到城市里去打工,才能挣到钱来养活自己。年龄超过60岁的农民工,在城里找工作很困难,因为很多职业都限制60岁以下,比如保安、清洁工等,农民工最多的建筑行业,也在清退超龄民工。以后这些年龄大的老人,想在城里打工更加不容易了。对于这些60岁的农民来说,如果身体还不错,还能在城里继续打工挣钱,至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是如果身体不好,干不了体力活的话,那就只能回家种地了。现在社会年轻人压力大,房贷、车贷、子女的'教育等等,每一项都开支巨大,所以现在养老靠子女也不太现实,还是得依靠自己以及完善的养老制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老年人仍然认为“养儿防老”,希望子女能够在身边照顾自己,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很多子女无法回家照顾父母,导致老年人的生活和照顾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农村老年人无法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二)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许多农村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养老保障,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无法享受到城市老年人享有的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同时,由于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也存在较大问题,许多老年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支持和医疗保障,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三)社区养老服务不足。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人员。老年人难以得到合适的养老服务和照料,社区的养老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老年人精神孤独。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他们缺乏社交活动和娱乐方式,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解决对策
一是推进乡村治理与村规民约有机融合。明确提出赡养老人,并设立奖惩机制,将其纳入年终各类评先选优、分红奖励、享受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其中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发放一次慰问品和慰问金。
二是建立幸福敬老院,托起幸福“夕阳红”。全面推进敬老院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提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标识、统一膳食、统一着装、统一住宿、统一卫生。加强照料护理费、基本生活费经费保障,定期发放零花钱。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爱心企业、乡贤能人士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三是镇、村两级联动治理,全面保障空巢留守老人养老安全。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公共卫生体检,健全完善慢性病、大病等台账,定期随访,动态化管理,让老年人群看病就医有托底。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实施政策兜底、救助资金托底。走村入户,关心关爱老年人生活生产情况、身体状况,排查电路老化、用火、用气、电信诈骗等安全隐患,全面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前,从石哈河地区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仍旧存在许多明显的短板,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此,石哈河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深化村组入户走访、到互助院和养老院调研、组织代表小组研讨以及听取村“两委”看法基础上,以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石哈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分析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石哈河地区养老现状
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区,镇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全镇以农牧业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多数老人在村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养老院养老,还有一部分老人伴同子女在周边旗县生活。2021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漂亮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利用闲置校舍、旧乡镇政府等闲置资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幸福养老互助院2处,其中格日楚鲁幸福养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镇学校教学楼改造而成,占地21亩平米,建设规模100户;白音厂汗幸福养老互助院在原楚鲁图乡政府大院旧址建设,占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52户。目前,幸福养老互助院已经住满,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较认可政府在集镇所在地集中自助养老的模式,很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当地老人乡愁情结较重,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故土。很多当地的老人,一辈子在石哈河农耕放牧,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布满了依恋,即便现在子女有条件接他们到城市中享受更加完善的养老体制,他们也更情愿留在当地安享晚年。
(二)当地养老体系建设较为落后。石哈河地区贫困人口居多,医疗条件较为落后,除了互助院以外,其他养老机构建设几乎为零,当地农村人口的自我养老力量随着年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弱化不断降低。
(三)家庭养老功能渐渐弱化。石哈河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消失象严峻,留守在当地的多为空巢老人,生活缺少依靠。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帮扶责任人在很大程度上帮扶了当地的孤寡老人,甚至部分老人反映帮扶责任人比子女都管用,这也在侧面印证了当前很多农村青年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淡薄、不懂礼仪孝道、不尽赡养义务的客观事实。
(四)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管理、服务不规范的问题。我镇农村幸福互助院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自治区、市项目资助金,因无社会资本介入,导致互助院管理服务责任主体不明确,无法实现市场化,只能依托地方政府政策引导,在日常运营、管理服务、医养结合等方面,存在许多漏洞和隐患。
三、对策建议
(一)制定地方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由各村委负责对本村常住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外出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细致摸底,并汇总造册,从而进一步明确我镇需建设养老院和互助院等养老机构的详细规模,并制定我镇养老机构建设中长期规划。
(二)持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妥当做好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夫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方案生育家庭嘉奖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给、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连接工作,以明确的.政策导向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三)推动养老机构落地生根。连续推动幸福互助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并结合山旱区立地实际,鼓舞、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通过建设规范化的养老机构、实现在微利基础上逐步探究建立养老产业的营利模式、鼓舞更多的返乡青年投入养老服务创业队伍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让老百姓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和需求得到满意。
(四)保障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营。考虑到该镇常住老人普遍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实际,建议上级部门配套相应的土地流转、宅基地抵押等相关政策作为享受相关服务的老人缴纳相关服务费用的补偿,并出台相应的税收优待等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该镇养老服务产业。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7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现状,本次调研选取了[具体农村地区名称]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分析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
二、农村养老现状
(一)家庭养老仍为主流
在调查的农村地区,大部分老人依然依靠家庭养老。子女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外流,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部分老人面临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和生活照料不足的问题。
(二)养老保障水平较低
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普遍不高,难以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很多老人仅靠每月微薄的养老金维持生计,在面临疾病等突发情况时,经济压力巨大。
(三)养老设施匮乏
农村地区专门的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养老院数量少且条件简陋。大多数老人只能在自己家中养老,缺乏专业的护理和康复设施,不利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
三、农村养老问题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村民收入有限,这使得家庭和农村集体在养老方面的投入能力不足。同时,也限制了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二)传统观念影响
长期以来,农村形成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对社会养老模式的'接受程度较低。但随着社会变迁,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根基逐渐动摇,而新的养老观念尚未完全建立。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养老政策,但在部分农村地区,政策宣传和落实存在不足,导致一些老人未能充分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
(一)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高子女赡养老人的意识。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鼓励子女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条件。
(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建立与物价、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养老金调整机制。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养老保险,拓宽养老保障渠道。
(三)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加大对农村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的建设力度。引进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优质的护理、康复等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改造为适合老人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五、结论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老人的福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从完善保障体系、发展养老设施、传承传统美德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模式,让农村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8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愈发突出。为全面了解农村养老现状、问题及探索可行的解决途径,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xxx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份,并对xxx位农村老人、村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农村养老现状
1.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在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是主要模式,但如今面临挑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老人身边缺乏照料者,“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在接受调查的老人中,xx%表示子女常年不在家,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2. 经济保障不足
农村老人的收入来源有限,主要依靠土地流转收入、政府补贴和子女赡养。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日常开销和医疗费用。数据显示,xx%的老人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较差,xx%的老人表示医疗费用是他们最大的经济负担。
3. 养老服务设施欠缺
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养老院数量少且分布不均。现有的养老设施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疗设备。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一些农村养老院仅能提供基本的食宿,无法满足老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需求。
四、农村养老问题原因分析
1. 城乡二元结构影响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农村养老资源匮乏,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 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改变了农村家庭结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同时,现代社会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子女赡养老人的意愿和能力。
3.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
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支撑完善的养老体系建设。
五、对策与建议
1. 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政府通过给予赡养老人的家庭经济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孝文化,提高子女的养老责任感。
2.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养老金待遇,拓宽养老金筹集渠道。建立农村老年人医疗救助制度,减轻老人医疗负担。
3.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产业
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建设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村老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六、结论
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政策、加强保障、发展产业等措施,逐步构建起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模式,让农村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9
一、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调研团队选取了多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地区作为样本,通过与当地老人、村干部、卫生所工作人员交流以及发放xx份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
二、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一)养老模式
1. 家庭养老为主:约xx%的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子女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承担重要责任。但在子女外出打工频繁的地区,“空巢老人”比例高达xx%,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削弱。
2. 自我养老:部分身体相对健康、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通过耕种土地、饲养家禽等方式实现自我养老,占比约xx%。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下降,这种模式面临困境。
(二)经济状况
农村老人经济收入普遍较低。除了少量的养老金(平均每月xx元左右),主要依赖子女接济。约xx%的老人表示,医疗费用是他们经济支出的最大压力,一旦生病,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三)生活照料与医疗保障
1. 生活照料:在“空巢”现象严重的地区,老人生活照料缺失问题突出。日常的洗衣、做饭等简单生活需求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都困难重重。
2. 医疗保障:虽然农村有新农合等医疗保障政策,但报销比例和范围仍有局限。且农村医疗资源匮乏,距离卫生所较远、缺医少药等问题影响老人就医。约xx%的老人反映生病时无法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四)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缺乏娱乐设施和活动。多数老人日常活动就是在家门口晒太阳、闲聊,长期处于孤独状态,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问题成因剖析
(一)人口流动与家庭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家庭规模小型化,传统大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限制了养老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水平提升。
(三)养老观念与政策落实问题
部分老人和子女对社会养老模式认识不足、接受度低。同时,一些养老政策在农村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影响政策效果。
四、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家庭养老与发展社区养老相结合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子女赡养意识;同时在农村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娱乐场所。
(二)提高农村养老经济保障水平
加大财政对农村养老金的补贴力度,拓宽农村老人增收渠道,如发展农村庭院经济。
(三)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与完善医疗保障
增加农村卫生所数量和医疗设备,提高医护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等政策,提高重大疾病报销比例。
五、总结
农村养老问题形势严峻且复杂,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农村老人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10
一、引言
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变化以及经济社会转型,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本次调研旨在深入剖析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问题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了xxx的多个农村作为样本,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共发放问卷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份,访谈对象包括农村老人、子女、村干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确保调研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三、农村养老现状
(一)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心化”现象严重,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调查显示,约xx%的农村老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得不到满足。
(二)经济保障程度低
农村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有限,包括微薄的养老金、土地收入和子女赡养金。大部分农村养老金标准较低,难以维持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土地产出效益不高,子女赡养能力也因经济压力受到限制,约xx%的老人表示经济上时常捉襟见肘。
(三)养老服务设施滞后
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与城市相比差距巨大。养老院数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多数养老院设施简陋,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疗设备。仅有xx%的农村老人表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养老服务。
(四)医疗保障压力大
农村老人患病率较高,但医疗保障水平有限。一方面,新农合报销范围和比例存在一定局限;另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缺医少药现象普遍,老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时有发生。
四、问题根源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差异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养老资源短缺,发展滞后。
(二)社会变迁与观念转变
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社会变迁,传统家庭观念受到冲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有所淡化。同时,农村老人对新型养老模式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低,阻碍了养老模式的创新。
(三)农村经济发展瓶颈
农村产业发展不足,集体经济薄弱,无法为养老事业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限制了养老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
五、对策建议
(一)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
加强宣传教育,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增强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感。同时,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鼓励家庭养老。
(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养老金待遇,建立与物价、生活水平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拓展农村养老保障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三)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培养本地养老服务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四)优化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范围,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留住农村医疗人才,为农村老人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六、结论
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模式,切实保障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11
一、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养老形势更为严峻。了解农村养老现状、问题及探索解决方案对于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农村养老的实际情况,包括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状况、经济来源、医疗保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了xx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作为样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问卷调查涵盖了xx名农村老年人,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养老方式、经济收入、医疗支出等方面。实地访谈则针对村干部、老年人及其家属,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四、调研结果
(一)养老模式现状
1. 家庭养老仍占主导:约xx%的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子女承担着赡养老人的主要责任。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空巢老人”比例逐渐增加。
2. 自我养老与社区互助养老初现端倪:部分身体较好、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通过耕种土地等方式实现自我养老。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开始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模式,但目前这种模式还不够成熟,覆盖范围有限。
(二)老年人生活状况
1. 经济收入有限: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土地收入、子女赡养和政府补贴。大部分老人的收入较低,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遇到重大疾病或突发情况时往往面临经济困难。
2. 生活照料不足: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许多老人在生活照料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如饮食不规律、卫生条件差等。
(三)医疗保障情况
1. 新农合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虽然农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等仍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部分老人因担心医疗费用过高而不敢就医。
2. 医疗服务资源匮乏:农村地区医疗设施简陋,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限,导致老年人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五、问题分析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导致养老问题突出的根本原因。有限的经济收入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二)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变迁的冲突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现代社会变迁中受到冲击,子女赡养老人的意愿和能力都有所变化,而新的养老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三)政策执行与资源配置问题
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养老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农村养老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
六、建议与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等,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为养老提供经济基础。
(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1.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高子女赡养老人的'意识。同时,政府可以对赡养老人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
2. 推进社区互助养老:鼓励农村社区建立互助养老服务机构,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
3. 发展农村养老机构: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的投入,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三)加强医疗保障与服务
1. 优化新农合政策: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简化报销程序,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
2. 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加大对农村医疗设施的投入,培养和引进专业医疗人才,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七、结论
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加强医疗保障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养老现状,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11篇)09-20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02-14
关于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03-12
关于农村医保问题的调研报告10-02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03-05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05-15
关于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4篇03-12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12-2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