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有理数的教案改革

有理数的教案改革

时间:2024-10-05 00:31:48

有理数的教案改革

有理数的教案改革

有理数的教案改革

  有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2、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3、探索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表示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负数的引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那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体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2.让学生说出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有关用负数表示的量.

  3.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下面的一些量,能用学过的数表示吗?

  例1 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 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 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二.新课讲解:

  1.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分组讨论:上面这些例子中出现的各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里出现的每一对量,虽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买出都具有相反的意义.

  让学生再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与负数

  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零上5℃用5表示,那么零下5℃再用同一个数5来表示就不够了.

  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就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在例1中,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行驶2千米记作-2千米.

  在例3中,如果规定收入为正,收入500元计作500元,那么支出237元应记作-237元.

  在例4中,如果水位升高1.2米记作1.2米,那么下降0.7米计作-0.7米.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象这样的数是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5可以写成+5,+5和5是一样的.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6 任意写出5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例7 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例8 A地海拔高度是70m,B地海拔高度是30m,C地海拔高度是-10m,D 地海拔高度是-30m.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

  分析 根据题意,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的为负,所以-10m是低于海平面10米,-30m是低于海平面30米.画出示意图即可求解.

  解 由图知,A地最高,D地最低.

  所以,A地与D地的高度差为70+30=100(m).

  所以,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100米.

  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如下结论: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1.举出几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2.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表明它们高度的数(单位:米),如图所示,这个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请说出图中所示的数8848和-155表示的实际意义.海平面的高度用什么数表示?

  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数与数之间用逗号分开)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三、课堂小结:

  用正数和负数可以简明地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小学里所学的除0以外的数,即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要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作业:

  P5习题1.1 7、8

  五、教学后记:

  课题:1.2.1有理数(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3、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活动,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3名学生板书)

  [问题1]:我们将这三为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

  (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问题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讲解: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问题3]: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它标准分类吗?

  练一练 熟能生巧

  1、任意写出三个数,标出每个数的所属类型,同桌互相验证.

  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 ,-5, , ,0.1,-5.32,-80,123,2.333.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每名学生都参照前一名学生所写的,尽量写不同类型的,最后有下面同学补充.

  在问题2中学生说出按整数和分数来分,或按正数和负数来分,可以先不去纠正遗漏0的问题,在后面分类是在解决.

  教师可以按整数和分数的分类标准画出结构图,,而问题3中的分类图可启发学生写出.

  在练习2中,首先要解释集合的含义.

  练习2中可补充思考: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是什么集合?(若降低难度可分开问)

  三、课堂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是有理数(圆周率除),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四、作业:

  第18页习题1.2:第1题.

  作业2.把下列给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4,0.001,0,-1.7,15,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备选题]

  1.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5, , ,79,0,0.67, ,+5.1

  2.0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0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3.图中两个圆圈分别表示正整数集合和整数集合,请写并填入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你能说出这个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这里可以提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问题.并特殊指明我们以前所见到的数中,只有是一个特殊数,它不是有理数.但3.14是有理数.

  作业2意在使学生熟悉集合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利用此题明确自然数的范围.0是自然数.这点可以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

  3题是一个探索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分步完成,不如先写出正数,在写出整数,观察都具备的是其中哪个数.

  教学后记:

  课题:1.2.2数轴(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新课讲解: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

  [小游戏]: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规定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按老师发的数字口令回答到 游戏前可先不加任何条件,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行弥补.

  总结游戏,明确用直线表示有理数的要求, 提出数轴的概念和要求(教科书第11页).

  动手动脑 学用新知

  1.你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温度计,测量尺,电视音量,量杯容量标志,血压计等).

  2.画一个数轴,观察原点左侧是什么数,原点右侧是什么数?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 , ,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问题1先给出情境,学生观察,思考,研究,表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满足的条件可以先不必明确,基本能明确就可以,在后面逐步明确.

  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并知道要想在直线上表示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数轴的正确画法和要求.

  练习中注意纠正学生数轴画法的错误和点的表示错误.

  三、课堂小结:

  1. 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 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四、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备选题]

  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 ,0, , ,-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 个.

  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

  A. B.-4 C. D.

  3.(1)(请先在头脑中想象点的移动,尝试解决下面问题,然后再画图解答)一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5,这个点先向左边移动3个单位,然后再向右边移动6个单位,这时它表示的数是多少呢?如果按上面的移动规律,最后得到的点是2,则开始时它表示什么数?

  (2)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教学后记:

  课题:1.2.3 相反数(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2、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 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2、 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二、新课讲解:

  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概念的理解: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 , 不一定是负数。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是a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正数

  -(-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

  即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y=0;反之,若x+y=0, 则x与y互为相反数

  (5)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5 (2) (3)0

  (4) (5)-2b (6) a-b

  (7) a+2

  例2 判断:

  (1)-2是相反数

  (2)-3和+3都是相反数

  (3)-3是3的相反数

  (4)-3与+3互为相反数

  (5)+3是-3的相反数

  (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例3 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 (2)-(+5)

  (3) (4)

  例4 填空:

  (1)a-4的相反数是 ,3-x的相反数是 。

  (2) 是 的相反数。

  (3)如果-a=-9,那么-a的相反数是 。

  例5 填空:

  (1)若-(a-5)是负数,则a-5 0.

  (2) 若 是负数,则x+y 0.

  例6 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 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

  (2) 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

  例7 如果a-5与a互为相反数,求a.

  练习:教材14页

  三、课堂小结:

  相反数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四、作业:

  作业:18页第3题

  教学反思:

  课题:1.2.4 绝对值(1)(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

  2、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绝对值;

  过程与方法: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求用字母表示的数的绝对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

  1、 相反数的意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代数及几何特征如何?

  2、 到原点的距离为5的点有几个?它们有什么特征?

  我们看到5表示 到原点的距离,那么5就是 的绝对值,再借助教材上汽车的例子给出绝对值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

  1、绝对值的意义: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就是数a的绝对值,记为: 。

  如:10和-10的绝对值都是10,即

  显然 。

  例1 、求 的绝对值。

  例2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7, 求这个数。

  2、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求法:

  (3)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4)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5) 0的绝对值是0

  即

  也就是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在求用字母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时,首先应判断这个数是正数、是零还是负数,再根据定义分类求绝对值。

  3、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借助数轴,使学生看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从而引出

  4、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 正数大于0, 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3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 -(-1)和-(+2)

  (2) 和

  (3) -(-0.3)和

  例4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为什么:

  (1) 若 , 则a=b

  (2) 若 , 则ab

  例5 把下列各数用 连接起来:

  例6 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 .

  练习:教材17页、18页

  三、课堂小结:

  绝对值的意义

  思考:

  1、若 ,求a, b.

  2、填空:

  (1) 若 ,则a 0.

  (2) 若 则a 0.

  (3) 若 则a 0.

  (4) 若 ,则a 0.

  四、作业:

  教材19页4、5

  教学反思:

  课题:1.2.4 绝对值(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2、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3、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你能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吗?

  (1)│-3│与│-8│ (2)4与-5 (3)0与3

  (4)-7和0 (5)0.9和1.2

  二、新课讲解:

  讨论交流 由以上各组数的大小比较可见:正数都大于0,0都大于负数,正数都大于负数.

  思考 若任取两个负数,该如何比较它的大小呢?

  点拨 若-7表示-7℃,-1表示-1℃,则两个温度谁高谁低?

  【总结】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说,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注意:①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②异号的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

  ③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要小.即:利用数轴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和-2.7

  (2)- 和-

  解:(1)∵ |- |= │-2.7│=2.7,而 2.7

  - -2.7

  (2)∵|- |= = ,|- |= = ,而 - -

  例2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用〈号把下列数连接起来.

  -4 ,-(- ),│-0.6│,-0.6,-│4.2│

  解:∵-(- )= ,│-0.6│=0.6,-│4.2│=-4.2

  而|-4 |=4 ,│-0.6│=0.6,│-4.2│=4.2

  且4 0.6,0.6

  -4 -│4.2││-0.6│-(- )

  例3 自己任写三个数,使它大于- 而小于- .

  【点评】 此题是一个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4 已知│a│=4,│b│=3,且ab,求a、b的值.

  【答案】 a=4,b=3

  备选例题

  (2008.江苏南通)如图1-2-11所示,在所给数轴上画出数-3,-1,│-2│的点.把这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

  【提示】 把它们分别在数轴上点出相关位置,并比较大小.

  【答案】 略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你能掌握两种方法吗?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把这些数表示出来,然后根据数轴上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大来比较;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进行.

  2.(1)阅读下列比较-a与- a的大小的解题过程:

  解:∵│-a│=a,│- a│= a

  又∵a a -a- a

  你认为上述解答过程正确吗?与同学们研究,并发表你的看法.

  (2)要比较有理数a和 a的大小时,因为a的正、负不能确定.所以要分a0,a=0,a0三种情况讨论:

  当a0时,a a.

  当a=0时,a= a.

  当a0时,a a.

  利用以上结论解题:

  ①计算│a│+a=_________.

  ②比较3a+a的值.

  【点评】 (1)错,-a与- a并不一定是负数,不可以用比较绝对值方法加以比较,可以用比差法,也可以分类.

  (2)①当a0时,2a;当a0时,0

  ②a0时,3aa=0时,3a=a;a0时,3a

  补充练习: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 -1,-2 ,绝对值不小于2且不大于5的非负整数有 2、3、4、5 .

  (2)若│x│=-x,则 x0 ,若=1,则 a0 .

  (3)用〉、=、〈填空:

  ①-7 -5 ②-0.1 -0.01

  ③-│-3.2│ -(-3.2) ④-│- │ -3.34

  ⑤- - ⑥-(- ) 0.025

  ⑦- -3.14 ⑧- -

  (4)若│x+3│=5,则x= 2或-8 .

  2.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a-a B.2aa C.a- D.│a│a

  (2)下列分数中,大于- 而小于- 的数是 (B)

  A.- B.- C.- D.-

  (3)│m│与-5m的大小关系是 (D)

  A.│m│-5m B.│m│-5m

  C.│m│=-5m D.以上都有可能

  (4)m0,则 = (C)

  A.1 B.-1 C.1 D.无法判断

  提升能力

  3.解答题

  (1)比较- 和- 的大小,并写出比较过程.

  【答案】 - - ,过程略

  (2)求同时满足:①│a│=6,②-a0这两个条件的有理数a.

  【答案】 a=-6

  (3)将有理数:-(-4),0,-│-3 │,-│+2│,-│-(+1.5)│,-(-3),│-(+2 )│表示到数轴上,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答案】 略

  (4)甲、乙、丙、丁四个有理数讨论大小问题.甲说:我是正整数中最小的.乙说:我是绝对值最小的.丙说:我与甲的一半相反.丁说:我是丙的倒数.你能写出它们分别是多少吗?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答案】 甲乙丙丁分别是1,0,- ,-2,丁〈丙〈乙〈甲

  (5)若a0,b0,且│a││b│,试用〈号连接a、b、-a、-b.

  【答案】 -b

  开放探究

  4.开放题

  已知数轴上有A和B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点A和原点的距离为2,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对应的数有哪些?

  【答案】 -3、-1、1、3

  5.新中考题

  (2008山东泰安)若│a│=1,│b│=4,且ab0,则a+b= 3或-3 .

  四、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2、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件展示 下午放学时,小新的车子坏了,他去修车,不能按时回家,怕妈妈担心,打电话告诉妈妈,可妈妈坚持要去接他,问他在什么地方修车,他说在我们学校门前的东西方向的路上,你先走20米,再走30米,就能看到我了.于是妈妈来到校园门口.

  二、新课讲解:

  讨论 妈妈能找到他吗?

  讨论交流 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向东,很显然,一共向东走了50米.

  算式是:20+30=50

  即这位同学位于学校门口东方50米.

  这一运算可用数轴表示为

  (2)若两次都向西,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50米处.

  算式是:(-20)+(-30)=-50

  这一算式在数轴上可表示成:

  (3)若第一次向东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则利用数轴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西方10米处.

  算式是:+20+(-30)=-10(学生试画数轴以下同)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利用数轴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什么地方?如何用算式表示?

  算式是:(-20)+(+30)=+10

  对以下两种情形,你能表示吗?

  (5)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20米,那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什么地方?

  这位同学回到了原位置.即:-(20)+(+20)=0.

  (6)如果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没有走,那如何呢?

  -20+0=-20

  思考 根据以上6个算式,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相加的符号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互为相反数相加,一个有理数和0相加,和分别为多少?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试看分类、归纳

  观察(1)式,两个加数都为正,和的符号也是正,和的绝对值正好是两个加数绝对值的和.

  观察(2)式,两个加数都为负,和的符号也是负,和的绝对值是两个加数绝对值的和.

  由(1)(2)归纳: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如:(-7)+(-8)=-15,16+17=+33,(-4)+(-9)=-13

  观察(3)式、(4)式可见:两个加数的符号不同,和的符号有的是+号,有的是-号,为了更清楚总结规律.可引导学生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从而可总结得到: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观察(5)可知: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和为0.

  观察(6)可知:一个数和零相加,仍然得这个数.

  【总结】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1 计算

  (1)(-4)+(-6)= -10

  (2)(+15)+(-17)= -2

  (3)(-39)+(-21)= -60

  (4)(-6)+│-10│+(-4)= 0

  (5)(-37)+22= -15

  (6)-3+(3)= 0

  例2 某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负5球,下半场胜4球,那么全场比赛该队净胜 -1 球.

  例3 绝对值小于2005的所有整数和为 0 .

  例4 一个数是11,另一个数比11的相反数大2,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C)

  A.24 B.-24 C.2 D.-2

  例5 下面结论正确的有 (B)

  ①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②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得正数.

  ③两个负数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它们绝对值的和.

  ④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

  ⑤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减.

  ⑥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例6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则a+b= │a│+│b│

  (2)a0,b0,则a+b= -(│a│+│b│)

  (3)a0,b0,│a││b│,则a+b= │a│-│b│

  (4)a0,b0,│a││b│,则a+b= -(│b│-│a│)

  例7 如果a0,b0,且a+b0,比较a、+a、b、-b的大小.

  【提示】 由a0,b0,且a+b0,根据加法法则来确定a、b的绝对值的大小再利用数轴来比较大小.

  【答案】 b-a

  【点评】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备选例题

  (2004南京)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

  A.1 B.0 C.-1 D.3

  【点拨】 只有找出最大的两个数,才会出现最大的和.

  【答案】 B

  三、课堂小结: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指出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首先应先判断类型,然后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计算和的绝对值.特别是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相同,并把绝对值相减,因为正负互为抵消了一部分.

  2.活动

  (1)请你在顺序给出的数字2、3、4、5、6、7、8、9前面添加+或-号,使它们的和为10;

  (2)把你的答案与同学的答案对一下,有什么不一样?不同的填写方法共有几种?

  (3)若允许出现一位数和两位数(不改变给出的数字的次序,在某些数字前面不添加+或-号,此时把连续的两个数字示为两位数),还能得到10吗?回答是肯定的.例如:2+34+56+7-89,请你试一试,写出几个式子:

  (4)请你另外约定某个规则,并按规则写出一些式子来.

  【答案】 (1)-2-3-4+5+6+7-8+9;-2-3+4-5+6-7+8+9;

  -2+3-4-5-6+7+8+9;-2+3+4+5-6+7+8-9;

  -2+3+4+5+6-7-8+9;2-3+4-5+6+7+8-9;

  2-3+4+5-6+7-8+9;2+3-4-5+6+7-8+9;

  2+3-4+5-6-7+8+9;2+3+4+5+6+7-8-9(提示:使得负数之和为17).

  (2)共10种 (3)如23+4+5+67-89等

  (4)在顺次给出的数字2,3,4,5,6,7,8,9前面增加+或-号,使它们的和为0.如2+3+4-5+6+7-8-9等.(提示:使得负数和为22)

【有理数的教案改革】相关文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的教案设计03-19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02-13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通用11篇)09-29

教育综合改革调研报告02-26

深化改革强军感想03-19

新的课程改革之教学反思03-20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精选14篇)03-31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进程报告样本09-07

小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精选20篇)04-04

《左传》教案10-24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