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教学反思参考
《金子》教学反思参考
《金子》教学反思
花满楼
挖掘“真金”
《金子》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文章,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来种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彼得成功了,他的成功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百转曲折,殊途同归
成功的彼岸,并非一蹴而就。只要心中充满希望,踏一路荆棘,转一路曲折,艰苦的磨练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彼得为了实现梦想,挖金子不成改种鲜花,同样获得了财富。可见,条条大道通罗马,任何一条路上,都有成功者。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包括“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历经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获得思想启迪。
“彼得满怀理想寻找金子,最后他找到金子了吗?”
“彼得没有找到金子,‘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金子。’”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彼得自己也承认没有找到金子。”
“他无不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彼得他最终找到金子了。”
“同样是彼得的话,怎么会矛盾呢?请您再读课文,说说‘金子’和‘真金’有什么不同?”
“金子是金灿灿的黄金,而真金并不是真的金子。”
“‘金子’也许能直接挖出来,可‘真金’必须通过辛勤的种花才能获得。”
“对,这不是真的金子,却比真的金子更珍贵,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彼得最终找到的‘真金’应该是——”
“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是财富。”
“是拥有财富的梦想。”
“是发财致富的法宝。”
“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
“彼得找到金子了吗?”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苛求一致。“真金应该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目的是使学生历经思维的过程,疑中思,思中学,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从矛盾中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目标专一,全力以赴
成功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艰辛。确定了目标,就该勇往直前。假如当初,彼得像其他的淘金者那样半途而废,也就不可能有以后更大的发现。假如他不专心于种花,也许会失败。正因为他始终胸怀理想,全力以赴,离目标才越来越近。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这方面的正确导向。现实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理解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尽力引领学生渐渐走进文本,层层深入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所有的淘金者中,彼得为什么是唯一获得财富的人?他与其他淘金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用心读1-2自然段,讨论”
“其他淘金者一无所获,扫兴离去,而彼得不甘心落空,继续寻找金子。”
“你从哪句话能看出彼得不甘心?读第二自然段”
“‘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一块没人要的土地,说明这里有金子的可能性很小,可是彼得还是不放弃。”
“‘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为了找到金子,坚决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哪怕土地的一个角落他都翻遍了。”
“他不甘心落空,默默挖掘着,埋头苦干着,与其它淘金者比,彼得具有什么精神?”
“埋头苦干的精神。”
“吃苦耐劳的精神”
“是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孩子们的回答似乎很圆满,文本的解读应该到词结束了吧!其实不然,彼得争取成功才迈出一小步,对彼得成功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
“正因为他坚持不懈没有离去,才有了以后的成功。可是至此,彼得并没有发现一丁点金子。那他为什么最终会成为唯一获得财富的人呢?再用心读4-6自然段,划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彼得若有所悟……”
“彼得由什么‘悟’到什么?再读”
“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悟’到土地也可以用来种花。”
“‘悟’到种花能获得财富。”
“这可是一个大发现,彼得成功的原因是——?”
“善于观察、发现!”
“他聪明,他善于思考。”
“他善于抓住机会。”
……
本环节,紧紧围绕一个问题“彼得为什么是唯一获得财富的人?”来探讨彼得成功的原因,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叶老提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紧紧抓住关键词“不甘心”、“若有所悟”,通过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引领学生仔细推敲品味,层层剖析,深入思考,体会彼得成功所具有的个性品质,从而达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深层次的对话,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和成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抓住机遇,调整目标
梦想是美好的,可是当你的梦想被命运无情地阻塞时,命运之手往往会给你指引另一条道路。关键是你能否及时发现,彼得发现了,抓住机遇,调整了目标,并为之付出了‘全部精力’。这让我想到了“预设”和“生成”这对互相对立的概念,当我们孜孜以求“预设”中的美好教学情境时,时常会迸发出“生成”中的尴尬局面。假如适时捕捉,合理利用,也许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孩子们,彼得决心培育花苗,为此他付出了全部精力。请你想象一下彼得是如何不怕辛苦平整土地,如何精心选择花苗,如何日夜照顾鲜花,如何四处奔波销售鲜花?”
我把“全部精力”重重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围绕“全部精力”,大胆地想象一个成功者背后可能会付出的艰辛努力。
“每天天还没亮,彼得就起床平整土地,一干就是一整天。”
“为了照顾好花苗,彼得刻苦地学习种花的技术。”
……
“彼得手捧着鲜花挨家挨户地推销:‘买鲜花吧?你看这花多美丽娇艳!一朵花就是一个生命,你忍心让这个生命变得枯萎吗?’”
“一个珍惜生命的人,也许会买吧!”
“请买鲜花吧!我像对待孩子一样照顾它们,为此我付出了全部的精力。”
“我为它们浇水、施肥、除草、杀虫多么不容易,你就买下吧!”
孩子们拼命地想唤起消费者的同情心和怜悯心销售鲜花,可是他们哪里懂得消费者千差万别的心理呀?一时的怜悯也许能博得少数人的消费,可是在市场竞争中,商品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而这是孩子们所无法理解的。这突如其来的不合理,难道放任自流吗?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应该求真务实,避免盲目的多元解读。课堂就是生活,是学生真正的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又何尝不是教育。于是我话锋一转:
“您的辛苦,我能理解,可是先生,我并不需要呀。怎么办?”
“小姐,你怎么会不需要呢?你可以买这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一定会给你带来好心情的!”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假如我家里已经有鲜花了呢?”
“你可以送给你的朋友,这代表了你对他纯洁的友谊。”
“说得太好了,还可以送给谁?”
“还可以送给的爸爸妈妈,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送给你的老师,感谢老师的栽培。”
……
其实,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引领学生挖掘“真金”的过程,这里的‘真金’也许是学生异样的思维火花,也许是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也许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感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成功的教学目标,在“挖”字上下功夫,精心地设计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全力以赴地指引学生深入文本对话,而又不失时机地抓住动态生成激发生命的活力……挖掘“真金”,让真金光彩熠熠、绽放价值!
【《金子》教学反思参考】相关文章: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参考(通用10篇)09-20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参考(通用11篇)11-27
《关雎》教学设计参考(通用11篇)03-25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参考(通用9篇)05-31
期中教学检查参考总结(精选15篇)12-09
教学反思大全06-24
教学反思的作用10-28
seasons教学反思04-27
《惊蛰》教学反思03-07
《登山游戏》教学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