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及其计算》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及其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计算。
2.难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教具
溶解度曲线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什么叫饱和溶液?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稀程度是不是一样?
(2)怎样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引入新课】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
【板书】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1.溶解性大小跟溶质、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
【讲解】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油脂和汽油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里。(因此可用汽油去油污)
【板书】2.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相同质量的水里,蔗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板书】3.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碘在酒精里容易溶解而在水里难于溶解。因此医药上用酒精来配制碘酒。
【板书】4.物质溶解性常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四种情况。
【讲解】物质的溶解性易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讲物质的溶解性要规定一定的条件,除了温度外,物质溶解的量还跟溶剂量的多少有关,因此,也要规定一定的溶剂量。为了定量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必须用一个尺度来衡量,这就是溶解度。
【板书】二、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指导阅读】课本内容。
2.固体溶解度的“温、饱、剂、质”四要素。
【讲解】(1)因为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影响,所以要指出“在一定的温度下”。
(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标准。规定用“100g”溶剂作标准。
(3)因为每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的量不相同,所以规定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度都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4)固体溶质的量的单位规定为克,这样与溶剂的量的单位一致。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及其计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03-13
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优秀教学设计02-28
化学《硫酸》教学设计(通用11篇)05-28
浅谈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03-19
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09-06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反思03-19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反思03-19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通用10篇)12-15
初中历史《清朝的文化》教学设计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