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教学设计
《魔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田、伯、八、只”4个生字,读准翘舌音“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田、只”。
2 认读声母“b、p、m、f”。拼读音节“bó、bā”。
3 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重点和难点
指导声母和韵母相拼时,要按照“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读音规则。
教学准备
媒体动画,拼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导入课文。
1 小朋友,你看过魔术吗?
2 播放媒体动画,说说这个动画讲了什么?
3 有一首儿歌写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小魔术。
4 出示课题,跟老师读。
说明:
通过让学生看动画片引入课题,让学生说说平时看过哪些魔术,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使之学有兴趣,同时进行了说话训练。
二 听录音回答问题,学习生字。
1 听课文录音,说说谁在变魔术?
2 学习生字:“田、伯”。
(1)演示“田”的笔顺,复习笔画“横折”。
(2)出示“bó”的音节,指导拼读正确。
3 再听课文录音,田伯伯是怎样变魔术的?
4 学习生字:“八、只”。
(1)出示“bā”的音节,指导读正确。
(2)演示“只”的笔顺。
说明:
这一环节中,通过两次带着问题听录音意在让学生整体了解儿歌的内容,再按一定的步骤学习四个生字,每个字的学习突出重点,有的抓笔顺,有的带出音节,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5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 在书上描摹“田、只”。
三 读儿歌,巩固生字。
1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指读课文,字字过目。
2 同桌指读。要求:指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3 小组合作读。要求:读准字音。
4 大组交流,熟读成诵。
四 学习声母“b、p、m、f”,以及声母和韵母相拼的规则。
1 这首儿歌真有趣,儿歌中讲了(出示句子)“魔术师田伯伯变出一只小松鼠和
八只绿鹦鹉。”请你读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2 刚才我们学了音节“bó、bā”,它们是由声母“b”和单韵母“ó、ā”相拼组成的。
3 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要学习四个声母。
(1)出示四幅图,跟老师读“b、p、m、f”。
(2)顺口溜帮助学习声母。
右下圆圈bbb,右上圆圈ppp。两个门洞mmm,伞柄朝上fff。
说明:
由所学过的单韵母自然过渡到四个声母的学习,采用顺口溜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区分声母的字形,有助于他们记忆。
4 声母和韵母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动画媒体演示:bó b——ó——bó
bā b——ā——bā
5 小结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6 学生试着拼一拼。
7 对照前四幅图逐一出示:
bō b——ō——bō(播)
pá p——á——pá(爬)
mō m——ō——mō(摸)
fó f——ó——fó(佛)
8 在文中找出“bó、mó、pà、fú”读音的生字,再读一读。
说明:
按照拼读规则拼读音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本环节的设计意在体现学习的坡度由图片到音节、由音节到拓展识字再到巩固课文中接触的生字,有机融合。
五 课外拓展。
1 出示补充儿歌《婆婆拔萝卜》。
2 拼拼、读读、演演。
说明:
此环节应根据教学用时,自行掌握。儿歌中出现的大部分汉字都是由本堂课新授的四个声母同单韵母相拼而成的音节,意在巩固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
【《魔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