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画杨桃(通用18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画杨桃,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
《画杨桃》一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学中把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理出主线。第一自然段讲父亲叮嘱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而最后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又讲“老师的话同父亲讲得那么相似”。我就抓住一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粗读文章,老师到底说了什么呢?这样,就理出了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凭借。
二、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细读文章的兴趣。教学时,我把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从前排靠边的座位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三、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这一环节是教学关键,是文道结合的主渠道和立足点。我先利用教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对比,教师神情的变化,铺设出一个吸引人的悬念。再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教师态度的关键词“走到”、“审视”,教师这样做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这样,重视了文字的训练过程。接着,为了联系学生思维,让学生逐步理解教师说的话。教学中,我分步设计了“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说的话和他的做法一样吗?”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老师说的话。老师说的`话正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后,运用清晰,节奏鲜明的语言做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开头理出主线时提出的问题“教师和父亲的话为什么那么相似?”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紧扣主题加以拓展。因为,只讲画画,不可能是“一生受用”,而话中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确实是一生受用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自己。文中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对自己而言。不仅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树立自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亲自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2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引导,会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由于我们这里的学生很少见过杨桃这种水果,因此,开课后我问学生有谁见过,没有想到竟然有学生说见过,于是我就让他介绍一下,听了他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他是在超市见过的。于是,我就借用他的介绍把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观察,看是不是这样的。然后很自然的引入到本课的课文学习中去。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个人物?
3、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4、读完后你有什么体会?和同学交流一下。
在汇报学习收获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知道了课文讲的是小学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也知道文章中有“我、父亲、老师和同学。”在学生知道这些以后,我让学生再次读书,把与文章中人物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再次读书,把父亲的话,我画画时的态度以及同学们是怎样笑我的和老师怎样婉转教育笑我的那些学生的话和老师说的话都找出来了。
在学习同学笑“我”的那部分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演去体验,从中感受老师的教育方法的巧妙,和同学认识自己错误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比较好。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我问学生,文中的“我”画画时态度怎样呢?感觉怎样呢?他为什么这样肯定呢?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句子和思考,很自然的就把父亲的叮嘱说出来了。父亲话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同样,在理解老师的话时,我让学生和伙伴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老师的话的意思。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老师说的和父亲说的其实意思一样。然后我告诉学生,这篇课文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看问题,都要尊重事实。
总之,课堂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3
课文主要是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启迪同学们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一道理。如何让学生们理解这一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这方面的讲解。抓住文章重点,将人物分角色朗读,引导同学们去体会人物的心理过程,“我”、同学们和老师。并不是把句子展开来读,而是抓住重点句子,如人物对话:“不像!”“不......像。”“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强调人物语气与感情。充分理解同学和老师前后表情、态度的变化。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画杨桃”课中,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的思维,注重启发诱导,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同时维持好课堂纪律,让同学们保持好坐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氛围调整到最佳状态。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特地从水果店里挑选了一只杨桃。并在课文中老师让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观看了杨桃之后,我也把杨桃呈现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杨桃的样子。学生兴致很高,都抬起头静静地观察起来。让他们看看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
思考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
但是,在课堂结束后,我也发现了自己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课堂时间没掌握好,最后一个段落还没来得及讲,收尾仓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要讲的内容讲解完。
其次是对生字词的掌握上分配时间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词的学习仍然是重要环节。应该在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再次是课堂提问时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我鼓励同学们说:“这么多举手的同学啊,我看看谁没举手,谁没举手我就提问谁。”结果,原本举手的同学都马上放下了手,我想,这样反而会让同学们养成一个不举手的习惯,这种提问方法应该改掉。
在课堂上还有很多小细节应该注意改正,比如领读课题时声音不能拖长,学习要求需要学生齐读一遍,以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文。板书设计中,课文的层次最好是在课文讲解之后,边总结边板书,这样能让同学们对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4
上完《画杨桃》一课,步履轻快地走出教室。是那杨桃诱人的清香,还是孩子们那喜悦的眼神,让我的心如此灿烂?
《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如何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我有意请学生朗读课文中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句子。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 “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
为此,我以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对我们老师也是有益的,成功的课堂会让我们的心儿幸福得像花儿开放……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5
在教学《画杨桃》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上《画杨桃》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因为我认为: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至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根据这种情况,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为此,我以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并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效果,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老师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如此,老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还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6
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从文本整体出发,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动作这三大板块整合实施。逐步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事实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本节课,我根据中年级阅读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查字典,结合情境体会词句含义。如我抓住“严肃、审视、和颜悦色”等词和父亲、老师的话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讲解与朗读的关系。讲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推评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因而在朗读方面,我侧重了多种方式的读,自读、练读、指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方式进行,让学生浸染在语言中,逐步进入一种言语情境,撩起他们的悟性与灵性。再通过有滋有味的说,读体现以读代讲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与文本的交互达意,达到了“与我为文”的境界。
在随文理解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在思考什么?”和“如果你是嘲笑同学中的.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适当拓展文本,让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真切感悟,如身临其境。通过表情表演对比,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让学生对文本的领悟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读、想、练、评等教学手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用不同别人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感悟文本的精神内涵,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了强调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三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做到读中感悟、读中选脸,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理解更为深刻。
不足之处是朗读欠缺,练读时间略少。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及整合知识结构体系方面的能力仍需不断的提高。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7
《画杨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关于“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主题中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上课之前让同学们欣赏了几张杨桃的图片导入课题,从“我”是怎样画杨桃的为突破口引出父亲的话以及老师对同学们的教导,点明父亲 和老师话中所蕴含的道理。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了几处标点符号的作用,让学生进入角色,想象说话;联系实际说说生活和学习中类似“画杨桃”的事,进一步明白老师对同学们的教诲;还做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能够联系课文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人物说说心里话,从而升华主题。之后便是对生字写法读音的强调与练习。
第一次上课的教学反思,想主要谈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画杨桃》这一节课准备了将近两周,教案也差不多背过了,但自己在讲课中仍旧很紧张。
首先,刚上课的时候忘记喊“同学们,上课”就直接想导入课题,在于老师的提醒下又进行了课前的这一环节。接着便是在强调生词中某些字的读音时,一时想不起“多音字”这个词,好在最后还是想起来并较为顺利地继续进行下去。我只准备了两个多音字的讲解,同学们却提出了我没涉及的另外两个多音字,我不是很确定,只好留到下节课给同学们解答,这一环节出了错,一慌就忘记让同学们齐读生词了,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一件事,希望以后能够稳稳当当的做好每一件事。
其次,在第一课时讲解课文的时候,语言不是很连贯,中间有个地方卡壳了,声音有些小,语速也有些快,有的话说的不是很清楚,对学生的引导不够,语言不够生动,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问的可能不是很明确,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举手回答问题并能答对的同学不多;作为老师,自己的面部表情有些僵硬,对同学的评价不是很到位,好几次都以“很好”来评价同学,学生可能没有得到老师相应的肯定,导致情绪有一些小低落,这个方面亟待加强;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不高,不太会总结学生的话来自圆其说,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渗透不够,重点的语句应该让同学们多读几遍;叫错同学的名字,导致自己有些尴尬,表现的不够大气。
最后,在第二课时升华课文做练习时,能够根据自己之前的反思以及于老师和实习生老师给我提的建议,做了进一步的改正,提高了自己的音量,放慢了速度,纠正补充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能够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导同学们回答问题,心情也比第一课时放松了很多,能够较流畅的讲完剩下的内容,算是有些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这节课上的有些赶,一直想尽快结束,导致忘记让同学们开火车读生词,并且在让同学们联系实际谈生活、学习中类似“画杨桃”例子的时候引导不够,只有两个同学谈了一下,自己也没有很好的评价总结学生所说的例子。识字环节之后应让学生再齐读几遍生字,加强记忆。
这么总结下来,自己最大的不足还是在语言的运用这一方面,如何自然流畅的表达是我今后最应下功夫的一块。
针对上面的不足,在下次上课以及以后的每一节课都应尽量做到:声音洪亮有穿透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速放慢,能够简洁明了提出问题;面带笑容,给予学生满意的评价;开动脑筋,在实践中总结能够提高课堂气氛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信,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真正的体会到做老师的乐趣。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8
我在备《画杨桃》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是这么设计的,开始出示杨桃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果实,然后教师介绍杨桃,进入新课。可是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忽然想到市场上好像卖过这种水果,现在运输方便,家庭条件好,一定有很多学生吃过杨桃。于是导入新课我做了改动,问:“你们吃过杨桃吗?”有很多同学举起手来,“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杨桃呢?”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外形,说颜色,说味道,说里面的果实等等。同学们情绪高涨,这时我说,为了证实同学们说得是否正确咱们看杨桃的照片,然后我开始根据资料介绍杨桃,果然和同学们说的很多地方相符,没有吃过杨桃的同学印象也很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由此我感到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领悟要比教师平淡的叙述效果好得多。
在找出全文自然段时同学们发生了争议,有的说 18个,有的说19个,一时出现混乱现象,正好下一个环节是朗读课文,我提了一个建议,咱们按座位让同学分自然朗读,然后数数有多少人读,同学们立刻静下来,从姜矾开始依次读了起来,这次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读完一数正好19个同学读过,那就是19个自然段。通过这次读课文我还发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前朗读课文一般是找举手的'学生读,不举手的同学除了齐读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次19个同学当中有的读得好,有的读得结结巴巴,是我教学的失误,没有给这些同学朗读的机会,今后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指导鼓励那些读得不好的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9
《画杨桃》一课,感觉这篇课文好难上,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因为篇幅较长、训练点较多而让我伤神许久。如果按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出主线。
我从最后一自然段入手,让学生了解一生受用的含义,然后带领学生看看父亲 和老师都说了什么话会让作者一生受用,直接切入到第一自然段。讲完父亲的话,再将老师的那一段话。这样,就理出了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凭借。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共同思考讨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最后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地观察后才说出道理?” 通过师生共同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最后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反复读,使学生懂得了“画杨桃”这件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我并没有展开来读,而是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刚开始学生在充分理解老师和同学态度变化后,就基本明确同学们由“嘲笑”到“惭愧”,抓住这一点,我马上让学生想象,该怎么读好这两句,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我模仿课文,在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带上了表情动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三、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这一环节是教学关键,是文道结合的主渠道和立足点。我先利用教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对比,教师神情的变化,铺设出一个吸引人的悬念。再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教师态度的关键词“走到”、“审视”,教师这样做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这样, 重视了文字的训练过程。接着,为了联系学生思维,让学生逐步理解教师说的话。教学中,我分步设计了“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说的话和他的做法一样吗?” 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老师说的话。老师说的话正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紧扣主题加以拓展。
这节课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讲老师的话时自己脉络不是很清晰,导致这部分占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
杨桃不好画,人生的风景亦是。这些孩子,大概还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对文中的真义有更切实的感受。而这样的过程,我们只能顺其自然。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0
杨桃这种水果,对于北方学生来说是不常见的。简单的了解一些它的特点是必要的。所以在课的'伊始,我和同学们走近了杨桃。大家七嘴巴舌地汇报着,议论着,随后课件的出示更是揭开了这层层迷团。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亲口尝尝了。这样一来,大家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不过,课文题眼已明确指出了“画”杨桃。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透彻地了解文章中反映出的人物思想变化呢?鉴于此,我改变了原来让同学们“读透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想把一个东西画下来,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们议论纷纷,但都最后一致认为:首先要做到细致观察。其次,根据自己所处的角度,实事求是地画。最后还应该注意有认真的态度。我又提出了个问题:“当一幅画摆在你面前时,应该怎样去评价呢?”这回,大多数同学沉思片刻后回答到:从作者的角度去审视。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提出问题,取长补短。
课堂进行到此,我觉得让同学们去理解文中那些开始嘲笑别人,后来觉得不好意思的做法,应该是容易多了。而且当他们用正确的观点接触这类事情的时候,就不会象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一样,不分缘由,轻易的去下定论。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又使得课文内容易于接近。老师讲起来轻松了许多,学生学起来,陌生的课文亲切了许多。实践证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有利于他们掌握文章的脉络。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1
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让学生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时间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本课我采用从杨桃入手,谈谈自己对杨桃的了解,然后读课后资料袋,加深对杨桃的`理解。接下来抓“画”字,谁画杨桃?发生什么事情?老师怎样引导学生明白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最后重点理解老师说的话。在本节课中,学生能自己读书从文中寻找答案,而且能和同桌进行交流。对于老师的话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深入体会学生说的不到位,有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做人也要从实际出发。为了记住老师的话当堂背诵,效果很好。学生能投入背诵,速度很快。
对于本课的写法,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基础上没有体会出,但是在老师的铺垫下明白了是前后照应。我叫男同学读父亲说的话,女同学读老师的话,发现了什么?认真的孩子就立刻知道了两段话意思相同,就是首尾呼应。
每节课只要教师能多关注学生,相信在老师的引导下就有进步。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2
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这其中的说理意义是非常强的,整堂课上下来,我发现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还是行的,但是要真正地让学生从这几句话人,从这个事件中明白一点可以对生活,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话还是非常难的。
很多学生都只是局限于对这一个道理的表面的理解,还很难做到全真正的理解,如果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一个例子的话那就根本是不可能的了。而且在这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到,作为新老师,必须对课文文本有很好的`钻研,在上杨桃这一课的时候,由于上的课时比较紧张,所以我也没有好好地,认真地,仔细地备过课,因而在整堂课上完了之后,我才惊讶地发现有很多的地方我都没有讲到和讲透,我只点出了做人要实事求是这一个道理,确忘了点明观察看待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这一点。
因而在往后的作业和试卷中这一个问题还是非常突出。所以作为新教师,必须认真地、仔细地钻研过我们的教材,才能进入课堂开展自己的讲课,才能减少自己的错误。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3
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医生只有具备高尚的医德和高明的术,才能手到病除;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老师也是一个凡人,难免有不足之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该勇敢地承认,并欣然地接受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事实。
有一次上《画杨桃》这一课,讲到形态各异的样子时,我突然有想用简笔画画出杨桃,可当我拿起粉笔坐画时,对画画一窍不通的我发现了自己的拙劣之处──这哪里是杨桃呀,分明是一堆堆的石头。
我脸红了,想说上几句挽回自己的话。但当我转身看见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探索的、求知的、眼睛时,我改变了自己的的想法。坦诚地说:“同学们,老师没有画画的'天赋,而在上学时对画画也没有兴趣不劳就无获,所以到现在我还是一个‘画盲’。今天,老师本想把杨桃可爱的样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但是老师不会画杨桃,真是对不起大家了。”
原来说这话只想坦陈自己的不足,不想由此所引起的教育效果却让我史料不及。学生们纷纷表示人无完人,并积极要求帮老师来画。于是,黑板上开始出现了可爱的杨桃。
此时的我,除了满足地笑,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4
王丹华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一课设计新颖,紧抓文章特色,利用图画这一载体理解内容、表达思想非常到位。课始,王老师拿出一只杨桃让学生画,并未提任何要求,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找重点句,用书中小作者画画的态度来画杨桃。杨桃画得如何,老师并未作点评,又是让学生反复读书用书中的提示指导学生的评价。如一学生画好后,让另一生来点评,另一生空口就来,老师作提示,书中是如何评价别人的画的'。该生顿悟,走到另一生座位上去看、评画得像不像。就此两大步骤,通过读书让学生自悟,画画要实事求是,做人也要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的课,既不失人文教育,又不失语文味,是结合得较好的课例。
此外,结合语言训练的扎实问题,王老师对“和颜悦色、严肃”等词的释义也很有特色,并非局限于知道它的意思,还让学生上台表演表情,活学活用。文中的省略号问题也类似,并非告诉学生它表示断断续续就行,而是从省略号中挖掘更多思想感情的内涵。总之,本课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5
20xx年4月23日第一次上了三(七)班的公开课《画杨桃》,根据自己的思路基本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非常幸运多个专业老师听了这一次的课并给了非常多的建议,但这次的公开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还不够。
2、板书的能力有待加强。
3、课件,板书跟教学步骤不同步,在上课过程中遗漏板书。
4、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害怕学生不懂,内容有些琐碎,依然存在灌输知识的感觉的,总想着学生所回答的答案能跟着自己的思路,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还欠缺临时的应变能力,这也提醒自己加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5、词语的解释有蜻蜓点水的感觉,“审视”“和蔼可亲”。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够深入,特别是备学生的工作较欠缺。
6、对文章的'中心的把握,并没有做到层层剖析,对文章缺乏立体,整体的驾驭。
改进:1、多听优秀教师的课,不断改进。
2、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3、掌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4、跳出别人的教案,形成自己对教学的把握能力,防止过度解读教材(解读属于自己)。
5、保护好嗓子。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6
《画杨桃》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在一节图画课上,老师让大家画摆在讲台的杨桃。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来了大家的笑。后来,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再让大家各位同学轮流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大家看到的杨桃确实是五角星的样子。最后老师告诉大家,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以上是一位学生的复述。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事物,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与古诗《题西林壁》有异曲同工之处。我的教法是让学生初读、通读、细读之后,拿一个小油漆罐让学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让他们各自得出答案。有的说是圆柱,有的说是像一面镜子。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再让他们背古诗。大部分同学完成得很出色。
反思一:本文以画杨桃来说明事理,难度之一是相当部分学生未见过杨桃,无法理解杨桃像五角星。我就通过一个简单的直观教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让他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得出答案,明白事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反思二:借助已学过的古诗来帮助理解,这应该叫触类旁通吧!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7
《画杨桃》讲了“我”、“同学们”、“老师”三种人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如猜测人物想法、体会人物语气等,以此促进想象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
例如:当“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亲眼所见杨桃的样子的确像五角星之后,他们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有的说:“讥笑过我的同学会惭愧地对我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在还没有弄清楚情况的时候,毫无根据地讥笑你,请你原谅好吗?’”有的说:“讥笑过我的同学会满脸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我没有弄清楚事实的真相就嘲笑你,我真的不应该,你今天告诉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尊重事实、尊重他人。”还有的说:“讥笑过我的人会小心翼翼地对我说:‘我错了,我今后再也不会随便讥笑他人,要像你一样实事求是。”
再如:当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同学们又会对老师说什么呢?
有的说:“当那些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会说:老师,谢谢您的宽容,是您用事实教育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当事情没有弄清楚时不要忙着发笑。”还有的说:“当那些同学在老师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会说:老师,您真是一位教学态度和蔼、教学方法严谨、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这样设计,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更突破了重点难点。不但理解了课文,而且学会了做人。
教学反思画杨桃 篇18
《画杨桃》是对学生进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育的好教材。那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把握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呢?
第一,理出主线。
由于课文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是两句话,第一自然段讲父亲叮嘱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最后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教师的话同父亲讲得那么相似”。我就抓住一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粗读文章,教师到讴说了什么呢?这样,就理出了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凭借。
第二,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细读文章的兴趣。
教学时,我利用简笔画和电教手段向学生展示图画课上发生的顺逆或趣即教师和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的故事情节。并把直观教具五棱的东西放在讲桌上,让学生从前排靠边的座位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第三,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
纵观整个过程,天论是构思还是实施,都给文章注入了新的内涵,做到了以课文为蓝本,以训练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选准切入点是语文教学重视“双基”,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
【教学反思画杨桃】相关文章:
手形添画美术教学反思01-28
《玲玲的画》的教学反思(通用20篇)10-10
画鸡蛋教学设计(通用11篇)05-09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范文02-26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