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曹刿论战复习课导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课导教案

时间:2024-08-08 07:10:51

曹刿论战复习课导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课导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课导教案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以及特殊句式;

  3、概括课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复习重难点:目标2、3

  复习方法:

  学会总结 学会迁移 总结规律 举一反三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回顾我们的文言文学习,每篇课文都是详说详解,耗费了很多精力,而真到考试时还是捉襟见肘,未必能得多少分,那么有没有比较省力又有效的复习方法呢?有,那就是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达到以少记多的目的。这节课我们就以《曹刿论战》一课为例,尝试并掌握这种方法。

  二、介绍中考文言文

  ①中考对文言文要求:诵读古诗词,默写要背诵的古诗文;熟悉通假字,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了解重要文言虚词(之、于、而、以、为);能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词义;能把文中重要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阅读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

  ②题型:词语意思的理解、翻译言文中重点句子、课文内容填空、简答。

  ③题量:4道小题

  ④分值:10分左右。

  确定本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复习目标:背诵、默写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翻译以及特殊句式;概括课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三、背诵课文

  方法:大声朗读,加深体会。出声背诵,巩固记忆。

  同桌相互背诵。

  四、积累重要实词和虚词

  提示学生考题来自书下注释和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复习,总结归纳。

  1、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 ”通 “ ”,解释为

  2、理解古今异义词:牺牲;狱;可以;再;间;情;忠;鄙

  3、一词多义:

  总结文中的一词多义。如:故,信,请,之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加:弗敢加也( ) 既加冠( )

  安:衣食所安(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4、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作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5、积累实词

  肉食者谋之 弗敢加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五:重要语句的翻译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直、意译相结合。要学会必要的增、删、换、调,注意特殊句式。

  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的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远谋”译为“深谋远虑”。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如:文中的“曹刿”“鲁庄公”等。

  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如: “小信未孚”,译为“这是小的信用,不会为人所信服”。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如:“公将鼓之”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省去。

  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式,要翻译成“凭借什么”。

  6、补。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可以一战”,“以”后面省略了“之”,译时补出省略的“这一条件”。

  翻译以下语句: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六、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1、本文借曹刿论战,论述什么样的道理?

  2、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3、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句子。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5、曹刿在第三鼓后才发动鲁军进攻的原因是什么?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是什么?

  6、曹刿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是哪句?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哪句?本文成语。

  7、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心要条件是什么?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9、怎样评价曹刿和鲁庄公?

  10、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七:小试牛刀

  1、解释加横线的字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小大之狱

  2、翻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用原文回答:“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4、举两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5、鲁国获胜给你最深的一点启示是什么?

  八:中考演练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加横线的字。(2分)(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2、翻译(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答案:1、(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

  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每问一分,共2分)

  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九:结束语: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双册课本考试,再有三个月,我们就要迎接中考,希望同学们能像本文中的曹刿一样,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地复习,做到胸有成竹,最后一鼓作气,取得满意的成绩。

【曹刿论战复习课导教案】相关文章:

《名著导读》复习导学案01-25

复习必修三课本的教案03-20

化肥第十一单元复习课教案03-19

《日出》曹禺01-14

《分式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10篇)04-06

科学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12篇)02-14

《压强》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12篇)04-06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03-19

语文写字复习教案03-19

《物种起源》导学教案设计02-15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