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浅谈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当前,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它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可。教学反思,概而言之,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在教学中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经常观察课堂反思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
那么如何观察课堂反思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反思新理念在课堂上的落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得以运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新理念的诠释肤浅甚至偏颇,导致走过场或走过头的现象发生。因此,教师要经常从自己对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防止走入认识误区。如,有位教师针对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反思,现摘录如下:
算法越多越好吗?
在当前的课堂上普遍看到这样一种倾向:教师先出示问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尽管有的题目学生只能想出一两种解法,教师也会不遗余力地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到汇报交流时,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解法一律称赞。课上花了大量的工夫,结果却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似乎这样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计算47.8×3。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看有哪些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出现了多样化的算法:
①47.8+47.8+47.8=143.4
②47.8(元)=478(角)
478角×3=1434角=143.4(元)
③47×3+0.8×3=143.4
④48×3-0.2×3=143.4
⑤50×3-2.2×3=143.4
⑥40×3+7.8×3=143.4
⑦用竖式计算:
47.8
× 3
143.4
学生汇报展示多样化的算法后,教师总结说:“大家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很高。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精心引导、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得出多种算法,但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和学生需要掌握的方法却没有得到优化和强调。由此看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尊重保护学生独立、有价值的思考的同时,要教会学生进行比较和选择,选择合理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于那些不简便,甚至走弯路的方法则不应鼓励学生运用。
深刻的反思使我们透过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案例看到了数学教学的真正内涵。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被教师们理解与接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认识的偏差,使新理念得不到落实,这值得教师们好好反思。
二、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它的作用不可否认。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把握不当以致误用情境,降低了教学质量。笔者就曾对此进行过反思:
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内容是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制成统计图)。执教者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使统计结果更真实,创设了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一份“学校举行运动会”的通知,安排了跑步、跳远、跳绳、掷垒球4个项目。接着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了一回这4个项目后,再把学生带回教室进行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这个过程花了30分钟,体验是深刻了,而数学教学没有了。学生回到教室后还在纷纷议论刚才的活动。
尽管这一情境很真实,学生很喜欢,体验很深刻,统计的结果也真实。但是,花了半节多课来创设的情境,收效很少,得不偿失。笔者认为好的教学情境应该“短、平、快”,直奔主题,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拉近情境与教学的距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则反思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角度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情境创设的误区之一。当然,情境创设还有其他的误区,也值得教师们思考。
三、反思课堂资源的利用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阵地,课堂中无处不在的教学资源有的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有的是非预设生成的,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地处理和使用。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中往往会生成具有个性创意的资源,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有深刻的、有浅显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对课堂资源的使用情况。笔者曾对一次课堂上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没被利用而深感遗憾。但课后的深刻反思,又使笔者对资源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
记得一次执教《两位数乘法(不进位)》,上课一开始我出示了整理图书的情境图。(图意:一个书架有11层,每层摆18本书。)结合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18×11)后,我又设计了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环节。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8×11的积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纷纷发言。
生1:18×10=180,18×1=18,180+18=198
生2:11×10=110,11×8=88,110+88=198
生3:11×18
=11×2×9
=22×9
=198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1 8
×1 1
1 8
1 8
1 9 8
师:(表扬)你们的方法真不错。
这时生5叫起来:我还有一种算法,20乘10再减2等于198。
面对“生5”的算法,我非常纳闷:“是不是他看到别的同学得数都是198,他也凑成198。”说实话,我当时也不明白这种算法是什么道理。正当我不知该怎么解释时,下课铃声帮我解了围。课后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弄明白了计算的过程。原来,他把最上面一层的18本书拿出来,分到下面的10层每层增加2本,使每层变成20本,还有一层差2本,因此用20乘10再减2来计算。对这节课的反思,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一则反思不能说明什么,但如果长期坚持对课堂资源的处理与使用进行多角度的反思,相信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日臻完美。
四、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众所周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们要善于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法。笔者曾对“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方法做过深刻的反思,彻底改“灌输式教学”为“做数学”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前教学“认识钟表”,一般是直接告诉学生钟表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只要学生记住即可。可是几节课下来,问学生时钟的运转方式时,没几个能分清楚时针和分针,大多数学生不能肯定地说出一个时钟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那时,我一直认为是学生的记忆力太差,观察不够仔细。新课改后,我再一次教学“认识钟表”,怎样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通过思考,我认为原来的教学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学生体验不够,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于是我大胆地突破教材束缚,课前让学生准备制作钟表的材料,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制作钟表,让他们主动了解钟表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及时主动地总结、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新课改稳步健康发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反思课堂评价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中评价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简单的话都将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始终牢记让评价激励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评价这样反思:
课堂上我问学生 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学生纷纷发言,有00.1米、有0.10米、有0.01米等。对于不同的答案,我没有下结论,而是微笑着说:能为自己精彩的创造解释吗?或者谁来评价这些创造?学生讨论非常热烈。当最后明确 米写成0.01米后,我深情地说:感谢大家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更感谢大家展示了这么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让我们明白了白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回味教学,学生对于“ 米”改写成小数的写法的创造,有的在我们看来是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的,我却面带微笑鼓励学生解释或评价,从而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如果我一开始就否定前两种写法,也许学生最终也能明白0.01米的内涵,但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挫折感,会丧失回答问题的勇气。我以为教师要很好地把握课堂评价策略,既做到广开言路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一部分学生的暂时性的错误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这才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思想。
多么善于反思的教师啊!从几句评价语中我们看出了教师的人文情怀。
教学反思的角度还有很多很多,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内涵和深度就会加宽加深,反思的效果就会加强。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树立正确的反思态度必定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浅谈教学反思的切入点】相关文章:
浅谈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03-19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
赵州桥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