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我爱这土地》导学案设计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设计

时间:2024-06-24 09:46:59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设计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是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 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 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 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关键诗句的理解。

  2. 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 运用意象的表现手法。

  2. 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写下了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有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不朽的诗句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板书)

  二、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他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1932年,作为一个美术青年,由于在上海从事进步绘画运动,艾青被捕入狱。他失去了所有的画具,但他却拿起了笔,进行诗歌创作。这一写就再没有停下来,他写出了个人也是新诗史上感人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8年11月,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到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艾青用他那饱蘸深情的笔写下了《我爱这土地》。

  三、 解题

  题目“我爱这土地”中,能够直接表达出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爱”,“爱”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在他的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事物一个是土地,另一个是太阳。在这里,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你们觉得“土地”指的是什么?————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事实上,对祖国的热爱,才是艾青作品中咏唱不尽的旋律。那么,象“土地”这样被诗人赋予了一定含蓄的象征意义的事物,我们就把它叫做“意象”。《我爱这土地》也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 朗读课文

  1. 教师范读(正音、规范诗句的停顿及重音)。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

  3. 指名读。

  4. 全体学生齐读,充分感受诗句中的深情。

  五、 鉴赏全诗

  1.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人在这里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不是一匹驰骋疆场的战马,目的在于一只鸟是平凡的、普通的、他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作为这样一个弱小的个体“野”要歌唱,也要为它深爱的土地尽一份力量,小鸟都能这样,又何况是人呢?诗人作为一位有志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就更应该为它爱着的土地歌唱了。

  我们都知道鸟儿鸣叫声一般都用“优美”、“清脆”来形容,可诗中鸟儿的呻吟却是嘶哑的,如果我们把“嘶哑”换成“清脆”、“嘹亮”好不好?

  -

  ————不好,因为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持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着,哪怕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止对土地的歌唱,同时它还背负着沉重的苦难和忧郁,面对着暴风雨,它的声音不可能清脆、嘹亮,它对暴风雨的态度是愁恨的、愤怒的。

  2. 从以下四句中,找出鸟儿都歌唱了什么?

  ————土地、河流、风、黎明。(板书)

  这四个事物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意象”,意象是用来传达抽象含蓄的感情的,那么诗人在这里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我们具体来看这四句诗。

  3.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土地”代表的是什么?————祖国。

  当时的祖国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下?————正在遭受一场“暴风雨”。

  “暴风雨”指的是什么?————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所以这里的“土地”象征了多灾多难的祖国。(板书)

  4. 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下,中国人民屈服了吗?我们看下两句“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河流是永远汹涌的,风是无止息的刮着的,这说明中国人民的意志是不会被摧毁的,“河流”表现了民众的悲愤,“风”表现了民众愤怒的情绪,“河流”与“风”象征了中国人民坚持到底的反抗。(板书)

  学生齐读者两句诗,读出慷慨激昂的气势。

  5. 这两句中还有两个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词,是哪两个?

  ————“悲愤”、“激怒”。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河流和风被激怒了,诗人艾青被激怒了,所有的中国人民也被激怒了。只要“暴风雨”一天不停,英勇的中国人就要抗争,而且要抗争到底。

  6.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黎明”象征了什么?————希望,使诗人对胜利深切的向往。(板书)

  “黎明”为什么是“温柔的”呢?————人们经历了国土沦丧、腥风苦雨之后,终于透过树林间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大家想想这是黎明会带个你什么感觉?温柔,这个温柔与前面的暴风雨相对,给人们温暖、轻松、愉悦的感觉,充满了生机。黎明的到来,就意味着胜利的到来。

  7. 看到了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耶夫兰在这土地里面”

  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小组讨论)————对我深爱的土地,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放声歌唱;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也要把自己的羽毛腐烂在这里去肥沃土壤。生于斯,歌于斯,死于斯,葬于斯。

  这是鸟儿对土地的情感,艾青对祖国的情感。谁能替诗人把这种情感更直接的表达出来?

  ————对祖国的眷恋、至死不渝的爱。这是整首诗歌感情的升华。

  再读者两句诗,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

  8. 鸟儿死了,艾青又回到了现实,代表所有被激怒的中国人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齐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是这样一个对土地无限依恋的诗人,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献给祖国的人,他为什么会流泪呢?而且还是常含泪水?这是懦弱的表现吗?

  ————不是,它是对战争给大地带来的灾难而悲痛,是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而流泪,“常含泪水”恰好照应了开头的“嘶哑”。

  9. 最后两句的作用?

  a.揭示全诗的主旨。

  b.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c.这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的年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10. 带着感情朗读诗歌。

  六、结语

  艾青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今天的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背诵中结束课程。

  七、布置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 完成课后“积累”以及“思考与讨论”的第一题。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土地——多灾多难的祖国

  河流——民众的悲愤

  风——愤怒的情绪

  黎明——希望、胜利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08

《她是我的朋友》的导学案03-19

放风筝音乐导学案设计03-20

《故乡》的导学案02-14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1篇)10-09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导学案设计03-19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铁的性质导学案09-01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03-20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