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

时间:2024-08-27 09:56:26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

  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1、 学生能根据写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知人论世,诗言志)

  2、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二、学习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

  1、 写作背景、作者介绍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的心灵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2、介绍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歌中的形象,是读懂诗歌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把握好诗歌的形象,从而领悟“象”外之意,对鉴赏诗歌是至关重要的。如,《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作者选取的意象是: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遨游的长空的雄鹰和江水中自由自在的游鱼。这些意象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都体现出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态势,以壮景抒豪情,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相契合。

  诗歌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某种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来展示生活,传达情感。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所选取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创造出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暗中抒发了自己高远志向。

  3、再读诗歌,找出前两节诗选择了哪些意象?说明这些意象的特点。

  ——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

  ——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

  意象特点:带有灰暗的色彩,凄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包含着血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如此,但作者依然坚持理想,相信未来。

  4、现实虽残酷,理想永不泯灭。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来突出,运了反复手法。

  5、 朗读指导:

  这首诗既有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又有遭受屈辱后的压抑心情,但是其主旨却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因此,在朗读时要以沉重而深切的语调,坚决而刚毅的神情,读出气势,读出溢满于诗人胸中的信念。如:第1-3段应读得慢一点,表现出沉重而深情的态度,4-6段速度应读得快一点,把动词读成重音,第7段应读得有力一些,读出诗人内心的呐喊。

《《相信未来》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信未来》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未来的蔬菜》教案03-20

迎接美好未来优秀教案02-22

二年级《未来的房子》教学设计02-12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

茶花赋教案04-06

《什么虫》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用户协议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

  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1、 学生能根据写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知人论世,诗言志)

  2、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二、学习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

  1、 写作背景、作者介绍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的心灵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2、介绍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歌中的形象,是读懂诗歌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把握好诗歌的形象,从而领悟“象”外之意,对鉴赏诗歌是至关重要的。如,《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作者选取的意象是: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遨游的长空的雄鹰和江水中自由自在的游鱼。这些意象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都体现出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态势,以壮景抒豪情,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相契合。

  诗歌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某种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来展示生活,传达情感。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所选取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创造出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暗中抒发了自己高远志向。

  3、再读诗歌,找出前两节诗选择了哪些意象?说明这些意象的特点。

  ——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

  ——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

  意象特点:带有灰暗的色彩,凄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包含着血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如此,但作者依然坚持理想,相信未来。

  4、现实虽残酷,理想永不泯灭。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来突出,运了反复手法。

  5、 朗读指导:

  这首诗既有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又有遭受屈辱后的压抑心情,但是其主旨却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因此,在朗读时要以沉重而深切的语调,坚决而刚毅的神情,读出气势,读出溢满于诗人胸中的信念。如:第1-3段应读得慢一点,表现出沉重而深情的态度,4-6段速度应读得快一点,把动词读成重音,第7段应读得有力一些,读出诗人内心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