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表格式教案
七律长征的表格式教案
标题 | 七律 长征 | ||
课型 | 讲读课 | 课时 | 一课时 |
教学目标 |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 ||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 |||
3、体会并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
突破重难点 | 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反复诵读) | ||
难点: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比较法、联系生活) | |||
教学媒体 | 录音机、多媒体 | ||
教学过程 | |||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10-15分钟)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品《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观看的电影电视说说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欣赏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5-10分钟) 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2、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全诗中有很多精彩的词语,你能至少找一个说说它的妙处吗? 示例:(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具体写山。“腾”“走”化静为动,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拍”“横”“暖”“寒”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激励评价,学用延展(8-10分钟) 1、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背诵全诗。 | 静听简记 看录像 自由发言 欣赏歌曲 听朗读录音,在文中注音 自由朗读 齐读课文 学习朗读技巧 标注停顿 有感情再读课文 看注释自学 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 自由发言 适当笔记 读文本思考 自由发言 全班讨论 简要笔记 读文思考 自由回答 全班交流 简写发言内容 自由发言 背诵 | ||
教学心得 |
【七律长征的表格式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04-13
《长征》节选教学设计03-20
语文课文《长征》教学设计03-03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精选18篇)02-28
报告格式要求04-04
心理报告格式06-01
关于报告的格式02-24
通知格式范文03-19
安全报告格式03-21
会议报告的基本格式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