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四年级《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的生字词,理解“审”、“懊恼”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质疑─读─合作─解疑”,深入理解;
(2)表演课本剧,培养表达能力;
(3)概况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锻炼概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吧!“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字。(板书:驴)
我国宋代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板书:包公),出示课件。
2、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板书:审)
学生齐读课文。
3、前面我们学习另外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概况,师引导)
王五在卖木炭时,自己的好驴被人调换掉了,于是,王五把这头瘦驴告上了法庭,经过包公的审理,最终王五找到了自己的好驴并且抓住了那个换驴的小偷。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板书: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课件。
二、品读课文
1、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因,引读故事的起因。
(1)课文哪几段写了调换驴和告驴?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的朗读。(课件)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的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的的辔头。
毛驴还拴在书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还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子!
(4)指导朗读。指名读。读出王五对那头驴的喜爱,读出瘦驴的难看。这是王五用来挣钱养家糊口的唯一的财产呀,如果你是王五,发现自己唯一的财产被调换了,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想?
(5)过渡:王五有气有恨,一怒之下,把这头瘦驴告上了公堂。面对这样以为特殊的被告,报告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
要求:边读边划出描写包大人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习汇报学习所得。要求:包公是这样审驴的……。。。。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指导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a、“包公了解的案情,皱着眉头,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b、“不要给他吃,不要给它喝,……”,“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
(包公知道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c、“现在把它放了……。。”(包公胸有成竹)
(3)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4)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抓住了吗?
3、学习故事的结果。
(1)生齐读课文10、11自然段。
(2)生谈体会。
三、深化主题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讨论解决。
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害人害己。
四、表演课本剧
1、过渡:既然同学们都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不如我们把这个故事编成课本剧来演一演,怎么样?
2、课件出示要求。
(1)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五、课堂拓展
历史上还有许多的智谋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六、板书设计
包公 遇事冷静 足智多谋
审 调换驴 告驴 审驴 找到驴
驴 起因 经过 结果
【四年级《包公审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