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志趣小谈》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志趣小谈》

时间:2024-03-19 17:40:43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志趣小谈》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志趣小谈》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志趣小谈》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志趣小谈》

  我教语文,原本就喜欢语文,这也是志趣所向吧。纠其原因,应该要感谢我小学和初中时的两名语文老师,他们对语文的解读和感悟让我对语文情有独钟,从而使我从小就和语文这门广博精深的学问结下了疑惑之缘,对语文发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义无反顾的怀揣着印着“语文”字样的教科书大踏步地走上了三尺讲台。

  之后的岁月,在不时的教学的经验积累中,我更深刻的感到,一个同学要学好语文,兴趣有多么的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我认为一个老师花再多的精力用在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上都不为过。只有让同学对自身所教的学科发生了无限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才干让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上变得轻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喜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同学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同学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发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同学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实际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同学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如何让同学发生兴趣?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一 要让同学对自身所教学科发生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对自身所教的学科坚持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教龄的增加,审美的疲劳,或许我们已经逐渐对自身所教的学科发生了厌倦的情绪,同学在不时变换,自身却始终拿着旧的知识,旧的课本去教,这样,年年如是,天天如是,再想上的课,再期待与同学发生思想共鸣的课,都会变得索然无味。所以我认为,我们无妨换一种方式去看教了一遍又一遍的课文,试着以一个同学的心态去看待这篇课文: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最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什么?我最想通过这篇文章获得什么?接着截取一个亮点入手,以一个新鲜的话题引入新课。然后面含微笑,饶有趣味的进行讲述,这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缓解“教学疲劳”的方法,做一回无知的少年又何妨?至少可以让自身不会感觉很累。

  二 做好每一个开场秀,说是秀,真可以说得上是略带扮演性质的课前活动。记得在上初一的《风筝》一课时,是一个令人恹恹欲睡的下午,看着无精打采的同学,我突发奇想,以自身儿时的一件小事说起,说自身有一次在他人的鼓动下,没经过父亲的同意下河洗澡,结果被父亲随手扯下的一根柳树纸条打得体无完肤,痛哭流涕。我在叙述时声情并茂,父亲的神态表情,扯下柳枝的动作,自身的可怜挨打的模样,再现得十分逼真,逗得全场同学哄堂大笑。短暂停顿过后,我话题一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这一幕,想看看鲁迅怎么对待天真的童心吗?想知道鲁迅在精神上虐杀一个可爱的小兄弟后的反思吗?我们进入新课——《风筝》。这样,同学们个个面含期待,露出迫不和待想对课文一探究竟的神情,让我从容不迫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的时间不多,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这也是激趣起到的良好回应,把这个谁都知道的理论化作实践而坚持下去,相信有作用。

  三 尊重同学,和他们做朋友。尊重他人一直是中华民族保守的美德,而教师“德高望重”的思想一直难以改变,其实和同学做一对对平常的朋友也未尝不可,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还是举个亲身实例:一个双差生,又一次在我上课的时候,他连笔都没有,我板书,只有他一个人无所事事,以游离的目光看着别的同学认真地做着笔记。我刚要发作,但一回想自身过去因为不能克制自身而与他发生的种种不快,想到教师和同学针尖对麦芒的两败俱伤,我抑制住自身的怒火,想了一个自身也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的方法。我和蔼的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把字写在黑板的哪个位置你们看得最清楚啊?”一句问话,引来全班同学的响亮回答:“写在中间!……写在右边!……写在左上边……!”各自都为了自身最好的位置向我争取着板书的位置。当然这个时候我只听一个同学的回答,就是那位双差生。也许是出于好玩,大声叫到“写在右下角!”(对于他来说的一个好位置),我当即作出决定:“好,我和XXX的关系这么好,就写在右下角!这样XXX同学才干看得清楚!”这话有作用,他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好像在说:“真的是我吗?”我马上在他指定的位置工整的板书起来,这位从来不做笔记的双差生当即作了一个让大家都惊讶的举动——向他人借笔。笔借到后,居然认真地做起笔记来,天!让他动笔,简直比登天还难,今天居然如此主动地做出了如此“惊人之举”。从那以后,在我的课上,这位同学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能认真的配合老师做着笔记,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想:这类同学或许极少受到这样的“优待”,在他们对自身都无所适从感到迷茫时,适当为他们找回自信,重视他们,对我们教师转化后进生有很大的协助。这次“无心插柳”之举的胜利,让我受到启示:其实,教好一个同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尊重他们,为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在无数次的失意中找到自我,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年龄不成问题,身高不是距离”,坚持一颗童心也是我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其实谁都有过幼稚的青少年时代,谁又会有与生俱来的幼稚与稳重呢?或许这跟自身性格有关,一起和同学谈天说地,一起和同学做做游戏,打打篮球,谈谈歌星,说说电影,又未尝不可?允许同学为老师纠错,放下尊严,去向他们请教问题也不是不行。现在的小弟小妹们比我们小时候可懂事多了,他们懂得怎样对人处事,怎样化解各方面的矛盾,甚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们还要高出老师一筹。假如时间允许,在上课的时候谈谈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其他人文知识,定能为课堂增色不少。要知道,上课绝对不能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在固定的模式下讲的课只能是枯燥的,乏味的。反之假如能临场发挥一下,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设置各种情景让他们体会、感悟。或许没有多媒体的辅助,然而通过我们教师的创设,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我个人认为语文就应该这样教,尽可能的拉近和同学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自身的老师让人亲近,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俨然一个大朋友,和这个大朋友交交心,诉诉苦,也是一种训练表达的一种方式,也何乐而不为?这样以来,同学喜欢老师,自然就喜欢这位老师教的学科了。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亲和力,并不是说就丢掉了师道尊严,应泾渭分明,赏罚分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句话,掌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做一名让同学又敬又畏的“长兄”教师。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志趣小谈》】相关文章:

《谈生命》教育教学反思06-14

谈礼貌教学反思06-13

《谈礼貌》教学反思05-31

《谈礼貌》教学反思06-11

谈音乐教学的反思08-13

《小贝壳》教师教学反思06-08

关于《谈礼貌》教学反思07-08

《谈中国诗》教学反思精选06-13

《谈生命》教学反思汇总05-15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