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石壕吏》 的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石壕吏》 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阶段学习诗词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写,而是通过欣赏名作,学习语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正是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我将本课的目的、重、难点定位在:
1教学目标:诵读,欣赏,品味语言;把握诗的思想意义;运用想象续写。
2教学重点:品味词语,把握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战争的灾难。
我采用朗读、品味、探究、归纳、积累拓展、写作等几种方法进行组织,设计了“想一想”“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赏一赏”“记一记”“写一写”几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想一想。
1.教师说:“请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多媒体播出三幅对联。学生能齐回答:杜甫。2.师:“那么我们来忆一忆学习过的杜甫诗句。”多媒体显示填写题。学生答出前三句。最后一句教师提示“正是……”,学生齐答出。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作《石壕吏》。”多媒体显示课题。
(这一环节用谜语激起学生兴趣,注重巩固学生已知,将杜甫知识、积累的诗句运用蕴含其中,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生在已知基础上学习积极性高。)
二. 了解、朗读环节——读一读。
1.师:“《石壕吏》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学生展示背景资料。
2.多媒体播放画面,配乐。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咽(yè),教师指导朗读语气。
3.学生配乐朗读。多媒体显示画面,音乐。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朗读,用音乐画面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情绪达到高潮,从读中品出诗意。)
三. 品味语言环节——品一品。
1. 师问:“诗开篇哪句预示了灾难降临?” 师又问:“全篇围绕这里哪两个字展开的?”学生应能用原文回答出。
师再问:“那我们来品品‘捉人’的含义:为什么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学生回答。师提示:唐代兵役制度是一户三男出一男,这家已经征过兵了,三男全上了战场,而且已有两男战死。战争伤亡严重部队需要补充兵力。只要是有劳动力的,已不论男女老幼了。
师问:“进一步品味,为什么是‘夜’捉人?”生答:白天人们都躲起来了,晚上要回来休息,才能捉到人。可见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宁。
2.师问:“面对捉人,老翁老妇有什么举动?品味“逾墙走”的含义:老翁为什么“逾墙走”而留下老妇?学生答:老翁以为只抓男的不抓女的。师点拨:老妇担起家庭责任,要为家里留一个男丁来照顾后代。是她让老翁逃走的。而且“逾”字表现出速度快,动作熟,可见这是经常性的举动,从中看出战争给百姓带来痛苦。
3.师问:“主要人物有几个?诗中哪些词语可表现其状态?”生答:老妇,小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师:“品品‘怒’与‘苦’:诗人流露出了什么情感态度?”生答:表现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官吏的厌恶。
师问:“诗人的同情是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再品品‘泣’的情感。”生答。师点拨:正因为同情,诗人才会有“如闻泣幽咽”幻觉。
4. 师问:“事情的结果是什么?”生答: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师:“品品“独”的含义。”生答:老翁孤零零的,悲凉凄惨。战争给家庭带来支离破碎的痛苦!
(这一环节围绕有效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诗的语言内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有效接受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探究主题环节——悟一悟。
1.深入探究:找出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生答: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师提示:战争给这家人带来了什么?家破人亡,贫困不堪!战争给国家带来了什么?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2.师问:“杜甫创作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深刻的主题呢?”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回答。
3.归纳主题。多媒体显示。
(这环节鼓励学生以点带面,深入探究,归纳总结,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欣赏体味——赏一赏。多媒体播出配乐朗诵。学生欣赏中体味主题。
六.延伸拓展——记一记。学生合作寻找其他关于战争的诗句。
(在了解主题思想之后再来欣赏诵读,是对诗歌用词立意的深一层理解,再延伸拓展,有了广度,就是一种有效的理解体悟方式。)
七.想象体味——写一写。战争还在继续,老妇从军后会怎样,老翁又有怎样的遭遇?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
(这一环节设置既能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又能引导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既提高了他们赏析诗歌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字斟句酌的耐心,训练了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石壕吏》 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石壕吏》教学反思(精选12篇)05-24
《石壕吏》杜甫赏析03-21
初中语文《太空一日》的教学设计02-19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通用5篇)12-04
《搭石》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3篇)07-19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