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专业建设的实施计划

专业建设的实施计划

时间:2024-09-18 21:22:44

专业建设的实施计划

专业建设的实施计划

专业建设的实施计划

  篇一: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建院以来,学院建成了涵盖理工、农、医、财经、信息科学、建筑、艺术、航海等12个门类,共54个专业,初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种类较多的专业结构布局;并建成7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但是,依据学院专业建设调研情况(见附件1),学院专业建设尚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优势不强、特色不够明显、与区域产业对接不高、社会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影响了学院的内涵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教学改革要求,按照2011年下半年工作要点,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全面培育学院专业特色,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蓝黄”两区发展,贯彻落实教高?20xx?16号、教高?20xx?8号、教高?2010?27号、教职成?20xx?9号等文件精神,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培育专业特色,打造国内、省内知名品牌;并根据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启动情况,力争年内创建省级特色专业1~2个。

  二、工作任务

  (一)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围绕“蓝黄”两区发展,针对纺织家纺等六大支柱产业,定期开展专业调研,建立专业调整和优化机制,逐步形成规模适宜、结构优化、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

  1.深入行业企业,扎实开展调研

  各二级学院深入职能部门、行业企业、人才市场、同类及中职院

  校等,对接好魏桥集团、西王集团、盟威集团等区域重点企业,针对区域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全省同类专业布点、毕业生就业等要素,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等方式,面向行业企业专家、管理操作人员、毕业生、同行等对象,制定年度专业调研方案,开展扎实有效的调研,撰写20xx年度专业调研报告。

  2.强化优势专业,培育专业集群

  根据在校生规模,围绕护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会计、工程造价、数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10个专业,扶持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通过集中投入、内涵建设等途径,在全院打造医疗卫生、制造、财经、土建、化工、生物、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专业群。

  3.调整弱势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对于招生规模小、特色不突出、服务能力差的专业,如应用电子技术、园林技术、装潢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空中乘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等8个招生人数最少的专业,给予调整。对于生物技术及应用、现代纺织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招生处于下降态势的专业给予改造。

  4.对接产业发展,积极设置新专业

  依据产业调整方向,进一步抓好制造类、材料类、新兴技术和现代服务类等新专业的开发工作。做好冶金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汽车服务技术与营销专业4个新上专业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抓好魏桥铝电冶金学院的建设工作,在新上冶金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数控技术专业设置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方向。根据专业调整情况,力争2012年新上专业3~4个。

  5.适应文化建设,推动专业改造

  对接山东省及滨州市文化强省强市建设,建筑工程学院调整装潢

  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技术2个专业的培养方向,面向滨州民俗工艺产品出口企业,培养民俗产品工艺设计人才。工商管理学院针对区域内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等企业需求,积极开拓专业方向。护理学院根据社区服务业发展,在护理专业设置家政服务、老年护理方向。基础教学部做好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工作。

  (二)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推动护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会计、工程造价、数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10个优势专业及其他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争创精品课程群、教学名师、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等内涵品牌,打造专业特色,力争年内创建省级特色专业1~2个。

  1.明确建设重点,落实目标任务

  机电一体化技术、护理、会计电算化和建筑工程技术等4个强势专业要进一步落实建设任务,增强实力,扩大规模。现代纺织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3个专业统筹考虑招生萎缩的实际情况,拓展专业方向,在骨干校投入上要尽量兼顾专业群,开拓企业技术研发、社会培训、成人教育等领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2.利用实训广场,加大实训投入

  要利用骨干校和实训广场建设平台,提升实训设备技术水平,科学规划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使重点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6000元;与企业合作,因地制宜,引进企业资金、设备和技术,设立研发中心,开展产品生产,体现真实职业情境。

  3.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开展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摸清优势专业的师资水平。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业务精湛、行业企业领军人物,担任专业带头人。通过研修

  锻炼、业务培训,提高职业技能、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一大批能站在专业前沿,贯通行业企业、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展技术指导、社会培训和技术研发。力争年内创建省级教学团队1~2个。

  4.强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

  各专业以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深入“两区”产业企业,确定对接岗位,定位专业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校企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教育部、山东省“十二五”高职教育规划,创建“国字号”、“省字号”内涵品牌。

  (三)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各专业全面把握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各类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教师密切联系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发、社会培训等,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强化产学研结合,开展技术研发

  各专业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强化产学研结合,参与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运用人才、设备、土地等各种资源,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等开展合作,创新合作机制,在学院成立研发机构。吸引企业在学院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车间,使师生参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

  2.把握社会需求,强化社会培训

  研究国家政策,对接政府职能部门,承接政府购买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与企业合作,开展岗前培训,承担员工素质、技能培训。开设涉农专业,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集市等,开展农业技术、健康医药等培训。服务社会各类需求,举办职业(执业)资格、技能提升等培训班。利用航海技术等特色专业,举办行业培训班。

  3.服务职教发展,增强辐射能力

  面向各县区职教中心、中职学校等,深入调研,搞好对接,积极安排领导能力、教学能力、技能实训等培训,为学院争取中职生源。加强对中、西部院校的支援,开展师资和学生培训,扩大省外影响力,为增加省外生源打基础、创名牌。

  三、实施阶段

  (一)建设方案制定阶段(9月20日~9月30日)

  1.各二级学院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认真研究现有专业实际情况,确定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

  2.各二级学院组织制定本学院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学院专业建设要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培育专业特色。

  3.各二级学院于9月30日前,向教务处教研科提交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二)建设方案论证阶段(10月1日~10月20日)

  1.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二级学院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

  2.各二级学院根据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直至通过论证。

  (三)专业建设实施阶段(10月21日~)

  1.教务处负责指导各二级学院开展专业调研、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积极培育专业群,调整弱势专业,设置新专业;并与相关二级学院一起,切实抓好魏桥铝电学院建设和文化类专业的改造。

  2.教务处对10个优势专业及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进行分类指导,分别与相关二级学院一起,落实建设目标与任务,制(修)订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培育专业特色;并根据山东省内涵建设情况,创建内涵建设

  篇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体,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趋势,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会计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知识、素质、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推进 “工学结合”、“项目驱动”、“双证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创新构建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环境,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把服务产业、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放在专业建设的突出位置,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办学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社会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3-5年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基础理论适度、专业实践技能强,知识面宽的陕西省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深入推进“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跨越。

  (1)建立企业调研机制。在项目论证、实施以及效果跟踪的全过程中,通过企业调研机制的建立,实现持续改进,通过到企业进行初期调研、过程调研和目标调研,保证方案制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实现方案实施的精确性和规范性,最终达到企业的高满意度。

  (2)建设学习领域课程体系。通过导入企业专家访谈制度,分析和凝练典型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形成本专业的《课程标准》,编写不少于5本的校本教材,建立本专业的教学资源库。

  (3)加强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通过新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每年进行1次展示和评比表彰活动,逐步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精髓的课堂教学模式。

  (4)创建仿真模拟教学环境。根据学习领域工作情境,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仿真模拟教学环境,建立本专业相关的互动教学平台软件,进一步提升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实训条件,满足实践技能培训的要求。

  2、以能力为核心,不断推进评价模式改革。

  在目前“双证融通、技能提升”的评价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社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进一步推进“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社会认可度,不断吸收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3、以“高端引领,营造成长阶梯”为队伍建设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项目期内的重中之重,是推进专业发展的源泉。

  (1)组织新课程理念全员培训。项目期内,组织覆盖本专业全体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10次以上

  (2)培养专业带头人。建立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引导建立一支“师风正、人品好、理论扎实、技能精湛、开拓创新”的专业带头人队伍,为本专业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扩大专业影响力,强化专业功能,扩展示范服务作用。

  (3)建立“新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阶梯培养制度。通过校本自培的长效机制,使“新教师入门有人带,骨干教师成长有人推,教学名师发展有人追”,力争体现“对象覆盖面广,内容涉及面宽,发展阶梯性强”的特点,引导中青年教师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路径,鼓励骨干教师提炼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风格,具体做法是:

  ①以新教师为主要对象,以一学期为周期,实施青年教师带帮制度;

  ②以专业教师为主要对象,以一个月(重点对象三个月)为周期,实施进企业研修制;

  (4)实施师资队伍教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将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目标之一,通过 “教科研成果展示评比”等介质,营造教师参与科研的氛围与条件;发挥理论引领、专家带路、课题带动、制度保障的联动作用,建

  立学校科研工作的活力机制;深化产学研工作,促进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力争本专业每年有1项以上的科研成果。

  4、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开门办学的运行机制,办“企业关注,企业参与,企业满意”的学校。

  在两年的专业建设项目期内,要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1)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训、课程改革的方案论证与制定工作。

  (2)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期内,将与企业合作,本专业的手工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进一步改进,并增设审计信息化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实验室,进一步体现企业的工作环境。

  (4)增设校外实训基地。在目前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巩固或新建1-2个校外实训基地,更好地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实在在地做好顶岗实习和教师进企业研修工作。

  4、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社会。

  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积极为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业务咨询服务,力求使本专业成为社会反映良好,培养特色鲜明的优质专业。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课程建设方面,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团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并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加强质量监控。

  教材建设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编写项目驱动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完善。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对教学资源进行建设:创建适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创建学习资源库;加

  强教学软件建设,创建仿真和模拟教学;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情境,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调研制定ERP沙盘模拟实训室提升方案;建设信息化多媒体教室,在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培训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主干课程教师每年培训研修至少1次以上。继续推行教师进企业研修制度,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师学历及职业技能等级。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方面,结合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启动选拔并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

  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启动选拔并培养骨干教师4名以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充兼职教师队伍,新聘兼职教师5名以上,并每年聘请2名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新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方面,不断加强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建立主要由企业技术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职业教育专家、部门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开发、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一系列专业建设重大问题的方案论证与制订工作。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立1个校内实训基地(财务咨询公司),开展学生实习和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建2个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并开展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及顶岗实习。

  4、依托专业教学资源,积极服务社会

  依托专业教学资源,积极服务社会,积极进行社会培训,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二)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

  篇三:省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

  建设实施方案

  项

  申目报名专称 省特色专业 业 畜牧兽医 所属专业大类 农林牧渔 项目单位(盖章)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所属市州 郴州市 项目负责人 田振江 项目联系人 廖 敏

  办公电话 0735—2877051

  联系

  方式 手机号码 13487890089

  电子邮箱 1258289657@qq.com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制

  二○一三年四月十三号

  目 录

  序 言……………………………………………………1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2

  (一)建设背景…………………………………………2

  (二)建设基础…………………………………………3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9

  (一)主要问题…………………………………………9

  (二)指导思想…………………………………………9

  (三)基本思路…………………………………………10

  (四)建设目标…………………………………………11

  三、重点建设内容…………………………………… 16

  四、主要保障措施…………………………………… 39

  (一)机构设立…………………………………………39

  (二)保障机制…………………………………………40

  (三)过程管理…………………………………………41

  (四)经费保障…………………………………………42

  五、实施步骤………………………………………… 44

  六、经费预算………………………………………… 46

  序 言

  为贯彻落实我省职业教育?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思路,根据《关于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结合郴州市和苏仙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的要求,为把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成为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实现?办学基础条件好、专业办学水平高、行业特色明显、就业质量高,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明显特色?的专业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职能,特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郴州地处湖南南部,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人。是湖南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也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内地供应港澳地区畜禽产品的传统基地之一,以畜牧、种植为代表的农业是郴州的支柱产业。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46.4亿元,同比增长14.3%。以畜牧、种植为代表的农业是郴州的支柱产业。全市现有1.2万个养殖场,其中年产500头和万头以上的猪场分别为1656个和24个。2011年出栏猪、牛、羊601万头(只),出笼家禽3026万羽,同比分别增长6.3%和5.4%。

  《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2月,在郴州举行的湖南省扩大开放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明确提出郴州应着力发展以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旅游业、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2、区域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对畜牧专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目前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9.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4%,总量偏小且层次较

  低、结构不合理、人才效益不高。?十二五?期间,全市畜牧业从业人员将达到30万,对新型畜牧专业人才的需求超过10万,原有从业人员需要进行新技术培训的近20万。苏仙区作为一个农村劳动力占全区劳动力的80%以上的农业区(县),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迫切需要?打工体力型?农民转变为?能种养、懂加工、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3、区域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郴州普职教育发展基本协调。全市现有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各1所,市属及县(市、区)属中职学校35所,年均培养中职类学生1.3万人,我校是苏仙区唯一的公办职校,在全市职业院校中只有我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本地相关产业和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要求必须加快加强畜牧专业的建设,大力提高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二)建设基础

  1、校企联盟订单培养合作体制机制

  2008年专业建设以来,学校成立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通过校企联盟形式,与?新湘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九太公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广东华农温氏养殖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签订的?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调研论证,制定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了12个实训就业基地,其中与?新湘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在校内共建了畜禽解剖室、畜禽免疫学检测室、动物微生物研究室等8个专业实习实验室。双方

  篇四:专业建设章程及工作方案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为了科学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和调整专业建设方案,审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教学改革,监控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经学校研究,特定制定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与咨询机构。

  第三条 为了便于加强科学管理和分类指导,将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为两个层次,即学校层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各专业类的二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两级委员会)。

  第四条 两级专业建设委员会是学校教学研究及科学技术研究的学术组织,是学校适时优化专业结构,指导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验实训等教学和教研工作的机构。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设主任、副主任、顾问、秘书长,委员8人到15人,由校长颁发聘书,每届任期三年,可连聘连任。若实际情况发生变化,个别可在任期内做出调整。

  第六条 每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8-10名委员组成。成员为专业科长、骨干教师及校外企业或行业专家。在组成人员中,企业或

  行业专家至少有3-4人。校外专家人员名单由专业科提出,报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并由学校颁发聘书。

  第七条 主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各专业科申报,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开设情况或筹备开设的专业审批、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在专业科。

  第八条 学校应给予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保证委员会工作正常进行。

  第三章 职 责

  第九条 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示和要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2、审核专业科制订专业建设工作方案,督导专业科执行专业建设工作。

  3、根据学生处提供的毕业生数据,以及各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招生就业办公室的调研、论证和评估进行综合测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其可行性。

  4、每年主持召开各专业科专业建设总结会。(1)总结一年专业建设情况。(2)总结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活动的情况。(3)提出今后工作计划目标。

  第十条 各专业类的二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

  1、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组织会员每学年进行企业专业调研。

  2、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和专业方向设置的可行性(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办学条件等),以及专业的调整、招生规模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

  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以及课程体系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对相应专业教育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

  4、根据需要及时向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出制(修)订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要求建议。并对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质量控制提出建议。

  5、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并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

  6、指导师资建设。对本专业师资需求的质量和数量提出决策参考意见。

  7、对专业自编教材、讲义、实习实训手册等教材的选用向教务处提出建议和意见。

  8、各建设委员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开展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例会,平时可根据专业建设工作的需要临时召开会议。

  9、根据招生就业办、学生处调查材料;结合本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情况,撰写专业开发或专业改造市场调查论证报告,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报告。

  第四章 工作方式

  第十一条 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秘书长负责组织,主任委员主持。根据工作需要,可

  适当扩大参加会议的人员范围和增加会议的次数。

  二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可依照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相应工作制度,但其工作开展情况应受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监督。

  第十二条 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在主任委员主持下,由全体委员讨论制定,由各专业委员负责实施。

  第十三条 二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与校外委员定期联系制度,并通过校外委员联系其所在的工作单位。

  第五章 校外委员待遇

  第十四条 受聘委员所在单位可优先参与本校组织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活动,合作开发应用技术项目,优先挑选毕业生。

  第十五条 可优先利用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设备,优先安排委员单位的员工轮训及其客户培训。

  第十六条 根据工作实绩每年给予受聘委员适当的工作津贴。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条例未尽事宜由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大会提出,讨论通过后再行补充备案。

  第十八条 本条例自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批准之日起生效。

  2012年3月13日修改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健康稳步地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确保各专业科学、有效的发展。同时也为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加快我校的教学改革和实训场所建设步伐,构建以岗位为本位的理论和实践模块教学体系,制定出满足企业岗位要求、体现地域特色的教学计划,在工作方案基础上,修订学校专业建设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学生处主任、培训处、专业科长组成,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采用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可连聘连任。若实际情况发生变化,个别委员可在任期内做出调整。

  (一)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主任委员:徐春伟

  副主任委员:黄昌文、汤洁齐、黄勇强、李国新。

  成员:陈振强、罗志坚、谭国荣、梁金球、胡嘉荣、陈伟雄、黄国莹、刘永锋、袁建锋、黄友良、黄映华、覃达贵。

  (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专业科长、骨干专业教师、外聘专家组成,一般设10—15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采用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可连聘连任。若实际情况发生变化,个别委员可在任期内做出调整。

  篇五: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提升优势与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具体计划实施方案,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要求,探索我校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工学交替、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制定该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最终使我校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建设在当地真正达到改革创新,实现企业与中职学校在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方面有效对接,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中级技能型人才,满足和适应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

  同时,我校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教学改革。具体为:人才的三个结构:素质、知识、能力;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单项技能训练、课程综合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的四大模块:职业基本素质与能力课、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应用能力课、综合应用能力课;教学过程的四个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课堂与现场结合、师生互动式结合、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结合。

  2、稳固建立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1.要做到教师结构层次合理鲜明、“双师教师”比例加大、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强,行业影响大。

  2.按照专业发展要求,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需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的政策措施,通过示范校建设,实现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目标。

  3.加大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力度与频度,造就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业务能力突出的“双师”教师队伍。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

  力,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积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着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体系、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岗位需求培养人、按专业标准训练人、用企业文化成就人”原则,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在工学结合、学做融合中,着力实现校企合作共育、共管、共享的人才培养目标,倾力做好人才培养,不断满足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需求,特别是提升优质农产品附加值、走农牧业现代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国家全面实施“科教兴社”和“人才强社”战略,满足我区对中高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坚持强化内涵、注重质量、力推精品、突出特色的方针。通过示范校建设,把学校建成服务‘三农’的“三个基地、二个中心、一个窗口”,即新疆“三农”经济发展中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及社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涉农行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新疆涉农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供销行业职业资格技能等级鉴定中心,自治区中职教育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增强技术研发及培训能力,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二)具体目标

  1、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

  顺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紧扣企(行)业人才技能及素质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灵活选择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②“2+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方法,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具体讲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

  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和学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的教学场所和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校延伸到企业,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与在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

  ④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是指产学研各方在合作教育中都投入必须的人力、 物力、 财力, 对合作教育项目负有相应的教育管理责任, 合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多赢”的合作教育模式。

  ⑤“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的合作,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整合,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为媒介,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性学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

  ⑥“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农产品加工实施型人才。

  2、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通过国内外进修、学术交流、示范校建设等途径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继续提高,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不断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

  ①进一步落实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调整与设置、人才目标定位、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等工作。

  ②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要高度重视教师到企业行业的实践锻炼,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培训,真正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

  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本专业要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 广度和深

  度, 教材内容要紧密联系职业实践,及时引入企业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等内容;要改革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主动与劳动、人事以及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关注新领域职业标准的制定,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的有机结合,为企(行)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④重视链接企业文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在注重学生知识、 技能充分适应企业需要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要通过文化积淀和环境熏陶,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以缩短就业上岗后与企业在文化上的磨合期。要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优秀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把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时充实到职业指导、实践等课程中。通过举办各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和专业技术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⑤认真建立考核机制,学校要制订、完善有关制度,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工学结合”工作成效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在职称评聘中,要突出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

  3.建设“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

  以生产性、开放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目标,按照“设备生产化,训练岗位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开放化”原则,扩建实训中心,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4.构建“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由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学校组成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创新教育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多方互利多赢。

  建立多层面校企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建设期内,本专业将重点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运行机制方面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以行业为依托,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人才培

  养运行机制。

  二是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下,成立由行业协会专家、企业高管与高级技术人员、科研院所专家和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由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和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组成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改革指导小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开发教材及课件,共同进行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群)、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衔接,创新人才共育机制。

  四、专业建设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与其配套的课程体系有待优化;

  2.青年教师的行业企业经历较为欠缺,技术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3.社会服务水平与示范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4.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检验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专业建设的实施计划】相关文章:

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范文02-14

关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总结范文03-04

煤改气的工作实施计划03-01

学校洗衣房运营实施计划07-05

乡镇宜居环境的建设计划03-20

有关小学的安全教育实施计划大全03-19

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计划03-19

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计划(精选13篇)10-11

德育队伍的建设计划(通用10篇)10-2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