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导学案及答案
名师课堂导学案及答案
篇一:《我的老师》精编实用导学案(附答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我能行】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也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一读课文, 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 ) 卜问( ) 焚香( ) 黑痣( ) ....
(2)辨音、组词。
即孤卷蜜
既弧券密
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共记叙了哪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在下面。
(2)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3.三读课文,记录预学过程中的困惑,摘要如下:
二、基础达标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的七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 略写: 作用:
2.这七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三)二读课文,深入分析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一例,分析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四)三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3.“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
么?
(五)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蔡老师的回忆,表达了 的交融之情。
【合作探究我快乐】
(一)同步反馈训练
1.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占(jù) (kē) 头
劝(wèi) (jiū) 纷
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蔡老师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C.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D.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精彩展示我最棒】
一、课内阅读(一)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
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节选文字所写的事件是___ __,表达了“我”对老师的_______之情。
2.指出本段文字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____ _ 地点:_____ 人物:_____
起因:_____ 经过:_____ 结果:_____
3.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中“他”和“孩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线的词语似乎都与孩子的天性不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5.前文对蔡老师的称谓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一称“你”?
6.如果将文中最后一句改成“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行吗?为什么?
7.上文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B.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抒情 D.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抒情
(二)
(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3)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4)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5)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6)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7)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8)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9)“找蔡老师??” (10)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11)“不是放暑假了么?”
(12)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13)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完成下面题目:
1、 作者一共选取几个经典事例?7分
篇二:高效课堂中的导学案编写
高效课堂中的导学案编写、使用中的体会和困惑
现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课改的重点。有效教学即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率,是教师实践教学后学生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发展的所有教学行为。
随着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从刚开始摸索探究终到现今模式的初步成形。但此时又遇到了一个较大的瓶颈,我在思考如何将课改由形向质的转变。
近阶段我对此进行了积极、深入地思考。“导学案”就是让学生扶着站起来,它是帮助学生去摘取挂在枝头知识的媒介。因此,在转变的过程中,着力点应在于“导学案”,可是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高效课堂如何低耗高效的关键环节。
下面本人就对“导学案”的编写、使用谈点浅薄的认识,同各位同仁交流。
一、导学案在语文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校本培训开始引进、学习,与原先的教案相比,导学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在以考分为衡量标准的大前提下,导学案则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肠梗阻”。从一份导学案的“诞生”来看,尽管分工十分明确,但是合作却大打折扣,集体备课提前讨论导学案似乎流于形式,原先要求的以个体备课为主,集体智慧研究为辅,因后者的缺失、不到位,变成个人设计元素。加上语文文本的解读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于理科的逻辑思维那么严密。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语文导学案,让同组内的其他老师常常觉得是“鸡肋”,不用可惜,用了又不顺手,部分老师索性搁置一旁,留作课后作业,或当练习处理,让原先的导学案就这样“半路夭折”。
从学生的使用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导学案的重要性尚未充分意识到,常常把它与练习相提并论。在学生的眼里,语文作业更多的是软性任务,尤其是课前预习这一块还停留在应付检查的阶段,质疑问难,自主学习尚未养成习惯,或许还不懂如何自主学习。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远没投入,预习不充分,让导学案变成了老师导演,学生跟转,失去了原先质疑问难的效用,使得课堂看似精彩,但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与导学案设计的初衷相差甚远。
二、语文导学案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学案全面推进毕竟还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在学界尚未全面推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情理之中的。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成熟、完善。笔者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两大原因:
一是师生双方的理念亟待转变,尤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在45分钟课堂上扮演什么角色?以及课前、课后有什么作用?####怕未必所有老师都很清楚地认识。有必要对“导学案”这一新生事物的定义重申一下: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
和课内自学及课后及时巩固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它的实质是集教案、学案、作业于一体,三案合一。有效地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既然如此,教师就要以导学案作为支撑点,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而且要向课前、课后有效延伸,变传统讲授的“要我学”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我要学”。导学案与其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如说是教学理念的一次革新。这对教师来说,理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升都不可或缺。
二是分数指挥棒的客观存在阻碍导学案的实施。在分数决定成败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师生关注的是短期教学成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各种能力的培养则逐步让道于分数,这是包括语文在内的导学案推进中最大的困惑。正是由于分数这一“指挥棒”的存在,加上原先满堂灌的模式根深蒂固,导致改革初期两种模式必将长期并存,很多老师不愿改变或害怕承担风险,加上教师自身能力素质水平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导学案的研究,常常是借导学案之名,行满堂灌之实。老师们的“三心二意”必然会带来语文作业的增加,就导致了“语文导学案,加重语文课业负担”之说。很多学生既要做导学案还要完成一大堆的作业,苦不堪言;对老师而言自然而然增加了作业批改量,这类自找麻烦,又看不到效益的事情,自然很少有师生欣赏并乐于推行,最终导致导学案成为“空中楼阁”、“水中月亮”。
三、完善导学案,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
1.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推行导学案。导学案的推进,是一场教学改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推进才能有成效。否则必将流于形式,成为过眼烟云。这个规律就是学生此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必须牢牢把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其中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学科加以培养。此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应在能独立识记3000汉字;在阅读上能欣赏文学作品,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在语言交际上注意倾听,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在综合性学习方面能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等。首先,在“分数为王”的局面下,语文考试试题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上各项能力的锻炼,考试的导向要体现导学案教学的意图,实现考、教、学三者有机统一。同时,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应提高针对性,除充分考虑此阶段学生能力素质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外,在推行中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发挥导学案在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独特作用,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益。需要强调的是,导学案内容的确定,导学方法的选择,包括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推动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影响导学案推行的深度和质效。
篇三:王几何导学案及答案
年级:七年级 班级: 姓名: 科目:语文 制作人:李琼 教研组长:
9、《王几何》导学案 1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了解作者:
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一、导学指导与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须臾( ) 哄堂大笑 ( ) 绰号( ) 轮番( ) 屏息( ) .....
洗耳恭听 ( ) 弥勒佛( ) 铁杵( ) 铭记( )嘈杂( ) .....
2、解释下列词语。
得意忘形 :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持之以恒 :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静。 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
二、自主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3.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这段描写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在内容表达上点明了主旨。
(二)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刻画了一位老师的形象。先在课文中圈点出相关描写,然后任选一个方面写一段评价文字。与同学交流。
例: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评价: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王老师的和蔼与及反手画圆和三角形后的自得心情 。
择句展示
(1)“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
(2)“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侧面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老师的风趣与幽默。
3、“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夸张。 表现老师爱笑、幽默的性格特点。
4、文章的最后一句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三、合作探究
1.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2. 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四、练习巩固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 )
(2)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
(3)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
(4)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有好看。( )
2、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200字。
提示:
抓住老师的特点
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篇四:《我的老师》导学案及答案
三 我的老师
一、目标导学
1.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 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 ) 卜问( ) 焚香( ) 黑痣( ) ....
(2)辨音、组词。
即( )
孤( ) 卷( )
既( ) 弧( ) 券( )
蜜( ) 恋( )
密( ) 念( )
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共记叙了哪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在下面。
(2)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3.三读课文,记录预学过程中的困惑,摘要如下: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的七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 略写: 作用:
2.这七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三)二读课文,深入分析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一例,分析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四)三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3.“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
(五)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蔡老师的回忆,表达了 的交融之情。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占(jù) (kē) 头 劝(wèi) (jiū) 纷
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蔡老师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C.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D.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二)课内阅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节选文字所写的事件是,表达了“我”对老师的_______之情。
2.指出本段文字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中“他”和“孩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线的词语似乎都与孩子的天性不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5.前文对蔡老师的称谓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一称“你”?
6.如果将文中最后一句改成“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行吗?为什么?
7.上文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B.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抒情 D.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抒情
五、拓展阅读
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有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把它当作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选自《中国教师报》,作者张彩虹,有改动)
1.文中的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句后问题。(任选一题)
(1)“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好在哪里?
(2)“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
3.文章倒数第三段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4.如果你是孙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望着孙老师匆匆远去的背影,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请结合上文展开合理想像,写一段反映心理活动的文字(30字左右)。
六、课后作业
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
2.预习《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我的老师》参考答案
二、预习导学
1.(1) 褪.tuì 卜.bǔ 焚.fén 痣.zhì
(2)即jì 立即 孤gū 孤独 卷 juàn 试卷 蜜mì 甜蜜 恋 liàn 留恋
既jì 既然 弧hú 弧度 券 quàn 证券 密mì 细密 念 niàn 思念
2.(1)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课外教我们跳舞;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我睡梦中去找老师。
(2)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有:“难忘”、“温柔和美丽”、“慈爱”、“公平”、“伟大”、“依恋”、“想念”、“可惜”等等。
3.略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略
(二)1.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这样安排,突出老师对我们的爱,有主有从,详略得当。2.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三)1.温柔美丽的老师,从假怒事件中可知;循循善诱的老师,从观蜂吃蜜、教诗中可见;慈爱、公平、伟大的老师,从排除纠纷事件中可知。
2.聪明的学生,从假怒中可见;依恋老师的学生,从模仿写字、梦里寻师的事件中可知。
3.抒情句一:“今天想来,??,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感激。 抒情句二:“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多么伟大的人啊。”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和赞美。
抒情句三:“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难比啊!”表达了对老师的思念。
(四)1.狡猾在文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是贬词褒用,写出了孩子对老师的喜爱。
2.不行,因为只有孩子才最了解老师、崇拜老师。
3.不能换。迷迷糊糊说的是神志不清,模模糊糊说的是口齿不清。这两个词有着不同是适用对象。
(五)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四、课堂练习
(一)1.据、磕、慰、纠2.B
(二)1.“我”梦中寻师 依恋、思念 2.一个夏季的夜里 在家里的当屋 “我”和母亲 想老师 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要去找老师,让母亲喊住了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3.“我” 。4.“默默地”一词写出了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漫长”,看似反常,更显得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挚爱。 5.这是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6.不行,原句感情深沉含蓄,换后感情平直,表达效果较差。 7.D
五、拓展阅读
1.体现在两个方面:⑴学生起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⑵最讲信用,答应学生什么事,总值做到。 2.(1)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孙老师“待人处事无可挑剔”“讲信用”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榜样。(2)不好。“印”字突出孙老师的鞠躬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不可磨灭,用“留”字显得平淡。
3.有必要,补充交代后,让读者知道了孙老师是在失去家属的情况下坚持给学生上课,进一步突出了孙老师恪守诺言的感人力量。
篇五:第6课我的老师学案及答案
第6课 我的老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 编号: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推断词语的含义;把握作者思路,分析各个片段之间的联系和照应;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尝试、合作讨论、品味探究、拓展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G.
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 __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_____。 2.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为什么这样安排?
3.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 ”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学生感情的根本点。(原文回答) 三、合作探究 揣摩细节
1.本文有一条感情线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选取二三例,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用“读课文 段(或者句子、词语),我看出了一个 的蔡老师”回答。
① ② ③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子用得最好?为什么? 请用“我觉得 词(或句子)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 ” 的句式表达。 ① ② ③
1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建国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 师蔡芸芝先生。
学习过程
一、基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拼音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黑痣 教诲 半晌 模仿 军阀 卜问 ..时辰 褪色 焚香 ..榆钱 .
2.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占(jù) (kē) 头 劝(wèi)(jiū) 纷 3.《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二、课文感知
1. 本文共写了七件事:
A. B. C. D. E. F.
改变自己,从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开始。
改变自己,从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开始。
改变自己,从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开始。
3
改变自己,从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开始。
4
改变自己,从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开始。
5
【名师课堂导学案及答案】相关文章:
《孔乙己》导学案(精选6篇)12-1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06-20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精选12篇)07-28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09-23
《秋天的雨》导学案范文(通用11篇)09-22
静夜思导学案参考(通用12篇)03-14
关于导生工作的总结(通用13篇)08-02
语文《挑山工》教学学案设计(精选9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