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偶戏的教学反思
关于偶戏的教学反思
偶戏是义务教育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五课的教材。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对偶戏也不是很了解,我通过查找资料渐渐了解知道偶戏又叫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源流。据考证,木偶戏起源于春秋时殉葬用的木制俑人,那时,丧葬时,“舞俑为乐,执偶为戏”。傀儡戏的全盛期在宋代。木偶的种类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等。木偶戏常见剧目有《大闹天宫》、《武松打虎》、《十八相送》、《木兰从军》等。
偶戏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编辑的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难点是材料的巧用,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
这一课提出之后,深受学生欢迎。偶戏的表演也深受学生喜爱。因为偶戏在我们生活之中很少见到,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偶戏的资料。
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先观看一段偶戏的视频,了解在奥运会开幕的仪式上,偶戏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进行了表演,让学生明白我国木偶艺术已经有(两三千)年历史,汉代就有了能表演的木偶,唐代开始流行,宋代出现了规模很大的木偶剧院。然后我展示了一个木偶,学生很有兴趣,使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跃跃欲试。当我给学生们欣赏了课件中的图片,并且每个种类都用图片展示给大家看后,我感受到同学们的兴趣更浓了。接着我和学生们分析木偶戏的共同特点,简单介绍皮影戏、提线木偶的制作方法。然后我让学生找到藏在桌子里面的偶人,每人都摸一摸、玩一玩、拆一拆。让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自己当老师给大家讲制作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白偶戏的分类,详细介绍布袋木偶的制作方法。
这时,我又鼓励学生根据所带来的材料,发挥想像力作出可爱的手偶形象来。这时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最后是小组研究制作步骤,让学生一起来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我适时的巡视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接着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形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剧本,到前面临时扯起的幕布后面表演起来。学生表演特别积极主动,故事情节巧妙,偶剧表演的也是幽默滑稽,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时光,同时也出现了本课的高潮。学生们收获着制作偶人的乐趣,也尝到了偶戏的民俗味道。我也收获了教学成功的喜悦。
通过上这一课,学生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教学相长。
【偶戏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
赵州桥教学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