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教案
《中国人口迁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2.学会因时因地比较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征,并科学地预测。
【教学重点】
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讨论我国的人口迁移的一些基本情况,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展开的。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表现为: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
从迁移方向上看:我国人口净迁出地区有:辽宁、山东、上海、四川;迁入与迁出持平的地区是西藏;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
(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
(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7)少量的自发迁移。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迁移情况有所了解,了解其主要特点及原因。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中国人口迁移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迁移方向:由北向南。
迁移原因: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特点:规模小,频率低。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
方向: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目的:务工、经商、学习、培训。
【《中国人口迁移》教案】相关文章:
《中国的牛》教案(精选10篇)11-14
聪明的中国人大班教案m03-20
关于中国梦的总结03-20
中国自慰报告范文02-16
关于中国梦的教学反思02-26
中国平安保险实习报告01-16
中国平安保险实习报告01-16
中国平安保险实习报告01-16
中国平安保险实习报告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