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月下独酌》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时间:2024-10-12 15:22:47

《月下独酌》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1

  月下独酌原文

《月下独酌》李白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译文及注释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

  1.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月下独酌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月下独酌》李白2

  【年代】:唐

  【作者】: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内容】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月下独酌》李白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3.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4 对:朝着

  5 不解饮:不会喝酒 6 徒:徒然,白白地。 7.将:和。

  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0 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11 相期:相约会。 12 邈(miǎo):遥远。 13云汉:银河。

  诗文解释(1)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即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吟诗,在九天徘徊不进,影随我舞剑,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约定在天上相会。

  诗文解释(2)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赏析一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赏析二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赏析三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圆满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

《月下独酌》李白4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⑴花间一壶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⑵独酌(zhuó):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对:朝着。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⑷不解饮:不懂得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地。

  ⑹暂:暂时。 伴:伴随。将:和。

  ⑺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徘徊:来回走动。

  ⑼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⑽相期邈云汉:“邈云汉”一作“碧岩畔”。相期:相约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

  【韵译】: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既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到遥远的银河再见面!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月下独酌》李白5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评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扩展阅读:

  《月下独酌》是李白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诗之一。诗篇描写诗人在月下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杯中之影、月下之影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体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像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月下独酌》李白6

  【原诗】:

  月下独酌①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②。

  月既③不解④饮,影徒⑤随我身。

  暂伴月将⑥影,行乐须及春⑦。

  我歌月徘徊⑧,我舞影零乱⑨。

  醒时同交欢⑩,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⑾游,相期⑿邈⒀云汉⒁。

  【注释】:

  ①独酌:一个人饮酒。

  ②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③既:且。

  ④不解:不懂。

  ⑤徒:空。

  ⑥将:和。

  ⑦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⑧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⑨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⑩、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忘却世情。

  ⑿相期:相约。

  ⒀邈:遥远。

  ⒁云汉:银河。

  【写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翻译】: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翻译二】:

  【在线朗读】:

  【简析】:《月下独酌》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赏析】: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月下独酌》李白7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译文及注释

  译文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我先是听说酒...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

  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

  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

  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

  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

  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

  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注释

  1.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2.间:一作“下”, 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14.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15.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16.大道: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17.酒中趣:饮酒的乐趣。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18.“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19.径须:直须。李白《将进酒》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20.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21.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22.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23.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

  24.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千万端:一作“有千端”。

  25.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26.酒圣:谓豪饮的.人。宋曾巩《招泽甫竹亭闲话》诗:“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

  27.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28.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9.乐饮:畅饮。《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30.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31.蟹螯(áo):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游宝称寺》诗:“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32.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33.乘月:趁着月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xx:123

  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月下独酌》李白8

  原文: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

  1.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赏析: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人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月下独酌》李白9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⑴花间一壶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⑵独酌(zhuó):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对:朝着。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⑷不解饮:不懂得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地。

  ⑹暂:暂时。 伴:伴随。将:和。

  ⑺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徘徊:来回走动。

  ⑼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⑽相期邈云汉:“邈云汉”一作“碧岩畔”。相期:相约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

  ⑾三月咸阳城:“城”一作“时”。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又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

  ⑿穷愁千万端:“千万”一作“有千”。

  ⒀美酒三百杯:“三百”一作“唯数”。

  ⒁辞粟卧首阳:“卧首阳”一作“饿伯夷”。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月下独酌》李白10

  读李白《月下独酌》有感

  原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

  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交欢”。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交欢”、“各分散”

  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读李白诗,品李白人。

【《月下独酌》李白】相关文章: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03-22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