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作业:抄写词语,扩展练习1组词,根据本课写一则读后感。
板书: 郑和 第一次 扬帆起航 友好交流 战胜凶险
远航 二——六次 开拓 探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
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魁梧扶老携幼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
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
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四、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写一则读后感受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2
一、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我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与“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让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来,一起读!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
“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2、学习规模大
(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指说)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斑!”
(3)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指名读(规模之大,仪器之先进,真不愧是宝船呀!)
(如果你能把这些数字读好,宝船的气势肯定会更雄伟!)
(呀,你读出了心中的赞叹!)
(4)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二百多艘!(此处最好再扣到文中“像一条巨龙”这句话)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多人,(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
3、时间长
(1)规模确实非常庞大!(板书:规模之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
(2)指名交流:1405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之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出示第六节)让我们由衷的赞叹!(生齐读)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
4、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之广)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播放录象
三、学习航海过程,感受郑和其人。
1、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2、战胜风险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老师应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
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
(4)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
(5)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板书: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升华情感。
1、出示郑和图像。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高度赞誉过他。旁显梁启超诗作,师生齐读。
2、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赞一赞郑和和这段历史!老师课前也准备了一首小诗。(屏显)师配乐朗诵“天记得你,海记得你;山唱着你,海唱着你。七下西洋美名扬,六百春秋长流芳。”
3、相信大家有比老师更好的方式,更美的语言,请大家思考一下,写在书上。
4、交流
5、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
五、作业。
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更多这位英雄,这段历史。
六、板书:
规模之大
郑和远航 时间之长 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课文背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人,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他的名字。(师板书:郑和)
知道他吗?
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航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指着课题,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打开课文,请大家来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开始,读。
2、好,有的同学一遍读了,认真地读第二遍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成果。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三 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课文读完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引导概括,第一次远航,其他几次远航,远航意义。
2、课文重点写了哪部分?
思考,为什么详细第一次远航,略写其他次远航?
3、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近郑和,随郑和一同去远航。
第二课时
一、“扬帆远航”。
1、导入。
六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的船队“扬帆起航”,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远航,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壮观的一幕。
2、要求学生小声读一读书上1-3小节,说一说从哪句话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3、指名回答,老师注意指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以下要点:
“宝船”的宏伟壮观——“场面”的壮观——“郑和”的自信威武
二、“友好交往”。
1、导入。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的强国,郑和率领的.船队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他们访问的大多是亚洲、非洲的一些小国,但书上这种交往是“友好的交往”。请你默读这一部分,画出那些地方能体现出这种“友好交往”。
2、学生读文后教师指名回答,并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A 郑和对君主说的话(注意语气和态度要友好亲切,以及外交礼节)
B“当地人们参观宝船时惊叹不已”,会些说什么?
C 出示图片:当地人看到名扬海外的中国丝绸和瓷器时很想交换,会说些什么?
三、“战胜风浪”。
1、导入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风险” 。
2、要求学生大声读这一部分,说说有哪些风险——风浪与海盗
3、老师指导重点句子的学习:
出示句子:“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僵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要求学生大声读,说说体会到什么,读出感受。 教师指导:此句形、声兼备,使用了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突出了风浪的“险恶”。
学生朗读体会。
4、战胜海盗部分引入历史资料:当时的南海上,海盗十分猖獗,郑和首次出海就遇上其中最大的一股,人数有5000人,郑和把他们全部消灭了。
5、郑和在这两次严峻考验面前,表现如何?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提炼板书: 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等
四、“概述七次远航及意义”
1、出示郑和航海图,老师领读第六小节“概述七次远航”,并介绍相关国家、地理、航程等。
2、引入历史资料:
在郑和远航87年后,哥伦布才开始为期十年的到美洲的四次探险;在郑和远航的114年之后,麦哲伦才率开始那次环球的航行。他们率领的船只只有两三艘,随从不过2、3百人,所以,郑和远航是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3、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能说读到这句话时自己的感受吗?读出感受。
4、引读课文完毕。
五、拓展
搜集资料,做一个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郑和的事迹,介绍他的远航壮举。
板书:
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自信威武 镇定自若 有勇有谋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4
一、 教材简介:
课文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二、 目标预设:
1、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三、重点、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进一步感受郑和远航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自主探究。本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录象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入文本,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充分领略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五、设计思路: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创设情境 → 提出问题
↓ ↓
点拨指导 → 自主探究
↓ ↓
点评疏理 → 交流汇报
↓ ↓
设计应用 → 训练实践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3、 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及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初步了解郑和及其下西洋的事情,认识到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启发质疑
1、 读新词:
派遣 身材魁梧 健步 抱拳 浩浩荡荡
赠送 扶老携幼 瓷器 珊瑚 惊叹不已
呼啸 奔腾咆哮 撕咧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2、 这些新词每组都描绘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中的.一个场景,谁能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3、 大家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呢?(播放郑和远航的录象片段)
4、 引导质疑:这节课,你最想知道有关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教学环节采取复习导入,激发质疑,整理归纳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化“编者的思路”为“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自主选择、认真研读
1、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一段,然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认真研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
a“扬帆启航”
(1)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整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雄伟壮观)
(2) 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扬帆启航时的壮观场面?
a苏州府刘家河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抓住“人山人海”“无数”体会场面的壮观,并随时指导朗读。)
b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抓住具体的数字体会大船的雄伟壮观,并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宝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c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3) 在这部分中,郑和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齐读,抓住关键词体会交流(威武雄健)
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大家想想,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船队)这是一支怎么样的船队?带领这样一只船队远航,郑和内心会怎么想呢?再读,读出郑和的威武雄健。
映入眼帘的还有什么?(送行的群众,宏大的场面)这么宏大的场面,这么多的送行人,让郑和感受到了什么,他又会怎么想?再读,读出威武雄健。
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未知的前途此时此刻,郑和又会想到什么呢?(吉凶未卜)这影响了郑和远航的决心了吗?是呀,你看,他——,你听,他——,
就这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威武、自信、决心、庄严)
全班齐读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5
一、课时教学目标界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语的分类理解,从而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在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设计板块:
1.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2.分类理解新词,脉络一目了然。
3.探究学习“扬帆远航”。
4.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图片、文字)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目的:
(一)、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1.教师导语引入:由现在出国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国出海之艰难,从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的.故事,随即出示郑和像。
2、出示课件:走近郑和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读了这段材料以后,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要说说?
[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郑和产生一份敬仰之情,通过“读材料,谈感受”,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新词分类理解,脉络一目了然。
1.提出初读要求,指导学生充分读书。
2.在学生充分初读之后映示文中新词:
派遣(qiǎn)
魁(kuí)梧(wú)
健步
浩浩荡荡
赠送
丝绸
瓷(cí)器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A、指名读,相机正音。
B、这些语词,你能在课文中理解它们吗?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交流。
3.投影映示,将上述词语放入三个方框中。
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放在三个方框中,分成这三类呢?
4.试试为每一类有关的内容加个小标题。
(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5.映示课文框架图,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
〔本板块教学,将学习理解词语和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不回避起始课时的字词教学,又尽量高效省时,一举两得。〕
(三)学习“扬帆远航”。
1.教师以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课件映示。自由读,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2.指名朗读或扮演郑和进行表演再现。(选哪一种方式汇报,由学生自主选择。)
3.假如时间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为船队送行的人群中,当时你们会对郑和、对船队怎样欢呼,如何祝福?
引导学生读一读第1、2自然段后再展开想象。
4、此时,假如你能和郑和相见,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问他?
【这一置疑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直接向文章中的人物质疑,与文本进行近距离对话,至于学生所提出的
问题,教者根据问题类型和内容,或扮演郑和角色直接回答,或存疑留待下一节课探究解决。】
(四)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抄抄词语,读读课文会让大家太枯燥乏味,今天老师想让大家自己来设计作业,然后自己完成。
投影映示:“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发放“自主自设作业乐园”卡。
【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走出接受性作业的圈子,唤醒自主意识,自主设计作业内容,自主设计作业类型和形式。】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6
课时目标:
1、初步理解文中几个重要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读懂课文1—3小节内容。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壮观、宏大场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郑和准备扬帆启航时的宏大场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1405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明朝皇帝派出的使者率领27800多人,两百多船只,把中国的文明礼仪和各种珍贵的礼物带给了世界。世界因此知道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这位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使者就是——
2、这节课就让我们越过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对郑和和郑和远航有了哪些了解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2)说说你还有哪一个词语读不准?指导读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遣”、“范”、“撕”。
(4)区别组词:拳()遗()增()范()
券()遣()赠()泛()
(5)出示四字词,练读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说一句话。
2、理清课文条理
(1)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哪几小节写的?
(3)默读课文一到五小节,根据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给第一大段分层。
(4)课文1到5小节重点描写了郑和远航的经过,那么剩下的两小节又分别写了什么呢?
三、学习新课
1、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指名读)
(一)、规模大
1、称之为顶峰,那是因为它是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范围最广的。郑和远航,究竟规模多大,时间多长,范围多广呢?就让我们来到1405年7月11日,来到苏州府刘家河码头先去看看当年“扬帆远航”的场面吧!(打开书本)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指名说)
相机出示: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
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
(1)同学们,这就是书上提及的“宝船”,(出示图片)多么雄伟壮观啊!你知道为什么称它们为“宝船”吗?
大:这些宝船长约148米,宽60米。我们的教室长约8米,宽约6米,有我们这样的18间教室连起来长,十间教室并排着宽,大不大?
高:宝船不仅大,还很(高)!有十几层楼房那么高。同学们,我们的这栋大楼有三层,也就是说这些宝船的高度最少是我们这栋大楼的三倍多!
驾驶的人多:是啊,这些宝船需要两三百人驾驶,也说明了宝船的大。
乘坐的人多:可以乘做一千多人
设备先进: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2)像这样的宝船有多少艘?(62艘)一艘就这么大,六十二艘宝船,多庞大的船队啊!
(3)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作战的战船,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总共二百多艘,组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的船队。(看图)
(4)谁来读读这雄伟壮观的场面?(指名读)
(5)通过这些宝船,通过这支船队,大明朝的雄厚实力清晰可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十分——(骄傲)。让我们骄傲地来介绍这只船队!(齐读第二节)
还从哪里看出远航规模宏大?
相机出示: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4、6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如此规模宏大的船队,真是让人叹服啊!让我们再次骄傲地说——(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5、带领这样规模宏大的船队出使西洋的'就是郑和。
出示句子: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
(指名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样子?(高大、神气、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u这么威风凛凛的郑和,谁能把他读出来!(指名读)
(二)时间长
(1)过渡:就这样,郑和率领着这支规模宏大的船队扬帆启航,开始了第一次远航。(板书:规模之大)这样的远航共有几次?七次远航时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
(2)指名交流。
(3)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之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4)最后一次远航,(出示资料)。
(三)范围广
范围广又从哪里看出来呢?(板书:范围之广)看地图,这就是郑和所到之处,范围之广也是史无前例的。
(四)、升华感情
七次远航,郑和从意气风发的壮年变成了一个鬓发全白的老人。虽然在最后一次远航的归途中,郑和病故他乡,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为航海事业所做的贡献功在千秋,永远不会被磨灭。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四、小结
28年间,郑和船队航行了10万多公里。这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出示资料学生自读)他开创了航海事业的先锋。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再次骄傲地说:(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板书
扬帆启航(1—3)
10、郑和远航第一次远航(详写)友好交往(4)
战胜凶险(5)
其余六次远航(略写)
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顶峰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感受郑和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诵读,体会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设计理念
实实在在真语文,尊重学生的感悟,注重学生朗读,注意学生的表达,这是我设计此课教学所追求的!
四、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的贡献,而重点就在于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今天我们就主要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分层概括,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可以分几层,每层又说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每一层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指名板书,其余的学生在书上写,要求把字写端正。
(三)分层学习,品味感悟
1、扬帆起航
过渡:1405年7月11日,受明朝皇帝派遣,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
(1)自读1、2、3自然段,找到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先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2)指名交流。
引导:当学生说到宝船时,出示宝船图片,生看图感情朗读。
2、友好交往
过渡: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带着神圣的使命,开始了与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
(1)自己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次交往是友好的。
(2)指名交流。
(3)郑和第一次远航,到过许多国家,交往是友好的,场面是热闹的,虽然这一自然段前后不到十句话,但却仿佛让我们穿越了历史时空,看到了大明使者郑和的谦逊有礼,看到了老百姓的热情好客,听到了他们亲切友善的话语。请看:(出示想象说话题)
a、老百姓交换物品时说的'话。
b、郑和与造访国国王说的话。
引导学生联系书上的语句展开想象。
(4)学生练说
(5)指名说。
3、战胜凶险
过渡:郑和作为使者,将友好带到了各个国家,可以说这第一次航行是友好的航行,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海上的凶险大多来自于风浪。
(1)(出示语段)自读,你从哪些词可看出风浪的险恶。
(2)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
(4)面对险恶的风浪,郑和是镇定自若的,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更是指挥军队严阵以待,将海盗一一俘虏。因此,船队一次次化险为夷,保证了航行的顺利,也圆满地完成了明朝皇帝派遣的任务。
四、对比学习,掌握方法
过渡: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其他六次却一笔带过呢?
1、生思考。
2、指名交流。
3、小结: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避免罗嗦,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要注意这一点。
五、布置作业(略)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8
设计理念
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与“说”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激趣质疑
过渡,出示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一段描述。(有关说明郑和远航意义的文字)
1、读了这段简洁的`描述,关于郑和远航,你最想具体了解些什么呢?(教师相机帮助总结)
2、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好好读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三、汇报交流第一个问题
(一)规模之大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2、启发学习“宝船”这部分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宝船“特别雄伟壮观”并读好)
3、引读总结
在郑和的船队中,这样的宝船就有60多艘,再加上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整个船队共有船只200多艘,随行人员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等,共两万七千多人,船队规模真是宏大呀!
(二)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师生适当地补充介绍一些资料。
2、出示“航海图”,帮助理解“范围之大”,并为后文理解“战胜更多凶险”作铺垫。
3、齐读第6小节。
四、汇报交流第二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2、启发帮助。
(1)“风浪险恶”
体验、感悟、诵读
(2)郑和的船队是怎样战胜了海盗的袭击?
(3)想象远航中的其它凶险和困难。
追问“这些凶险,郑和事先考虑到了吗?
五、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2、齐读第4小节。
六、总结课文
1、总结。
2、齐读第7小节。
3、面对郑和雕像,你想要跟他说了什么呢?
七、布置作业
1、以郑和身份写一篇 《航海日志》。
2、推荐书目
《郑和下西洋》。
《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
《与郑和相遇海上》。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伟大。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资料)600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他做了什么?请看大屏幕(6条)
2、 看了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设疑:郑和凭什么赢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如此的尊重与敬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寻找答案!
二、学习课文:
1、 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对于郑和远航评价最高的一句话。(板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2、研读课文:
规模大:人多、读;船多、大(图片比较理解)朗读;(船队图片),假如你是整个船队的首席指挥官郑和,会想些什么?(相机板书:爱国)郑和就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齐读第三节
范围广:哪里看出?
(1)相机出示路线图(体会国家之多);
(2)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就与他们友好交往,哪些人?引读
(3)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就带去信件、丝绸、瓷器,实际上带去了
(4)补充:怪不得历史学家这样评价他……(出示)——齐读
时间长:哪里体会到的?
航行奇(过渡):自由读;传奇经历有哪些(出示填空:当-----时,郑和凭着-----);
3、小结:
三、学习第6小节
(引述第6节)从……继续了6次,自由读第6节(补充)
四、学习末节
1、所以郑和远航,作者给予很高的评价,自由读第7节
2、你能简略说说吗?
3、板书总结
4、(看郑和记录片),此时此刻,你想对郑和、自己、中国人民说些什么?(出示)
五、呼应开头:难怪600年后的今天……
六、作业(二选一)
1、搜集资料,新编《郑和第 次远航》,注意有详有略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规模之大 爱国
郑和远航 范围之广 不畏艰险
(创举) 时间之长 顽强探索
航行之奇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分层、概括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郑重和远航》这篇课文,知道了郑和共有几次远航?(7次)而课文重点写了几次远航?(第一次)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学生说说。
师:郑和第一次远航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二、默读第1—5自然段,按要求分层。
多媒体出示分层提示: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部分分为三层。
学生默读,分层。
组织交流。
师:下面就让我们与郑和一起“扬帆起航”。
三、学习“扬帆起航”部分。
1、自读1—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在书中注一注、写一写,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反馈。
①当时场面的壮观。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进一步感悟并练习朗读;
②为什么叫“宝船”?投影宝船图,体会宝船的“雄伟壮观”,练习感情朗读。
③郑和威武雄健,充满自信。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指导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师: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四、学习“友好交往”部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加以体会;概括郑和率领的船队与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2、多媒体出示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路线图,简单介绍一下第一次远航所到的国家,具体感受远航的“远”。
3、交流自学情况。
边概括,边找出有关语句,抓住重点词体会船队与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练习感情朗读,要求读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4、选最感兴趣的一项内容表演。
分小组活动,选最感兴趣的一项内容,分角色,加上动作、对话来表演,表现出当时友好热情的`场面。
小组表演、评议。
师:船队在航行中,与各国人民开展了友好交往,同时也充满了艰险。郑和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五、学习“战胜凶险”部分。
1、自学第5自然段,思考问题,找出有关语句练习感情朗读。
2、交流、反馈。
①郑和率领的船队遇到了哪些凶险?
师: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有关语句。
②郑和是怎样战胜这些凶险的?
师: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六、作业:
收集、阅读有关郑和远航的资料。
板书:
26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
拜见国王观看宝船
第一次友好交往
交换特产互赠礼物
战胜凶险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课前准备:
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了解并熟悉郑和的生平等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学生能认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5、指导理解词语: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郑和远航,如万里无云,镇定自若等,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总结:
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业:
继续朗读课文,如果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相机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3、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从而引出“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教学。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播放(视频)启航场面,初步感受体会船队规模宏大和郑和的`威武豪迈。
2、指明一、二学生略谈感受。
3、自读课文,划出能够体现远航规模之大的语句并仔细品读,试着深入体会远航规模之大。
4、点击宝船和船队图片,品味宏伟壮观。
5、回归文本,赏读课文,通过朗读,再次感悟“扬帆启航”那宏大的规模和气势。
6、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7、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
(一)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合作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可能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相机出示有关图片。)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 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3、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远航路线图,深入体会远航之险之难。
4、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三、略读课文,感受写法。
1、引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简单介绍详写和略写的写作方法。
2、引读第7自然段第一句话。那么这次航行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齐读:表现了……开阔了……促进了……
四、主题升华,总结全文
看着如此壮观的场面,感受着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有专家说:“郑和远航是有史以来最文明的人类交往”,今天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充分感受到郑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郑和这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数不胜数,希望你们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他们,去走近他们,去学习他们。有机会,我们再大家一起来交流。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与郑和有关的电子小报。
3、进入相关专题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
板书:
规模之大
郑和远航 时间之长
范围之广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从第一次远航中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贡献、艰辛,体会郑和伟大的英雄形象。
3、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次远航
过度:这段历史虽然发生在600年前,但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那是因为——(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先出示中心句,这就给同学一个总的概括,从总体上掌握对文章的理解,再者这句话起了个总括的作用,对下面的文章起了铺垫作用。
(一)、学习“扬帆远航”
1、称之为顶峰,那是因为它是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范围最广的。郑和远航,究竟规模多大,时间多长,范围多广呢?就让我们来到1405年7月11日,来到苏州俯,刘家河码头吧!(打开书本)就在这一天,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这支船队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看看哪些地方显示出了郑和船队规模之巨大。默读、找划是同学理解文本的最重要途径,高年级同学很注重默读的方式,只有边读、边思,那对同学的思维能力才有进一步的提高。
2、交流。
3、透过这些宝船,透过这只船队,大明朝的雄厚实力清晰可见。让我们骄傲地来介绍这只船队!(出示全段)、指名读。
4、6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如此规模庞大的船队,真是让人叹服啊!让我们再次骄傲地说——(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再出示中心句,加深印象。
5、带领这样规模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困难之重重,任务之艰巨,路途之辛劳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郑和退缩了吗?(没有)看,郑和多么从容,他正临风站在船头!(出示图片)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样子?(高大、神气、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1)、这么威风凛凛的郑和,谁能把他读出来!(出示句子)
(2)、来!一起把郑和的威风读出来!(齐读)
(二)、学习“友好往来”
过渡:就这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郑和的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动身了。郑和远航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1、郑和的船队一路经过了许多国家,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友好往来。这就是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划,看看外国朋友是怎样对待郑和船队的。
2、交流
3、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告诉我:为什么这些素不相识的外国朋友对郑和船队这么热情呢?郑和船队事怎么做的。
4、交流。(是啊,是郑和的真诚感动了他们。)
4、看了这一幕,我们不得不感激郑和 ,感激他揭开了中外友好往来的篇章,感激他让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开辟了一条海上的丝绸之路,感激他把世界文化带回了中国。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让我们满怀激情地赞颂:(出示句子: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这一环节中,可让同学考虑为什么郑和每到一个国家,人民都会那么欢迎他呢?可讲解深入些,拓宽同学思维。
(三)、战胜凶险
过渡:然而,在苍茫的大海上,这次航行也充溢了凶险,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第5自然段。看看郑和的船队遇到了哪些凶险?用很概括的词语告诉我。(遇上风浪、遇上海盗)
1、遇上风浪
(1)、指导朗读,读出“险恶”。指名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他却
(3)、看来一波一浪是显示不出郑和的勇敢镇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更多更大的风浪!(齐读)让我们带着对郑和的佩服再读一遍(齐读)!
2、遇上海盗
(1)、谁能把郑和智斗海盗的过程用自身的话来说一说?(稍时准备)
(2)、这有说明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3、是啊,(出示句子)郑和率领的船队……
三、升华感情
过度:第一次远航就遇到了这么多凶险,郑和害怕了吗?(出示句子)面对这些凶险,郑和总是……
是啊,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于是郑和又开始了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共七次的远航。直到第七次远航时,郑和已经是一个鬓发全白的老人了!就在这最后一次远航的归途中,郑和病故他乡,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为航海事业所做的贡献功在千秋,永远不会被磨灭。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敬重的心情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朗读是学好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之一,郑和的形象在同学眼中已经有较深的印象,那么如何体现出来,我就设计了让同学练读、进而小组对比来看看哪一组读得最有味道
1、齐读第6自然段
2、三十多个国家该是一个多么大的范围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地图)(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紧接着引读:它表示了我国古代人民……(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对郑和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600年前的民族航海英雄说些什么吗?请同学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等一下我请同学来说。
五、总结
同学们,千言万语怎能描绘出郑和七下西洋的艰辛,千言万语怎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敬重,表达我们心中的骄傲与自豪!就让我们在心中刻下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吧!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出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段(出示)
六、安排作业
学完了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是学以致用的体现,既有利于学习郑和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对同学的一次练笔机会,学、写结合,才干达到最好的效果。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13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 通过读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 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读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板书:
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听写词语,小组长批阅。
2、学生默读课文,练习分层。质疑: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称为宝船?自学1、2、3自然段。
3、指名朗读第一层,体会体会船的雄伟壮观和郑和的威武雄健。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二层和第三层: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又遇到了那些凶险?他是如何克服的?
5、交流描写友好交往的句子,想象当地的百姓看到规模宏大的船队,会说些什么?从而理解“惊叹不已”。
6、说说文中的“凶险”指的是什么?(险恶的风浪、海盗的袭击)
7、出示:狂风呼啸者,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句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学习提示:从哪几句话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化险为夷”一词在文中指什么?(参考《补充习题》)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8、小组内练说: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9、学生质疑:郑和远航共有七次,课文为什么只详细写了第一次?
10、齐读最后一小节,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体会郑和顽强探索的可贵精神和满腔热情的赤子之心。
11、课外阅读《小郑和造船》(见《补充习题》第五题。)
1、了解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2、默读课文第一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为三层。
3、指导朗读:1405年7月11日,郑和第一次远航。体会船的雄伟壮观和郑和的威武雄健。
4、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当地的百姓看到规模宏大的船队,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
6、过渡:这次航行不仅有“彩旗”和“欢呼”,欢迎和赞叹,也充满了凶险。
7、点拨:再读第三层,想象当时的场景,你想说写什么?
8、指导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9、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略写其余六次远航?体会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10、课堂小结:课文详细的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11、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小郑和造船》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14
【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文章。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些训练”的理念。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走进郑和远航这一伟大事件,让课堂充满浓烈的语文味。感知郑和的勇往直前、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追求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
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 郑和 远航 简介郑和的生平
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的?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找出生字新词,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
3、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朗读思考曾提出的相关问题
5、指名按自然段读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一段(1—5)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
(1)扬帆起航
(2)友好交往
(3)战胜凶险
第二段(6—7)简要介绍郑和的七次远航的意义与影响。
三、紧扣结尾,品读感悟,情文相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间交流。
(4)交流阅读收获。
(5)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7、精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来,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2)四小组讨论交流: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
(3)指导朗读,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4)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郑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用o圈出来。指名回答后读第三自然段。
(5)此时,人们眼中的郑和是怎样的?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体会“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的内涵。人们对郑和寄予了怎样的希望?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6)体会“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7)指导读图:图上的两个人,谁是郑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会怎么说?
8、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扬帆启航”的情景。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2、搜集和阅读有关郑和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郑
和
远航(规模之大 时间之长 范围之广)
扬帆启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宝船) 船大 雄伟壮观
船队 浩浩荡荡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15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过程的“壮观”和“友好”。
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在课时划分和教材处理上并没有局限于课文脉络的划分和事情的发展,考虑到学生阅读叙事性课文时,注意的焦点是事情的结果和曲折的情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引下,本次设计让学生从感悟远航的目的出发,将语言材料通过学生想象还原成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在情境中品味语言,在情境中感悟郑和远航的意义。
[设计思路]
1、从远航的目的和成果入手,直接品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交往的“友好”。
2、假借西洋诸国君民所见所闻,去描述郑和远航的规模,溯源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船队的规模宏大,“宝船”的雄伟壮观;并在具体的情景再现中,通过理解关键字等多种方式理解成语。
3、通过描述返航场面,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启航”场面,感受“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拓展练习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就题质疑,感知“远航”
1、知道中国的航海节是哪一天吗?
为什么把7月11日设立为“航海节”呢?(师:纪念郑和远航,宣传海权意识。)
2、板书:郑和
用一句话说说你了解的郑和。(课件播放郑和远航的录像,点明远航的巨大意义和影响。)
板书:远航 齐读课题。
郑和为什么要远航呢?读课文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中国航海节的设立到郑和的介绍影片,在学生心中树立古代中国英雄形象。这里不用西方航海家对比引出课题,是为了突出中心人物。留待下节课比较,强调郑和远航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疏通课文
1、认读字词。
指名读:哪些字读音和字形要提醒同学注意?
人山人海 迎风招展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规模宏大 炫耀武力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名扬海外 狂风呼啸 奔腾咆哮 镇定自若
严待以待 化险为夷 码头 派遣 瓷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2、抽读课文
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等长句子,练读句子的停顿与节奏。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的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书不读熟不开讲,书不读透不开讲。”课文较长,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将“读”和“悟”引向深入。】
三、重现情境,感悟“交往”
过渡:郑和奉皇帝之命下西洋远航去干什么?从课文哪儿看出来郑和远航与这些国家往来是友好的?
1、体会郑和友好,初感船队之壮
(1)读第4自然段,思考:郑和远航的船队所到之处,这些国家的君臣、百姓、商人对船队是什么态度?
假如时间能倒流,600年前各国国王大臣眼中的郑和船队是怎样的?假设你是这国家的地方官员,看见海面上出现一支“无敌舰队”,你怎样向国王报告情况?
出示第2自然段
怎样用具体数字说明?(“两百多艘船只”、“六十二艘大船”、“长148米、宽60米”、“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
练读第2自然段,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
(2)看到如此浩浩荡荡的船队,很多国家就会如临大敌,惊惶失措,准备打仗,但这些国家的君臣都表示热烈欢迎,这是为什么?
出示:“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都表示热烈欢迎。”
郑和代表明朝向各国君臣说明来意,会怎样说?各国国王可能会怎样说,怎么做?
读出郑和的友好亲切,读出各国君臣的欢迎态度。
【设计意图:船队的“规模宏大”从属于远航交往的目的。因此学习整个段落时,将感悟“友好交往”作为主线,将感悟“规模宏大”作为串珠,回环往复,从不同角度体会,并通过朗读深化感悟】
2、体会百姓友善,再悟船队之壮
(1)说一说:老百姓也知道明朝的船队来了,在海边劳动的渔民会怎样向家人描述见到的情景?
提示学生:百姓不用具体数字描述,用比较的方法来向家人说明。举例:把长148米的宝船与村里的房子进行比较。
(2)演一演,引出理解“扶老携幼”:村中的老奶奶听说海边有大船队会怎样,家中的小孩子听到有新奇的“宝船”会怎样?
出示:“老百姓听说明朝……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说说“扶老携幼”可能——是什么意思,分组查“携”字和查成语,验证想得对不对。
师小结理解该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字,先猜再查,前后比对。
练一练,拓展理解“惊叹不已”:出示“他们面对那些从未看见过的空船,个个惊叹不已。”理解“惊叹不已”,先猜,再查“已”,最后说成语意思。
(3)赞一赞:各国百姓面对“宝船”会不停地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当地百姓你会怎样赞美眼前的`船队、船员、郑和背后的明朝?
如果你是郑和的侍卫翻译,你会听到哪些惊叹?
读一读:读出百姓的好奇、惊讶、赞叹。
(4)感受贸易繁荣、感受民间交往
百姓欢迎郑和船队不光因为船队规模宏大,使者亲切友好,还有什么原因呢?
读第4自然段中交换买卖产品的片断。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把文本化为情境,体会郑和远航的壮观,体会交往的友好。借各国君臣、百姓之眼重现友好交往的情境,借西洋各国君臣、百姓之口盛赞船队规模宏大,货物之丰。同时,将学习理解词语和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不回避起始课时的字词教学,又以字词理解促进语段感悟,一举两得。】
四、拓展延伸,感悟“启航”
过渡: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到达阿拉伯海东岸的国家“古里”。停留一段时间后, 1407年夏天郑和船队准备返航。
1、思考:“古里”人民会不会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为郑和的返航送行祝福,为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那郑和在刘家港扬帆启航,明朝官民送别时是怎样的情景?当时,你就站在岸上为船队送行的人群中,会对郑和、对船队怎样欢呼,如何祝福?
3、那么郑和又会怎样向西洋的这些国家告别返航?
依照第三自然,描述返航时的场面。
读一读,体会郑和的友好,人民的祝福。
4、作业:描写一个送别场面,把送别的情景写具体。
【设计意图:这一段的处理将返航与启航连通,暗示郑和下西洋不止一次。同时描述返航场面就是对启航情景的再现。引入新情境,把对友好交往的感悟提升到运用的层面,深化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想象。】
[板书设计]
郑和(友好亲切)远航(规模宏大)
各国君臣 迎
百姓商人 看 赞 换
第二课时(惊险的远航壮举)
教学内容、过程简介:
1、学习“战胜艰险”一节,联系“扬帆启航”一节,深入体会船队装备精良(当时最先进的导航设备——罗盘,规模宏大,体会郑和的英雄壮举,感悟国家的强盛。)
2、学习第二段,通过数字说明,联系“战胜艰险”一节,想象“再次启航”感悟郑和远航时间之久,范围之广,影响之深。
3、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五优秀教学设计03-20
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03-20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精选18篇)02-28
语文《小露珠》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12-29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语文课《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09-18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9-21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计划设计三篇08-10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四》教学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