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如何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一、课时教学目标含义的限定
课时教学目标是从微观角度,用非常具体的语言表达一节课学生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程度和结果,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管见。如“天体 和天体系统”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区分天体、天球、星座、天体系统的概念。
2.学生能知道宇宙中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并能辨别恒星和星云。
3.学生能在九月星空图上读(填)出主要的星座及其恒星。
4.学生能简述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
5.学生从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学习中,消除对宇宙的神秘感,破除迷信追求科学,正确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
课时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根据地理学科(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针对教 学对象的特点所设计的目标计划,具有可检测和可操作特性。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
1.陈述的对象不能倒置 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 变化,即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规范的教学目标陈述应该是“学生知道……”、“学生 能够……”、“学生应该……”等,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而不是教师,才能表达教学 目标的真正含义,教育论文《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管见》。
2.陈述的目标应具有可观测性 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和结构形式、编制课堂练 习等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因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精确、具体、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可观察的低级行为目标和技能目标,可以从“对象→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条件下”模式化 加以陈述。例如:“学生在九月星空填充图上,在3分钟内,以百分之百准确度。填(读)出星座名称及北极星 、北斗星、织女星、牛郎星”。这目标的对象、行为、行为标准及行为条件非常具体、明确,可观测性强。
对于难以观察的较高级认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可采取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使之转变 为观测性。例如:对“能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列出几种物质,学生能判断哪些 属于能源?哪些是常规能源?哪些是二次能源?”这就使难以观察和测试的较高级行为目标转变为可观测性。
三、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条件
1.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条件 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状况。它是某一教学目标能 否进行的前提。例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学生能在闭合等压线分布图上准确画(读)出某地的实际风向 ”。这一目标所规定的是教学终点时学生的能力,要进行这一目标教学,并能达到目标,需要以下的先行条件 :在非闭合等压线图上,①能画(读)水平气压梯度力、②能画(读)地转偏向力、③能画(读)摩擦力。在 设计这一教学目标时,先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三个起点能力,若具备起点能力(前课时的作业可了解),就 可以确定这一目标的教学,若不具备这个起点能力,就不能设计这一目标的教学。如果非设计不可的教学目标 ,则需要采取补救措施。
2.分析目标的支持性条件 例如:上述的“在闭合等压线分布图上画(读)出某地的实际风向”的教学目 标,除上述的三个起点能力条件外,还要理解气压分布类型、气压分布状况与等压线形状的关系等支持性条件 。例如:学生在三力共同作用形成风的示意图中,能准确判断出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以 及风向,但在闭合等压线图(或气旋、反气旋)上读(画)某地风向则束手无策。
【如何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相关文章:
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设计05-20
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09-06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03-01
白鹅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03-15
《黄继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02-21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