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文学的趣味》教案

《文学的趣味》教案

时间:2022-05-05 01:23:32

《文学的趣味》教案范例

《文学的趣味》教案范例

《文学的趣味》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朱光潜;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

  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

  情感目标:

  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教学重点以喻明理、深入浅出的论述技巧。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布置预习任务:

  第一组:查找资料,了解朱光潜及其作品,制作成PPT文件课上展示。

  第二组:调查本校学生读书情况,包括读了多少书,哪类书,对哪类书感兴趣。绘制调查表并作分析。

  第三组: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或名人读书故事,课上交流。

  第四组:介绍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及喜欢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读过很多书,我们的心灵也都曾受到过触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文学作品同样离不开兴趣。那么,什么是文学的趣味?怎样才会捕捉到真正的文学趣味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文学的趣味》,聆听朱光潜先生对我们的教诲。

  二、关于作者1.第一组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情况,介绍朱光潜的生平及创作情况。2.教师补充明确。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美学》(德黑格尔)等。

  三、整体感知

  (一)学生读课文疏通字词。这里要提示学生:字音、字形、字义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泥。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方剂:简称方。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治病的药方。玩索:体味探求。纷歧qí:错杂、纷乱。绮靡:华丽、浮艳(多指诗文)。笃dǔ嗜:特别爱好。

  (二)解题提问:课文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趣味。这里是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

  (三)学生快速浏览,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师明确:趣味是欣赏的基础。

  四、文章研读

  (一)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1.第二组学生交流讨论自己调查学生读书情况。情况预判:学生读书数量少,种类单一,趣味不高,部分学生只喜欢读武侠类小说。

  2.其他各组学生读第②到第④自然段,思考课文中作者的观点。学生思考,讨论。

  3.交流讨论。

  (1)第二组学生派代表阐述调查情况。

  (2)其他组学生指出作者提出的三种毛病。

  (3)教师明确。

  朱光潜认为部分人身上存在着三种阅读趣味的毛病:不知 ── 无趣味 ──精神上的残废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上的中毒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上的短视提示:我们是否也存在上述三种问题呢?五、作业思考:针对朱光潜指出的文学阅读趣味上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作者认为文学欣赏的基础是什么?明确:趣味是文学欣赏的基础。

  2.作者认为阅读欣赏中主要存在哪三类毛病?明确:朱光潜认为部分人身上存在着三种阅读趣味的毛病:不知 ── 无趣味 ──精神上的残废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上的中毒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上的短视二、课文研读

  (一)如何才能诊治阅读欣赏中存在的三类毛病?

  1、第三组学生组内交流搜集的名人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

  2.其他各组阅读第⑤到第⑥自然段,思考总结作者给出的方法。

  3.交流讨论

  (1)第三组学生代表读搜集的读书名言和名人读书故事。示例: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塞涅卡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 ──罗素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笛卡尔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毛姆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笛卡尔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将发射火星。──雨果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 ──爱默生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真正的、有理性的人。唯有这种人能真诚地热爱人,尊重人的劳动,衷心地赞赏人。──高尔基如果你遇到一个具有才华的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爱默生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读者方面,从一字一句阅读开始,通过读完一篇,这观赏就是一个心理学的过程。──川端康成一个人只应该读自己想读的书,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个任务那就收效甚微。──塞缪尔约翰逊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浓厚的智力、兴趣、气氛促使他们去阅读,而阅读是使他们学习得好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读一本好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苏德拉勃卡恩读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有韧性没有记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有悟性,书是死书。三性具备,堪称知识富翁。──魏明伦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读书可启发心灵,就像运动有助身体健康。──斯帝勒和书的缘分就像谈恋爱,越是遭到砍伐杀戮,越是生长得疯狂,热烈。──舒婷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2)其他组派代表介绍作者给出的方法。

  (3)教师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开疆辟土”,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4)思考:我们搜集的这些名言哪些和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呢?

  三、文章的写作技巧分析学生思考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明确:

  (一)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有:

  1、作者在阐述“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方能获得可靠的文学鉴别能力的观点时,以估计山的大小为喻:“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把难懂的道理说得清清楚楚。

  2.将战胜心理惰性获取新的趣味比喻:“开疆辟土”,并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不仅形象地阐明要想获得新的文学趣味,就必须战胜心理惰性,而且突出了惰性的“顽强”与获得新趣味之不易。举例论证,主要是以作者个人亲身体验:学习文言文与语体文、学习唐诗宋词、学习外国文学来论证人类要“想获得一种新的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这一观点。用自身体验作例论材料来论证观点,“现身说法”,在增加文章可信性的同时,使说理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结构特点明确:结构疏密相间,舒卷自如。开头引孔子名言,并不像一般论者那样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由其引出不同的见解,这就让文势为之一顿,令读者精神为之一振。说明三种通病,分三段排列,文章就变得疏朗起来。提出疗救的方剂,继而又进一步论述如何才能获得新趣味,并列举自己的种种经验来论证,文貌则趋于繁密。

  (三)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明确:语言行止自如,繁简适度。语言上,本文视主旨表达的需要,行止自如,繁简适度。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阐明如何使文学趣味高雅、广泛,而不在于批判文学趣味上的欠缺。指出毛病是为了疗治,所以,说明通病只是说出病相,点明危害,而未曾举例详述。而论述如何才能治疗三种通病,获得“活的”、“可靠”的文学趣味是全文的重点,故时而以喻明理,时而现身说法,时而引言论述,用笔就较繁。至于需要不断创造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讲史”,因其不是本文论述的对象,所以只是一句带过。

  四、拓展延伸

  1、第四组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2.拓展阅读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刘墉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中文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鼓励小朋友读不少中文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学的趣味》教案】相关文章:

趣味折纸教案04-17

趣味折纸教案04-17

趣味折纸教案04-17

趣味折纸教案04-17

趣味折纸教案04-17

趣味折纸教案04-17

趣味折纸教案04-17

趣味折纸教案04-17

趣味折纸教案04-17

趣味折纸教案04-17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