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假教学反思及其修正策略
浅谈假教学反思及其修正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性教学自提出就受到教育界人士的追捧,在大力提倡反思性教学的今天,我们对反思性教学进行再反思就会发现,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存在大量的无效的假反思。
1假教学反思的表现
之所以称之为“假反思” ,是因为这些教师或没动力或没能力真正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1随意性反思。有的教师以为教学反思就是对已结束的教学进行回顾,自由而散漫地思考,这种不带有特定目的的教学反思经常是无效的,想来想去也就那么一些优点和缺点,没有提高,有时候甚至陷入胡思乱想之中。教学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与其他师生合作进行,有一定的目标和路径。
1.2装饰性反思。装饰性反思表现为教师确实做了一些反思活动,例如向学生发放评教问卷、向同行咨询等,但是这些意见收集起来后并不认真对待,要么放到一边,要么简单否定,要么内心有一1.种天然的排斥、抗拒,或者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就是不去试验,满足于纸上谈兵,实践教学依然如故,年年课改我自“岿然不动”,反思成了一个“装饰品”。
1.3择优性反思。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的倾向,在教学反思时也会出现,在公开课后表现尤为明显,拣好的优点说,对缺点和不足不是回避就是一句带过,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思整个教学活动。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可以分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1.4理想性反思。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我要是有什么什么就好了。”“我要是那样做就好了。”总是拿着完美的理论和别处最优的条件作为参照对象,以致于怨天尤人或总处于一种不自信的状态。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时候外界条件是一时无法更改的,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合理性”的追求,而不是理想性的追求。
2假教学反思的修正策略
2.1主客我平等反思。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探讨自我的内在结构时,首次将自我分成主体自我(I)和客体自我(me)。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主体的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自己的精神、意识和灵魂;客体的我则是个体在与教学环境的接触中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做出的一切及其后果。我们要搁置先入为主的判断,腾出思维的空间,集中精神,摈弃杂念,怀着中立、超脱的态度平等地看待客体自我,思考哪些是我可以做到的,哪些是不能做到的,哪些可以做到更好。这样,洞察力随着思维大门的开启而悄悄来临,反思的魅力就会随着闪光。
2.2寻找合适的路径。
首先要解决反思什么,其次是怎样反思。反思的对象可分为:
(1)教学思想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否符合教育法律法规要求,是否与普遍的教育规律相一致,是否与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是否与学校的总体工作布局同步,是否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相符合。
(2)教学内容反思。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有无拔高或降低标准,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的。
(3)教学方式方法反思。反思课程是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是否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反思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否得宜,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4)教学效果反思。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加以调整;从作业中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进;从考试检测中反思所暴露的问题,及时加以补救;从教学调查中获取信息,及时加以整改;重视家长的评价和要求,因为家长往往是学生意见的间接转达者。
(5)师生关系反思。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主体间平等的关系。要把反思与良心或责任感结合起来,觉得不反思便难以充分履行责任。反思行为的习惯性使教师“能够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不仅“有能力针对自己的主观性进行反思”,而且有勇气站到自己的对立面,通常能坚持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行为;遇事总是讲道理善解人意,将心比心。反思的方法则包含课后小结、听课与集体备课、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
3加强反思能力素养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进行教学反思的参照性知识,才能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价。这方面的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其次,必须科学地掌握教学反思的技能,在研究小组的群体作用下,才能保证反思的合理性。这些技能主要有经验技能、分析技能、评价技能、策略技能、实践技能、交往技能等。再次,在实施中必须艺术地运用反思方法,才能在反思中获得创造性的效果。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记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和行动研究”四种反思的方法。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还可改造后再用。反思主体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 技能与方法,才有了完成教学反思任务的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了这些知识、技能与方法的作用,才能保证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合理性、创造性。
4注重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的反思是一种实践取向的反思,表现为“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要在行动中反思,以行促思,而不是凭空想像。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行为和思考,也可以对自己反思的结论在实践中进行试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教学实践改革中取得成效,这个反思才算有效。实践证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虽然不如理论性知识显而易见,但在教师接受外界信息(包括理论性知识)时起过滤的作用,并在教师解释和运用此类知识时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指导(甚至决定)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虽然大部分教师对自己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缺乏明确的意识,但它实际上影响着教师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和做法。所以我们要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水平,尽量做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从而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教学反思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和坚持,还要不时对教学反思进行再反思,反对假反思,提倡真反思,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为新课程改革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汤文华.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及其策略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32).
余国良.教学反思素养的系统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8).
【浅谈假教学反思及其修正策略】相关文章:
策略教学反思大全03-20
浅谈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03-19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反思03-19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反思03-19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反思02-24
教学设计题备考策略03-19
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总结01-28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反思(精选25篇)03-17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有效策略报告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