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新尝试新惊喜的总结
新基础新尝试新惊喜的总结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班级是学校机体的细胞,学生在校生活的“家”。要注重把班级还给学生,使班级成为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在参加工作的这些年里,我对“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进行了一些探索,在班级管理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方式。
“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曾指出,在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中,作为教育性组织的班级主要有管理集体、学习集体、团结集体、自主集体、民主集体等几种存在形态,而创建“民主集体”是21世纪学校教育中班级建设的新目标。
在早期的探索中,由于我刚接手的四年(2)班是个新组成的集体,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各种行为习惯都显得参差不齐。我以“民主建设”作为班级管理的唯一手段,对班级进行了单纯的“民主”管理,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没过多久,问题就出来了。当时师生之间并不了解,自主管理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像一群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另外,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把“民主”等同于“自由”,自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连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都不懂,很难开展常规教育。实践证明,这种缺少调控的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民主集体”必须要以“管理集体”、“团结集体”、“学习集体”和“自主集体”为基础。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我对班级状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对孩子进行个别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成长需要,我决定采取“三步走”的班级管理模式:先把班级建设成“管理、团结型集体”,再发展成“学习、自主型集体”,最后形成“民主型集体”。
“民主集体”必须要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维持秩序是正常开展教育活动的起码条件。因此,在第一阶段我先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把工作重心放在常规教育上,让学生配合老师,服从管理,建立一个“管理型的集体”。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自身还没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在班级建立严格的规范,借以保证学习知识所需的课堂秩序尤为重要。为此,我和班委们一起回顾了班里在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大家都认为要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改善班级现状。
班长灵机一动:“学校每个学期评选的‘银河之星’是全校同学共同争取的荣誉,为何不利用这一品牌效应来帮助我们呢?”“对啊,我们也可以创设个‘每月之星’,同学们的积极性一定能大大提高。”大家一致赞成,认为可以从文明、纪律、环保、学习、阅读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标准,每月评出文明之星、纪律之星、环保之星、学习之星和阅读之星。当然,具体的评分细则还得靠全班同学共同商议。
于是,一次改变班级命运的主题班会——“我为班级出点子”召开了。会上,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认为:“犯了错误光靠扣分作为惩罚,这不仅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还可能达不到纠正错误的目的。”“犯错的同学应该为大家做点实事作为补偿。”“犯小错误,如上课插嘴的,要先向全班道歉,再让他们表演一个节目。”“错误严重点的,如说话不文明,除了道歉,还要为班里做一件好事,例如擦窗户、擦地板。”“犯严重错误,如打架,要写一份自我反思,请求全班原谅。”……孩子们畅所欲言,不一会儿,“每月之星”评分细则已初见雏形。
接着,“每月之星”进入试行阶段。很多“捣蛋鬼”在自己制订的标准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就算偶尔犯错,也能自觉地接受这种特殊的“惩罚”。在试行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了有的行为在细则里缺乏体现,例如“针对后进生的进步可以增设‘进步之星’。”……“每月之星”在试行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案。此后,我经常收集孩子的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利用明星榜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同学,对得分较低的,进行个别交谈,耐心地教育他们。在“每月之星”的激励下,孩子们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个“管理、团结型的集体”形成了。
当然,班级建设不能仅满足于维持秩序,还要形成一个“学习、自主型集体”。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型集体”的基础。以前,我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致在一次公开课上,孩子们有的翘起二郎腿,有的斜着身子坐,有的弯腰驼背,有的写字时眼睛几乎贴着桌子……种种不良习惯暴露无疑。评课老师一针见血的评价引起了我的思考。是啊,如果老师面对如此多的不良习惯而不顾,不引导,又何谈思想教育与人格培养呢!
经过反思,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制订了《“今天我做到了吗”语文学习习惯自我评价表》。正确的坐姿、正确的书写姿势、勤查字典、独立深入的默读、声情并茂的朗读、专心听课、聆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见解、敢于口头作文、有效的预习、多读书报并作好记录、勤写课外练笔、自觉修改作文、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大方文明的语言习惯等等,这些习惯都是判断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我把以上习惯列成表格,以学生自评为主,老师、家长监督为辅,每天统计出“今天我做到了多少项”。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孩子已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自主学习。
有了管理制度的基础,有了集体凝聚力的坚实后盾,有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每一位孩子就能充分展现自己,班级就成为了一个“民主集体”。
有一次,几个孩子向我提出要参与班级管理的要求,我觉得他们的提议不错,于是,组织班委们共同商议,并征询了同学们的意见。在一次班会课中,我们决定设立多元化的工作岗位,工作人员要进行民主推选,民主评价,实行岗位轮换制。除了常务班长、值日班长、纪律、劳动委员等常规岗位以外,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还新增了多个岗位。
班里有个生物角, 里面的花都是学生自个儿捐献的,有的好长易活,有的名贵高档,要照顾好这些花儿,就要专人管理,我们管他作“花王”。小明的父母是花农,他从小就对养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不同植物的养殖方法有独特的见解,“花王”这个职位非他莫属。
为了加强班里的环保习惯,孩子们自发组织了一支“环保小分队”,由当月的“环保之星”带队,每天负责检查教室卫生,监督同学的环保行为。
每个人的职责明确了,管理起来也方便多了。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凡老百姓能做的,班干部决不插手;凡班干部能做的,班主任决不插手。”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有机会真正当上“小管家”。
刚开始,孩子们还能热情高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可过了一段时间,面对每天重复的工作,有的显得有点厌烦了。有什么办法才能长久地调动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呢?一次班会给了我启示。
那时,我们正讨论着网络游戏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一位“网络高手”说:“网络游戏分等级,如果玩得好就能升级,成为高手,所以我要再积极点,争取升级。”有竞争,人才会有动力,为何我不把这种“等级制”运用在班级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呢?一个岗位分多个等级,“能者进而由之,不能者退而休之”。升级的标准制订了,“小管家们”为了能在每周的岗位评议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尽职尽则,争取获得晋升的机会。就拿小周来说吧,他每天负责整理书架,除了做好分内事——借还书登记以外,还额外捐了不少好书,把一些丢弃在一个角落的残书进行“大变身”。他为班里的图书管理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职位不断提升,从普通的图书监督员晋升到管理层,最后提拔为图书馆长。
在升级的激励下,孩子们发挥出各自特长,为班出谋划策,像一个个装饰家居的小主人,精心地把班里的每个角落都重新布置过了。从板报和文明标语的设计、制作,到生物角小植物的摆放、更换,都凝聚了他们不少心血,班级成了孩子们快活的小天地。
在这个由孩子们亲手构建的小集体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互助互爱,俨如一家人。班长小杰就在班会上说过:“在家里我们都会做家务,其实,在班里也像在家一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当时,全班同学都会心笑了……
有一天,我刚回到学校,一个孩子兴致勃勃地拉着我说:“老师,您回家啦!” “家?”多熟悉的感觉啊!起初,我还以为那只是孩子一时口误,没把它放心上。谁知,没过几天,我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把班级叫作“家”了,“老师,昨天家里的门坏了,今天我把它修好了。”“今天轮到我们几个做家务了。”“我给家里带来了一盆仙人掌。”……
是啊!无须老师讲太多的道理,一句句贴心的话,一段段难忘的经历,无形中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里已不再是集体,而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孩子们终于回“家”了!
【新基础新尝试新惊喜的总结】相关文章:
认识新伙伴的教案03-20
新一年了,我的爱情总结范文08-21
新的课程改革之教学反思03-20
新销售经理工作计划07-15
2018年市新农办个人工作总结03-19
关于新媒体妇联宣传工作的调查报告精选02-20
新班主任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