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探期末复习总结资料
普通物探期末复习总结资料
篇一:普通物探期末复习总结----名字解释
重力部分名词解释
1重力勘探 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之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物探方法。2. 大地水准面以平静海平面的趋势延伸到各大陆之下所构成的封闭曲面3. 重力物体所受重力应为地球的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矢量和4.剩余密度 异常体相对于围岩的密度差称为剩余密度5. 剩余质量异常体与相同体积围岩之间的质量差称为剩余质量
6.重力异常 是地质体的剩余质量在测点所产生的附加引力的铅直分量7.岩(矿)石的密度 是指在自然蕴藏条件下,单位体积岩(矿)石的质量8.正问题也称正演,是指给定地质异常体的形状、产状和剩余密度分布,通过计算得出重力异常的大小、特征和变化规律等9.反问题也称反演,是指根据重力异常的数值大小、变化规律等场的特征,结合已知的地质资料和地质体的物性参数,求解地质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等10.绝对重力测量 对于一个数学摆,根据摆动周期 T 与摆长 l 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11. 相对重力测量现代重力仪大多采用重力平衡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平衡位置因重力变化而产生的位移,进而测量重力变化,这种方法称为静力法,可以测量任意两点间的重力差值,即相对重力值,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相对重力测量。12.重力基点:为了检查重力仪的零点位移、确定合适的零点改正系数、减少误差的积累和提高重力测量精度,在测量之前,要在工区内确定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称重力基点。13.重力基点网 指工区内一系列基点所构成的控制网14.重力测网 又称重力普通网,是重力勘探野外观测中一系列测点所构成的普通网15. 零点漂移在相对重力测量中,由于重力仪灵敏系统的弹性疲劳、温度补偿不完全等因素,仪器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该现象称为零点漂移,如果叠加上重力日变的影响,则称为混合零点漂移 16. 外部校正在得到测点准确的重力值之后,为提取地下地质异常体在测点上引起的重力异常,还应该消除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校正,这部分校正称为重力观测数据的外部校正17.地形校正:消除测点附近地形起伏对重力观测结果数据的影响;18.正常场(纬度)校正:消除测点与基点间纬度差异而造成的重力变化19.中间层校正:消除测点基准面与基点基准面之间水平中间层的重力影响 20.高度校正:消除测点相对于基点的高程差而造成的重力数值变化21.布格校正 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都与测点的高程大小有关系,通常把这两项合并起来称为布格校正22. 布格重力异常观测重力差值经过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之后得到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23.均衡重力异常 是指根据地壳均衡理论,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均衡校正后得到的重力异常24.均衡校正 就是消除地形起伏及由此而在大地水准面与均衡补偿面之间引起的密度变化对测点重力值的影响。25. 自由空间(气)异常对实测重力值只做正常场和高度校正而不做其他校正,所得的重力异常称为自由空间(气)异常26. 目标异常在重力勘探中,由目标构造、矿体等因素引起的重力效应是目标异常27. 区域异常在叠加异常中,由深部或区域性地质因素引起的成分往往具有范围大、幅度大、变化平稳的特征,这样的异常称为区域异常28. 局部异常研究对象引起的异常一般具有范围小、幅度小、变化比较明显的特征,这样的异常称为局部异常29. 解析延拓由观测平面上的重力异常,通过数学计算得出另外一个高度平面上的异常值,这种变换方法称为解析延拓。30. 向上向下延拓换算平面在观测平面以上称为向上延拓,反之,换算平面在观测平面以下则称为向下延拓31.重力资料的地质解释 就是根据异常的分布特征,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岩(矿)石的物性参数,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做出地质结论
磁法勘探部分
1.磁法勘探 是以不同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磁场及人工磁场的变化规律,用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物探方法。2. 磁场强度单位磁荷在场中某一点所受的力就是该点的磁场强度.3. 磁偶极子或磁偶由于正负磁极总是成对出现,不可分割,因而将其视为整体,称为磁偶极子或磁偶 .4. 极化和磁化现象放置于磁场空间的介质的分子电流将受到磁场的作用,导致介质分子电流的定向排列,呈现极化和磁化现象。5.磁极化强度 的定义是单位体积内的磁偶极矩6.磁化强度 的定义是单位体积内的磁矩7. 磁化率 描述介质被磁化难易程度的物理量8. 地磁场 存在于地球周围的具有磁力作用的空间9. 地磁要素 地磁场是矢量场,研究中令 x 轴指向地理北,y 轴指向地理东,z 轴铅直向下,地磁场 T 分解为:北向分量为 X,东向分量为 Y,垂直分量为 Z。T在 xoy 面内的投影为水平分量 H,H 的方向即磁北方向,H 与 x 的夹角(即磁北与地理北的夹角)为磁偏角 D(东偏为正),T 与 H 的夹角为磁倾角 I(下倾为正)。X、Y、Z,H、D、I T 统称为地磁要素。10. 地心偶极子现代地磁场可用一个磁心位于地心,磁轴与地理轴夹角为 11.5o,磁矩约等于 7.9×1022A.M2 的磁偶极子的场拟合,称该磁偶极子为地心偶极子。
11. 非偶极子场世界地磁图上的等值线不是均匀分布的,甚至在某些地区形成闭合圈。从世界地磁图中减去偶极子的场 T0 所得的差值即为非偶极子场 12.磁暴(Geomagnetic Storm)是一类无明显周期的强烈地磁扰动,变化幅度可达数百至上千纳特,形态不规则,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至数天13.地磁脉动 是一类具有似周期结构特点的微弱地磁扰动14.反/抗磁质 磁化率小于零的物质称为反/抗磁质15. 顺磁质磁化率大于零的物质称为顺磁质16.铁磁质磁化率 远大于零且不为常量的物质称为铁磁质17. 饱和磁化强度随着外磁场 H 的增大,磁化强度 J 开始增加很快,然后逐渐减慢。当 T 增加到某一数值 Hs 时,J 不再增加,磁化达到饱和,这时的 Hs 称为饱和磁场,Js 称为饱和磁化强度18. 剩余磁化强度 减小外磁场,J 并不沿原来的曲线下降,且减小的速度较慢,当 H 减小到零时,J 并不等于零,而是保留了一部分数值 Jr,称为(等温)剩余磁化强度。19. 磁滞现象 铁磁介质这种磁化强度的变化始终滞后于磁化磁场的现象称为磁滞现象20. 碎屑剩余磁性或沉积剩余磁性沉积过程中,磁性碎屑颗粒受当时的地磁场作用而定向排列,固结成岩后呈现出磁性,这种磁性称为碎屑剩余磁性或沉积剩余磁性21. 化学剩磁成岩作用中,相变(重结晶)或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产生某些磁性物质使岩石具有磁性,这种磁性称为化学剩磁22.磁异常的地质解释 就是根据异常的分布特征,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岩(矿)石的磁性参数,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做出地质结论.
电法勘探部分
1电法勘探:以不同岩(矿)石之间的电磁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质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电磁场和/或人工电磁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进行地质勘查和实现找矿目的的物探方法。2电阻率法:是以不同岩(矿)石之间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实现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方法。3视电阻率:地下介质的电阻率是复杂多变的,实际的野外电阻率测量不可能单独获得某一部分均匀介质的电阻率,所以实测结果都是各种介质的综合反映,具有与电阻率相同的量纲 4电阻率剖面法:一种是保持测量装置不变,相当于测量深度范围近似相等,装置整体沿测线移动,逐点测量,得到一定深度范围内电阻率沿测线的横向变化情况5电阻率测深法:另一种保持测点位置不变,供电极距逐渐变大,逐次测量,得到视电阻率随供电极距的变化曲线,反映的是测点局部位置介质电阻率的垂向分布情况,这种方式称为电阻率测深法6地电模型:电阻率法的正演需要给出介质的几何参数和电性参数7量板:在简单模型条件下,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到视电阻率的理论曲线8电测深曲线的等值现象: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都是在有一定误差的情况下得到的,在误差范围内,不同的地电断面可以对应相同的电测深曲线9 S等值:在H型曲线中,等值现象的规律是相同的曲线参数可以不同,但参数的比值 v2/u2 保持恒定,实际上是第二层介质的电导 s2=h2*b2 恒定。10 T等值:在K型曲线中,等值现象的规律是不同曲线保持v2*u2不变,即中间层的横向电阻 T2=h2*p2 不变。11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为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的一种电阻率法勘查技术。其理论基础与常规电阻率法相同,不同的测量技术。12电磁感应测深法:是以地壳中岩石和矿石的导电性和导磁性差异为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观测和研究电磁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从而解决地质研究和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组电法勘探方法。13各种电磁感应测深法利用不同频率(10-3~108hz)的谐变电磁场或不同形式的周期性脉冲电磁场作为场源信号,前者称为频率域电磁法,后者称为时间域电磁法。14电磁系数:在电磁场理论中,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密度的比值15等相位面为平面的电磁波被称为平面电磁波。等相位面上场的振幅为常数对应于均匀平面电磁波,否则为非均匀平面电磁波。15频率电磁测深法:是在频率为几十-几万赫兹的范围内,通过改变电磁场的频率,探测岩层电阻率随深度的变化,以了解地质构造和实现找矿目的的一种人工场源电磁法。19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在地面上同时观测天然变化的、互相垂直的电磁场分量,用以探测地球内部电性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称磁大地电流法
篇二:物探总结
按场分:重、磁、电、震、放、热
按工作空间:航空、地面、海洋、井下
按目的:金属、石油、煤炭、水文、工 程、
重力测量的地质任务
根据重力测量或重力勘探所承担的地质任务及勘探对象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区域重力调查;能源重力勘探;矿产重力勘探;水文及工程重力测量;天然地震重力测量等。 磁异常的起因取决于地球磁场和岩(矿)石磁性,两者是磁法勘探的物理基础。 磁法勘探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设计阶段。 (2)施工阶段。 (3)数据处理阶段。 (4)解释分析和提交成果报告阶段。
方法分类(1):
天然场源法:自然电位法、大地电流法、大地电磁法等。 人工场源法: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等。
方法分类(2):
传导类电法: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
发极化法等。
电阻率法:剖面法(二、三极剖面、联合剖面等)
电测深法
感应类电法:电磁剖面法(偶极剖面、航空电磁法等)
电磁测深法(大地电磁测深、频率测深等)
激电法可以沿用电阻率法的各种电极装置,其中用得比较广泛的有中间梯度(中梯)、联合剖面(联剖)、对称四极测深(测深)和偶极一偶极(偶极)等装置。
在很大地区范围内观测到的地球天然交变电磁场称为大地电磁场。
其传播的动态特征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称为运动学特征;另一是波传播中它的振幅、频率、相位等的变化规律,称为动力学特征
影响地震波振幅的因素很多,激发条件决定了地震波的初
始振幅,波前发散和介质吸收是地震波向外传播时,影响振幅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
视速度:所谓视速度,就是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
视速度与真速度之间的关系,叫做视速度定理 。
波沿测线传播的视速度大于真速度。
视速度一方面决定于真速度,更决定于波到达地面的入射角。
产生反射的条件是,上下介质的分界面必须是波阻抗的分界面。
1、地球物理场的概念
地球物理场,是指存在于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的、具有物理作用的物质空间。
2、地球物理异常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地球物理异常
3正常重力位
引入一个与大地水准面形状十分接近的正常椭球体来代替实际地球,并假定此椭球体内部物质密度均匀或呈同心层状分布。这样,该球体表面上各点的重力位便可根据其形状、大小、质量、密度、自转的角速度及各点所在位置等由理论公式计算出来。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重力位就称为正常重力位,求得的相应重力值就称为正常重力值。
磁法勘探 是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它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电法勘探以岩、矿石之间电磁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电(磁)场
在地下的分布规律,探查地质构造和矿产
资源。
岩、矿石的自然极化性:某些岩石和矿石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会呈现出极化状态,并且在其周围形成自然电场,这便是岩、矿石的自然极化。
瞬变场是指那些在阶跃变化电流源作用下,地中产生的过渡过程的感应电磁场。因为这一过渡过程的场具有瞬时变化的特点,故取名为瞬变场。
电阻率法是以地壳中岩石和矿石的导电性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并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中电流场(稳定场或交变场)的分布规律达到找矿目的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分支方法。
充电法 许多金属矿体及某些高矿化度的地下水,相对其周围岩石而言,电阻率很低,可近似地看成是理想导体。这样,当它们局部在地表出露或被某种勘探或开发工程揭露时,如果向这种天然或人工露头充电,并观测其充电电场的分布,便可据此推断整个地下良导电地质体(矿体或高矿化度地下水)及其周围岩石的电性分布情况,解决某些特定的地质问题。 自然电厂法在一定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下,地中存在的天然稳定电流场称为自然电场。基于研究自然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达到找矿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一种方法称为自然电场法。 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
电磁感应法 是以地壳中岩石和矿石的导电性和导磁性差异为主要物质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观测和研究电磁场空间分布规律,从而寻找地下有用矿床或解决地质关题的一组分支电法勘探方法,简称电磁法
电磁测深法 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研究天然或人工(可控)场源在大地中激励的电磁场分布,并由观测到的电磁场值来研究地电参数沿深度的变化。
瞬变电磁法(TEM)是利用敷设在地面的不接地回线(大回线、线圈)通以脉冲电流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或利用接地线源直接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电流场,使地下导电介质因电磁感应现像产生感应涡旋电流,从而形成随时间变化的二次电场和磁场;在一次场的间歇期间,测量这二次电场和磁场及其随时间的衰减。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就是用人工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地震),研究振动在地下的传播规律,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和有用矿藏(如石油,煤田等)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描述质点位移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图形叫做波形
“波形特征”,就是指振动相位数、视周期、视振幅及其相互关系。
吸收衰减:实际介质并非完全弹性介质,于是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能量的衰减要比在完全弹性介质中的衰减要快,这种衰减称为介质对波的吸收衰减
波的散射: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平滑的分界面,或者遇到与波长比较起来不大的不均匀体。就会产生漫反射或绕射现象,而形成向各个方向传播的波,称为波的散射现象。
时距曲线:根据波的到达时间t和观测点的坐标x和y,就可以做出t=f(x,y)的关系图形,这个图叫时距图。t=f(x,y)的关系曲面叫时距曲面。观测点沿直线分布,观测时间t和观测距离x的关系曲线叫时距曲线。
全反射波当地震波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时,入射波的全部能量,都转换为反射波,即在临界点A以外的分界面上,没有透射波产生,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全反射。
折射波
由上面分析可知,当V2>V1时,透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透射角也随之增加,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i时,透射角β增加到90°,这时透射波就以V2的速度沿界面滑行。我们称这时的透射波为滑行波。
地震资料反演
在地球物理学中,用某一数学模型描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称作正演过程。相反,根据地球表面观测到的物理现象(或数据)推测地球内部介质物理状态的空间变化及物性结构,这个过程在数学上称反演过程。反演过程构成的数学物理问题称作反问题,求解反问题的方法称反演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电阻率法观测系统。与常规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野外信息采集过程中可组合使用多种装置形式,因而采集的信息量大,数据观测精度高,在电性不均匀体的探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1工程物探的应用范围
(1)区域性地质调查。
(2)工程地质环境调查。
(3)工程施工或巷道掘进过程中的超前预测。
(4)工程施工质量及工程现状的检测。
(5)环境地质方面。
(6)水资源的调查。
(7)考古及文物保护方面的调查。
2工程物探前提及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1)前提 1、要有物性差异
2、有一定规模3、干扰小
(2)可解决的地质问题:
1、覆盖层、风化带厚度、基岩起伏形态、潜水位深度;
2、断层、破碎带、裂隙带、溶洞等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推断含水情况;
3、岩土,岩石动弹参数测定,岩体稳定性评价;
4、滑坡、陷落柱、洞穴探测,路基、水坝探查;
5、桩基检测;
6、地下电缆、管道分布探查,检漏;
7、地下水资源勘查;
8、环境污染及地质灾害监测。
3决定岩石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1、岩石中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
2、岩石中的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多少;
3、岩石所受压力的大小。
4磁法勘探它具有如下特点:
①轻便易行、效率高、成本低,在许多情况下效果良好。
②工作领域广、不受地域限制,可广泛应用于空中、海洋、地面与钻井中。
③岩石原生剩余磁化强度矢量与成岩时的地磁场有关,因而具有记录成岩时地磁场的功能,有人称之为古地磁场的记忆器。
④应用范围广。
5、影响岩石磁性的主要因素
岩石的磁性是由所含磁性矿物的类型、含量、颗粒大小、结构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决定的。
(一)岩石磁性与铁磁性矿物含量的关系。一般来说,岩石中铁磁性矿物含量愈多,磁性也愈强。
(二)岩石磁性与磁性矿物颗粒大小、结构的关系
在给定的外磁场作用下,铁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不变,颗粒粗的较之颗粒细的磁化率大。 此外,铁磁性矿物在岩石中的结构对其磁化率也有影响。当磁性矿物相对含量和颗粒大小都相同,颗粒相互胶结的比颗粒呈分散状者磁性强。
(三)岩石磁性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高温与高压对矿物和岩石的磁性会产生影响。
岩石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比单纯矿物复杂。
6应用磁法勘探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
①探测对象与围岩(或周围环境)有磁性差异。由这种差异引起的磁场变化,能为现代磁力仪测出来。
②与探测对象无关的干扰因素产生的干扰磁场与探测对象产生的磁场相比,足够小或有明显的特征,可以被分辨或消除。
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用磁法勘探解决问题。
7磁异常解释的一般原则
(1)以地质为依据
(2)以岩石物性为基础
把地质规律与岩石物性结合起来就可以建立合理的物理—地质模型,作为磁异常解释的初始模型。
(3)循序渐进,逐渐深化
由于不同比例尺、不同网度和精度的磁测工作其解决地质问题的重点和深度不一样,一般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区域到局部逐渐深人细致的原则。
(4)定性与定量、正演与反演、平面与剖面解释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解释的结合可以使两者互为补充,逐渐深化;正演和反演相结合可以不断修改补充原有解释模型,减少反演解释的多解性;平面解释与剖面解释相结合,一方面利用模型剖面的精细解释、控制修正平面解释,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平面解释的总体规律来指导剖面模型建立。达到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提高解释成果质量的目的。
(5)综合解释
(6)多次反馈,不断修正
8根据磁异常推断断裂、破碎带及褶皱
用磁法能圈定断裂带、破碎带,是因为断裂的产生或者改变了岩石的磁性,或者改变了地层的产状,或者沿断裂带伴有后期或同期岩浆活动,或者沿断裂两侧具有不同的构造特点。 9充电法的应用条件是:
1、被研究的对象(充电体)至少已有一处被揭露或出 露,以便设置充电点;
2、充电体相对围岩应是良导电体;
3、充电体规模越大,埋藏越浅,应用充电法的效果越理想。
10、激发极化法的应用范围
(1)金属与非金属固体矿产的勘查
(2)寻找地下水
(3)油气田和地热田勘查
11、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及岩石的波速特征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主要因素
(1)岩石的密度
一般情况下,岩石越致密,波速越高。
(2)孔隙度
岩石实际上是双相介质,地震波就在这种双相介质中传播。
(3)压力与温度
地压大,介质的密度增大,波速也增大。而温度主要和岩石组份的状态(晶化或熔化等状态)有关,这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岩石的弹性性质。地压和温度对波速的影响,主要对深部岩层作用较大,在浅部中通常可不考虑。
(4)埋藏深度和地质年代
通常岩层的埋藏深度愈大,受到上覆岩层的压力愈大,使其孔隙度变小而密度增大,
因而波速也愈大。一般年代老的岩层比新岩层具有较高的波速。就某一地质年代的地层而言,
篇三:综合地球物理--重点总结
1、能够正确区分普通的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与波阻抗反演剖面,并分析说明3种剖面的各自特点及其主要差异。
(1)水平叠加剖面特点:
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需经时深转换。
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
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的反射子波叠加、复合的结果
5、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如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
(2)偏移剖面特点:
正确进行DMO处理及选择最佳的叠加速度下偏移归位的时间剖面。相对于水平叠加剖
面而言,信噪比提高,断层现象清楚,绕射波收敛,反射波归位。是地下构造形态以及层位信息比较真实的反应。
(3)波阻抗反演剖面
波阻抗反演剖面主要反映了波阻抗反演得到的密度、速度信息。将界面信息转化为
层内信息,用以推测地下岩层结构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
差异:水平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均反映了界面信息,纵轴均为时间轴,而波阻抗反演剖面反
映了层内信息,剖面中色谱的信息反映的速度或密度或波阻抗的信息。水平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比较而言,存在回转波,断面波,绕射波等现象。
6.获取地震数据的主要途径
CSP
CMP
一、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 CRP CIP,CFP,AVO
CO
LANDMARK 褶积模型GEOFRAME EPOS 波动方程 专业软件
四、各种变换、反演、特殊处理 另类数据
付氏变换(大)
(1)小波变换
(小尺度) S变换、广义S变换(中)
(2)曲波变换
C1---互相关
(3)相干分析 C2---协方差矩阵
C3---
特征向量
AI--波阻抗:s(t)=r(t)*w(t),不使用叠前数据(除零偏移距);
(4)反演 井-震联合反演
A.佐普利兹方程近似解
EI--弹性阻抗B.佐普利兹方程精确解
C.波形反演
.
(5)各种属性体
3D VSP
开发地震
TLS----时移地震
(6)特殊处理成果数据
CWS
1-3
三个角度、三个深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偏移剖面经时深转换后所得的深度是什么深度?有何前提条件?
(2)当测线平行于地层走向时,即α=90°,此时可得:视倾角=0,表明反射波同向轴是水平的。但反射平面是倾斜的,它垂直于界面,不垂直于地面。因此在沿地层走向时间剖面上只有法向深度h,而真深度并不在这个射线平面内。这时在过测线的剖面内由地面上一点O作垂直向下的垂线与界面相交得到的是界面的视铅垂深度,且等于法线深度h。
(a)如果采用的是2D偏移,偏移剖面转换的是视铅垂深度。偏移速度是与倾角没有关系的,2D偏移是针对一条测线而言的,测线的方向就有可能与构造倾向有偏差,所以是视铅垂深度。
(b)如果是采用的3D偏移,偏移剖面转换的就是真深度。
第二章答案
(答案可能有少许差错,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
1.给定一张构造图你会分析解释吗?(具体图的分析)(可自我扩展)
(1)首先判断构造图的类型,等t0图或其他,注意坐标系及图例。
(2)根据图,判断其中的构造,并会分析。(走向/倾向/倾角/背斜/向斜/断层性质等)
2.古潜山、盐丘、火山岩、砂砾岩的地球物理特征有哪些?使用什么方法勘探或检测这些特殊岩性体?(可自我扩展)
1)古潜山、盐丘、火山岩、砂砾岩的地球物理特征
古潜山:在重、磁、电等普通物探资料上表现为明显的异常
地震剖面上识别古潜山的标志
(1)古潜山的顶面是一个不整合面,物性差异大且变化也大,反射能量强,具有不整合面反射波特点,其外形如常见的山、丘陵。
(2)低频相位较多,相邻道时差大(地层倾角大所致)。
(3)水平叠加剖面上常伴有大量的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特殊波的出现,剖面特征比较复杂。
(4)如果潜山内部地层相对稳定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则其内部反射特征也比较明显, 可有标准反射层出现,且与潜山两侧地层的反射同相轴呈明显的角度接触。但大部分地 古潜山内部难得追踪到品质较好的反射同相轴。
火山岩、砂砾岩:产生高密度、强磁性等物性异常
盐丘:地震剖面,剖面上礁块表现出顶部为强反射,内部弱振或空白,两侧有上超,顶 部见弯曲,侧翼底部有绕射,速度有异常及外形呈丘状的特征。另外,根据礁块左右反射、 同相轴的连续性、振幅的强弱等反射特征来确定前礁块和后礁块带。
2)使用什么方法勘探或检测这些特殊岩性体?
【普通物探期末复习总结资料】相关文章:
关于期末复习资料的总结04-27
物理期末复习总结08-04
高三政治复习的资料总结05-09
二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06-12
期末复习计划总结07-31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备考复习资料总结06-20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总结06-19
《詹天佑》课文的复习资料总结06-20
《世说新语》复习资料的总结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