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幼儿的探索和实践的总结
批评幼儿的探索和实践的总结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在不断认知和成长的阶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瑕疵和错误,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科学的运用批评工具去沟通、引导、鼓励幼儿去改正缺点,最终达到让他们提高认识、自我进步的目的。
3-6岁的孩子认知处于形象性阶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在行为方面自控能力差,他们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源于教师与父母的评价。该阶段幼儿的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快乐、悲伤、愤怒、恐惧都有了,道德方面属于服从权威和避免惩罚的阶段,因此给予正确的批评是必要的。
一、教育者自我管理的成功是批评的良好开端
当运用批评的手段来实施幼儿教育时,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在了解事件和情绪控制方面来做好自我管理。
首先要了解事情的全过程。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才不会是被批评者觉得是空穴来风,特别是幼儿处在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只有客观分析幼儿所犯的错误,有的放矢的进行批评教育。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枉过正的效果,而且如果批评不到点子上,会让幼儿觉得我做错了无所谓,甚至渐渐地会形成侥幸心理,反之,如果老师每次都能一针见血的指明问题,幼儿就会觉得老师十分厉害,以后就自觉遵守了。
其次要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防有过失的言语或行为伤害到孩子,这样保证了在教育批评的过程中,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与过激行为。例如:当老师教室里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只看见两个孩子在一起拉扯,其中一个孩子哭了,旁边围观的孩子告诉老师,其中一个孩子打了另外一个孩子,而被打的孩子在哭。这时候,教育者千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会批评那个打人的孩子,或许教育者会火冒三丈,或出于“同情弱者”的情况,来训斥一顿那个打人的孩子,但是教育者请切记在批评孩子前必须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等情绪平静后再来处理事情,教育者可以将两个孩子一起叫过来,听他们的陈述,听完后再批评也不晚,那样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有好处,更有利于看清楚事情的真相。
二、成功批评策略是影响效果的关键
批评是一名语言的艺术,古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教育者在批评幼儿过程中,要讲究策略,让那些挖苦、预言、比较等批评方式避之又避,通过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的语言沟通,让小朋友心悦诚服,让“忠言”不再“逆耳”。
1、批评要及时。孩子犯错后,教育者要及时的批评孩子,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时间上有个缓冲,那么孩子就会忘记刚刚自己犯的错误,以至于错过最好的教育时段。比如:在活动中听故事的时候,有个孩子在自说自话的还影响到其他的孩子,教育者就要及时制止这种现象,轻则用眼神去看一下这个孩子,或者俯身去摸摸孩子的头,以此来提醒孩子,如若不然会影响到全体幼儿的活动。
2、批评要就事论事。批评要就事论事,单个事情进行处理,因为在3-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情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经常重复消极的批评过程会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心理影响,甚至会造成心理负担,孩子对于自己的评价是建立在外界对他评价的基础上的,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己是一个坏孩子。我们经常听到:“你天天不听话”、“你每天都欺负小朋友”“你每天上课都坐不好”等一系列的批评用语,这样的批评可能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就应该这样,老师批评了就批评了,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因此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比如:班级里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老师发给幼儿的贴纸,于是她偷偷的拿了贴纸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这样的事情持续了几次,但是孩子好像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也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惩罚,但批评的时候不会说:“你怎么天天拿贴纸?”这样的批评方式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正确的话语是:“你很想要贴纸吗?如果你今天表现好,老师可以奖励给你。”这样正面的引导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批评要通情达理。教育者对待孩子的错误教育要通情达理,要先立足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这件事情发生的原由,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去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更好地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必要的时候要加以言语来说明,比如:一个孩子抢了另一个孩子的图书,教育者要说:“老师知道你想看那本书,但是你知道吗,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因为你抢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不开心的,甚至很伤心,很难过,还会哭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语言方式来说:“老师知道……但是……是不对的,因为……。”
4、批评要杜绝不良暗示。对于经常被批评孩子要单独批评,而表扬的时候就要当众表扬,以增添孩子信心,减少负面影响。对待犯错的孩子,批评者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杜绝不良暗示,而是要用肯定句,例如:在孩子很吵的时候,我们要说的是“安静”!这是一个肯定句。再看这个句子“你们声音再讲大一点!”这样的句子存在着不良的暗示,会对幼儿的思维造成混乱,导致孩子在不理解成人的意思而做出背道而驰的行为。
5、批评要有时间限制。犯错的孩子要进行隔离,也就是冷处理,让孩子有一个自我反省的空间,但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一样的时间,三岁的孩子隔离的时间不超过三分钟,四岁的孩子隔离时间不超过四分钟,五岁的孩子隔离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如果遇到特别严重的错误,隔离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例如:有一个中班孩子,在游戏时独占性很强,自己想要的玩具,别人都不能碰,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将他隔离开来,继续其他幼儿的游戏,但是时间不可以超过4分钟,隔离完了之后还要与幼儿交谈,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错了以后会有所惩罚。
6、批评要张弛有度。惩罚一定要进行,但是必须有度。例如:孩子在开心的玩着玩具,这时候到了收玩具的时间了,但是孩子不愿意去收拾玩具,而且还闹着无理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者可以说:“把玩具收起来,下次还可以玩。”要是孩子不理,告诉孩子不收玩具的后果:“如果这次不收好,下次就没有玩具玩了,如果这次能够把玩具收拾的很好,下次还有更多的玩具给你玩。”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不收玩具的后果,从而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7、批评要持之以恒。对于经常犯错的孩子老说,教育者要做的工作似乎更要多,尽可能的用本子记录下孩子的点滴,将孩子的行为全部记录在案,每天留有空余的时间,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让幼儿自己有一个反思的时间,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就要及时表扬,对于不好的还是要及时批评,但前提是要持续下去,心理学上说这种持续不得少于二十一天,这样下去坚持三个月就可以稳定了,持续不断的坚持也是批评孩子一个制胜的法宝。例如:小班的一个孩子,平时很好动,坐也坐不住,总是会犯一些错误,或是去打扰别人的游戏,或者是该安静的时候很吵,但是他很聪明,学习新本领很快。老师可以把孩子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在全班幼儿面前鼓励表扬他,对于他的错误,就要对孩子进行单独的交流批评,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会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以达到两全其美。
三、追踪效果是对实现教育目的有力补充
批评教育只是手段,改正错误才是根本目的。幼儿通过批评教育以后,对错误行为产生认识,同时会有一个错误行为消退期,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一阶段的效果追踪,最终实现教育改正的目的。
许多老师在进行幼儿批评往往是进行横向批评,就是教育被批评者向身边做的优秀的小朋友学习,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来实现教育的效果,但是忽视了纵向的评价,就是对照幼儿自己的错误行为变化,进行适度的再批评、再改正和表扬的全过程
另外,每当老师批评完孩子之后,孩子或许会保持几分钟,或许会保持2-3天,但是经常被批评的孩子或许已经麻木了,批评的快,忘记的也快,所以要通过语言上的引导,例如:“如果下次再发生此类事情该怎么办?”要是碰到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要跟他说:“你打了别人,别人会很痛的,他也会哭的……”。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为了引导而引导,要对孩子的实际行为加以指导,语言和动作相结合,并且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实意,让他们在自觉地行为中改正缺点,改进不足。
幼儿教育是一门学科,而批评艺术更是学科的重要议题,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较好完成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诱发幼儿内省,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去改正错误,不断地完善和修正自己,健康、积极的茁壮成长。
【批评幼儿的探索和实践的总结】相关文章:
幼儿园实践的报告03-19
总结的作用和概念03-21
谦辞和敬辞总结09-20
物理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实践和反思03-08
《探索规律》教学反思(通用13篇)12-14
暑假兔场实践总结02-23
校务公开总结和体会范文03-04
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论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