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教案设计
关于中秋的教案设计
篇一:中秋作文教案
以“中秋”为话题作文指导(三四年级) 陈宁宁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二 、中秋由来、习俗
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中秋习俗?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吃月饼、团圆饭、赏月。
月饼的来历: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三 、七嘴八舌话中秋
1、刚刚老师先讲述了一些中秋小故事传说,现在由同学再补充一点点与中秋有关的神话故事; 可以讲一讲中秋节的习俗。 可以说一说与中秋或月亮有关的诗。(简短时间完成,注意用来调动气氛)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中秋月(苏 轼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3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2 、活动二 :老师和同学分享中秋怎么度过
难点 (1)状物(赏月)+寄情(表团圆幸福感、异乡思念之情···)
状物(教学生用比喻)
1 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2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3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4那高高悬挂着的圆月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盘。
结尾寄情 (篇末点题)
1 夜已深,月正圆,我爱中秋,我爱圆月。
2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四、出示一篇小范文
板书:1 短信祝福
2 中秋的由来、习俗
3明月(状物)、吃月饼的场景
4 结尾抒情
布置作文《中秋月圆》
篇二:中秋节教案
试讲人:张旭
一、 课型
文化课
二 、教学对象
具有一定汉语水平的中高级蒙古国学生。
三 、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1. 中秋节的起源及传说
2. 中秋节的相关习俗
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授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3.掌握课堂上出现的相关词汇。
五 、教学重点
1.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
2.中秋节的习俗(赏月,吃月饼)
3.理解中秋节的深层含义。
六 、教学环节和步骤
1.开门见山,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中秋节。
2.通过一幅图片,引出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用简单的语
言和肢体动作向学生讲解这个故事。期间可以让学生来朗读,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锻炼其汉语口语。
3.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赏月,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中国人是如何赏月的。
4.引出中秋节的代表性食物——月饼,向学生们说明月饼所代表的含义。
5.布置作业,分小组完成。
【中秋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教案设计精选06-15
aieiui教案设计07-09
《掌声》教案设计07-09
《石榴》的教案设计07-09
荷花的教案设计06-05
《赶海》教案设计06-05
《识字》教案设计06-05
《公输》教案设计06-06
《uw》教案设计06-06
《anang》教案设计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