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的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的教学反思
歌德:“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王崧舟老师说: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廓清了语文的边界。即:“内容”是第一边界,“涵义”是第二边界,“形式”是第三边界。
“内容”——人人看得见,不稀奇;“涵义”——“有心人得之”,范围在缩小;而“形式”呢?“形式”对大多数而言是个“秘密”,只用拥有一双“语文的眼睛”,才能看得见。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海伦·凯勒》的教学设计,下面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 抓住主题,丰富内涵。
本课的文眼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不屈不挠”。是什么力量使小海伦从无声无色的世界走进了有声有色的时间?此时,我抓住了一个词——不屈不挠!但是仅仅扣住 “不屈不挠”,对于海伦的理解就显得单薄了。于是,我想,在教学的时候,不要讲那个有着光环的海伦,应该讲那个普通的小海伦,因为她的普通,孩子们才容易接近,孩子们才与她有着共同的语言,也正是她的普通,她的成就才显得那么不容易,才伟大。在这样的思考下,研读课文,就读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的渴求”、“爱的灌注”等丰富的内涵,使得“不屈不挠”显得更丰满了。
二、关注形式,注意方法。
语文老师读课文,不仅要关注课文的内涵,更要关注课文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等。这篇课文关于海伦刻苦学习盲文的句子,写得非常精彩,课上我让孩子读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为这个才六七岁的小女孩心疼。在交流时,很多同学都找了这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他们有的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作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有的从“如饥似渴”的原意来体会,她的学习就像“海绵吸水”,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有的还联系自己,自愧不如......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为刻苦而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另外,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省略号、破折号,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对比阅读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体会同样是体现小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作者的写法是一样的,进而进行写法的指导。
三、解读文本,适度拓展。
文本是花,拓展是叶。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将文本的内涵变得丰富,让学生思考得更远。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有很多和课文相应的情节,比如说水的启发、学习盲文时的艰辛、学习说话时的专注、回家前的心里独白等等。我是不是将它们全部引进课堂?不,我做出了选择,学习说话和学写盲文可以通过课文的多层次朗读体会出,水的启发可以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感受到,而回家前的心里独白,文中没有,让孩子读一读就更能走进小海伦的内心,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海伦一路走到现在,除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有爱,家人对她的爱,她对家人的爱等等。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填空说话太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影响了孩子自由表达的情绪,导致了精彩生成的降低。还是那句老话: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海伦·凯勒》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精选10篇)05-16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
赵州桥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