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1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陈老师来自卓洋中心小学,以后欢迎大家来我们学校作客,你们知道星期天我是怎么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对,陈老师到古田,可以用乘客车、乘出租车、骑摩托车等不同方式,这些都是解决陈老师到古田这个问题的策略。(板书:策略)
请你们说一说,那天我来这里采取怎样的策略比较好?为什么?
师小结: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策略。
(评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四年级才编入教材,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与今天知识有关,易于学生,从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是“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今天,小华、小明、小军起到商店里买东西,(放幻灯片)你们认真观察,从中能获取多少信息?注意引导出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探索,探究策略。
A、同学们真不错,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张贴:小华用了多小元?)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住处都要用到呢?该选择哪些信息呢?请你们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请学生自己拿出本子,可以画图、画线段等方法把数据整理下来,再请学生的自己的做法与小组的民学交流,把小组的整理过程派一个代表展示出来。
学生尝试整理,师巡视。
B、谁愿意把你小组整理相关信息的方法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指名学生上实物展示台,并介绍采用什么方法。
C、大家表现真不错,能够用这么多的办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们能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试着整理在这张表格里吗?(拿出事先发给学生的信封)
小华?元
D、谁能把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一下?指名展示。如果没错,师出示:
小明18元3本
小华5本?元
问:这样整理好吗?为什么?
E、这种用表格来整理信息的方法叫列表法,现在我们用列表法来完成信息的整理:第一行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强调:不知道的条件用“?”来表示。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F、思考:为什么要把关于小明的信息整理进去,而不把关于小军的信息整理进去呢?要根据这张表,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1本的价钱。
生:要求买5本用去铄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格。
师:利用这张表格,你会列式解答吗?
生解答后,把列式写在本子上。
生汇报,师板书:18/3=6(元)5*6=30(元)
G、检验
小华和小明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吗?怎样进行检验?
小结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列表的策略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在教学时,是直接呈现还是逐步引导,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如果引导,该如何引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数据,在学生中出现了画图、画线段,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方法,把学生从练习中逐步引导出列表。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初步体会列表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我们已经初步体验了用列表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现在请大家看这道问题:小军买了多少本?你能整理出相关的信息,并解答吗?请你们完成在书本第64页。
做完后,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2)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你是怎么整理的?解答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板书:18/3=6(元)42/6=7(本)
(3)大家运用了列表的方法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感觉臬?
(4)如果我们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把这两张表合并起来,电脑出示合并过程: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但是画表格很麻烦,要花很多时间,我们去掉表格的边框和姓名,用箭头连接,我们就能得到: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你们能把括号填写完整吗?看谁完成得最好?
(5)请大家观察电脑中的图,箭头表示什么(表示这两个信息都是一个人的,是对应的)?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在变化,什么没变化?
引导学生得到:箭头的左侧都是数量,右侧是总价,总价和数量在发生变化,但单价不变。
(评析:买5本用去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是有变化的,逐步从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探讨整理数据的方法到让生自己独立完成填表、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要购买一些体育用品,让我们来看一下(放录像)请你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2)学生交流列表整理信息和解答情况。提问:56*6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从哪里知道的?这话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足球的总价=排球的总价)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篮球的总价)
五、拓展提高。
顾客朋友们,你们好,本店由于街道拆迁,所有文具降价大甩卖喽!书包原价80元,现价50元;文具盒原价20元,现价12元;卷笔刀原价10元,现价4元。钢物原价15元,现价8元。
小力:我买3个文具盒。
小红:我买4个书包。
小芳:我买10个卷笔刀。
问题:
1、小比小芳多付多少元?
2、小力比小红少付多少元?
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然后再解答。
(评析:在“想想做做”中的练习与拓展的题目中,有较难的题目,整理信息的表格在形式上有较大的变化,向学生得出了新颖的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整理信息,避免机械记忆和单纯模仿,实现策略形成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领域中有一个发展,必须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发现自己的不懂地方,并能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讲解中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认真、紧张、自觉、主动、顽强的心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自己探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整理,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充分体现了学生多样化的算法,使教师教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变为了“新奇有趣的东西”,自然“被动学”变为了“主动学”。在教学时,我们应当要摒弃以讲为主、包办代替、强行灌输等做法,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让他们完成一部分,把真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直接出示你知道吗?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出自于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书中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学生回答。
2。师说明: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我们会用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同时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画图或列表。教师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二、以鸡兔同笼为例,探究假设
1。教师出示题目: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教师边出示边说明:为了解答方便,老师适当的改了几个数据。师:看到这个题目,是否觉得比较难?师:这样吧,我们用以前的一种策略画图来解决。师让学生上台画鸡或兔,当学生有疑问时,问:这样画鸡或兔是否很麻烦,能否用其他方法来代替?师应引导学生用圈来表示鸡或兔,用2脚与4脚区分鸡与兔。问:能不能马上确定鸡兔各有几只?因此,我们画图时不能马上画出几只兔几只鸡。师:这时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鸡或兔了。
分别板书:假设都是鸡假设都是兔。师:我们先来假设都是兔,兔有几条腿?我们就用短线段表示脚,请同学们把所有的脚都画上。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腿?为什么会多腿?(要求学生一定说出因为把鸡当成是兔)了多几只腿?一只兔比一只鸡多几条腿?师:因为每只鸡比每只兔少2条腿,所以我们每次拿走2条腿。要拿走几次,你是怎样算的?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吗?现在兔有几只?鸡有几只了?你能否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请同桌互说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
师:刚才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用式子表示,谁来说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84=32(条)
表示假设全部是兔总共有32条腿。32—22=10(条)
表示实际多画了10条腿。4—2=2(条)
表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102=5(只)
表示鸡有5只。8—5=3(只)
表示兔有3只。教师重点多次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出每句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首先假设全部是兔,然后数出兔的腿与实际的腿的差距,因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所以看这个差距里有几个2,所求出的与假设相反的鸡,最后求兔。
2、刚才我们假设了全部是兔,如果假设全部是鸡,应该怎样想?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有能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其他学生画图完成或看提示完成。在交流时分别对每步提问。问:82=16表示什么?(假设全部是鸡总共有16条腿)22—16=6表示什么?(实际少画了6条腿)4—2=2表示什么?(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102=5表示什么?(鸡有5只)8—5=3表示什么?(兔有3只)师:上面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师:除了全部假设为鸡或兔,我们还可以假设每种各有一半,可以怎样假设?师:如果是总过8只可以假设鸡有4只,兔有4只。如果是11只呢,我们可以怎样假设?师:如果是偶数,我们可以假设每种各有一半;如果是奇数,我们可以假设一种为一半多一点,另一种为一半少一点。而且,此类假设我们用表格来解决。师出示表格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
腿的条数
和22条腿比较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4442+44=24
多了2条在这里多了2条,表明什么?按照刚才的假设兔4只太多了还是太少了?如何调整?如果在这里少了4条,表明什么?该如何调整?师小结:此种方法我们首先假设各有一半,然后按照这种假设算出腿的总数,根据与题意差距,合理地调整。
4、师:要知道我们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确,我们还应检验,如何检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检验。
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三种方法解答了鸡兔同笼问题,都是采用的假设法,可以假设一种全是,也可以假设另一种全是,还可以假设各有一半,在解答时,可以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一种来解答。
三、以引入题为辅,再次巩固假设法。
1、师:刚才我们采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我们回到刚才的你知道吗。老师把题目转化了。出示题目。现在你会解决了吗?这样吧,行的话你们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话半分钟后会出现提示,还是不行的话一分钟后可以两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要求学生检验。
2、交流时在实物转换仪展示学生作业,师提问学生每步的意义。
方法一:354=140(条)方法二:352=70(条)140—94=46(条)94—70=24(条)4—2=2(条)4—2=2(条)鸡462=23(只)兔242=12(只)兔242=12(只)鸡462=23(只)方法三: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182023
腿的条数171512
和94条腿比较182+174=104多10条202+154=100多6条232+124=94正好
小结:对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
四、以例题为练,提炼假设方法。
1、师:刚才我们解答了两道鸡兔同笼问题,知道了此类题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师来考考你。(出示例题)全班51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1条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2、师:现在你能归纳这种方法的解答过程吗?小结: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
五、总结。师:你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摘录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感受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出示情景图,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交流。
结合学生的“无序”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
(1)小华用去多少元?
(2)小军能买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问:要解答“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指名用简洁的语言陈述。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将发言的内容,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要的条件整理出来。
18元买3本,()元买5
学生的整理方案可能有:
3本要18元,小华买15本
小明买3本用去18元,
小华买5本用去()元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评说,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整理。
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出空表格,学生完成填空: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明3本18元
小华
小明
小华
提问:下面我们来解决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内容?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18÷3=6(元)
6×5=30(元)
再让学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谈话:再来看问题2,大家会整理信息吗?
学生自主整理,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
师生评议学生的整理结果。
指名板演解答,其余自练。
评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引导比较,强化整理信息的方法。
讨论、交流:
A把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B把解决两个问题的数据合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数在变化,钱数也在变化;本数与钱数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不变的是——每本的价钱。
3、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巩固应用,提高整理信息的自觉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作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
提问:通过整理,解题的感觉如何?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指名板演,
师生评析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整理、解答,指名板演。
提问:大家觉得在这里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揭示课题,提升对整理信息意义的认识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探讨了——列表整理,摘录整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今天所学习的列表、摘录问题信息等策略,都能使信息得到简明的表达,方便我们理解,有助于顺利解题。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策略。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后反思:
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以往被称之为“归一”、“归总”的内容,但在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问题信息,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教学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评论、比较、鉴别,从而认可最简洁的一种,形成共识;接着教师绘制表格,让学生填写。这里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学生,任由学生来摘录和整理信息;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导点拨的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规范简洁的列表整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7172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揭示转化的策略
1、出示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l平方厘米。
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54=20(平方厘米))
2、出示
师: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思考?(把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平移到右边
去,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演示转化过程。(板书:转化)师:转化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相等)
(评析:用较为简单的图形过渡,把它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孕伏转化的策略,使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作用)
3、出示例1的两幅图,(作业纸)
师:这两个图形你们学过吗?
我们能用已有的面积公式直接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它们的面积相等吗?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1)同桌讨论。(数方格,转化(割补))
(2)动手操作?
(3)交流自己所用的转化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转化的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数方格,则提示他们进一步想想不完整的方格如何处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两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然后课件演示。
师: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第一幅图:先割下上面的半圆,再将这个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转化成了54的长方形了;第二幅图:先把下半部分凸出来的两个半圆割下来,再绕直径的上端旋转180度,补到图形上半部分凹进去的地方,于是这个图形也转化成54的长方形)
师:转化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什么关系?(都等于20格)
师:你怎么想到把图形分割后重新拼合进行转化的?(原图复杂,转化后的图形容易计算面积,而且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板书:复杂简单)
(4)总结评价。
师小结:刚才我们为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先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转化的目的是为了把困难的问题化为容易的问题,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利用动画使转化的过程更加直观,更加便于理解,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转化的好处)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1、回顾以往转化的经验。
师: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运用过转化的策略,想一想,在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策略?(可适当提示不同领域的转化)
生可能会说:
a、面积或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过形的转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
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圆柱长方体;圆锥圆柱)
b、计算中用过数的转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整
数乘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C、简便计算中用过的式的转化。
2、初步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的新问题为熟悉的问题)
板书:新问题熟悉的问题
师:以后你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呢?
(评析:学生曾经多次运用转化的策略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对这些过程进行回忆,从策略的角度重建相关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他们理解转化的共同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5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题、"试一试"和练习八第6、7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复习引入策略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练习(多媒体出示)
(1)、一个长7米,宽4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宽是4厘米,长是多少?
(3)、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长是5厘米,宽是多少?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3、仔细看,说一说。
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学生观察变化。
同学们,我们平时做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是总是非常的困难,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好的,那现在就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板书课题)
(二)激发需求感受策略
1、师: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那么多文字,我们在读题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麻烦,下面呢,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本道题。(课件展示图形)师:根据图形,有谁能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找同学回答,并板书展示。(课件出示:18÷3×8=48平方米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追问:18÷3求的是什么?
3、小结:真不错,借助画图解决问题真方便呀!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完成练习八第6题
王大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
(1)如果苗圃的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75平方米。苗圃的宽是多少米?
(2)如果苗圃的宽减少5米,面积就减少了125平方米。苗圃的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在图中表示增加的部分吗?这样求出苗圃的宽?
同样你能在图中表示减少的部分吗?这样求出苗圃的长?
师:同桌交流比较这两题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师小结。
2、完成"试一试"师:下面一题你会吗?
多媒体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谁来说说该怎样画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画图的过程。(课件出示)
师:画得一样吗?请同学们看图列式,并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先求什么?
师:你是怎样做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展示做法):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
再求现在的宽,20-5=15(米)最后求出面积。30×15=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谁还有不同做法?
生2(展示做法):我也是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原来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最后求出面积,600—150=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小结:师:通过画图,我们又顺利地解决了一道问题。下面的问题可有些难度,想挑战吗?
3、完成练习八第7题
新庄小学的操场原来是一个正方形。扩建校园时,操场的一组对边各增加18米,这样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900平方米。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师:你能在图中画出增加的部分吗?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解题思路,并解题。集体订正。
教师小结
(五)课堂总结提升策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6
教学内容:
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
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比一比谁最厉害?
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打印:
板书:一一列举
2、揭示课题:
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引发列举需要。
出示例题:(小黑板出示)
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创设情景:
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师:围的时候要考虑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2)猜猜看会有几种围法。
(3)动手操作:
师: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并记录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①汇报交流:
生1:长8,宽1米。
生2:长5,宽4米。
……
②师:如果是180根栅栏用小棒摆又会怎么样?
生1:用小棒摆有点烦。
生2: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板书:重复、遗漏)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2、运用填表列举
(1)出示表格:
师:用表格列举长和宽的和会怎样?生:长和宽的和一定是9米。
(打印表格每人一张)
(2)师:一共列举出多少种围法?
师:比较学生两种围法(有顺序和无顺序)哪种好?板书:有序
师:用表格列举与摆小棒相比有什么好处?
生: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小结:在列举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这样答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3、反思列举方法
(1)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里交流]
(2)师:如果你是工人师傅你会选择那种围法?
教师说明: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师:你们是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
小结:通过一一列举可以将答案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出来。
(二)循序渐进,深入问题
1、出示题目:(小黑板)
订阅《科学世界》、《七彩文学》、《数学乐园》杂志,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师:想想,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2、一一列举: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生:一一列举。
师:列举时,打算分哪几种情况?
生:分三类:订阅1本、2本、3本。
师:分步出示表头和三类情况。
(1)列举时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表格,在表格里打钩。例如:《科学世界》“√”
(2)也可以用文字列举。例如:订阅1本、2本……
师:用自己喜欢的列举方式进行吧!
3、反馈交流:
师:你是怎样列举的?
师: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三、拓展应用,发展列举
1、飞镖游戏:
师:“每人投中两次”是什么意思。
师: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在练习纸上自己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2、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四、总结延伸,发展列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思考:
(1)五(2)班有48人去划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小船可坐4人;有多少种租船方案?
(2)五(2)班有48人去划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大船租金24元;每条小船可坐4人,每条小船租金20元;哪种租船方案最省钱?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65—6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这节课重点学习的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例题出现的是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情境信息,分两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先找出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条件进行整理,通过呈现表格让学生感觉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再让学生思考怎样回答问题,随后用列表的方法搜集整理信息,自主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第二个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体会策略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上。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学生初步接触“策略”一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情境中呈现较多的信息,产生要整理信息的需要,产生掌握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从而真切感受列表的作用,愿意主动掌握并运用这一策略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策略”
谈话:前段时间进行了语文、数学、外语的期中考试,有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如下。(出示杂乱无序的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问: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乱)你能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如果我想了解每门功课这十名同学的排名情况,以及这十名同学的总分排名情况,你觉得能一眼看出来吗?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可能会说出将这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以及总成绩进行列表整理比较)
讲述:像刚才大家所说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整理,就是一种策略。
问:什么叫策略?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策略?
(说明: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数学学习中接触“策略”这个抽象概念。本环节旨在通过课前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策略的意义,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二、激发内需,形成策略
呈现情境(1)谈话:三个好朋友去文具店买文具,在文具店里碰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助解决。
(将图上信息进行改编,改编后的情境图加上“小华用去了多少元?”小军说:“我只带了42元,可以买几本?)
(说明:教材中例题的情境内容简单,改编后的情境图中增加了几条信息,使情境中的信息涉及多个条件与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整理信息?怎样整理信息才便于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思考能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
(2)整理信息。问:这么多的信息,你想怎么做才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
(3)展示交流。充分展示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整理方法的特点,初步认识列表整理信息的优势。
(4)比较优化。选择学生整理的不规范及规范的表格进行比较,共同商讨表格中应该包含的内容、结构,去繁留简,优化表格。如下表:
(说明: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多数学生可能只是将情境中的信息抄了一遍,不思考如何简化信息;还有的学生能摘录有效的信息,并有序排列,等等。本环节旨在唤醒学生整理的.经验,展示学生已有的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体验整理信息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优越性)
(5)问:谁能不看图,只看表格就能复述题目的意思?学生复述后,问:你感觉用表格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6)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题中的两个问题。想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归纳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讨论: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可以怎么想?要知道小军能买多少本笔记本,得先知道什么?
讲述: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必须通过表格第一栏小明的信息知道一本笔记本的单价。
问:通过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觉得用表格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还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信息后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用表格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更主要的是便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反思交流,体验策略。
探讨:上述问题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这种策略有什么特点?
(说明:策略的有效形成必然伴随着对行为的不断反思。这就须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其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清晰地体会列表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方面的优势,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灵活选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巩固拓展,提升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学校图书馆里也有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独立看书明确题意。问:看过图后,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请大家把课本上的表格补充完整,再解答。
班级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接问: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先求什么?(先求一本字典的高度,)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商店购物情景)
①从这幅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你能用什么方法最快地解决出来?(列表)
你是如何理解“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课本上列表整理。
班级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
五、全课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
讲述: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形成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以往上课及听课的经历中,发现很多老师不明白这一单元该如何去教,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解决问题上,没能分清策略与方法的本质区别。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本人在别的班级试教中,第一次教学按照书中例题原样呈现,发现因为信息量少,看图即能一目了然地解决问题,学生产生不了列表整理信息的需求,反而是在学生已经得出答案后再让学生去整理信息,教学变得没有实效,不但没让学生形成策略,感觉策略的价值,反而让学生感觉到似乎“多此一举”,于是在公开课的班级中调整了方式,首先通过生活中一件学生熟悉的事(整理分数)逼出学生的“策略”,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策略,再通过一道改编的例题让学生产生整理信息的需要,初步体验列表整理信息简单、明了,在解决题中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再次让学生体验列表整理信息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还易于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感受到列表策略的价值。学生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提炼,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8
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
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枚()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9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学习解答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小明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一次冒险途中啊遇到了阻碍,需要他答题闯关成功,才能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他很苦恼,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能
一、填空,感知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第一关: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第一关太简单了,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关,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2x10=20(元)
(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师:对了,人与人之间有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板书:数量关系)。他们之间有数量关系,才能提出问题。
师:你有什么办法?
生:……(换其中一个条件)
师:现在老师也换一个条件(每条90元),你会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生:……裤子一共多少元?4x90=360(元)
(4)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师:可以提什么问题?
1、生:一共有多少行树?
师:怎么解答?
生:3+8=11(行)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3行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
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2、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3行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
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5)师:老师再加一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现在条件变多了,想看起来清楚点,你们会对这些条件进行整理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交流,比较学生的作业。
师:哪一种整理方法更清楚?
师: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对于学生的合理问题给予肯定,两三个问题即可)
(6)师:现在老师再加两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这下信息更多了,你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吗?
师:你是怎么整理的?
交流展示。(生:在刚才整理的基础上加上梨树的信息)
师:其实刚才我们整理的信息都是根据题目中果树的种类来整理的,整理过后看起来更清楚些,你们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简单交流。
二、体验策略
1、师:刚才的第二关,我们都是有了条件提问题,(板书:从条件入手→提问题)
小结:从条件入手→提问题和从问题入手→找条件都是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两种方法去继续闯关。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提的问题也很好。现在轮到老师来给你们提问题了。(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对于这个问题,刚才我们整理好的`这些条件行吗?
生:不行。(或行)
师:为什么?
生:……杏树的条件多余,我们可以选择有用的。
师:哪个条件用不到?
生:……
师:是呀,根据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整理有用的条件。
对于这些整理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加上几条线,使它成为表格,同学们觉得这样看起来怎么样呀?
生:……更清楚一些。
师:导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列表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2、利用列表,解决数学问题
谈话:在这张表格里为什么要把每行7棵填在第一行列?为什么要对应排列?
生:……对应(板书)
师:表格可以有两种形式,横着或者竖着列都可以。
提问:你能根据整理的条件,说说可以怎样想,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的想法。
师: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们会计算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计算好了,老师也算好了,你们来看看。你们和老师算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对还是我对呀?
生:……
师:我哪里不对?
生:……
出示新的计算过程。
师:你们是这样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师: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是呀,老师太粗心了,刚才计算好了,也没有检验一下。同学们,你们检验了吗?现在请你们检验一下刚才的计算。
师:你们是怎么检验的?
生:……(把得数代入原题)
师:现在这道题目做完了吧?
生:没有答语。
师:哦,老师真粗心,答语还没有写,同学们都写了吗?
师:刚才,我们做这条题目的时候第一步先干嘛?(小结,并完善板书)
(完善板书: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语)
三、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不错,下面第三关的问题也来了,你们有信心继续闯关成功吗?
提问: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刚才那个表格还可以用吗?
你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这些信息吗?让学生尝试列表,教师适时指导。
交流:刚才你们是怎么想的?(着重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突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师:你们会计算吗?列式计算。
学生口述。
板书:8×6=48(棵)
3×7=21(棵)
48—21=27(棵)
讨论: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每一步是答案是否正确?你是如何检验的?
谈话: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信息,你体会到了什么?
揭示:利用表格很方便,便于我们分析数量关系。
四、巩固内化,灵活运用列表的策略。
1、第三关丝毫没有难住同学们,下面我就进入第四关。根据刚才这个表格,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桃树、杏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
师:是呀,之前这个表格只有两种树木的信息,要求三种,我们可以多加一列。同学们能看懂这个新表格吗?
师:你们能快速的列式计算吗?
快速地交流学生的作业。
2、出示练一练1
谈话: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第四关最后呀,来了一个火眼金睛,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同学们可要看仔细咯。
集体读题,问:根据这个题目,下面哪个表格正确?符合题目的问题。
问:每一种表格存在什么问题?
(第一张表格三年级的数据不对,第二张表格信息没有对应,第三张整理信息整理的不准确,第四张正确。)
问:你们会计算吗?
让学生快速计算,简单交流。
3、出示练一练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2)一件长袖衬衫多少元怎么求?一件短袖衬衫多少元怎么算?
(揭示数量关系)
(3)让学生列表并计算
(4)交流讨论,每一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如何检验的?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列表中要注意些什么?计算时注意什么?如何检验?
六、完成作业
练习九1、2。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 10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设计理念: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预设情景
师:同学们,在节假里你家来了客人你准备做什么呢?
师:星期天的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
师:从图。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小明的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茶。
师:想一想你平时在家沏茶时要做什么呢?师:你们要做这么多事,是吧!那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那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2、自主设计方案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情,那么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用你们课前准备的工艺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师:谁愿意上讲台来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师:刚才同学们帮小明设计的沏茶的方案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情才节省了时间,在烧水的同时做洗茶杯和找茶叶这两件事,也就是说洗茶杯和找茶叶共花得分钟时间可以在烧水的8分钟之内完成。
这样小明就可以在8分钟以内完成需要11分钟才完成的事情,也就让客人尽快地喝茶了。
4、小结师: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应先确定好做事的先后顺序,然后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同时做几件事,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
李阿姨喝完茶想走了,但小明是非常好客的好孩子,非要李阿姨留下不可,(点击多媒体)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再探新知
师:原来小明的`妈妈要用最拿手的烙饼来招待客人。从图。
能得到哪些信息?(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教师提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饼呢?”“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上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每烙完一面,就让学生在这一面上用铅笔做上记号。
先让学生试一试,思考烙3张饼,怎样才能使花费的时间最少,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并把自己的实践结果记录在老师发的表格中,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展示学生的方案。
教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什么?”在展示台上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
小组代表来根据表格叙述设计方案,并用图片来演示。几个小组演示完毕后,教师让大家来比较。
“这些方案,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小组活动,并用表格记录。
小组代表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小组活动,进行记录。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如果要烙6张饼、7张饼……10张饼,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佳方法烙,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看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呢?假如妈妈使用了新式电饼。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9-21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案07-26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法》教案05-27
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09-13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09-05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10-18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10-12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总结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