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高三语文课题复习学习方案

高三语文课题复习学习方案

时间:2022-08-02 19:23:52

高三语文课题复习学习方案

高三语文课题复习学习方案

高三语文课题复习学习方案

  20××年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半载,20××年高考的烽烟又渐渐升起,随着高考的临近,师生又到了决战的时候。在这最后的三个月中,我们师生都应围绕高考对自己的教与学做细致的安排和计划。

  一、复习指导思想

  以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为纲,以专题训练和综合复习为主要形式,以指导学生自主复习为基本出发点,以提升学生审题,做题能力核心,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质量与效率。

  二、高考语文复习情况

  本届语文高考复习抓得较早,在高二第二学期完成必修课教学后,在选择选修教材时,我们有意识地选了唐宋诗词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写作四本教材,这四大模块刚好是高考的重头戏,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基本上也就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各知识点的复习,各模块的基本知识从理论上讲训练上都进行了系统的教授。

  高三第一学期,我们复印了近20套20××年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并订了三维设计专项从书,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讲析训练,主要是为了对考试内容、高考设问以及答案的准确把握,对学生水平也会有客观的判断。我们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高考试题,让学生体会哪些是必考点,丰富习题印象,积累做题感觉。

  上学期期末及本学期前四周,主要讲析三维设计专项丛书,再一次着眼基础,侧重方法、技巧,来掌握做题规律。

  三、本学期复习的具体做法

  (一)处理三维设计专项训练时,老师须做到以下几点:

  1重讲。由于各知识点在高一、高二都曾学习过、讲解过,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记忆和消化还不够牢固,因此,本学期我们各位老师要通过讲,着重讲清各知识点的要点、难点,讲清各类题的考试形式及对答策略。

  2在讲的过程中力求讲细、讲慢、讲稳,让学生吃透、悟透,选择利用后进生消化吸收,也利于尖子生的巩固复习。如果盲目追求速度,走马观花地只求做题数量,势必"欲速则不达","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夯实基础。

  3在讲解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比较地复习,要将相似知识、相反知识、新旧知识,适时地加以融合、辨别,选择一方成可增强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老师要在讲的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总结审题、做题的方法、技巧,以便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有章可循。

  4在讲的基础上,讲与练结合起来巩固复习,通过大量的分类知识的训练。力求使学生将知识变成一种做题的技能、技巧。

  (二)综合题型的复习

  对于综合试题的讲练,我们的教学必须要抓学生的学。即学生做题的自觉性。具体做法:

  1在每节课前,先一一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这样,学生在自做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或者是对一些知识或问题产生了疑惑,在老师讲课时,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兴趣点就可调动起来,学生会更专心地听讲,也愿意和老师一起探讨,来攻破疑难点,选择复习起来就较为扎实。

  2这一轮复习,授课形式,主要以学生自我解决为主,老师只是在疑难点上进行点、启发、引导,这种做法,可让学生在课前、课堂上都不敢怠慢、松懈;再者,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问答,了解学生的做题思路,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老师可及时地为学生总结误区,警示做题思路及技巧。

  3在课堂上,要注重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归纳,切忌老师以讲、灌为主,学生在自做过程中,普遍认为的疑难点,老师不要将自己的分析思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启发点拨,让学生自己抓住知识的关节点,发表见解,然后因势利导,得出结论。最后老师还得集中归纳,讲清学生在分析同类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应考前的指导,主要是针对重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复习。就教学而言,这一阶段主要要采取"回头看"的方针,到那时,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地将过去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这一阶段不可再铺摊子,段跳出题海,查漏补缺,因为到这时,学生做的题已经不少了,过去学的各个知识是否都一一掌握,老师为其总结的各类技巧策略是否能娴熟掌握,自己在做题时常犯的毛病都已改正,在最后的阶段里,要通过最新试题的训练一一得到验证,对于做题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同学们要及时地相互请教,或问老师采取"甩包袱"的策略来进行。

  四、学生怎样答

  正因为要保持高考语文的稳定性、连续性,所以,具体征询今年究竟考什么已不是我们师生刻意追寻的目标,因为题型一旦确定,用哪些内容考查这些知识点,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重在运用――这一本质。这样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高考语文来讲,信息是第二性的,对策才是第一性的,也就是说,无论考哪些知识,在最后的这几个月中,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形成解答这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即解决"怎样答"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向学生强调两个观点。

  第一我们要向学生强调考试的速度,包括阅读速度、答题速度,目的是保持时间的"精度"与"纯度"。对语文考试来讲,无论哪道题,或哪种题型,都不该出现"空卷"、"白卷"。因为语文试卷中不会出现绝对的难题,据专家测定,20××年语文试卷文字量在8000字左右,考生按正常速度解答完试卷还剩余十分钟左右时间。20××年试卷文字量可能稍有收缩,目的是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但无论怎样讲,时间、速度似乎已成为语文考试的第一影响因素。在平时模拟训练中,要重点训练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第二一份高考试卷决保持着一定的层次性、梯度性,所以我们应告诫考生要因势就形,不能拘泥形式,遇到较难问题,先暂且放下,回头再做,因为语文试卷不能考出满分(150分),具体就是说:

  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档题;舍弃高难题;只有不丢分;才能得高分。

  现在就高考语文试卷上六道大题的解答技巧,同大家讨论。

  第1卷有四道大题。社科类文本阅读,包括3小题,答题时间应在10分钟。

  近几年现代文阅读选材上有如下特点:

  1、选文对考生来说不陌生;

  2、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一般来说,属于论述类文章。

  解此大题时要注意以下内容:

  1注意题目;

  2注意话题与表述对象;

  3注意每一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4注意有没有首括段、小结段、首括句、中心句、过渡句、起重要作用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等;

  5注意把文中的材料和观点区分一下,弄清哪是材料,哪是观点;

  6注意弄清每题的考点;

  7有效阅读区间;

  8注意干扰原;

  9注意审清题干。

  第二大题古诗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时间15分钟。

  (一)为保证考试公正,防止押题,选材要突出"陌生性",题材仍侧重人物传记,同时考试是为了解题,而不是学术研究、知识获取,所以在大致浏览的基础上,应做到1"由题到文;2由已知推未知;3注意题干的暗示性因素。

  (二)文言文翻译,仍从前文中选出,翻译中要注意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突出字字落实和句式的运用。

  古诗鉴赏解题技巧为:一个思路、一个方法、一个口诀。

  一个思路:诗歌鉴赏的总思路:"语言――意象――意境――主旨"。

  一个方法:从原作中找根据。

  一个口诀:

  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三)名句默写,背时突出"名",写时突出"准"

  第二卷有四道大题。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时间应在15――20分钟。

  文学类文本阅读首选文体是散文,其次为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等文体。读题要注意六个关注:

  1关注作者、时代、注解;

  2关注考点;

  3关注议论抒情性文字;

  4关注语言的特点和色彩;

  5关注浓墨重彩之处;6关注标识性词语。

  答题时要注意:

  1确定答案形式(词、短语、句子);

  2简洁、经济;

  3原汁原味。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应用题,答题时间为20分钟左右。

  1成语题,要训练学生防止望文生义,注意情感色彩、语境、语法等方面的问题;

  2病句题。解题技巧是:

  1是增强学生类型化意识,要让学生明白病句有哪些类型:

  一是语序不当;

  二是搭配不当;

  三是成分残缺或赘余;

  四是结构混乱;

  五是表意不明;

  六是不合逻辑。

  这样之后,才能对号入座,考试只是考查找出病句,而不在于改。

  2是增强学生审题意识;

  3考查语言连贯、得体,解题时要体现"什么"改为"什么";

  4考查"扩写、压缩、仿写、选用、变换"题。

  扩写要抓好以下思路:

  根据什么――应该说什么――应该怎样说

  要注意的是扩不等于编,必有根据。

  压缩要注意三个弄清:

  1弄清"压缩什么",即确定描述对象;

  2弄清压缩的"两种基本方法":抽取和抽象。

  3弄清"对象怎么样"。

  选用、仿写和变换要高度重视"提示因素"和"非限制性因素",不可偏废。

  第六大题:写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其中5――10分钟审题,构思必不可少)。

  1训练方向:

  1现实、理性、人证(青年学生如何对待周围生活);

  2以写"中规中矩"文为基本训练,以写"别开生面"文为辅。

  2训练重点:

  1继续重视增强审师能力(尤其是理解题目中材料的意思和作用);

  2以训练"选点"能力为主。

  1选点要正确(不落话题外);

  2选点要集中(不要贪多致滥);

  3选点要新颖(不要人云亦云);

  3攻克"不会说理"的难关;

  4做到善于运用材料(对所学知识及时运用)。

  3训练要求:

  1心中有数,手中有范文;

  2在材料上要"有备而来"。

  4克服写作上的几处"硬伤":

  1无标题;

  2字数太少或太长;

  3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4自揭伤疤。

  五、几点补充意见

  1不必执着《考试说明》的内容变化;

  2新教材对高考命题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3名句默写仍为选项题,可能出课外内容,但仍突出"名篇名句";

  4要求学生将上述考点及应试技巧熟记在心,并反复训练;

  5去年的高考席卷是今年最好的模拟题,模拟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解题技巧,应少而精,做到讲、评、练相结合。

【高三语文课题复习学习方案】相关文章: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计划05-05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