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为平凡感动》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为平凡感动》教学反思
(一)研读教材,定位目标。
教材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在更高的程度上充分通透的与文本对话,才能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点拨作用,才能更好的在教学活动中,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学生。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拒绝以某种教条、空洞的理论。而这儿的生活应是感性的生命活动。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定位在“以情感人”,以间接体验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讲述生活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特别强调发现不为人们注意的小事、细节。我想,这些人和事是与学生的生命“同构”的,当他们与学生的生命“遭遇”时,就必然有了沟通、有了共鸣,有了理解、有了体验。在这个基础上的倾听与交流,才会有思维的碰撞、认识的提升。而后层层推进,不断延展深入,揭示主旨,最后收拢归纳。
我首先以学生熟知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为范例导入教学,然后通过精心构思,刻意挑选的课程支持,让学生入情入境,为他们朝夕相处的父母、老师、同伴的关爱而感动,为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帮助而感动,为社会上为生存而努力奋斗的群体所感动,为典型人物、公众人物广博的爱、坚毅的心而感动。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是逐步积聚、逐步升华的,这种情感的积聚与升华需要宣泄与释放,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以填写卡片的形式来感恩,来舒张。并且提出要求,在为平凡感动后,更要因感动而行动,为下节课的教学预留空间。
(二)体验情感、培养态度、奠定价值观
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本节课中,我对教材的处理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始终定位在“以情感人”。紧紧扣住“平凡”与“感动”,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选用故事,制作了相关图片,照片,录像,多角度地、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体验上也逐步推进,丰富课程的内涵,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宽容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奠定基础,块面清晰,层次感强,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品德与社会《为平凡感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我为家庭添欢乐》教学设计范文10-09
关于《为学》的教学反思03-20
品德《家人的爱》课堂教学反思(精选7篇)07-31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设计02-22
初中思想品德听课感想反思09-14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真大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01-0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通用6篇)05-17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