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演讲稿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演讲稿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在我国人口规模大、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较弱的情况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积极利用工业化建立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利用信息化的成果加速工业化,是努力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协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信息化水平的差距上。因此,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产力水平和财政状况,以适用、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信息化与工业化配套发展道路。以信息化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突破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模式的羁绊,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单项突进”或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
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消耗,缓解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在发展经济时始终不忘环境和资源的合理保护与使用,坚持因地制宜,按规律办事,在建设生态示范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工业园区的同时,实施“蓝天工程”、“青山工程”、“绿水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启动绿色消费,拉动绿色生产,推广资源再生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努力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坚持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过程中更好地与环境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工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
科技含量高,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必须大力实施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战略,通过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引领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和产业、产品等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应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并结合各地实际,以工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从加大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来作决策、抓落实。比如,资源型县市的接续产业发展问题,不仅要考虑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而且要科学把握矿业的生命周期,这样才能在资源盛产期和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及早谋划发展接续产业,防止出现“矿竭县衰”、“矿竭厂败”的现象。实践证明,只有抓住科技兴企这个关键,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的目标才会在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得以实现。
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着力点,以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为抓手,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工作来抓。县域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力资源存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低的特点十分突出。大量事实表明,不解决人力资本的积累问题,县域经济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就无法增强,县域内一、二、三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就无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就会缺乏动力和后劲。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缩小与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存量上的差距;切实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服务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适用型人才。
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进城镇化,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重要依托。没有县域范围内农村的城镇化,就没有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必须舞好工业化这个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龙头”,把工业化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乡村,引导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吸纳进城镇,融入到工业化过程中,为构建城乡协调发展、产业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夯实基础。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演讲稿】相关文章:
关于县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2-20
道路工作实习心得07-24
道路工作的实习心得07-24
道路工作实习心得07-24
道路工作实习心得07-24
道路工地的实习心得07-24
道路工作实习心得07-24
道路工作实习心得07-24
道路工作实习心得07-24
道路工作实习心得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