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地形图测量报告书

地形图测量报告书

时间:2025-01-06 10:24:53

地形图测量报告书模板(精选5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形图测量报告书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形图测量报告书模板(精选5篇)

  地形图测量报告书 1

  一、概述

  根据20xx年度生产技术安排,由远安县鸣凤水利设计院承担云盘岭2km2地形图测量任务,远安县鸣凤水利设计院等4位作业骨干于20xx年4月7日至20xx年4月16日顺利完成此项测量任务。

  二、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洋坪镇九里岗村云盘岭,上距南漳县5km,下距远安县城30km,海拔在170米--263米之间,垂直高差为93米,测区树木覆盖率达85%以上,山上有些小路。

  三、仪器设备及软件

  1.全站仪、2.苏州一光CT2100成图软件。

  四、工作目标及任务

  本次任务是对云盘岭约2km2的地形进行控制网的布设和碎部测量,完成全站仪控制测量和1:1000地形数字化测量任务。

  五、测区已有的成果资料及其利用

  1、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测区III等坐标点成果,作为此次控制的起算依据。

  3、国土局2007年测制的1:2000地形图,作为设计参照使用。

  4、本次施测所利用的已知点名、等级如下:

  TN07(III等) TN06(III等)

  六、作业依据

  1、《数字化地形图的基本要求》GB/T18315—2001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3、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技术要求

  七、工作思路及施工方案

  根据测区范围树木覆盖率高,透视条件差的特点,采用2″全站仪采用附合导线或支导线的方法进行二级控制,在完成二级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碎部测量。

  1、点位基本要求。

  a、周围应便于安置仪器和操作,视距开阔。

  b、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2、埋石

  a、标石点事先预制标心点,然后运往各点用混凝土浇筑埋设。 b、标石点中心刻划清晰、精细的十字纹,标体印控制点编号。 c、标石埋石深度不小于50CM,露出地面不小于10CM且周围必须用混凝土浇筑。

  (一) 全站仪支导线观测或附合导线观测

  1、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毫米,照准一图根点作为起始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每次观测不得少于2个测回;且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导线点间的平均长度不能大于300米,测距中误差≤±15mm,测角中误差≤±5″,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4000。

  (二) 碎部测量

  1、在完成控制测量的基础上,采取2″全站仪一组进行碎部

  测量。每台仪器配备4人,一人视仪,一人勾绘草图,两人跑尺。内业采用苏州一光CT2100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进行图形处理。每天外业结束当天进行内业处理,以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

  2、外业跑的稀、密程度根据地类复杂程度而定。1:1000地形图,点与点的.距离在20-30之间,立尺先由近到远,然后由远而近,应尽量沿等高线立尺或地性线立尺。建筑物必须测定3点,道路必须在线路发生变化地方立尺,不平行的公路必须两边都立尺,各种地类必须实测上图,独立地物只测中心点,用独立地物符号表示,线型地物够上图的上图,不够上图的注记宽度。

  3、图幅整饰中高程注记点密度为每100平方米内4—10个,且中误差不大于0.7,等高距为1米,图幅采用86版式。

  八、提供成果资料

  1、整个测区1:1000地形图电子版。

  2、控制点资料成果报告一份。

  九、结论

  本次1:1000地形图测量中,外业控制点观测和碎步点测量,内业成图均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成果整理美观,齐全,精度良好,可供使用。

  地形图测量报告书 2

  一、水准测量:

  (1)方法是采用“s 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2)每测段进行往返测。限差如下:1.仪器i角<20′。2.前后最大距离<100m。3.前后视距差≤3m。4.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10m。5.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去尺常数)≤3mm。6.黑红面高差只差≤6mm。7.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8.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 mm。9.环线闭喝差限差<±25 mm。*表中公式的k是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

  (3)注意事项:

  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员、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

  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

  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相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

  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稳定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并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

  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和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路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测段成果交有指导教师及时验收。

  (4)工作过程:

  ①验收仪器

  ②室外测段施测。

  ③手簿管理(路线长,各页测站高差累积注在页面下方)往返测高差验收。

  ④按照水准网图,组成环线。构成平差图形,绘出图形标出高差及方向。

  ⑤内业解算

  ⑥完成过5秒点的高程成果成表。

  二、导线的观测:

  ①导线布设车逼和导线,导线变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 (一方向中误差6秒)经纬仪,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顺序。②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③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读盘为0°0′若干秒。第二测回90°00′若干秒。④j 观测时要求不同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25′,同一测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于35′,归零差小于24′。

  其主要工作过程:外业选点→外业观测→内业计算(观测整理、平差解算、求坐标形成成果表)。

  3.经纬仪导线:使用j 仪器观测一测回,①连接角,两次较差不超过正负25秒。②符合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40′ (n是导线折角个数)。③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xx。各导线边通过全站仪观测。其基本工程过程:外业选点(7—8个点,边长近似相等)→外业观测(左右角度,边长,高差)→内业计算求出坐标和高程。

  三、实习目标:

  较熟练地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及检验方法;掌握角度距离及高程的测定和测设方法。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顺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在实习中,要注意组内每个人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我们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四、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还有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点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由于是同组合作,所以在实习程中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拟订准确的计划,分工明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考虑同组人的工作,尽量要为别人带来便利。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3、在实习前一定要及时复习测量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在实习过程中要听指导教师的安排,避免由于测量方法错误而造成的错误和误差。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4、内业计算必须要非常仔细,因为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体的错误,误差的检验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数据都必须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四等水准测量和纵断面水准测量以及场地抄平均需检查限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通过大家的团结努力,我们还是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测量。多天的合作下来,每个同学的脸都亲切了许多。当所有工作做完的时候,大家一起回顾最初的苦,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坚持走过来了,成果拿出来了,大家的心里比什么都甜,但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地形图测量报告书 3

  一、项目概述

  本报告旨在详细记录并总结xx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对指定区域进行的高精度地形图测绘工作。项目区域位于xx省xx市xx镇,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主要目标是为该地区的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地形数据支持。本次测绘采用先进的GPS定位技术、无人机航拍与遥感技术结合地面控制测量,确保测绘成果的精度与完整性。

  二、技术依据与标准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数字地形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及相关行业规范。

  项目合同及技术设计书要求。

  三、测量方法与设备

  GPS测量:采用双频RTK GPS接收机,结合高精度基站,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用于控制点布设与加密。

  无人机航拍:使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按照预设航线进行航拍,获取地表影像数据。

  遥感图像处理:利用专业软件对无人机采集的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拼接、裁剪等处理,生成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地面控制测量:在关键位置设置地面控制点,结合GPS数据与无人机影像进行精确匹配,提高地形图精度。

  内业成图:基于ArcGIS、CAD等专业软件,根据外业采集数据及遥感图像处理结果,绘制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貌、水系、植被覆盖等信息。

  四、测量过程与质量控制

  前期准备:完成项目踏勘,确定测量范围与控制点布设方案;准备测量设备,进行仪器校准。

  外业实施:按既定方案进行GPS控制网建立,无人机航拍作业,确保航拍覆盖无遗漏;同步进行地面控制点测量。

  数据处理:对采集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校验;无人机影像数据经过精密处理,生成DOM。

  内业成图与审核:依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地形图初稿;组织内部审核,对地形图中的'每一处细节进行核对,确保无误。

  成果交付:最终地形图经项目总监批准后,按合同要求格式与介质交付客户。

  五、测量成果

  数字地形图:比例尺1:1000,包含等高线、地形特征点、水系、道路、建筑轮廓等信息,精度满足项目需求。

  DOM影像图:分辨率优于5厘米,清晰展现地表覆盖情况,为规划决策提供直观依据。

  测量控制点数据文件:包含所有控制点的坐标、高程信息,为后续项目提供基准。

  技术报告与质量控制文档:详细记录测量过程、采用的技术方法、质量控制措施及成果评价。

  六、结论与建议

  本次地形图测绘项目成功实施,所提交的地形图成果精度高、信息丰富,完全符合项目合同及技术规范要求。建议客户在后续规划设计与施工中充分利用本次测绘成果,并考虑定期进行地形更新,以适应区域发展变化。同时,我公司将持续关注技术进步,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

  地形图测量报告书 4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旨在满足xx省xx县山区复杂地形区域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需求,进行1:500比例尺高精度地形图测绘。项目区域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广,给测绘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GPS与全站仪结合测量:在开阔地带使用双频RTK GPS进行快速控制点布设,复杂遮蔽区域则采用全站仪进行补测,确保控制网密度与精度。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针对植被覆盖区域,采用五镜头无人机进行倾斜摄影,获取多角度影像,提高三维重建精度。

  地面激光扫描:在关键地形特征点设置地面激光扫描仪,获取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用于精细地形建模。

  专业软件处理:使用Pix4D、ArcGIS等专业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DOM、DEM及等高线图。

  三、测量过程

  前期准备:项目踏勘,确定测量方案;设备校准,人员培训。

  外业实施:分阶段进行GPS控制网建立、无人机倾斜摄影、地面激光扫描作业,确保数据全面覆盖。

  数据处理:对无人机影像与激光扫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配准、拼接,生成高精度DOM、DEM。

  内业成图:基于处理后的数据,在ArcGIS中绘制地形图,详细标注地形特征、水系、道路、植被等信息。

  质量控制:实施多级审核制度,确保成果准确无误。

  四、测量成果

  高精度地形图:比例尺1:500,包含等高线、地形特征、水系、道路、植被覆盖等详细信息,精度优于5厘米。

  DOM与DEM:分辨率优于10厘米,直观展现山区复杂地形地貌。

  地面控制点数据文件:包含所有控制点的`三维坐标,为后续项目提供精确基准。

  五、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成功克服了山区复杂地形的测量难题,所提交的地形图成果精度高、信息详尽,完全满足项目需求。建议后续项目在类似复杂地形中继续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地面激光扫描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测量效率与精度。

  地形图测量报告书 5

  一、项目概况

  为满足xx市城市边缘带快速发展区域的规划与建设需求,本项目进行了1:200大比例尺地形图快速测绘。项目区域建筑密集,道路网复杂,对测绘速度与精度均有较高要求。

  二、技术方案

  移动测量系统:采用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集成GPS、惯性导航系统、激光扫描仪及高清相机,实现道路沿线地形地貌的快速采集。

  无人机正射影像测量:在城市开阔区域使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进行正射影像拍摄,获取地表覆盖信息。

  地面控制测量:在关键位置设置地面控制点,结合移动测量与无人机数据进行精确匹配,提高整体精度。

  数据融合与成图:使用CloudCompare、AutoCAD等专业软件,对移动测量与无人机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生成地形图。

  三、实施步骤

  方案设计:根据项目需求,设计测量方案,确定测量路线与控制点布设。

  外业采集:分阶段实施移动测量与无人机正射影像拍摄,确保数据全面覆盖。

  数据处理: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配准、拼接,生成DOM与点云数据。

  地形图绘制:基于处理后的数据,在AutoCAD中绘制地形图,详细标注建筑物、道路、水系、植被等信息。

  质量控制与成果交付:实施多级审核,确保成果准确无误后,按合同要求格式交付客户。

  四、测量成果

  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1:200,详细展现建筑物轮廓、道路网、水系、植被覆盖等信息,精度优于10厘米。

  DOM影像图:分辨率优于5厘米,直观反映地表覆盖情况。

  地面控制点数据文件:包含所有控制点的三维坐标,为后续项目提供精确基准。

  五、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成功实现了城市边缘带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快速测绘,所提交的.地形图成果精度高、信息丰富,完全满足项目需求。建议后续在城市复杂区域测绘中,继续探索移动测量系统与无人机技术的结合应用,以提高测绘效率与灵活性。

【地形图测量报告书】相关文章:

地形图测量报告07-09

测量实习报告书10-04

测量实习报告书10-04

测量实习报告书10-04

测量实习报告书10-04

测量实习报告书10-04

测量实习报告书10-04

测量实习报告书10-04

测量实习报告书10-04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