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环境监测报告分析
地区环境监测报告分析
篇一:枣庄市质量简报20xx年
一、 监测工作概况
20xx年,枣庄市环境监测站在市环保局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保证完成常规监测任务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我市环保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强化素质、提升能力,合理统筹、精干高效,从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出发,以全省应急实兵演练为契机,以水气声等常规监测为基础、污染源监督监测为重点,积极做好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在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与技术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全年对11个环境空气自动站实行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制度,13个水质自动站实行周报、周报制度;对市内8条河流的10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实行每月两次全分析例行监测、2个水库断面实行每月一次例行监测。对省控以上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实行每月一次监测;对全市8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每月两次监测;对废水、废气国控污染源实行每季度一次监测,并按时上报数据,完成了省站下达的监测任务。
20xx年全年报出数据27万余个,对外出具监测报告207份,验收报告30份。
为加强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工作,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准确的为环境管理服务,认真组织编写了20xx年污染源监测季报、年报。全年共发送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处理厂及污染源临时检查监测快报95期。利用各种表征手段,及时反映环境监测信息,充分发挥了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前哨”作用,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更为环境执法提供了执法依据。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在进行环境监测的同时,狠抓监测质量保证,对监测的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质控样品比例占样品总数的20%,合格率为100%。在全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了第一轮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验室能力水中氨氮项目考核、第二轮土壤中砷项目考核、第三轮水中铅项目考核第四轮水中苯并芘项目考核和山东省质监局组织开展的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和砷能力验证,并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审及扩项评审考核工作。
二、 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全市五区一市全部采用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每日报出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同时,对降水进行监测。降水做到逢雨(雪)必测,监测项目共12项。监测结果列于附表1至附表2。
1、空气质量评价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详见表1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汇总表。
注:降水以pH值小于5.6为酸雨。
20xx年度大气监测数据(附表1-1)显示,全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最好的是山亭区,为81微克/立方米,最差的是市中区,为99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最好的是山亭区,为139微克/立方米,最差的是峄城区,为18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浓度最好的是台儿庄区,为40微克/立方米,最差的是市中区,为8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浓度最好的是山亭区,为28微克/立方米,最差的是台儿庄区为43微克/立方米。
20xx年枣庄市良好天数及“蓝天白云”天数分别为125天和172天,分别占全年总天数的34.2%和47.1%,其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6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36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59毫克/立方米,细颗粒物年均值0.092毫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氮年均值达标,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具体数值见附表1-2)。其中细颗粒物是影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20xx年枣庄市共监测降水36次,测得全年降水总量为526毫米。降水pH值在5.87~7.33之间,无酸雨。降雨电导率及各离子组分的浓度值见附表2。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20xx年度,枣庄市主要监测了8条河流2座水库共12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附表3-1~3-2。监测结果表明,我市地表水水质与去年持平。10个河流及水库监测断面除总氮外其余监测项目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继2003年以来已经进入有序控制的良性阶段。
篇二:无锡地区水环境问题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 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 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无锡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构成苏锡常都市圈。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季风控制,盛行东南风,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受大陆盛行的冬季季风控制,大多吹偏北风;春、秋是冬、夏季风交替时期,春季天气多变,秋季秋高气爽。常年平均气温16.2℃,降水量1121.7毫米,雨日123天,日照时数1924.3小时,日照百分率43%。一年中最热是7月,最冷为1月。
无锡市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条,总长2480公里。市区河道总长 150公里,平水期水体容积800万立方米。太湖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2338.1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44.28亿立方米,年平均量约52亿立方米。因此,无锡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市区储量为6349万立方米,年补给量为6453万立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一直是江苏经济高速增长的火车头城市,早在2005年就在全国率先达到小康水平。但是,长期工业经济的发展也让无锡环境容量达到了极限。整个太湖依然漂浮着一层厚厚的蓝藻,“太湖美美在太湖水”的胜景荡然无存。从2001年起,太湖开始年年爆发大面积蓝藻,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在50亿元左右;2009年夏天太湖蓝藻提前爆发,导致无锡上百万人出现用水危机。虽然政府大力治理太湖水污染问题,但是太湖的水污染依然严重,湖体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太湖依然发生一定规模的蓝藻聚集。
导致原因:
(1)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 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又叫粘藻。在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膜 层,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蓝藻比较容易生长,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
(2) 无锡地区经济发达多工业部门,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排放。无锡地区人口稠密,生活废水多,周边农业发达,传统的鱼米之乡,化肥经冲刷易流进水源,这一切使得无锡地区的水源富营养化
(3)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适宜蓝藻的生长。 处理方法: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国内其它湖泊、流域相比,具有典型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系统、科学、严格地进行长期不懈的治理。
1、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减少污染源综合治理是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径把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修复、引江济太”、加强监测等措施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将城乡人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摆到首要位置。
2、总量控制,浓度考核。污染物总量决定水环境的好坏,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大于水环境容量,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通过各行政区河流控制断面的出境污染物浓度考核,将总量控制落到实处。
3、科技进步是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支撑有关部门和地方实施了水污染控制和水体修复技术示范、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水生植被恢复示范等科技项目。
4、运用经济杠杆是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水价,包括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可以起到节约用水和节能减排的作用
5、合力治污使治理工作取得成效长江三角洲地区市长联席会议将地区水污染防治纳入会议内容,并建立了协调协商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地区环境监测报告分析】相关文章:
茶馆经营现状的市场分析报告03-29
陕西旬阳地区嫁娶习俗总结01-17
开电影院可行性分析的报告02-22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报告08-01
关于美国大学创业调查报告分析03-19
强化离退休干部支部建设的工作调研分析报告02-21
女娲造人的教案分析01-28
大学生网购调查报告分析例文(精选12篇)12-24
校园网贷的分析总结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