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地域文化报告

地域文化报告

时间:2024-08-23 09:26:35

关于地域文化报告(通用11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地域文化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地域文化报告(通用11篇)

  地域文化报告 1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面,黟县有着世界闻名的西递宏村古名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俗。所以我主要对以下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1)黟县的方言

  (2)黟县的传统节日

  (3)黟县建筑

  以上的内容是有些是通过访问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长的一些的居民进行口述了解,有些是通过走访当地的特色村落和古名居以及当地的商店进行调查的,有些是自己从小感受到的,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1)黟县的方言

  黟县方言具有很多特色。一种是,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诸如:黟县方言管太阳叫“热头”,月亮叫“月光”;晚上为“夜高”,睡觉说“困搞”;黎明为“蒙蒙光”等。再如吃早饭,我们叫吃“天光”,吃稀饭我们叫吃度(du去声),吃中饭叫吃“点心”或“钟点”,吃晚饭叫吃“老昏”。

  而另一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外人根本不知原句的意思,因为音译后的与原句意思,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黟县方言把挨骂,说成是“驮段”;称撒娇为“为奇”;称少见为“奇数”;称正中下怀为“倒板一十六”。

  黟县方言的另一特色是,保留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诸如:黟县方言把妇女称为“老孺”,而“孺”是明、清时期,对妇人的尊称;而把打扰了、谢谢,说成了“聒噪了”,而“聒噪”是宋、元时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还有,黟县方言把窗子称作“槛”,把腌菜称着“盐齑”。这种带有古文化色彩的语言,曾使许多外人处于尴尬境地。传闻,一位黟县人因外地朋友仓促来访,准备出门张罗酒菜时,被朋友一把拉住,坚持只须家常便饭就行。主人解释说,不巧家中没别的菜,只有“盐齑”,客人听说大为高兴,连声说道:“嘿,有腌鸡还不行吗?,不瞒你说,我平生最爱吃腌鸡。”谁知上菜时,主人端出了一碗腌菜,客人顿时感到受到了捉弄。后来,过了很长时间,他才从别人那里了解到,黟县人就是这么文诌诌地把腌菜称着“盐齑”,让人听成是“腌鸡”,造成诸多误会。

  黟县方言还有一种特色是,同一语言,由于发音的微弱变化,使别人能准确领悟到你所言的物体大小、高低。诸如,山、屋、路、刀、碗、盘、桌、凳等等,道地的黟县人,完全能从别人的发音判断出它的体积、容积。这种发音的些微变化,很难使用拼音来注解,只有亲耳聆听,才能加以区别。

  黟县方言还能举出一些特色。比如:一些动物的名称是根据其声音来确定,黟县人把蝉叫成“嗯知”,纺织娘叫成“蜡箭”;而一些动作名称又是根据其形象来加以创造。比如,黟县方言中把打哈欠称之为“卖花也”,是因为打哈欠时的口型,像是在喊“卖花也”。

  (2)黟县的传统节日黟县的节日也是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的。下面选讲了了几个重要的节日和我们家乡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我们称之为“过年”。除夕那天人们会早上去祖坟祭拜,表示一年结束了向祖先汇报这一年的情况,并且祈福来年好运。下午大家很早就贴好春联,然后鸣鞭再吃年夜饭,年夜饭一定会有道菜——鱼,并且不能把它吃完,尤其是留着鱼头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吃完晚饭人们换上新的衣裳出去窜门,小孩子去拜访长辈并且会收到“压岁钱”。然后回来守岁,现在很多人是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守岁,也有玩游戏等活动。零时,由男子开门鸣爆焚香,敬拜四方神明,叫作“出行”。早起,先烧香焚纸敬拜祖宗容像,后吃“锡格子茶”。

  “锡格子茶”,是黟县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的早茶民俗。“锡格子茶制作技艺”如今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格”是装茶点的锡器工艺品,大年初一见“锡”就是见“喜”,有皆大欢喜之意。古往今来的黟县人家,欢度了除夕,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儿,就是享受“锡格子茶”。焕然一新的家人们互相拱手作揖、祝贺新禧之后,便按照辈分围坐在厅堂中央八仙桌旁。八仙桌正中间,则高高矗立着一只圆圆的、扁扁的、周边雕有花纹的、层层叠加的塔形锡器工艺品,一般由一底、一盖、一提篮以及中间的四层组成,这就是那类似果盘的“锡格”,寓意为“步步高、年年高”。将锡格从塔形样式除去提篮、掀盖、去底再将中间四层分别搁置于桌上之后,你会发现,那四层里边分别摆放着黟县的地方特产茶点千张酥、寸金糖、芝麻糖(我们称之为“麻片糖”)和花生(或花生糖)。这些茶点都是当地人家进入腊月之后自己用土法制作或自产的,各自寓意为:多片酥糖、多层叠加、外边有五彩色纸包裹的“千张酥”——步步高;外形既像金条又似元宝的夹心糕店“寸金糖”——吞金进银,招财进宝;黑、白芝麻打制的片状糖“芝麻糖”——节节高;花生或花生糖——生男生女、儿女双全。就着早茶品过茶点之后,就有一盘热气腾腾的五香茶叶鸡蛋端上桌子,一般每人必须吃两只茶叶蛋,寓意为“成双成对、好事成双”。有的人家还特地再上来一小碟又细又白的绵白糖,拿剥开的茶叶蛋蘸上吃,寓意“甜甜蜜蜜、好事成双”。吃过茶叶蛋之后,人们便一个个高高兴兴地相继离席,那四层锡格又被添加满糕点,连同底座和顶盖依次叠加成塔形,置于收拾干净的八仙桌上。至此,“锡格子茶”就宣布结束,“大拜年”、“走亲戚”、“访友朋”、“看大戏”等欢度春节的帷幕便正式拉开。从此,在直到元月十五元宵节为止的整个春节期间,每逢家中来了拜年的客人,主人家都必须以此“锡格子茶”习俗招待来宾。如此“茶俗奇葩”沿袭至今。

  我们家以前这些糕点都是自己制作的,后来渐渐的变成买现成品了。我的外婆家现在仍然在用“锡格”,也有很多人不用这种锡格了而是改用了塑料制作的类似于锡格的乘物盒子。而且现在里面装的吃的不仅仅是当地的特产,还添加了很多其他产品,但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清明节这天,家家都要带上祭品登山扫墓,祭祀已故亲人,将坟地杂草清除并培土,整修坟包,然后插上纸钱(纸剪的钱串),俗称“挂钱”。大部分的“钱”都是自己家剪的,现在也有很多的直接购买。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家家会在门上插上艾叶,挂菖蒲用以驱邪。有些人家仍然保留着喝黄酒的习惯,小孩子挂蒜头在胸前但是这些习俗现在渐渐的淡化了。

  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又名中元节,家家会上祖坟祭拜祖先,但是不会跟清明节一样扫墓培土之类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挂钱”而已。

  中秋节现在只是保留了家家聚餐、吃月饼、赏月的习俗而已。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人们早上吃“腊八粥”,腊八粥跟现在的八宝粥有着类似的感觉,各家所放的原料不一样,但是基本上花生、豆腐、桂圆等各家都会放的。传说是托灶神爷在上天向玉帝奏本时,要说地上人家的清贫、节俭,俾求苍天明年赐福,给予一个丰收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全面打扫,俗称“扫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小年”是给逝去的祖先过的,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祖坟鸣鞭,“挂钱”,烧纸让祖先们在底下过年。有当地的老奶奶们说只有让祖先们过完年我们在可以过好春节的。

  (3)黟县建筑

  徽派建筑主要是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黟县的古名居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中宏村、西递、屏山和关麓就保留着多数古名居且宏村和西递已经申请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黟县古名居建筑其主要的.特征有两个:

  一是“讲究风水”。

  二是“注重雕饰”。一般而言古村落的选址是非常讲究的,不仅要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周密的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通常村落的选址都是依山傍水的,以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散列于山麓或丛林之中,浓绿和黑白相互映衬,山和水相互辉映。古民居的外观造型也颇具特色,除了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并且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步低落的形式,节省了材料,又有防火的功能,故又称为“防火墙”。

  “天井”也是黟县古名居或者徽派建筑的一个建筑形式,几乎每一幢的古居民住宅都有天井。天井使得室内光线充足,而且通风降湿,天井的两侧建有廊房,通常还会修有排水的水沟,使室内居民宅与外部的水系统联系在一起。宏村村落就是一个用内部活水来贯通全村的村落,当然这个活水是后来人工建成的,并不是天然的。村中每一家的水都会联系在一起并且流过南湖和半月湖。走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水流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对于民居的雕饰,有砖雕、木雕、石雕三雕。像木质的廊房等的窗户和门上一般都会雕有饰品,且都是取材于自然之景物如荷花、梅花竹子、石头、人物等等之类。而府宅大门则一般都会用石雕砖雕在门上方装饰以显示这户人家的社会地位。黟县的建筑除了典型的古名居之外还有就是牌坊。但是现在保留下来的相对比较少,其中宏村和西递都有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黟县的商人在外经商获得财富之后都会回来修建牌坊来显赫自己的殷实财富。

  祠堂和石塔也是黟县建筑的一个类型,都是各具特色的。其中有云门塔、尚德堂、笃敬堂等等。

  三、个人意见

  黟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

  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黟县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方言独特具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地域文化报告 2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进行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调查和分析,为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

  20xx年7月5日至年11日6日

  三、调查地点

  xxx

  四、调查对象

  复兴村村委及村民

  五、调研经过及内容

  (一)走访村委

  1、村庄基本概况

  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位于大方县八堡乡北部,距八堡乡政府驻地3.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662户,263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居住有90%以上的苗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2、村庄环境建设情况:

  ⑴村庄基本面貌:

  A、村容村貌良好、干净整洁;

  B、茅草房的改建已完成90%;

  C、各组道路全部硬化;

  D、各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较好;

  ⑵基本设施建设

  复兴村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复兴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

  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⑶村庄自然环境

  复兴村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二)与村民实地访谈

  1、村民生活情况:

  90%以上的人家都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100%的村民们都用上了电。大家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高兴劲都洋溢在各自的脸上。

  六、关于复兴村发展的思考:

  1、大力推进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

  复兴村90%以上村民都是苗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食:苗家盖碗肉、苗家水花酒、苗家鸡八块等。民族特色的饮食让复兴村的经济明显增长。

  2、大力推进民族旅游文化

  以苗族的传统节日为主的旅游文化,让复兴村的发展蒸蒸日上,形成特色的民族旅游文化。

  3、大力推进药材种植

  复兴村作为名贵药材天麻种植的最佳场地,同时良好的气候也金银花的种植。大力发展药材的种植将会成为复兴村的经济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主体。

  七、总结

  实现复兴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改变复兴村落后的面貌,需要对其所在的民族特色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改造和加强各方面的需要。在不远的将来复兴村一定会在经济上有所提升、在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一定大有提高。相信复兴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地域文化报告 3

  一、活动日程:

  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河下古镇,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起的乡镇,感觉心灵仿佛都得到了净化。我们受到了居委会的热情接待,他们对于我们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此次实践调查起了很大的协助作用。居委会主任详细的和我们介绍了河下的历史,我们跟着他的话语穿梭了一段历史,了解了河下古镇的变迁,渐渐的迷上了她。我们跟随着居委会负责人走遍了古镇,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他们的热情让我受宠若惊,之前还对于调查有些担心,但是看到他们那张张笑脸,我被感动了。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增加河下的影响力,尽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质量。希望政府能够大力的开展河下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镇的了解工作:河下位于淮安城西北三华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镇。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大概河下这个名字即在此时开始孕育诞生于居民口头上的。河下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满浦”。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河下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县志有此记载。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子改为软坝。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这事记载于宋嘉定(1208-1224)年间编的县志(嘉定县志已佚,仅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转引)。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满浦,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明朝嘉靖年间大学士李春芳上京赶考时,常经过这里,他与吴承恩有过多次交往他的《贻安堂文集》中记载了河下这个地方,称这里叫满浦。看来满浦与河下二名,一官一俗曾并行了若干年,满浦后来成为河下一个坊的名字,河下之名便单独存在下来了。

  二、调查情况:

  (一)调查目的:

  古村落的保护规划研究刻不容缓:

  古村镇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古村镇的保护不仅仅是一栋栋单6体建筑的保护,而更应是对古村镇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保护。不仅要保护古村镇遗产本体,同时要保护遗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不仅要保护物质遗产,也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访问,去居民家中探访,请居民填写调查问卷,与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

  (三)现状与问题: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具有极大价值的古村镇,正在经历着社会前进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正遭受着非理性规划、过度的经济开发所带来的极大破坏,不少古村镇在社会变化和大量建设过程中,要么忽略了对历史环境的科学保护,要么一味拆旧建新、营造假古董,要么单纯将遗产保护活动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对待,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历史村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破坏,将很多遗产变成“遗憾”。所以保护河下古镇是件迫不容缓的事。河下虽然早就被定为国家保护单位,但是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发展。

  (四)解决方法

  1、重视河下小景点的开发

  近几年区政府对河下古镇小景点开发了不少,但还有不少尚没开发,如市河上的“殷家码头”,藏兵洞口遗址(相家湾),松竹草堂(市河码头),二帝阁,汪氏大院,左宝贵墓和祠堂,新城西门口古城墙遗址,章湘侯老宅,谭继安老宅,玛继宗老宅等。

  2、对河下小景点保护的建议

  很多河下古镇小景点都沒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如古枚里遗址,御码头,两淮批验盐引所等都出现乱刻,乱贴,乱画和杂草地面无人打扫的现象,游客站不下来观赏。笔者建议:在每个小景点旁设一个小公用电话亭,安排一个低保户去就业,在电话亭内再卖些报刊杂志和介绍楚州及河下古镇方面的书籍,小景点卫生由他负责,继利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又小景点的卫生又有人打扫和看护。

  3、加大河下宗教场所建设、扩大人气

  河下历代宗教场所多,解放前有大小寺庙55座。场所多,人气旺,这几年虽恢复了闻思寺,慈济奄迁到中街,回民清真寺的修复。但河下小学的道教古天兴观,又称三官殿,还没有修建,如能在茶巷中段东再建个耶稣教堂等。都能7增加游客和人气。

  4、创建人力车旅游公司

  河下古镇,街道老,道路狭,汽车无法进出。游客自己走,有些人体力也吃不消。笔者建议成立河下人力车旅游公司,购买或造些有河下旅游标志的人力车和人力三轮车(仿古式)。在河下竹巷街东边(中山门.吴承恩牌坊)处,河下牌坊处,程公桥处,河下罗家桥西巷两淮批验盐引所(河下国医馆对面)处,河下大桥东处等设点,每处放5~~10`辆车(也可用电话来回调度,每处也可设几名导游人员那更好)。继解决了游客行路难问题,也增加河下的地方收入。

  5、倡导河下古镇游客常观光处居民家中多种花养鸟

  河下古镇有着二千多年历史,历史上河下大小私人园林有106处。多种花养鸟继陶醉河下人的情志,改善了居住环境,又增加了古镇的风景。如河下湖嘴大街张凤山先生家,就种植了百种花草盆景。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对沿街.沿景的居民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他们种花养鸟,对有贡献特殊户,应给予奖励。

  6、建议在茶巷建一所戏院和几家说书茶馆

  戏院和说书茶馆都是古人休闲地方,现楚州城区老年人休闲地方也特别少,文化生活枯燥,古淮戏,说书.评弹都无发挥之处。如果在河下古镇中心建一所戏院(晚上也能放放老电影),几个茶馆。即可增加河下人气,也能为地方经济作出一点小贡献。

  7、建议沿街和景点居民要多为游客服务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河下居民多宣传教育,倡导我爱我家,我为河下添光彩;游客多,河下才能有发展等宣传。多建些为旅游服务店铺服务业。如河下特色传统小吃,工艺品,字画,古董等。如笔者的门诊招牌是“中国淮安山阳(民间)医学河下国医馆”。很多游客一看便知,“山阳医学”发展地是河下,有不少游客还进门聊聊“山阳医学”概况。又如笔者在百度网站贴吧中创办“河下古镇贴吧”。每天有百多名全国网友游览贴子。如上海一学者在为河下古镇规划设计时,还不断的上网询问河下古今情况等等。

  8、加快恢复河下“状元楼”等河下重点景点

  这几年由于楚州区委和区政府重视和不断的投入,河下景点恢复了不少。随着宣传不断传播,河下古镇在全国知名度越来越广,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为了留8住游客,让游客有处可观,有处可赏。建议区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尽快恢复“状元楼”、“古天兴观(三官殿),”“二帝阁”“程公桥”“左宝贵祠堂”“汪家大院(汪筱川宅)”等。笔者在回民中了解到,外地很多回民愿意对“左宝贵祠堂”恢复进行赞助。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吗?

  9、凸出河下特色建景点

  河下有五大特色: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建议有关部门景点应向这五方面发展建立。

  1.文化重镇:河下已建成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陈列馆,还计划建状元楼。笔者建议应在河下筹建一个“河下进士陈列馆”,如果该馆能建成,目前在全国还是首家。也凸出河下是全国进士第一镇。

  2.军事重镇:已建成韩信钓鱼台和漂母祠,左宝贵墓。计划恢复有状元楼,梁红玉祠和公园,左宝贵祠堂,程公桥。笔者还建议建二帝阁,市河桥(建议从河下古镇牌坊市河向东挑到文具厂大门东引水入护城河,在二帝阁对直建市河桥),藏兵洞口遗址,新城西门口城墙遗址,玛长安故居(玛继宗祖父)等。

  3.盐商重镇:已建成“两淮批验盐引所”,计划复建有程公桥。笔者还建议恢复“殷家码头”,“松竹草堂”,汪氏大院等一些会馆遗址。即可说明明清时期河下盐商在国内地位。

  4.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已建好吴鞠通中医馆,对许氏中医老宅挂牌保护。如能在吴鞠通纪念馆再建一个“山阳医学陈列馆”,“河下历代名中医陈列室”,在大门两旁开个国医堂诊所和药店,并对汪氏大院(汪筱川老宅),章湘侯老宅,谭继安老宅,玛继宗老宅进行保护,那就更有特色。

  5.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河下是淮扬名菜第一镇,历代是个消费古镇,富人多,食客多。所以厨艺大师就发明了各种菜肴来满足富人的要求。如文楼蟹黄汤包,文楼涨蛋,宴乐的长鱼席,河下篆香楼的玉兰片等,其中长鱼席花样就有108样而名扬海内外,近二年已对文楼进行了修复扩建。笔者建议在文楼旁建个“淮扬菜陈列馆”,在湖嘴大街或茶巷或估衣街再建个专门做河下最出名“长鱼席”的菜馆。同时也建议多开些地方特色小吃,即可吸引本城区食客,也可使外地游客尝尝淮安特色小吃。

  9.总结:时光飞逝,短短的行程就结束了,我深深地看了一眼河下古镇,非常的留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镇的底蕴,我有了很强的责任感,希望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能够提高古镇的影响力,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抓紧的改善环境,还有那里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参考了一些相关专家的意见在上文进行了一些建议,主要为了河下的更好发展。希望河下能够在全国打响知名度,河下的一位奶奶可是说:“河下可是千年古镇!”我希望千年古镇能够早点绽放它的光芒!用她的底蕴征服中华儿女!

  地域文化报告 4

  一、调查日期:

  20xx年4月29日

  二、调查地点:

  安徽徽州古镇

  三、调查对象:

  安徽徽州古镇民俗民居文化

  四、调查方式:

  查阅书籍,网络查询,走访询问,游览古迹等

  五、调查人:

  xxx

  六、调查结果、收获:

  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徽州就其地理环境而言,“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载:“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应徽州独立的民俗单元体系,从唐代中叶起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其家族制度极为盛行,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长的纵向传承。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风俗古朴,宗族成员彼此礼让,反应在其建筑上的人文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徽州地区的村落,兴建之初就重视村头组景,在进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配置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水园林景观,人称之为“水口”。许多民居,还精于雕镂装饰,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其精美的雕琢,从工艺、构造到图案,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徽州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园林、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推进了徽州“水口园林”的发展。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国位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住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阶地上。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民居错落有致,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为“财不外流”。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来,终生平静也。中堂两侧是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些对联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村落,从形成之初就注重选择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还与周围地势山林等物质构成要素有关。

  徽州民居的装饰也极有特色。一个古村落,一条古街道,一栋古民居,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向人们述说着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历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筑,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墙、变化丰富的马头山墙和大量的楼阁牌坊为特色。徽州大门上建有门罩或门楼。门罩在离大门门框上部少许地方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角及装饰,顶上覆以瓦檐,复杂的则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垂花门形式,两旁各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两层联系。门栋、门罩、柱础、梁架、窗户、栏杆等部位都有雕刻,这些雕刻虽民间艺人所作,但却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民居的雕刻图案取材广泛,凝聚着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徽州的民俗文化及古民居的遗存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徽州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方言独特具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地域文化报告 5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存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存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ZG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进展,ZG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公布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代进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怀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进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进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进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存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公布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纳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纳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纳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舞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猎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1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忆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1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地域文化报告 6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xx县xx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变,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究实施素养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呈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究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推动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9月20日—1月20日

  调查对象xx县xx基金小学及该校局部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xx县xx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微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缺乏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峻缺乏,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查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xx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xx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撤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怀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进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榜样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立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13位”等众多荣誉。

  二、调查根本情况分析

  xx县xx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呈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建立,使其在倡导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有力支撑。

  1、精心设计,建立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立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建立。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干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呈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气氛,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2、标准有序,形成制约、自律、鼓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标准、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3、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xx县xx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变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开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雄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4、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亮学校理念,鲜亮教育理念,开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纳“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时机。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开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亮特色与风格。

  三、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养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开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2、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鼓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究。

  3、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推动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4、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养,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根底,做好预备。

  5、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予了全体师生的理想、盼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鼓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兴旺、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鼓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呈现凝聚力、鼓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地域文化报告 7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实施文化强省,推动桂东县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根据郴州市政协4月18日召开的文史工作会议精神,及5月13日传真函件的要求,5月中旬至6月中旬,桂东县政协学习文史委牵头,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就“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得到了县政协主席业军的高度重视,安排了副主席邓青青、正处级干部黄仁亲带队。

  调研组人员先到炎陵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学习考察取经二天。之后,深入到我县的普乐、沙田、沤江等镇及县纪念馆,实地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了有关领导(包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雷纯勇一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会贤达以及乡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总结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文化遗址的基本情况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的东南边陲,井冈山的南麓,东北至东南分别与江西的遂川、上犹、崇义三县接壤,南、西、北,依序与汝城、资兴、炎陵三县的土地相连。

  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后,桂东成了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的中心。湘赣省苏维埃教育部长、毛泽东的`老师方维夏就跟随红四团红军,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的红军……他们与当地游击队在桂东东西两边山及周边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方维夏、蔡会文1936年就牺牲在桂东的普乐山岭。

  来过桂东的红军队伍还有很多——红三军团(彭鳌),红七军(邓小平、张云逸)第五十八团进入青山宋家、彩洞……

  桂东沙田万寿宫还是新四军留守处;桂东四都、青山是八路军南下支队王震上将战斗过的地方,桂东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桂东的红色文化,种类多、渊源清晰、时间最连续,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地方坐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渊源;其珍贵的历史,独一无二。

  1、红色文化遗址按类别分:①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万寿宫、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唐家大屋与杨岸、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共产党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中国共产党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②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1处。即:大岭坳战斗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沙田戏台、同益店、寒岭界战斗旧址、城隍庙、毛泽东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陈奇烈士故居。③革命领导人旧居1处,即邓力群旧居。④纪念设施4处,即: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毛泽东同志塑像、第一军规广场、桂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2、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级别分为:①省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8个,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含沙田戏台)、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旧址(含唐家大屋、城隍庙)、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含:红四军军部——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朱德居住旧址)、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含:寨前圩、朱氏祠堂、扶氏祠堂)、中国共产党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毛泽东活动旧址——同益店。②市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陈奇故居、邓力群旧居。③未定的12个。没有国家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发展情况

  1、保护现状。

  2、遗址保存较好的11处,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沙田戏台、同益店、唐家大屋、城隍庙、毛泽东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邓力群旧居、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毛泽东同志塑像。

  3、遗址保存一般的4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

  4、遗址损毁严重的有10处,即:陈奇烈士故居、大岭坳战斗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杨岸、寒岭界战斗旧址、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共产党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中国共产党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

  地域文化报告 8

  火把节,作为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对火把节的起源、发展、活动内容、经济影响、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及社会各界提供参考,现将火把节调研报告如下:

  一、火把节的起源与发展

  火把节起源于彝族对火的崇拜,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最初是彝族人民为祈求丰收、驱邪避灾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集民俗、文化、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在西昌、普格、镇雄等地,火把节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二、火把节的主要活动

  1.火把游行:火把节期间,参与者手持火把,在夜晚的街道上巡游,形成壮观的场面。火把游行不仅是节日的标志性活动,也寓意着光明、希望与祝福。

  2.民俗活动:包括点火把、跳火把、走村串寨等。点火把仪式由德高望重的彝族老人主持,祈求五谷丰登、驱邪避灾;跳火把则是青年男女在火堆旁载歌载舞,寻找意中人;走村串寨则是村民们相互拜访,互致问候,增进邻里感情。

  3.文化表演:火把节期间,各种文艺表演精彩纷呈,包括彝族歌舞、民间戏剧、诗词吟唱等,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4.体育竞技:如斗牛、赛马、摔跤等,这些活动既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勇敢与智慧,也体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火把节的经济影响

  1.旅游业发展:火把节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据相关数据显示,火把节期间,举办地的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数量均显著增长,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2.相关产业带动:火把节带动了当地餐饮、零售、交通等行业的繁荣。游客对当地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的需求激增,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就业与收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火把节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1.传承现状:火把节的传承人主要来源于当地世世代代的彝族群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年轻人对火把节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兴趣减弱,传承人的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同时,一些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2.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火把节文化,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支持传承人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火把节的策划与组织,提高火把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传承与创新: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传承人也进行了创新尝试。如在火把节活动中融入现代舞台表演元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等,使火把节文化在传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结论

  火把节作为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发挥火把节的积极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应继续加大对火把节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力度,推动其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窗口。

  地域文化报告 9

  在东山中心小学的文化墙上,一个红色的大字――“家”格外引人注目,全校教师的标准照被巧妙地贴在“家”字的每一个笔画里,这种独特的创意诠释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东山中心小学是一所新学校,创办于2017年,坐落在南康区的新城区,校园建筑堪称一流,生源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全校90余名教师也是混合而成:从附近的赞贤小学划拨过来一批,面向全区农村学校公选一批,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录用一批。南康区的家具市场享誉全国,外来人口多,东山中心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这样的校情决定了学校必须做好融合工作。校长张飞介绍说:“学校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为抓手,让教师都找到‘家’的归宿,从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提升学校的发展。”

  非典型“大讲堂”

  为了能够在讲堂上完美展示自己,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穿上了事前特意新卖的西装,还去理发店做了一个头发造型,让同事们感到惊讶。每周五下午开讲的“东山大讲堂”,是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教师心目中的精神高地。教师们都很期待上讲堂,讲述自己,分享经验,分享成长,分享兴趣。

  你有什么看家的本事,都可以拿出来在“东山大讲堂”上溜溜,让大家瞧一瞧。一位湖南籍的女教师擅长做臭豆腐,就在讲堂上教大家怎么做臭豆腐,并把自己做好的臭豆腐分给大家吃;而另一位教师,在讲堂上秀了家乡安远县的美食;还有的教师把做好的牙签牛肉、米果带来让大家品尝。在大讲堂上,有的教师与大家分享育儿经验;有的教师与大家畅谈观看《红海行动》等影片的体会;有的回忆第一次当老师的情景;有一位导游专业毕业的女教师则介绍旅游方面的知识。老师们说:“通过大讲堂,发现了别人身上平常很难发现的闪光点,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

  新入职的康朝萍老师是一位畲族姑娘,畲族人爱跳的竹竿舞她跳得非常好,于是就在讲堂上讲竹竿舞,让领导和同事们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自她在大讲堂展露了跳竹竿舞的才华之后,学校决定让她牵头主持“全区大课间展示比赛”的参赛工作。参赛时,学校代表队最终夺得了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受到了同事们的夸奖。

  学校有一位教师,原来性格拘谨、沉默寡言,同事们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大讲堂让他得到了锻炼,变成了一个与原来完全不同的人。

  大讲堂缩短了教师之间的距离,有的年级还会自发地组织教师集体活动,或聚餐,或K歌,或包米果……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快乐地飘荡在教师的生活中。现在,“东山大讲堂”在南康区教育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学校模仿这个模式办起了类似的讲堂。

  非常典型的颁奖仪式

  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一年一度的东山中心小学“感动学校十大人物”颁奖仪式给教师们厚重的仪式感,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

  “感动学校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每次推出20名候选人,分“师德榜”“先锋榜”“敬业榜”“精英榜”“勤奋榜”等类型。经过长达几个月时间推介宣传,最终确定10名当选者,另外10人获提名奖。学校组织人员为每一位当选人物写好颁奖词,每一位当选者要发表获选感言,营造了“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一样的氛围。

  周丽娟老师的.颁奖词:“导游专业出身的她,原本以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将‘纵情山水’,穿梭在各大风景名胜之中。然而,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相遇的那一刻,她确信教师这份职业已融入了她的生命。”

  刘燕老师的颁奖词:“一个中文专业毕业的老师,却可以把英语课上得如此专业,而且教学成绩还特别突出,凭借的正是她那股勤教学、苦钻研的精神。”

  ……

  颁奖仪式气氛庄重,整个程序几乎和“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一样,区教育局领导出席并为当选人物颁奖,营造了“感动”的气氛,产生了很强的仪式感,有的教师被颁奖仪式感动得哭了。评选活动树立了教师榜样,引领教师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激发了教师积极向上的力量。

  非常的“东山记忆”

  周丽娟老师用手指着庆祝第33个教师节的全校教师合影问大家:“你看出了这张照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还没等大家回答,她又补充说,“看过无数的合影,形态各异,却是第一次见如此整齐划一,每一个人都笑得开心的,这是东山中心小学第一批教师的第一张集体合影,让人想到了积极、向上、团结、幸福、美好……”这张照片被评为学校2017年“感动学校十件大事”之一。学校评出的“感动学校的十件大事”并不高大尚,让教师绽放最美的笑容,给学校增添灵动的风景的照片也能够入选,并能够让教师产生向心力。

  最是文化能致远。校长张飞十分注重走文化强校之路,推动学校“日新”(“苟日新,日日新”之意)文化建设。他认为教师的集体记忆是一条纽带,可以凝聚人心,因此学校每一年都开展“感动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让老师自主酝酿提名,梳理出一年以来学校发生的十件大事,并通过各种形式讨论,最后确定。老师梳理学校年度十件大事的过程,就是凝聚教师爱校爱岗力量的过程,也能够让教师留住美的记忆。

  同样特色鲜明的“东山记忆”活动,同样为教师留下了亲切美好而又难忘的集体记忆。学校的教师拿起手机,发现身边的精彩,截取点滴缩影,记录学校的创办历程,记录师生的酸甜苦辣,每周每年度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师生都产生美好记忆。

  在学校的文化墙上,记者看到有一长列“东山记忆”板块,都是教师用手机随手拍下的放大的照片。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正能量。“东山记忆”常常在教师例会前用多媒体播放给教师看,成为教师的集体记忆,激发教师奋进新时代的豪情。

  地域文化报告 10

  火把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西昌市的火把节尤为著名,它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更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平台,现将火把节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与方法

  1.1调研目的

  1.探究火把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2.分析火把节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评估火把节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意义。

  4.提出促进火把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2调研方法

  1.文献研究:收集并整理关于火把节的历史文献、研究论文等资料。

  2.实地观察:在火把节期间,深入西昌市及下辖乡镇,观察节日活动、民俗表演等。

  3.访谈调查:对当地居民、游客、政府工作人员及文化传承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火把节的看法和感受。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支持调研结论。

  二、火把节概述

  2.1起源与发展

  火把节起源于彝族对火的崇拜,寓意着驱邪避灾、祈求丰收。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火把节已成为集民俗、文化、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在西昌市,火把节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如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等,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2.2主要活动

  火把节期间,西昌市及周边地区会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包括点火把仪式、跳火把舞、赛马、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彝族歌舞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火把节的经济影响

  3.1旅游业的推动

  火把节作为西昌市的重要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这不仅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西昌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2地方经济的繁荣

  火把节期间,游客的消费行为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从纪念品销售到特色美食品尝,再到各类服务行业的兴起,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四、火把节的社会文化影响

  4.1民族文化的传承

  火把节作为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年轻一代得以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4.2社会凝聚力的提升

  火把节期间,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种跨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凝聚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1传承人的老龄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年轻人对火把节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兴趣减弱,导致传承人的数量减少且老龄化问题严重。

  5.2商业化过度

  近年来,火把节的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可能导致节日氛围的淡化和文化内涵的流失。

  六、建议与展望

  6.1加强传承人培养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火把节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火把节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6.2平衡商业化与文化传承

  在推动火把节旅游发展的同时,应注重保护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避免过度商业化对节日氛围的破坏。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引导商家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活动。

  6.3扩大国际影响力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宣传和推广火把节的文化价值和旅游魅力,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前来参与和体验,提升火把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结论

  火把节作为西昌市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还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通过加强传承人培养、平衡商业化与文化传承以及扩大国际影响力等措施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火把节将在未来继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地域文化报告 11

  今天中午是杨小微所做的题为《课堂与教学的文化反思》的报告。听着杨教授的报告,我在认真消化着,思索着:一所学校应该怎样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要有文化

  英国的泰勒这样解释文化:“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我感觉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独特的文化,便犹如一个人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独特的个性,没有绵延的生命力。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

  二、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硬要素”文化

  学校的硬要素指的是拥有自己的组织、制度。建立一套能够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组织制度,这套制度应该是公平的、合理的、民主的、科学的。这套制度的建立者应该是全校师生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随便制定的。

  三、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软要素”文化

  学校的“软要素”文化指的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有着独特的`文化、素质、信仰等。例如元甲学校的武术文化,普洱中学的茶文化以及由茶文化,上海七色花小学的美丽课堂与艺术教育,还有我们济源市王庄小学的读书文化、习作文化,坡头二小的军营文化等。这些软文化可以让在这所学校生活的师生形成独特的精神气质,从而影响终身,形成个性。

  四、学校文化需要既“濡化”又“涵化”

  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濡化”是指在同一文化群体中,通过部分有意识、部分无意识的学习,年轻一代在老一辈指示、引导或强制下接受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例如学校的已经形成的积极的校园文化,我们就要“濡化”。

  “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的人群,因为持久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在已有独特文化的基础上重新构建。

  这里要注意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一味地“濡化”拒绝“涵化”,这是封闭,僵化,很容易走向单质化,甚至消亡。清朝由“帝国”沦为人人欺负的殖民地,就是太拒绝“涵化”。

  二是抛弃“濡化”一味地“涵化”,这样消亡更快。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学校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要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就需要在濡化和涵化之间有所选择,有所倚重,形成积极的新文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校文化的构建既要积极传承优质文化,又要不断创新,引进先进文化。我想,这样我们的学校就能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经久不衰,永远有生机与活力。

《关于地域文化报告(通用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地域文化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论文的开题报告09-25

关于区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报告范文03-20

唐朝文化总结01-13

《文化苦旅》教案02-27

体会衡水文明宣传先进文化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7-09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03-19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03-20

初中历史《清朝的文化》教学设计02-27

文化馆免费开放总结范文06-08

用户协议

关于地域文化报告(通用11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地域文化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地域文化报告(通用11篇)

  地域文化报告 1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面,黟县有着世界闻名的西递宏村古名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俗。所以我主要对以下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1)黟县的方言

  (2)黟县的传统节日

  (3)黟县建筑

  以上的内容是有些是通过访问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长的一些的居民进行口述了解,有些是通过走访当地的特色村落和古名居以及当地的商店进行调查的,有些是自己从小感受到的,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1)黟县的方言

  黟县方言具有很多特色。一种是,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诸如:黟县方言管太阳叫“热头”,月亮叫“月光”;晚上为“夜高”,睡觉说“困搞”;黎明为“蒙蒙光”等。再如吃早饭,我们叫吃“天光”,吃稀饭我们叫吃度(du去声),吃中饭叫吃“点心”或“钟点”,吃晚饭叫吃“老昏”。

  而另一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外人根本不知原句的意思,因为音译后的与原句意思,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黟县方言把挨骂,说成是“驮段”;称撒娇为“为奇”;称少见为“奇数”;称正中下怀为“倒板一十六”。

  黟县方言的另一特色是,保留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诸如:黟县方言把妇女称为“老孺”,而“孺”是明、清时期,对妇人的尊称;而把打扰了、谢谢,说成了“聒噪了”,而“聒噪”是宋、元时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还有,黟县方言把窗子称作“槛”,把腌菜称着“盐齑”。这种带有古文化色彩的语言,曾使许多外人处于尴尬境地。传闻,一位黟县人因外地朋友仓促来访,准备出门张罗酒菜时,被朋友一把拉住,坚持只须家常便饭就行。主人解释说,不巧家中没别的菜,只有“盐齑”,客人听说大为高兴,连声说道:“嘿,有腌鸡还不行吗?,不瞒你说,我平生最爱吃腌鸡。”谁知上菜时,主人端出了一碗腌菜,客人顿时感到受到了捉弄。后来,过了很长时间,他才从别人那里了解到,黟县人就是这么文诌诌地把腌菜称着“盐齑”,让人听成是“腌鸡”,造成诸多误会。

  黟县方言还有一种特色是,同一语言,由于发音的微弱变化,使别人能准确领悟到你所言的物体大小、高低。诸如,山、屋、路、刀、碗、盘、桌、凳等等,道地的黟县人,完全能从别人的发音判断出它的体积、容积。这种发音的些微变化,很难使用拼音来注解,只有亲耳聆听,才能加以区别。

  黟县方言还能举出一些特色。比如:一些动物的名称是根据其声音来确定,黟县人把蝉叫成“嗯知”,纺织娘叫成“蜡箭”;而一些动作名称又是根据其形象来加以创造。比如,黟县方言中把打哈欠称之为“卖花也”,是因为打哈欠时的口型,像是在喊“卖花也”。

  (2)黟县的传统节日黟县的节日也是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的。下面选讲了了几个重要的节日和我们家乡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我们称之为“过年”。除夕那天人们会早上去祖坟祭拜,表示一年结束了向祖先汇报这一年的情况,并且祈福来年好运。下午大家很早就贴好春联,然后鸣鞭再吃年夜饭,年夜饭一定会有道菜——鱼,并且不能把它吃完,尤其是留着鱼头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吃完晚饭人们换上新的衣裳出去窜门,小孩子去拜访长辈并且会收到“压岁钱”。然后回来守岁,现在很多人是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守岁,也有玩游戏等活动。零时,由男子开门鸣爆焚香,敬拜四方神明,叫作“出行”。早起,先烧香焚纸敬拜祖宗容像,后吃“锡格子茶”。

  “锡格子茶”,是黟县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的早茶民俗。“锡格子茶制作技艺”如今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格”是装茶点的锡器工艺品,大年初一见“锡”就是见“喜”,有皆大欢喜之意。古往今来的黟县人家,欢度了除夕,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儿,就是享受“锡格子茶”。焕然一新的家人们互相拱手作揖、祝贺新禧之后,便按照辈分围坐在厅堂中央八仙桌旁。八仙桌正中间,则高高矗立着一只圆圆的、扁扁的、周边雕有花纹的、层层叠加的塔形锡器工艺品,一般由一底、一盖、一提篮以及中间的四层组成,这就是那类似果盘的“锡格”,寓意为“步步高、年年高”。将锡格从塔形样式除去提篮、掀盖、去底再将中间四层分别搁置于桌上之后,你会发现,那四层里边分别摆放着黟县的地方特产茶点千张酥、寸金糖、芝麻糖(我们称之为“麻片糖”)和花生(或花生糖)。这些茶点都是当地人家进入腊月之后自己用土法制作或自产的,各自寓意为:多片酥糖、多层叠加、外边有五彩色纸包裹的“千张酥”——步步高;外形既像金条又似元宝的夹心糕店“寸金糖”——吞金进银,招财进宝;黑、白芝麻打制的片状糖“芝麻糖”——节节高;花生或花生糖——生男生女、儿女双全。就着早茶品过茶点之后,就有一盘热气腾腾的五香茶叶鸡蛋端上桌子,一般每人必须吃两只茶叶蛋,寓意为“成双成对、好事成双”。有的人家还特地再上来一小碟又细又白的绵白糖,拿剥开的茶叶蛋蘸上吃,寓意“甜甜蜜蜜、好事成双”。吃过茶叶蛋之后,人们便一个个高高兴兴地相继离席,那四层锡格又被添加满糕点,连同底座和顶盖依次叠加成塔形,置于收拾干净的八仙桌上。至此,“锡格子茶”就宣布结束,“大拜年”、“走亲戚”、“访友朋”、“看大戏”等欢度春节的帷幕便正式拉开。从此,在直到元月十五元宵节为止的整个春节期间,每逢家中来了拜年的客人,主人家都必须以此“锡格子茶”习俗招待来宾。如此“茶俗奇葩”沿袭至今。

  我们家以前这些糕点都是自己制作的,后来渐渐的变成买现成品了。我的外婆家现在仍然在用“锡格”,也有很多人不用这种锡格了而是改用了塑料制作的类似于锡格的乘物盒子。而且现在里面装的吃的不仅仅是当地的特产,还添加了很多其他产品,但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清明节这天,家家都要带上祭品登山扫墓,祭祀已故亲人,将坟地杂草清除并培土,整修坟包,然后插上纸钱(纸剪的钱串),俗称“挂钱”。大部分的“钱”都是自己家剪的,现在也有很多的直接购买。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家家会在门上插上艾叶,挂菖蒲用以驱邪。有些人家仍然保留着喝黄酒的习惯,小孩子挂蒜头在胸前但是这些习俗现在渐渐的淡化了。

  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又名中元节,家家会上祖坟祭拜祖先,但是不会跟清明节一样扫墓培土之类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挂钱”而已。

  中秋节现在只是保留了家家聚餐、吃月饼、赏月的习俗而已。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人们早上吃“腊八粥”,腊八粥跟现在的八宝粥有着类似的感觉,各家所放的原料不一样,但是基本上花生、豆腐、桂圆等各家都会放的。传说是托灶神爷在上天向玉帝奏本时,要说地上人家的清贫、节俭,俾求苍天明年赐福,给予一个丰收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全面打扫,俗称“扫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小年”是给逝去的祖先过的,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祖坟鸣鞭,“挂钱”,烧纸让祖先们在底下过年。有当地的老奶奶们说只有让祖先们过完年我们在可以过好春节的。

  (3)黟县建筑

  徽派建筑主要是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黟县的古名居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中宏村、西递、屏山和关麓就保留着多数古名居且宏村和西递已经申请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黟县古名居建筑其主要的.特征有两个:

  一是“讲究风水”。

  二是“注重雕饰”。一般而言古村落的选址是非常讲究的,不仅要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周密的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通常村落的选址都是依山傍水的,以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散列于山麓或丛林之中,浓绿和黑白相互映衬,山和水相互辉映。古民居的外观造型也颇具特色,除了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并且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步低落的形式,节省了材料,又有防火的功能,故又称为“防火墙”。

  “天井”也是黟县古名居或者徽派建筑的一个建筑形式,几乎每一幢的古居民住宅都有天井。天井使得室内光线充足,而且通风降湿,天井的两侧建有廊房,通常还会修有排水的水沟,使室内居民宅与外部的水系统联系在一起。宏村村落就是一个用内部活水来贯通全村的村落,当然这个活水是后来人工建成的,并不是天然的。村中每一家的水都会联系在一起并且流过南湖和半月湖。走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水流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对于民居的雕饰,有砖雕、木雕、石雕三雕。像木质的廊房等的窗户和门上一般都会雕有饰品,且都是取材于自然之景物如荷花、梅花竹子、石头、人物等等之类。而府宅大门则一般都会用石雕砖雕在门上方装饰以显示这户人家的社会地位。黟县的建筑除了典型的古名居之外还有就是牌坊。但是现在保留下来的相对比较少,其中宏村和西递都有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黟县的商人在外经商获得财富之后都会回来修建牌坊来显赫自己的殷实财富。

  祠堂和石塔也是黟县建筑的一个类型,都是各具特色的。其中有云门塔、尚德堂、笃敬堂等等。

  三、个人意见

  黟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

  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黟县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方言独特具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地域文化报告 2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进行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调查和分析,为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

  20xx年7月5日至年11日6日

  三、调查地点

  xxx

  四、调查对象

  复兴村村委及村民

  五、调研经过及内容

  (一)走访村委

  1、村庄基本概况

  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位于大方县八堡乡北部,距八堡乡政府驻地3.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662户,263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居住有90%以上的苗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2、村庄环境建设情况:

  ⑴村庄基本面貌:

  A、村容村貌良好、干净整洁;

  B、茅草房的改建已完成90%;

  C、各组道路全部硬化;

  D、各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较好;

  ⑵基本设施建设

  复兴村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复兴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

  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⑶村庄自然环境

  复兴村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二)与村民实地访谈

  1、村民生活情况:

  90%以上的人家都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100%的村民们都用上了电。大家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高兴劲都洋溢在各自的脸上。

  六、关于复兴村发展的思考:

  1、大力推进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

  复兴村90%以上村民都是苗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食:苗家盖碗肉、苗家水花酒、苗家鸡八块等。民族特色的饮食让复兴村的经济明显增长。

  2、大力推进民族旅游文化

  以苗族的传统节日为主的旅游文化,让复兴村的发展蒸蒸日上,形成特色的民族旅游文化。

  3、大力推进药材种植

  复兴村作为名贵药材天麻种植的最佳场地,同时良好的气候也金银花的种植。大力发展药材的种植将会成为复兴村的经济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主体。

  七、总结

  实现复兴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改变复兴村落后的面貌,需要对其所在的民族特色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改造和加强各方面的需要。在不远的将来复兴村一定会在经济上有所提升、在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一定大有提高。相信复兴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地域文化报告 3

  一、活动日程:

  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河下古镇,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起的乡镇,感觉心灵仿佛都得到了净化。我们受到了居委会的热情接待,他们对于我们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此次实践调查起了很大的协助作用。居委会主任详细的和我们介绍了河下的历史,我们跟着他的话语穿梭了一段历史,了解了河下古镇的变迁,渐渐的迷上了她。我们跟随着居委会负责人走遍了古镇,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他们的热情让我受宠若惊,之前还对于调查有些担心,但是看到他们那张张笑脸,我被感动了。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增加河下的影响力,尽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质量。希望政府能够大力的开展河下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镇的了解工作:河下位于淮安城西北三华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镇。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大概河下这个名字即在此时开始孕育诞生于居民口头上的。河下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满浦”。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河下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县志有此记载。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子改为软坝。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这事记载于宋嘉定(1208-1224)年间编的县志(嘉定县志已佚,仅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转引)。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满浦,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明朝嘉靖年间大学士李春芳上京赶考时,常经过这里,他与吴承恩有过多次交往他的《贻安堂文集》中记载了河下这个地方,称这里叫满浦。看来满浦与河下二名,一官一俗曾并行了若干年,满浦后来成为河下一个坊的名字,河下之名便单独存在下来了。

  二、调查情况:

  (一)调查目的:

  古村落的保护规划研究刻不容缓:

  古村镇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古村镇的保护不仅仅是一栋栋单6体建筑的保护,而更应是对古村镇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保护。不仅要保护古村镇遗产本体,同时要保护遗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不仅要保护物质遗产,也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访问,去居民家中探访,请居民填写调查问卷,与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

  (三)现状与问题: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具有极大价值的古村镇,正在经历着社会前进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正遭受着非理性规划、过度的经济开发所带来的极大破坏,不少古村镇在社会变化和大量建设过程中,要么忽略了对历史环境的科学保护,要么一味拆旧建新、营造假古董,要么单纯将遗产保护活动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对待,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历史村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破坏,将很多遗产变成“遗憾”。所以保护河下古镇是件迫不容缓的事。河下虽然早就被定为国家保护单位,但是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发展。

  (四)解决方法

  1、重视河下小景点的开发

  近几年区政府对河下古镇小景点开发了不少,但还有不少尚没开发,如市河上的“殷家码头”,藏兵洞口遗址(相家湾),松竹草堂(市河码头),二帝阁,汪氏大院,左宝贵墓和祠堂,新城西门口古城墙遗址,章湘侯老宅,谭继安老宅,玛继宗老宅等。

  2、对河下小景点保护的建议

  很多河下古镇小景点都沒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如古枚里遗址,御码头,两淮批验盐引所等都出现乱刻,乱贴,乱画和杂草地面无人打扫的现象,游客站不下来观赏。笔者建议:在每个小景点旁设一个小公用电话亭,安排一个低保户去就业,在电话亭内再卖些报刊杂志和介绍楚州及河下古镇方面的书籍,小景点卫生由他负责,继利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又小景点的卫生又有人打扫和看护。

  3、加大河下宗教场所建设、扩大人气

  河下历代宗教场所多,解放前有大小寺庙55座。场所多,人气旺,这几年虽恢复了闻思寺,慈济奄迁到中街,回民清真寺的修复。但河下小学的道教古天兴观,又称三官殿,还没有修建,如能在茶巷中段东再建个耶稣教堂等。都能7增加游客和人气。

  4、创建人力车旅游公司

  河下古镇,街道老,道路狭,汽车无法进出。游客自己走,有些人体力也吃不消。笔者建议成立河下人力车旅游公司,购买或造些有河下旅游标志的人力车和人力三轮车(仿古式)。在河下竹巷街东边(中山门.吴承恩牌坊)处,河下牌坊处,程公桥处,河下罗家桥西巷两淮批验盐引所(河下国医馆对面)处,河下大桥东处等设点,每处放5~~10`辆车(也可用电话来回调度,每处也可设几名导游人员那更好)。继解决了游客行路难问题,也增加河下的地方收入。

  5、倡导河下古镇游客常观光处居民家中多种花养鸟

  河下古镇有着二千多年历史,历史上河下大小私人园林有106处。多种花养鸟继陶醉河下人的情志,改善了居住环境,又增加了古镇的风景。如河下湖嘴大街张凤山先生家,就种植了百种花草盆景。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对沿街.沿景的居民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他们种花养鸟,对有贡献特殊户,应给予奖励。

  6、建议在茶巷建一所戏院和几家说书茶馆

  戏院和说书茶馆都是古人休闲地方,现楚州城区老年人休闲地方也特别少,文化生活枯燥,古淮戏,说书.评弹都无发挥之处。如果在河下古镇中心建一所戏院(晚上也能放放老电影),几个茶馆。即可增加河下人气,也能为地方经济作出一点小贡献。

  7、建议沿街和景点居民要多为游客服务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河下居民多宣传教育,倡导我爱我家,我为河下添光彩;游客多,河下才能有发展等宣传。多建些为旅游服务店铺服务业。如河下特色传统小吃,工艺品,字画,古董等。如笔者的门诊招牌是“中国淮安山阳(民间)医学河下国医馆”。很多游客一看便知,“山阳医学”发展地是河下,有不少游客还进门聊聊“山阳医学”概况。又如笔者在百度网站贴吧中创办“河下古镇贴吧”。每天有百多名全国网友游览贴子。如上海一学者在为河下古镇规划设计时,还不断的上网询问河下古今情况等等。

  8、加快恢复河下“状元楼”等河下重点景点

  这几年由于楚州区委和区政府重视和不断的投入,河下景点恢复了不少。随着宣传不断传播,河下古镇在全国知名度越来越广,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为了留8住游客,让游客有处可观,有处可赏。建议区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尽快恢复“状元楼”、“古天兴观(三官殿),”“二帝阁”“程公桥”“左宝贵祠堂”“汪家大院(汪筱川宅)”等。笔者在回民中了解到,外地很多回民愿意对“左宝贵祠堂”恢复进行赞助。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吗?

  9、凸出河下特色建景点

  河下有五大特色: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建议有关部门景点应向这五方面发展建立。

  1.文化重镇:河下已建成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陈列馆,还计划建状元楼。笔者建议应在河下筹建一个“河下进士陈列馆”,如果该馆能建成,目前在全国还是首家。也凸出河下是全国进士第一镇。

  2.军事重镇:已建成韩信钓鱼台和漂母祠,左宝贵墓。计划恢复有状元楼,梁红玉祠和公园,左宝贵祠堂,程公桥。笔者还建议建二帝阁,市河桥(建议从河下古镇牌坊市河向东挑到文具厂大门东引水入护城河,在二帝阁对直建市河桥),藏兵洞口遗址,新城西门口城墙遗址,玛长安故居(玛继宗祖父)等。

  3.盐商重镇:已建成“两淮批验盐引所”,计划复建有程公桥。笔者还建议恢复“殷家码头”,“松竹草堂”,汪氏大院等一些会馆遗址。即可说明明清时期河下盐商在国内地位。

  4.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已建好吴鞠通中医馆,对许氏中医老宅挂牌保护。如能在吴鞠通纪念馆再建一个“山阳医学陈列馆”,“河下历代名中医陈列室”,在大门两旁开个国医堂诊所和药店,并对汪氏大院(汪筱川老宅),章湘侯老宅,谭继安老宅,玛继宗老宅进行保护,那就更有特色。

  5.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河下是淮扬名菜第一镇,历代是个消费古镇,富人多,食客多。所以厨艺大师就发明了各种菜肴来满足富人的要求。如文楼蟹黄汤包,文楼涨蛋,宴乐的长鱼席,河下篆香楼的玉兰片等,其中长鱼席花样就有108样而名扬海内外,近二年已对文楼进行了修复扩建。笔者建议在文楼旁建个“淮扬菜陈列馆”,在湖嘴大街或茶巷或估衣街再建个专门做河下最出名“长鱼席”的菜馆。同时也建议多开些地方特色小吃,即可吸引本城区食客,也可使外地游客尝尝淮安特色小吃。

  9.总结:时光飞逝,短短的行程就结束了,我深深地看了一眼河下古镇,非常的留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镇的底蕴,我有了很强的责任感,希望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能够提高古镇的影响力,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抓紧的改善环境,还有那里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参考了一些相关专家的意见在上文进行了一些建议,主要为了河下的更好发展。希望河下能够在全国打响知名度,河下的一位奶奶可是说:“河下可是千年古镇!”我希望千年古镇能够早点绽放它的光芒!用她的底蕴征服中华儿女!

  地域文化报告 4

  一、调查日期:

  20xx年4月29日

  二、调查地点:

  安徽徽州古镇

  三、调查对象:

  安徽徽州古镇民俗民居文化

  四、调查方式:

  查阅书籍,网络查询,走访询问,游览古迹等

  五、调查人:

  xxx

  六、调查结果、收获:

  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徽州就其地理环境而言,“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载:“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应徽州独立的民俗单元体系,从唐代中叶起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其家族制度极为盛行,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长的纵向传承。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风俗古朴,宗族成员彼此礼让,反应在其建筑上的人文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徽州地区的村落,兴建之初就重视村头组景,在进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配置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水园林景观,人称之为“水口”。许多民居,还精于雕镂装饰,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其精美的雕琢,从工艺、构造到图案,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徽州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园林、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推进了徽州“水口园林”的发展。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国位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住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阶地上。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民居错落有致,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为“财不外流”。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来,终生平静也。中堂两侧是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些对联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村落,从形成之初就注重选择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还与周围地势山林等物质构成要素有关。

  徽州民居的装饰也极有特色。一个古村落,一条古街道,一栋古民居,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向人们述说着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历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筑,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墙、变化丰富的马头山墙和大量的楼阁牌坊为特色。徽州大门上建有门罩或门楼。门罩在离大门门框上部少许地方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角及装饰,顶上覆以瓦檐,复杂的则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垂花门形式,两旁各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两层联系。门栋、门罩、柱础、梁架、窗户、栏杆等部位都有雕刻,这些雕刻虽民间艺人所作,但却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民居的雕刻图案取材广泛,凝聚着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徽州的民俗文化及古民居的遗存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徽州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方言独特具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地域文化报告 5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存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存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ZG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进展,ZG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公布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代进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怀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进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进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进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存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公布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纳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纳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纳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舞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猎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1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忆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1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地域文化报告 6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xx县xx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变,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究实施素养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呈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究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推动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9月20日—1月20日

  调查对象xx县xx基金小学及该校局部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xx县xx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微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缺乏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峻缺乏,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查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xx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xx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撤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怀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进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榜样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立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13位”等众多荣誉。

  二、调查根本情况分析

  xx县xx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呈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建立,使其在倡导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有力支撑。

  1、精心设计,建立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立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建立。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干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呈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气氛,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2、标准有序,形成制约、自律、鼓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标准、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3、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xx县xx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变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开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雄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4、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亮学校理念,鲜亮教育理念,开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纳“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时机。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开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亮特色与风格。

  三、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养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开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2、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鼓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究。

  3、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推动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4、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养,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根底,做好预备。

  5、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予了全体师生的理想、盼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鼓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兴旺、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鼓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呈现凝聚力、鼓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地域文化报告 7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实施文化强省,推动桂东县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根据郴州市政协4月18日召开的文史工作会议精神,及5月13日传真函件的要求,5月中旬至6月中旬,桂东县政协学习文史委牵头,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就“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得到了县政协主席业军的高度重视,安排了副主席邓青青、正处级干部黄仁亲带队。

  调研组人员先到炎陵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学习考察取经二天。之后,深入到我县的普乐、沙田、沤江等镇及县纪念馆,实地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了有关领导(包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雷纯勇一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会贤达以及乡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总结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文化遗址的基本情况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的东南边陲,井冈山的南麓,东北至东南分别与江西的遂川、上犹、崇义三县接壤,南、西、北,依序与汝城、资兴、炎陵三县的土地相连。

  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后,桂东成了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的中心。湘赣省苏维埃教育部长、毛泽东的`老师方维夏就跟随红四团红军,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的红军……他们与当地游击队在桂东东西两边山及周边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方维夏、蔡会文1936年就牺牲在桂东的普乐山岭。

  来过桂东的红军队伍还有很多——红三军团(彭鳌),红七军(邓小平、张云逸)第五十八团进入青山宋家、彩洞……

  桂东沙田万寿宫还是新四军留守处;桂东四都、青山是八路军南下支队王震上将战斗过的地方,桂东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桂东的红色文化,种类多、渊源清晰、时间最连续,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地方坐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渊源;其珍贵的历史,独一无二。

  1、红色文化遗址按类别分:①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万寿宫、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唐家大屋与杨岸、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共产党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中国共产党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②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1处。即:大岭坳战斗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沙田戏台、同益店、寒岭界战斗旧址、城隍庙、毛泽东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陈奇烈士故居。③革命领导人旧居1处,即邓力群旧居。④纪念设施4处,即: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毛泽东同志塑像、第一军规广场、桂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2、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级别分为:①省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8个,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含沙田戏台)、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旧址(含唐家大屋、城隍庙)、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含:红四军军部——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朱德居住旧址)、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含:寨前圩、朱氏祠堂、扶氏祠堂)、中国共产党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毛泽东活动旧址——同益店。②市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陈奇故居、邓力群旧居。③未定的12个。没有国家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发展情况

  1、保护现状。

  2、遗址保存较好的11处,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沙田戏台、同益店、唐家大屋、城隍庙、毛泽东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邓力群旧居、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毛泽东同志塑像。

  3、遗址保存一般的4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

  4、遗址损毁严重的有10处,即:陈奇烈士故居、大岭坳战斗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杨岸、寒岭界战斗旧址、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共产党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中国共产党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

  地域文化报告 8

  火把节,作为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对火把节的起源、发展、活动内容、经济影响、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及社会各界提供参考,现将火把节调研报告如下:

  一、火把节的起源与发展

  火把节起源于彝族对火的崇拜,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最初是彝族人民为祈求丰收、驱邪避灾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集民俗、文化、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在西昌、普格、镇雄等地,火把节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二、火把节的主要活动

  1.火把游行:火把节期间,参与者手持火把,在夜晚的街道上巡游,形成壮观的场面。火把游行不仅是节日的标志性活动,也寓意着光明、希望与祝福。

  2.民俗活动:包括点火把、跳火把、走村串寨等。点火把仪式由德高望重的彝族老人主持,祈求五谷丰登、驱邪避灾;跳火把则是青年男女在火堆旁载歌载舞,寻找意中人;走村串寨则是村民们相互拜访,互致问候,增进邻里感情。

  3.文化表演:火把节期间,各种文艺表演精彩纷呈,包括彝族歌舞、民间戏剧、诗词吟唱等,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4.体育竞技:如斗牛、赛马、摔跤等,这些活动既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勇敢与智慧,也体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火把节的经济影响

  1.旅游业发展:火把节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据相关数据显示,火把节期间,举办地的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数量均显著增长,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2.相关产业带动:火把节带动了当地餐饮、零售、交通等行业的繁荣。游客对当地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的需求激增,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就业与收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火把节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1.传承现状:火把节的传承人主要来源于当地世世代代的彝族群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年轻人对火把节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兴趣减弱,传承人的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同时,一些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2.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火把节文化,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支持传承人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火把节的策划与组织,提高火把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传承与创新: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传承人也进行了创新尝试。如在火把节活动中融入现代舞台表演元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等,使火把节文化在传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结论

  火把节作为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发挥火把节的积极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应继续加大对火把节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力度,推动其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窗口。

  地域文化报告 9

  在东山中心小学的文化墙上,一个红色的大字――“家”格外引人注目,全校教师的标准照被巧妙地贴在“家”字的每一个笔画里,这种独特的创意诠释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东山中心小学是一所新学校,创办于2017年,坐落在南康区的新城区,校园建筑堪称一流,生源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全校90余名教师也是混合而成:从附近的赞贤小学划拨过来一批,面向全区农村学校公选一批,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录用一批。南康区的家具市场享誉全国,外来人口多,东山中心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这样的校情决定了学校必须做好融合工作。校长张飞介绍说:“学校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为抓手,让教师都找到‘家’的归宿,从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提升学校的发展。”

  非典型“大讲堂”

  为了能够在讲堂上完美展示自己,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穿上了事前特意新卖的西装,还去理发店做了一个头发造型,让同事们感到惊讶。每周五下午开讲的“东山大讲堂”,是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教师心目中的精神高地。教师们都很期待上讲堂,讲述自己,分享经验,分享成长,分享兴趣。

  你有什么看家的本事,都可以拿出来在“东山大讲堂”上溜溜,让大家瞧一瞧。一位湖南籍的女教师擅长做臭豆腐,就在讲堂上教大家怎么做臭豆腐,并把自己做好的臭豆腐分给大家吃;而另一位教师,在讲堂上秀了家乡安远县的美食;还有的教师把做好的牙签牛肉、米果带来让大家品尝。在大讲堂上,有的教师与大家分享育儿经验;有的教师与大家畅谈观看《红海行动》等影片的体会;有的回忆第一次当老师的情景;有一位导游专业毕业的女教师则介绍旅游方面的知识。老师们说:“通过大讲堂,发现了别人身上平常很难发现的闪光点,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

  新入职的康朝萍老师是一位畲族姑娘,畲族人爱跳的竹竿舞她跳得非常好,于是就在讲堂上讲竹竿舞,让领导和同事们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自她在大讲堂展露了跳竹竿舞的才华之后,学校决定让她牵头主持“全区大课间展示比赛”的参赛工作。参赛时,学校代表队最终夺得了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受到了同事们的夸奖。

  学校有一位教师,原来性格拘谨、沉默寡言,同事们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大讲堂让他得到了锻炼,变成了一个与原来完全不同的人。

  大讲堂缩短了教师之间的距离,有的年级还会自发地组织教师集体活动,或聚餐,或K歌,或包米果……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快乐地飘荡在教师的生活中。现在,“东山大讲堂”在南康区教育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学校模仿这个模式办起了类似的讲堂。

  非常典型的颁奖仪式

  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一年一度的东山中心小学“感动学校十大人物”颁奖仪式给教师们厚重的仪式感,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

  “感动学校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每次推出20名候选人,分“师德榜”“先锋榜”“敬业榜”“精英榜”“勤奋榜”等类型。经过长达几个月时间推介宣传,最终确定10名当选者,另外10人获提名奖。学校组织人员为每一位当选人物写好颁奖词,每一位当选者要发表获选感言,营造了“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一样的氛围。

  周丽娟老师的.颁奖词:“导游专业出身的她,原本以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将‘纵情山水’,穿梭在各大风景名胜之中。然而,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相遇的那一刻,她确信教师这份职业已融入了她的生命。”

  刘燕老师的颁奖词:“一个中文专业毕业的老师,却可以把英语课上得如此专业,而且教学成绩还特别突出,凭借的正是她那股勤教学、苦钻研的精神。”

  ……

  颁奖仪式气氛庄重,整个程序几乎和“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一样,区教育局领导出席并为当选人物颁奖,营造了“感动”的气氛,产生了很强的仪式感,有的教师被颁奖仪式感动得哭了。评选活动树立了教师榜样,引领教师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激发了教师积极向上的力量。

  非常的“东山记忆”

  周丽娟老师用手指着庆祝第33个教师节的全校教师合影问大家:“你看出了这张照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还没等大家回答,她又补充说,“看过无数的合影,形态各异,却是第一次见如此整齐划一,每一个人都笑得开心的,这是东山中心小学第一批教师的第一张集体合影,让人想到了积极、向上、团结、幸福、美好……”这张照片被评为学校2017年“感动学校十件大事”之一。学校评出的“感动学校的十件大事”并不高大尚,让教师绽放最美的笑容,给学校增添灵动的风景的照片也能够入选,并能够让教师产生向心力。

  最是文化能致远。校长张飞十分注重走文化强校之路,推动学校“日新”(“苟日新,日日新”之意)文化建设。他认为教师的集体记忆是一条纽带,可以凝聚人心,因此学校每一年都开展“感动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让老师自主酝酿提名,梳理出一年以来学校发生的十件大事,并通过各种形式讨论,最后确定。老师梳理学校年度十件大事的过程,就是凝聚教师爱校爱岗力量的过程,也能够让教师留住美的记忆。

  同样特色鲜明的“东山记忆”活动,同样为教师留下了亲切美好而又难忘的集体记忆。学校的教师拿起手机,发现身边的精彩,截取点滴缩影,记录学校的创办历程,记录师生的酸甜苦辣,每周每年度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师生都产生美好记忆。

  在学校的文化墙上,记者看到有一长列“东山记忆”板块,都是教师用手机随手拍下的放大的照片。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正能量。“东山记忆”常常在教师例会前用多媒体播放给教师看,成为教师的集体记忆,激发教师奋进新时代的豪情。

  地域文化报告 10

  火把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西昌市的火把节尤为著名,它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更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平台,现将火把节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与方法

  1.1调研目的

  1.探究火把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2.分析火把节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评估火把节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意义。

  4.提出促进火把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2调研方法

  1.文献研究:收集并整理关于火把节的历史文献、研究论文等资料。

  2.实地观察:在火把节期间,深入西昌市及下辖乡镇,观察节日活动、民俗表演等。

  3.访谈调查:对当地居民、游客、政府工作人员及文化传承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火把节的看法和感受。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支持调研结论。

  二、火把节概述

  2.1起源与发展

  火把节起源于彝族对火的崇拜,寓意着驱邪避灾、祈求丰收。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火把节已成为集民俗、文化、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在西昌市,火把节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如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等,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2.2主要活动

  火把节期间,西昌市及周边地区会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包括点火把仪式、跳火把舞、赛马、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彝族歌舞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火把节的经济影响

  3.1旅游业的推动

  火把节作为西昌市的重要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这不仅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西昌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2地方经济的繁荣

  火把节期间,游客的消费行为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从纪念品销售到特色美食品尝,再到各类服务行业的兴起,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四、火把节的社会文化影响

  4.1民族文化的传承

  火把节作为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年轻一代得以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4.2社会凝聚力的提升

  火把节期间,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种跨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凝聚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1传承人的老龄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年轻人对火把节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兴趣减弱,导致传承人的数量减少且老龄化问题严重。

  5.2商业化过度

  近年来,火把节的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可能导致节日氛围的淡化和文化内涵的流失。

  六、建议与展望

  6.1加强传承人培养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火把节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火把节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6.2平衡商业化与文化传承

  在推动火把节旅游发展的同时,应注重保护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避免过度商业化对节日氛围的破坏。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引导商家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活动。

  6.3扩大国际影响力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宣传和推广火把节的文化价值和旅游魅力,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前来参与和体验,提升火把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结论

  火把节作为西昌市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还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通过加强传承人培养、平衡商业化与文化传承以及扩大国际影响力等措施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火把节将在未来继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地域文化报告 11

  今天中午是杨小微所做的题为《课堂与教学的文化反思》的报告。听着杨教授的报告,我在认真消化着,思索着:一所学校应该怎样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要有文化

  英国的泰勒这样解释文化:“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我感觉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独特的文化,便犹如一个人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独特的个性,没有绵延的生命力。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

  二、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硬要素”文化

  学校的硬要素指的是拥有自己的组织、制度。建立一套能够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组织制度,这套制度应该是公平的、合理的、民主的、科学的。这套制度的建立者应该是全校师生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随便制定的。

  三、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软要素”文化

  学校的“软要素”文化指的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有着独特的`文化、素质、信仰等。例如元甲学校的武术文化,普洱中学的茶文化以及由茶文化,上海七色花小学的美丽课堂与艺术教育,还有我们济源市王庄小学的读书文化、习作文化,坡头二小的军营文化等。这些软文化可以让在这所学校生活的师生形成独特的精神气质,从而影响终身,形成个性。

  四、学校文化需要既“濡化”又“涵化”

  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濡化”是指在同一文化群体中,通过部分有意识、部分无意识的学习,年轻一代在老一辈指示、引导或强制下接受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例如学校的已经形成的积极的校园文化,我们就要“濡化”。

  “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的人群,因为持久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在已有独特文化的基础上重新构建。

  这里要注意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一味地“濡化”拒绝“涵化”,这是封闭,僵化,很容易走向单质化,甚至消亡。清朝由“帝国”沦为人人欺负的殖民地,就是太拒绝“涵化”。

  二是抛弃“濡化”一味地“涵化”,这样消亡更快。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学校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要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就需要在濡化和涵化之间有所选择,有所倚重,形成积极的新文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校文化的构建既要积极传承优质文化,又要不断创新,引进先进文化。我想,这样我们的学校就能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经久不衰,永远有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