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时间:2024-06-17 10:44:16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这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四部分,我们主要参观学习的是三层的史前生物厅。

  史前生物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观众介绍生物的发展厅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让我对古生物的演化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

  地球约形成于距今46亿年,从澳大利亚发现的距今35亿年的瓦拉翁纳群中的丝状细菌化石表明,生命的起源亦即化学演化过程,应发生在地球形成后约11亿年。生命的产生是地球演化史上的一次最大的飞跃,使得地球历史从化学演化阶段推向生物演化阶段。

  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之后出现了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功能单元和生殖单元,细胞的产生是生命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经过不断地分化和发展,终于又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养料的自养型原核生物蓝藻。从异养到自养是早期生物演化的另一次重大的飞跃。

  从原核到真核是生物演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转折点,最早具细胞的生物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化,增强了变异性,使得真核生物能够向高级体制发展。现发现绿藻是最早具有真核的生物。

  随着真核生物的出现,动、植物开始分化和发展。地史上最早的动物化石是距今6~7亿年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群。

  早古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称为“海洋藻类时代”和“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起始于距今6亿年,延续了约1.7亿年。

  寒武纪早期,出现了地史上最早具钙质硬壳的小壳动物群,这一时期称为“非三叶虫时代”。进入三叶虫时代后,在中国云南发现了距今5.7亿年的澄江动物群,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早的软体的多门类动物群。随后,三叶虫演化迅速、生态分异明显,分布遍及全球整个海域,在动物界中占绝对优势,因而称寒武纪为“三叶虫时代”。

  奥陶纪是自然环境有利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继续发展的时代,层孔虫、苔藓虫等先后出现,笔石、腕足类、鹦鹉螺等显著分异。到早奥陶世中期,正笔石类兴起、演化迅速,是奥陶纪的重要分带化石。之后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新类群的出现和多样化,加剧了浅海陆棚区的生存竞争。

  志留纪延续时间较短,生物界来源于奥陶纪,但有新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生物事件是,三叶虫显著衰退,笔石向简化方向演变,单笔石兴起并大量发展。志留纪末,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海

  水逐渐退去。部分生物为了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由海洋向陆地生活转变。

  由于志留纪末期大规模海退,陆地面积逐渐扩大,称志留纪末到中泥盆世为“裸蕨植物时代”。到石炭、二叠纪陆生植物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蕨类植物时代”。从晚石炭世到二叠纪各类植物极度繁茂,由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逐渐形成明显的植物地理分区。

  陆生植物发展之后,与植物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昆虫大量繁育,最早的昆虫类是最原始的无翅类型,最早的无翅类化石出现于泥盆纪。石炭纪出现了现知最早的有翅昆虫,当时最繁盛的昆虫是现已绝灭的古网翅类。

  鱼类包括有颌类和无颌类。无颌类包括头甲鱼形类和鳍甲鱼形类。晚志留世出现了从无颌类分化出来的最早具颌的棘鱼类和盾皮鱼类。硬骨鱼类最早出现于晚志留世晚期,与棘鱼类有共同的祖先。泥盆纪时鱼类极为繁盛,故被称为“鱼类时代”。硬骨鱼类在现代鱼类中占绝对优势,被称为“水中的主人”。从侏罗纪起,软骨鱼类出现了。

  总鳍鱼在晚泥盆世时登陆, 是陆生脊椎动物的最早类型。总鳍鱼已具有原始肺的构造,肉质偶鳍可以在地上爬行。石炭-二叠纪是两栖类最繁盛的时期,被称为“两栖动物时代”。

  裸子植物虽在石炭-二叠纪时已开始出现,但最繁盛的时期是中生代,故中生代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从蕨类植物演化到裸子植物,标志着从孢子繁植转化为种子繁殖。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适于陆上生活和传播,扩大了生存空间,形成了地球上的广大森林,为爬行动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环境。

  石炭-二叠纪时,爬行动物诞生了。从两栖类到爬行动物的发展,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陆生爬行动物中以恐龙为主要代表。恐龙最早出现于中三叠世,分蜥臀类和鸟臀类两大支系,是中生代占绝对优势的陆地脊椎动物。由于爬行动物大量繁殖,除绝大部分在陆地上生活外,有的重返水域成为水生爬行动物,有的向空中发展成为飞翔的爬行动物,叫翼龙类。由喙嘴龙分化出另一类飞翔爬行动物叫翼指龙,主要生活在晚侏罗世到白垩纪。

  爬行动物是中生代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的脊椎动物,故称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或“龙的时代”。到白垩纪末期,全球出现了显著的地质事件,使地表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恐龙不能适应当时迅速变化的环境,随同整个爬行动物的大衰退,无论陆生的、水生的或飞翔的恐龙,到白垩纪末都相继绝灭了。

  鸟类是从爬行动物分化出来的一个旁支。鸟类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达,心脏分隔完全,是恒温的脊椎动物。从变温的爬行动物转化为恒温的鸟类,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鸟类最早的化石代表是德国晚侏罗世的始祖鸟,它是由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的中间类型,是鸟类的最早代表。

  最早的哺乳动物是从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进入新生代,脊椎动物的演化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哺乳动物时代。从

  爬行动物的变温、卵生发展为哺乳动物的恒温、胎生和哺乳,以及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主要是食虫的。古老的有蹄动物踝节类也是从原始食虫类演化而来的,是由食虫发展到食草过程中最原始的一个分支,是后来大多数有蹄动物,包括马、貘、犀等奇蹄类和猪、牛、羊等偶蹄类的共同祖先。

  象的祖先可能由早期的踝节类演化而来。最早的象是发现于北非晚始新世到早渐新世的始祖象,古乳齿象是始祖象的直接后裔,它的身体比始祖象增大了约一倍, ,第四纪开始多数绝灭,少数生活到早更新世。真象类是从乳齿象演化出来的,又分为剑齿象类和真象类。

  奇蹄类中以马的演化为代表。马的最早代表是始新世早期的始,渐新世出现了中马。始马和中马都生活在森林里。中新世出现了草原古马。从草原古马开始,马类才进化到草原奔驰生活。到上新世,开始出现单趾马,命名为上新马。到第四纪出现了现代马。

  人类在动物界中的近亲是类人猿(简称猿)。现代的类人猿有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类人猿无论在外貌和面部表情上,还是身体内部的结构上都与人相似。类人猿中又以黑猩猩与人最接近。

  根据化石资料,从猿到人经过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南方古猿、人4个阶段。森林古猿在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繁荣,是现生各种猿类的祖先。腊玛古猿大约在1500万年前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南方古猿化石最早(1924)发现于南非,南方古猿大约生存于距今300~100万年前,它的原始类型可能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晚期的代表。由南方古猿再进一步发展成现代人。

  人类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 4个阶段:早期猿人阶段、晚期猿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

  早期猿人阶段。出现于更新世早期,以坦桑尼亚距今 175万年的“能人”为代表。这一阶段的人类已具人的基本特点,但还有许多原始性。能直立行走,还能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

  晚期猿人(直立人)阶段。出现于更新世中期,以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为代表。这一时期的猿人,身体形态已有明显的进步性,身体像人,脑颅像猿,直立行走的姿势已与现代人接近。在文化上已能制造较进步的石器,并开始用天然火。比早期猿人分布范围更广泛。

  早期智人(古人)阶段。古人生存于距今10~20万年至5万年前,。古人已达现代人的水平,制造石器,靠渔猎生活,能人工取火。

  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出现于近5万年内,在中国有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内蒙的河套人,广西的柳江人,四川的资阳人。新人在形态上已非常像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了装饰品。新人分布范围比古人更广泛。

  从46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产生地球开始,到人类的生命起源;从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到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世界上最大一窝恐龙蛋化石;从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到最早的植被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植物化石标本;从河南所有种类的矿石、岩石,到来自国内外的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地质博物馆里的各种化石生动了向我们展现了古生物的演化过程,丰富了我的古生物的知识,也提高了我对化石的认识程度,所以,此次博物馆之行我受益匪浅。最后,我要再次感谢老师带我们来参观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相关文章:

建川博物馆参观感想07-13

参观建川博物馆后感(精选15篇)10-22

参观工厂的英语报告12-20

大学生博物馆实践报告07-13

关于参观学习报告范文10篇10-25

榆次经纬厂参观实习报告范文(通用10篇)07-25

设计学院参观感想03-16

参观感想作文(精选28篇)08-14

参观土楼作文(精选34篇)08-30

参观公司心得体会范文01-2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