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动课程建设的认识观报告
关于活动课程建设的认识观报告
(一)活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从历史角度考察,活动课程是从课外活动发展而来的,即课外活动是活动课程的前身,活动课程是课外活动的发展和升华,“活动课程”建设的认识观。换言之,“活动”是“学科”的补充形态,承担学科课程不能承担或不便承担的任务。活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概括地说,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
(二)活动课程的特点
(1)自主性特点。自主性指活动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开设的,或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自终是活动的主体;否则活动就不存在;活动成效,决定于学生(个性、群体)主动、自觉、积极参与的程度;教师在活动中起指导作用而非主导(领导和决定)作用。
(2)实践性特点。实践性指活动课程是通过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在活动中,发现、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活动课程重参与,重过程。
(3)综合性特点。综合性指活动课程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而非某一 门学科知识;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锻炼是多方而的、综合性的;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综合性的。
(4)多样性特点。多样性指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方法等,都是多种多样的;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样。
(三)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在育人功能上,有许多一致之处。但其性质、地位和实施要求,却有很大差异。前者,列入正式课程,是课程体系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并按照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规范要求进行;后者,不是课程(非课程),属于课余生活,可随意进行之。现代课程论认为,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一样,都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各有独特功能,缺一不可,具有同等价值。
(四)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活动课程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后,学科教学中的实验、参观、技能训练、实习作业等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有利于学科教学的改革,但就其性质说,这些“活动”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服从和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需要,并受学科教学大纲的制约,不属于学生自主参加的活动,与活动课程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五)活动课程与权威的经验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我们的活动课程,吸取了权威的经验课程论(亦称活动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中强调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重视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等合理因素。但从整体看,我们的活动课程与权威的经验课程,在性质、实施方向和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活动课程是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形态,是为了克服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的弊端,
【活动课程建设的认识观报告】相关文章:
认识自我活动教案03-19
认识星期活动教案03-20
《认识千克》课程教学反思(通用10篇)10-16
认识你活动计划模版03-20
数字校园建设的报告(精选12篇)12-05
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2-23
精选建设单位报告消防验收报告02-15
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报告02-03
体育观课报告02-20
小学规范化建设自评报告范本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