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颐和园》的教案

《颐和园》的教案

时间:2024-10-03 20:37:17

有关《颐和园》的教案

有关《颐和园》的教案

有关《颐和园》的教案

  自从学校为各个班级装了电教设备后,我常常设计一些课件带入课堂,辅助、丰富我的教学内容,在进入第四单元课文教学时,我发现这一单元全是游记类课文,而这些地方,不要说学生没去过,连我也没去过。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感官上的了解,我决定每课课文都找资料做课件,让学生们从文字角度和视觉角度,立体地去认识这些名胜古迹。

  在上《颐和园》一课时。我查阅里许多有关这座皇家园林的图文资料,并做成了课件,意图让学生对颐和园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

  上课了,我在揭题后,就将颐和园的录像资料呈现在同学面前,当时,我的意图就是,让学生走马观花看一遍园子,那么进入课文学习语言文字时,不至于脑子里空空洞洞,两眼茫茫然然。当那美丽气派的颐和园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忍不住一阵阵惊叹,头脑中充满了那种美景!等我把所有的图像资料放完,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文章,展开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的体味时,我发现出现问题了,个别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兴奋中,有的呈走神状,有的互相窃窃私语着自己的所见。当我提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颐和园的美丽呢?”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们面面相觑,不是从何谈起。因为他们的头脑中的颐和园不是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而是录像中的景象。课件内容已经把学生的大脑填得满满的,此时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也不是学生需要的了!就像猜谜语,谜底已经揭晓,谜面还有什么价值呢?

  课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这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接受了课文传授的指示,没有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借助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目的,没有给与学生想象的空间,失去了训练想象力的大好机会。那么,我的教学设计没有真正做到从学生学的需求出发。

  课件究竟该怎么运用才得当?

  为了让自己吸取教训,我查看关于电教与教学的有关理论资料,明白了我的失误就失在没有正确的理解多媒体(即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电化教学不是单纯的帮助理解某一课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文章,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想象力,进而达到提高语言感受力的目的。电化教学就是为了这一目的服务的。

  在深度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后,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先紧扣作者思路,把握语言文字,让学生反复读,通过感受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再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头脑中想象到的维也纳景象,品味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充分体验后,我让他们欣赏了国家歌剧院的照片,播放了《蓝色多瑙河》音乐,有了前面的感悟、想象,加上现在的视觉、听觉冲击,激发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把课文读的那么出神入化,就连平时读书总是心不在焉的小袁也读得那么的投入。下课铃声响了,音乐该停止了,可是学完课文的孩子们不允许我停止,在课间,他们和着音乐在教室里手舞足蹈,仿佛自己已经身处维也纳,身处金色大厅之中。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不合理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无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也不到训练,而且还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的大好机会。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电教手段,以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达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颐和园》的教案】相关文章: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

《什么虫》教案01-08

关于《勇气》的教案03-20

飞天音乐教案10-31

《 西瓜船》教案11-17

人生多彩的教案09-04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