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时间:2022-06-23 01:58:19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一、复习目标 :

  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的过程--------化学进化过程。

  2、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举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及生物进化趋势。

  2、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预测产生的小分子物质。

  3、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物起于非生物。

  2、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促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3.学习达尔严禁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1、生命起的过程。

  2、生物进化的历程。

  3、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三、重点、考点突破:

  1、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而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

  2、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和大气成分,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合成了许多种氨基酸。从而可以推测出,在原始地球的条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5、达尔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四、知识梳理:

  A、生命的起

  1、生命起的化学进化

  原始大气的成分:( )、氢气、氨、( )、硫化氢( )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 )。

  2、生命起的过程

  a、原始大气中的( )物质在( )闪电等条的激发下,形成一些( )物质,随降雨汇入( )。

  b、有机小分子物质经长期相互作用形成较复杂的( )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聚集并在外表形成( ),经不断完善后实现原始的( )和( ),原始生命诞生了(原始生命起的标志)。

  c、结论:原始生命起于( )。

  3、实验探究

  a、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起过程的( )到( )阶段。

  b、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的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生命起过程的( )到( )阶段。

  B、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证据

  a、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是有一定顺序的。

  b、分布规律: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化石结构越( ),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化石结构越( )。

  2、解剖学证据

  a、同器官

  b、发现的意义:能反映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 ),说明凡是有同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 )进化而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

  a、分子生物学,例如( )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b、(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意义):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 ),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 )。

  C、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 ),( )。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a、植物进化的历程

  b、动物进化的历程(脊椎动物 )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 )

  D、生物进化的原因

  1、自然选择学说(生活在自然界的动植物)

  a、达尔

  b、内容:( )。

  c、意义:解释(选择题) 如:长颈鹿、某种害虫、病毒等

  2、人工选择学说(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吗根据自己的( )和( ),不断选择和培育( )的过程。

  五、基础自测(理解、巩固、记忆):

  1、关于生命的起,写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命起于非生命的物质,②生命起于陆地,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地球上的生命自外星球”这一声明起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

  A、米勒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 B、原始地球环境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星际空间的陨石中发现了有机物 D、在其他星球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形体小的生物早于形体大的生物 B、水生生物早于陆生生物

  C、单细胞生物早于多细胞生物 D、低等生物早于高等生物

  4、对古代长颈鹿进化成现代长颈鹿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古代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变异 B、古长颈鹿繁殖的后代较多

  C、大自然保留了颈长的变异 D、长颈鹿自己选择吧颈长的个体保留下

  6、分析下面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分析图可得出:一般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由低等到-----------,由-----------------到陆生。

  ⑵、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不同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相似,形成---------,这是-----------------------的结果。

  六、能力提升、直击中考:

  1、下图表示植物的进化历程,据图回答问题:

  ⑴在图中方格内填上合适的生物类群

  ⑵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为原始的种子植物,试分析现代蕨类植物是由哪类原始植物进化而的?

  ( 3)由图可知,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是有共同的祖先---------------进化而。

  (4)由图可知,哺乳类的近亲是---------------,他们都是由-----------------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而。

  (5)原始生命由于-------------的不同逐渐进化成原始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

  第六.1图 第六、2图

  2、右图是米勒涉及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烧瓶内诸如的气体是-----、-------、-----和------等,这是模拟-------的成分。

  ⑵火花放电模拟的是--------,这主要

  是为该实验提供-------------。

  ⑶实验中,要将B瓶内的水煮沸,模拟的是---------。

  ⑷连续火花放电后,从活塞处取样,C烧瓶内的样品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

  是-------------------。

  ⑸你认为米勒作出的假设是------------------------------------------------------。

  ⑹你认为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⑺通过实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课题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

  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能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学会运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重点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的意义

  3、总结动物 行为形成的原因

  难点准确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的学习行为

  学习

  方法自学、合作探究、课上搜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加以讨论交流

  知识链接1、动物的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泳 、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攻击、防御或繁殖等,甚至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的行为。而心跳、呼吸、血液循环等,不是动物的行为,而是动物的基本生理活动。

  2、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功能分为:防御、取食、求偶等。如: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鸡的绕道取食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动物的本能是先天性行为的一种,是一些比较简单的,但大多数又比反射行为复杂得多,它是按预定程序进行的一系列的行为活动,不完全由外界刺激所决定,还决定于体内的生理条件。如,迁徙、地区占领、作巢、战斗、交配、保护子女等动作。

  4、学习行为会 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 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

  自主学习1、先天性行为的特征:①动物生来就有的;②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③第_________次受到刺激就会作出反应。

  2、学习行为(又称为后天性行为)的特征:①动物_________形成的;②在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③______次刺激后才作出反应。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①有利于保护个体_______和_______种族。②有利于保护_______,逃避_______。③有利于度过_______的季节。

  4、到十字花科植物中寻找有________的叶片。将________做________饲养,等卵孵化出______就可以做实验。

  5、准备几种_________植物的叶,榨取部分______,并将______涂在一小块______上。用未涂菜汁的_______作为_______。也可用其他种类的植物叶片作对照。观察菜青虫更趋向于去哪里取食。

  6、动物越_______,学习能力越______,学会某种行为中__________的次数越_______。

  合作

  交流1、以下行为中:①小袋鼠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吃奶、②蚯蚓走迷宫、③美国红雀喂养小鱼、④大山雀喝牛奶、⑤黑猩猩钓取白蚁、⑥黑猩猩摘取香蕉,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学习行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4、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吗?学习行为越多,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吗?举例说明。

  5、为什么要从菜青虫的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呢?怎样对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呢?

  6、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中,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吗?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一样吗?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吗?为什么?

  分层训练1.1.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动物生来就会的 B.它是动物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C.它的形成不依赖个体生活的经验 D.它对于动物适应环境没有什么意义

  1.2.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蜜蜂采蜜 ②蚂蚁做巢 ③蜘蛛织网 ④鱼类洄游 ⑤大山雀偷饮牛奶 ⑥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⑤⑥ D.②③④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哺乳动物才有学习行为 B.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具有学习行为

  C.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

  D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2.2 .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的尝试才能学会走“迷宫”,而老鼠只经过了不足10次的尝试就学会了走“迷宫”。这说明( )

  A.老鼠比蚯蚓的学习能力强 B.蚯蚓走到迷宫复杂

  C.老鼠走的迷宫复杂 D.蚯蚓比老鼠的学习能力强

  3.1.一名 出生不久的婴儿,由于身体患病,母亲抱着他到医院治疗,当护士把针扎到他身上时,孩子哭了起来;当第二次到医院去的时候,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马上就哭起来;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当听到妈妈说要把自己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哭起来。

  第一次哭泣是________行为,第二次哭泣是________行为,第三次哭泣是________行为。

  3.2.实验人员想了解新孵化出的小鸟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他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并编号。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它们没有见到自 己的母亲。小鸭④⑤⑥一直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小鸭①②③一直展示一个大气球,同时播放英国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①②③模仿英国母鸭叫的声音并时刻跟随在大气球的左右,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印随”。

  ⑴“印随”可以归属于( )

  A.社会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学习行为 D.本能

  ⑵小鸭④⑤⑥最好被称为( )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⑶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放在气球周围并放录音,而是把它们放在一只猫周围同时播放母鸭的录音,则小鸭①②③可能会( )

  A.不知所措 B.失去繁殖能力 C.发出类似猫 的叫声 D.误认猫做母亲

  ⑷如果实验中用两只小鸭分别进行上述两种处理,这样行吗?为什 么?

  个案补充

  课后

  反思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目标与方法

  1. 阐明 染色体、DNA和基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尝试说明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3.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 学习用科学理论去解释日常现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染色体、DNA和基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投影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 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

  新课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和染色体

  帮助学生回忆有关染色体的旧知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由蛋白 质和DNA分子组成。学生回答

  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2.观察书本29页的两幅图并思考30页的3个讨论题。

  3.全班交流。

  4.教师补充说明相关问题:

  A. 图上是一个细胞核的染色体(染色体可通过特殊染色清楚地辨别出来)

  B. 一个DNA上有许许多 多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 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C.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仔细观察发现,成对的染色体不但形态大小相似,在相对位置 上所染成的颜色也相似,表明内部的成分相似,但染色体所染的颜色不是 基因的位置。)

  D.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 生物性状的DN段。观察图,经 小组讨论完成讨论题

  二. 基因经或卵细胞的传递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1.回顾人的生殖过程,得出结论:基因通过或卵细胞传递给后代。学生回顾旧知得出结论

  提问过渡父母应该把 多少基因传递给子代呢?

  引导学生阅读2.阅读教材

  结论:形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或卵细胞。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

  指导3.完成书本添 图。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本课小结略学生小结

  巩固练习课后,课课练

  细菌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则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应要求学生学会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等),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 础上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后面学习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日常生活中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的内容,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但由于细菌形态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学具、图片、录像、动画等,提高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

  ⑵ 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 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 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⑶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五、重点难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七、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放大镜

  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2分钟利用生活 中的例子提出相关问题:我们为什么样吃饭前总是要洗手呢?由此引入课题。 学生回答讲卫生,洗掉手中的细菌等等。学生积极回答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实验4分钟用手中放大镜观察手中有 没有细菌学生认真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 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细菌的发现8分钟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58?59页,然后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剖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有的细菌产生的。

  2、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3、通过学习巴斯德的心得,对学生提出希望。1、阅读教材第58?59页。

  2、通过教师引导及自己思考、讨论,了解到细菌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讨论交流从故事中所获得的启示。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四、细菌的形态6分钟1、用比喻的方法介绍细菌的大小,再通过展示在电子显微镜下拍到的大头针尖上的细菌,进一步说明细菌的微小。2、展出许多细菌不同的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

  3、总结归纳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并展出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图经过观察思考后认识到:(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1、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

  3、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细菌的结构6分钟1、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2、解释自养和异养的区别,引导学生明确细菌的营养方式。比较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主要特征,从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六、细菌的生殖6分钟1、展示细菌细胞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殖细胞,总结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算,说明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提醒学生要搞好个人卫生。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芽孢的特性。 1、观察讨论,认识细菌的分裂生殖。

  2、通过简单运算,认识到细菌繁殖力非常的强,引起对个人卫生的重视。

  3、了解芽孢的特性。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七、总结1分钟简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供查阅相关资料的途径(网址)。认真听老师总结课堂的延伸

  八、课堂练习7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题学生回答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 杆菌

  螺旋菌

  球菌

  2.细菌的结构: 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

  b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

  3.细菌的营养: 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十、作业

  同步练习

  十一、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件的全部内容。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把课件制作与录象片相结合,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我在制作课件时所遵循的原则

  生命的诞生

  24.1生命的诞生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提供的条.

  2.了解生命起化学进化的大致致过程.

  3.了解米勒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生命起的进化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1.生命起的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

  1.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

  当我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的时候,当我们在森林,草原和田间漫步的时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异和浩瀚.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关于生命起的问题,你知道有哪些假说吗

  引题:生命的诞生.

  一、从原始大气到有机分子

  学生活动:

  1.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教师补充:

  神创论

  自然发生说w

  宇宙胚种说

  化学进化说

  等

  1.分析,整理后,了解化学进化说

  2.了解地球,对地球的原始状态进行推理性假设 (CAI展示)

  3.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4.CAI模拟米勒实验

  5.实验说明了什么

  6.实验后的假设环节

  学生思考

  CAI补充说明

  总结:谈谈你对生命诞生的认识。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节:第四单元第一 题: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型:复习 时: 1时

  主备人:独华军 审核:初三生物组 授人: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分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复习重点和难点:

  2、描述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的各个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重点)

  3、观察种子结构并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功能、异同点。(重难点)

  复习导学:复习本内容,完成以下知识梳理

  1、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①受精作用完成以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填图

  ③子房的结构是怎样的?子房的各个部分分别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哪些结构?

  2、种子的结构

  掌握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并比较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明确: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完成下表)

  菜豆种子玉米种子

  相同点

  不同点1、

  2、

  3、1、

  2、

  3、

  3、知识梳理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 种皮果实

  胚珠卵细胞+ 受精卵 胚种子

  2个极核+ 受精极核 胚乳

  训练巩固:

  1. 下列结构中,属于果实的是?( )。?

  ?A. 蚕豆、绿豆、 B. 葵花子、小麦粒、玉米粒

  ?C. 西瓜籽、葫芦子 D. 花生仁、杏仁

  2. 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是由?( )?发育而的。

  ?A. 雌蕊 B. 花药 C. 胚珠 D. 子房

  3. 假如1颗花生果实里有3粒种子。那么,这颗花生果实是由?( )。?

  A. 一个子房一个胚珠发育的 B. 一个子房三个胚珠发育的

  ?C. 三个子房一个胚珠发育的 D. 三个子房三个胚珠发育的

  4.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的作用是?( )。?

  ?A. 贮藏营养物质 B. 光合作用 C. 吸收、转运营养物质 D. 发育成叶

  5. 我们吃的杏、桃,主要食用的部分是?( )。?

  ? A. 子房 B. 种皮 C. 果皮 D. 种子

  6.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能继续发育的结构是?( )。?

  ?A. 花冠 B. 雄蕊

  ?C. 雌蕊的柱头和花柱 D. 雌蕊的子房

  7. 我们吃的葵花籽是( ),西瓜子是( )。

  ?A. 子房 B. 果实 C. 胚珠 D. 种子

  8. 在种子的结构中,主要的部分是?( )。?

  ?A. 子叶 B. 胚乳 C. 胚 D. 种皮[

  9. 下列哪一组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 )

  ①小麦 ②花生 ③西瓜 ④高粱 ⑤玉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0. 在种子形成的过程中,受精卵发育成?( )。

  ?A. 种皮 B. 胚 C. 胚乳 D. 果皮

  11.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胚的组成是 ?( )。?[

  ? A. 胚芽、 胚轴和胚根 B.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C. 胚芽、胚轴、 胚根、两片子叶 C. 胚芽、胚轴、胚根、胚乳

  12.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是否有胚乳 B. 子叶数目不同

  ?C. 胚芽数目不同 D. 胚的数目不同

  13. 下列各组植物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

  ?A. 黄 豆、蚕豆 B. 花生、蓖麻

  ?C. 高粱、小米 D. 向日葵、西瓜籽

  14. 菜豆、黄瓜等植物的种子内是无胚乳的。没有胚乳是因为?( )。

  A. 胚珠内没有极核[

  B. 胚珠内极核没有受精

  C. 受精后的极核未发育

  D. 种子形成过程中,胚乳里的有机养料被子叶吸收并贮藏起的缘故

  当日作业:

  1、 下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的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中菜 豆种子中[2]所示结构共有_________ 片,而玉米种子[2]所示结构只有_________片,不肥厚。玉米种子中滴上碘液变蓝色的部位是[ ]_________,说明含有大量的

  (2)菜豆种子 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 ]_________和[ ]_________,而且胚都由[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组成。不同点是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在[ ]_________,而玉米种子营养物质贮藏在[ ]_________,玉米种子中有_________,菜豆种子中没有_________。

  2、右图是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从l→2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3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中5是由受精后的 发育而成的。

  (3)图中的[4]是由[2]中的 发育的。

  (4)在图中[5]所示的生理过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自 。

  反思重建:

  社会行为

  第九课时:社会行为

  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学生理解分工合作、信息交流对动物的意义。

  重点:

  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难点:

  理解分工合作、信息交流对动物的意义。

  过程:

  一、学生自学

  1、你能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吗?

  2、你能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有何意义?

  3、你能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请你举例说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对动物有什么好处?

  二、学生讨论:

  三、教师点拨:

  1、你能描述动物社会行为主要特征有哪些吗?

  A、群体内部形成组织

  如白蚁: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B、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如白蚁:雌蚁:“产卵机器”、雄蚁:交配、工蚁:“做工”、兵蚁:“防御”。

  C、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如狒狒:据其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凶猛程度等排成等级次序。

  2、你能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有何意义?

  群体生活对个体的生存、种族的繁衍都是很重要的,更有利于适应环境。

  3、你能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请你举例说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对动物有什么好处?

  (1)信息交流的方式:

  动作、气味、声音等

  (2)举例说出信息交流的好处:

  A、孔雀开屏——求偶

  B、一只黑长尾猴发现豹时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避敌

  C、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沿途留下气味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直奔向食物——取食

  四、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在本节课内,我学到了。。。。。。

  五、巩固提升: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课文导学案07-04

关于生命起源的总结07-06

汉字的起源教案06-04

物种起源的教案06-03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06-16

物种起源优选教案06-16

《物种起源》教案参考06-16

《物种起源》教案推荐06-16

物种起源精品教案06-16

物种起源的教案参考06-16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