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优质教案
阿里山纪行优质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过程与方法
理清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阿里山风光的共同特征,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 点】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法】自主探究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1)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 、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2)自学口语交际“做一次导游”内容
3)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
(1)、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 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
(2)、导入: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再去这片神奇的土地游览一番吧。
2.作 者链接
吴功正
1943年10月出生,江苏如皋人。党员。作家,文艺评论家。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3 年9月至1967年7月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1967年7月至1968年8月,在校教书;1968年8月至1970年8月在乡下劳动,跟贫下中农“三同”;1970年8月至1976年12月在如皋师 范学校教书;1976年12月至1982年12月在南通师院中文系教书;1982年12月调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任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教师,南通师专中文系教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艺评论家,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合作探究展示】
一、自主探究
1、字词检查
注意加点字读音
风靡 山岚 堪称 谛听 幢顶 红桧 禅的世界
2、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学习移步换景的 写法
阿里山的风光秀美如画,你能找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风景图吗?
要求:
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可以适当运用文中的语句,但不能照搬。组织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评价
3、思考讨论
开头一段写 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有何作用?
作者进阿里山有什么独特的感受?用文中的话来说。
4、作者笔下的 神木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二、展评析疑
三、归纳拓展
1、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
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组织交流, 评选最佳导游。
楚州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经济的举……
【反馈检测】
(一)(13分)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
(1)“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阿里山是台湾的一个部分。
B.要到台湾必须先到阿 里山。
C.阿里山是台湾的代表和象征。
D.不到阿里 山,没人承认 你到过台湾。
(2)这一段写森林小火车以及森林火车站,主要突出了____的特点。
(3)这一段文字简略描写了上山途中所见的景物是 ____和 __。
(4)“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主要是从____ 角度写景;“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主要是从______角度描写了,这两句描写的主要作用是_____ _
(二)(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 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1)这一段运用“__”和“_”这两个比喻来写潭水的_____和林区的____。
(2)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_____,这是一种_ ___的手法。
(一)(1)C (2)古朴 (3)林 海、云雾 (4)视觉;触觉;山下山上温差极大,突出阿里山非常高大。
(二)( 1)明镜 水墨画 清澈透亮 迷人风 光(2)由衷的赞美之情 融情于景
【阿里山纪行优质教案】相关文章:
《100以内的认识》优质教案03-20
音乐基础知识优质教案01-30
《春望》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01-17
优质护理服务计划范文03-19
优质的经济工作会议的心得体会范文07-24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通用13篇)09-19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