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迦诺的乡村》教学设计
《罗迦诺的乡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本文朴实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 会文中乡村人物的淳朴和真诚之美。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乡村人物的淳朴和真诚之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主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大家听说过瑞士这个国家吗?欣赏瑞士和平、宁静的风光图片,谁来介绍一下瑞士的风土人情(瑞士自然风光极其美丽,它为永久中立国 ,奉行积极的中立政策,瑞士素有“ 钟表王国”之称。瑞士旅游业发达,是世界金融中心。),我们今 天就来感受一下这个国家中的乡村生活——罗迦诺的乡村。
二、了解作者
冯至,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 1925 年参与创办沉钟社。 1927 年先后在哈尔滨、北平任教。 1930 年参与创办《骆驼草 》杂志,同年赴德国留学。 1935 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授。 1964 年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979 年中国作协副主席,诗作翻译皆有成就,诗集《昨日之歌》。
三、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写于 1937 年初,距卢沟桥事变不到半年,作者对逝去的那 段宁静的留学生涯非常怀念,但怀念的聚焦点并不是游学时的大都市柏林,而是一个安安静静,远离战争的瑞士乡村,这种怀念对于当时处在纷乱,火药味浓重的大上海的作者来说,真是暂 时闭上眼,躲开现实美美地做了个恬静的好梦。
四、通过自学、讨论学习生字词
五、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 )走进罗迦诺的乡村,介绍罗迦诺的地理位置。
第二部 分( 3---23)体验罗迦诺的乡村的风土人情。
第三部分( 24 )融入罗迦诺乡村的生活。
2.具体分析
①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介绍了罗迦诺的怎样独特的地理位置,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地处于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有了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罗迦诺 这个小村也就有了它独特的风貌。“一边热狂于法西斯主义,一边是自由和平,百年不知 干戈。”这样对比更突出了小村的祥和宁静。
②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揭开了这异乡小村陌生的一角,这景物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山水”,而是乡村所特有的动物和植物织成的农村小景。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罗迦诺乡村有“浓浓的故乡气味”?(至少答出两条)有了身在故乡的感觉,很 自然 地就流露出作者对罗迦诺乡村怎样的情感?
气候和北平夏季的乡间很相似;能遇到几种久违的生物;植物也多是故乡所有的,所以作者觉得有浓浓的故乡气味,自然对这个乡村就有了亲切、喜爱的感情 。③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
动物:多为熟 悉生物:蝉、蝎子、壁虎——工笔细描,亲切喜爱
植物:多为熟悉植物:西瓜、蜜桃、芭蕉、扁柏 故 乡气味
景物描写 生动 传神
④罗迦诺乡村具有怎样的特点?你怎样看待“特精省人”的“松缓”?
乡村的特点是和平、宁静。
“松缓”是“特精省人”的生活态度,在这里可以体现出生活的自然随意,显示了罗迦诺乡村人的自然恬淡的生活状况。
⑤罗伽诺乡村的人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人们特点: 疏散无事、自足自乐、不 闻世事、无忧无 虑。
(对比手法,与城市生活严肃对比)少女:白描 手法 罗迦诺人做事松缓随便。
老邮差(邮局局长 少女哥 哥)
送面包少年 憨直自然、亲切可爱
⑥作者对罗伽诺乡村是什么态度?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充满怀疑— —暗暗赞叹——融为一体
六、质疑、探究
①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幅恬静的世外桃源,勾勒了一种恬 淡的生 活态度, 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心态呢?怎样看待生活中浮躁情绪,说说你对生活态度?
②理解“我们在那些严肃的大都市……变得小家子气”。
③人与生活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是让人来选择怎样生活,还是让生活告诉人应该怎样做?(生活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人的负担,更不要无谓地附加更多的意义,这才是生活的原生态)
七、体会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对一个祥和、静谧、远离战争的瑞士乡村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平淡、和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八、写作借鉴
1.语言简洁,详略得当。
(文章写到因住房的台阶 太高而影响到吃饭问题,有详,有略。)
2.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十分传神。
(邮局少女及其哥哥的描写,是我们认识到他们的不同性格。老邮差发信动作描写,刻画出他的“松缓”。恰当的描写,可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文章更感人。)
课堂演练
1.“乡村”的人很 多,事也不少。你能说说吗?(分别 写出三个即可)
让“我”难忘的人:
令“我”难忘的事:
2.优美的语句会让我们仔细品尝。记诵下面的语句,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不只是气候和北平夏季的乡间很相似,就是几种违阔许 久的生 物,也在这里重逢了。(你是如何理 解“重逢”一词的?)
(2)那桶油放在苹果树下,等它的主人,已经等了一夜。(你是如何理解“等”的?)
(3)但我对于她还是不大信任,邮票固然可以在门前买,可是待发的信还是不肯直接交给她。 (“固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怎么理解?)
3.阅读理解:
在这些人们 中间住不上几天,大家便熟识了,自己也不知不觉把皮鞋脱去,换上家乡的布鞋,把领 带抛开,换上反领的衬衫,时表也用不着,锁在箱子里,自有那日出日落给我们正确的时间─—人、动物、植物,好像站在一个行列上,人人守着自己的既不能减损,也不能扩张的范围:各自有他的勤勉,他的懒惰,但是没有欺骗。这样,湖山才露出它们的雄壮。一片湖水,四围是默默无语的青山,山间的云,层出不穷地在变幻。有时远远驶来一只汽船,转个圈子,不久又不见了,与这里的世界好像不发生一点关系。
(1)“自己也不知不觉把皮鞋脱去,换上家乡的布鞋,把领带抛开,换上反领的衬衫,时表也用不着”一句表明了“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态?
(2)从本段中,哪一句写出“我”给这些异国之人的一种评价?
(3)如何理解“湖山才露出它们的雄壮。一片湖水,四围是默默无语的青山,山间的云,层出不穷地在变幻”一句 ?
(4)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课外拓展1.乡村是单调的,但在这篇中作者 却写出一种“美”来,你认为 “美”在何处?
2.你或 许住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或许身居野草遍布的乡村;或许你听说过,或许你亲身体验过……但不管如何,你都有自己的想法 。请以“我眼中的乡村”为话题,写一个片段以表达出你眼中的乡村。
【《罗迦诺的乡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防治诺如病毒小总结02-08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