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的优秀教学设计
白杨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文中“父亲”的话是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首先指导他们反复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话写出白杨的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逐句分析,最后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和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指导他们学习书中的句式,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运用词语的能力,又强化和发展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写了一位在x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证明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体会白杨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什么心愿。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充分、快乐地人人向往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触阅读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学生会唱的可一起随唱)然后在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x疆的直达专列,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生:这就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
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哪个词语?
生:高大挺秀。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呢?要表达什么情感?
生:这是作者夸赞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
生:这个“秀”字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欣喜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
生:这个“秀”字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特别是生长在祖国大西北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师:很好。作者别具匠心,一个“秀”字,不仅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
(板书:高大挺秀,扎根边疆)
设计意图:
导语设疑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电化教学,把学生领到大戈壁来,感受白杨生长环境的恶劣。
二、品读词句,理解品格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
生:崇敬。
师: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里是说白杨树姿态很美,一向是高大、笔直的。“直”象征着人的正直。
生:“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告诉我们,无论把白杨树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为人类造福。
生:这是说白杨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这正是白杨的品格。
生:作者写物,意在喻人。“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设者所遇到的困难;“坚强、不软弱、不动摇”是写建设者们把一生献给了祖国边疆那种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生:白杨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曾有过分毫的屈曲,仍旧长得那么端庄、凝重,笔直地耸入高空,正象征建设者们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种种困难、扎根边疆的精神。
师: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请同学们带着对白杨树的热爱,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重点词句体会白杨的高尚品质,从而发展语感。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这两组关联词语用得恰当,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杨的品格。请分别用上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说边疆的建设者。
生:哪儿最艰苦,哪儿就有建设者的足迹。
生:祖国哪儿需要,建设者们就在哪儿安家。
生:不管困难多大,不管条件多艰苦,边疆建设者总是那么坚强,那么乐观。
生:不管风餐露宿,还是语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还是生活习惯不同,边疆建设者总是不软弱,不动摇,毅然扎根那里,开花结果。
(板书:适应性强,建设边疆)
设计意图:
意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读文段,体会感情
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师: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师: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生: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引读17小节。)
师: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
(1)爸爸在沉思什么?
(2)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生:在沉思如何把白杨树的精神传下去,使孩子们也成为戈壁上的白杨树。
生: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联想到孩子们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在艰苦的边疆经受锻炼,成长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实现他的愿望,所以父亲笑了。
(齐读,体会内含感情。)
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师: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生:不是。是借白杨来赞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生:赞扬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
总结启发想象:
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x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
生:老师,辛勤的园丁。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师: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你们知道是谁呀?
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师: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教学反思:
本文以白杨比喻爸爸,教学中让学让学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知道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
1.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只有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因而我紧紧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
2.我更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教学完第二环节,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赞美白杨树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表现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3.我在教学中的评价语较为得当,每一句能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胆的表现,发挥自己潜在能力。
总之,我能紧紧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线索。
【白杨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白杨》的教学设计02-09
人教版白杨教学反思03-19
课文《手指》优秀教学设计02-27
《租船问题》优秀教学设计02-10
燕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04-28
《铅笔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02-15
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03-20
语文乐园五优秀教学设计03-20
《遨游汉字王国》优秀教学设计03-16
《aoe》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