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时间:2022-07-03 09:27:01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迷惘、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欢迎阅读。

  【题目解说】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走进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背景链接】

  托尔斯泰出生贵族家庭,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主张贵族应走向“平民化”,反对农奴制,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参军的所见所感使他更加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农民的一边。晚年的托尔斯泰更加关注农民,这些贫苦可怜的人们让他感到不安与自责,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经常在农田里干活,试图与农民们同呼吸,共命运。到后来,托尔斯泰想要解放他的那些农民,把田地分给他们,引起周围许多人的不满,他还打算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而后与妻子发生争执,家庭关系紧张,最终离家出走,不久病逝。因为看透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他一生都在力图消灭社会中的罪恶,但最终没能改变。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长髯(rán) 黝(yǒu)黑 滞(zhì)留 愚钝(dùn) 轩(xuān)昂 犀(xī)利 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gāngà) 甲胄(zhòu) 粲(càn)然 盎(àng)然

  ⒉词语补注

  ①黝黑:黑;黑暗。②滞留:停留不动。③愚钝:愚笨;不伶俐。④犀利:锋利;锐利。⑤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⑥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⑦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⑧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⑨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⑩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句段解读】⒈“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剖析】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⒉“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剖析】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重点探究】为何要重点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剖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眼睛的描写,展现托尔斯泰的精神风貌,他的眼睛充满智慧,突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才气的人,他对社会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同时又表现他是缺少属于自己的幸福的人。

  【主旨归纳】

  【写作借鉴】

  1.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如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3.先抑后扬巧妙运用。如“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

  【结构图解】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资料集锦】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的语录

  ·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 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俄国作家。他写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31分)

  ⒈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D)(4分)

  A.胡髭(zì) 尴(ɡān) 粗劣(lüè) 两颊(jiá)

  B.侏(zhū)儒 粗糙(zào)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ɡēn) 掩饰(shì) 鬈(quán)发

  D.敦实(dūn) 颔首(hà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解析:因为A项中“胡髭”的“髭”应读“zī”,“粗劣”的“劣”应读“liè”,错了两处;B项中“粗糙”的“糙”应读“cāo”,“甲胄”的“胄”应读“zhòu”,也错了两处;C项中“无垠”的“垠”应读“yín”,错了一处,只有D项全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4分)

  A.一绺 丑陋 酝酿 滥造 藏污钠垢

  B.烁烁 射线 酒肆 狮子 狐立鸡群

  C.皱纹 龙罩 滞留 侏儒 无可置疑

  D.粗制 纠缠 粗糙 粲然 颔首低眉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C)(4分)

  A.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B. 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小合适。

  C. 他的门第和身份大大不同于格里高、伊凡、伊利亚、彼得等在场的所有人。

  D.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4分)

  A. 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B. 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C. 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D.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相敬如宾,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解析:D用“颔首低眉”替换)

  5.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B)。(4分)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解析:A“真知灼见”与“意见”语义重复。C去掉“一类的东西”。D“一边放着一个”有歧义。)

  6.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2分)

  答: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2)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2分)

  答: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7.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3分)

  8.文章刻画托尔斯泰肖像,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试找出几句加以赏析。(4分)

  示例:脸庞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这些比喻(内含夸张)的大肆铺排,浓墨重彩,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18分)

  ㈠ 阅读课文6~9段,完成9~12题。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3分)

  答: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0.选文第一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去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4分)

  答: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达出来。认真品读选文,试找出一些精彩语句加以赏析。(4分)

  答: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2.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13.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㈡ 阅读《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完成14~14题。(14分)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茨威格

  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有一晚,在比利时著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琪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指指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像你这样称赞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了我。“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就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像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抚着我的肩头。

  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得的比在学校所有的时间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4.作者说“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你知道那症结吗?为什么作者把这一句放在文章的首段?(4分)

  答:缺少对事业的专注;目的在于引出罗丹为修理一件已经完成了的雕塑作品,竟把特意邀请来的客人忘在一边的故事,并进而写出得到的启示。

  15.“我”起初接触罗丹时,心情怎样?(3分)答:不安。

  16.“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为什么要感谢罗丹?(3分)

  答:因为他教给“我”使自己文章更加完美的方法。

  17.请你概括罗丹的性格特点。(4分)

  答:温和、淳朴、工作专注、待人诚恳。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7分)

  18. 2011年1月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梅子涵等十位不同行业的人物得到了网友的热烈支持,以超过300万的投票当选“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是他们,让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他们,努力营造了一种浓厚了的阅读氛围;是他们,让好书浸润了孩子的心灵。

  阅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越来越博学,让我们越来越快乐。学校开展“推广阅读”活动请你参加。

  (1) 请你写一句激励大家读书的名言警句。(2分)

  答:示例:书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就是力量。

  (2)如果说读书的人是美的,那么推广阅读的人就是美的传播者。假如你是推广阅读的人,请你为“推广阅读”活动设计方案。(2分)

  答:示例: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读书演讲活动。举办“开卷有益”主题班会。

  (3)阅读是快乐而美好的享受,请说说阅读给你带来的快乐。(3分)

  答: 提示:开放题。要紧扣阅读及自己的体验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