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看云识天气》的导学案
课文《看云识天气》的导学案
篇一: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NO:710402-1 班级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提高搜索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2.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 关注自然、热爱科学。4.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学习积累。
5. 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使用说明
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段意和段落之间的联系。进而理清文章结构。 重点、难点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一、自主学习
1、生难字:给加点词注音
绫纱( ) 绸幕( ) 弥漫( ) 峰峦( ) 轻盈( ) 鳞波( )谚语( )日晕( )崩塌( )( ) 2、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奔 bēn( ) 薄 báo( ) ban( ) bó ( ) b ( )
3、形似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高sǒng juǎn 云 鱼lín sǒng 恿 证quàn 波光lín lín
4、判断题
(1)虹是好天气的标志。( ) (2)云的形状可以影响天气。( ) (3)日华或月华只要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天气则会变好。( ) (4)看云识天气是生活常识,是有科学依据的。( ) (5)卷云和卷积云位置最接近。( ) 5、选择题
(1)刚刚下过雨,那么雨前最可能出现的云是( )
A.薄云 B.低而厚的云 C.卷云 D.高积云 E.积雨云
(2)月华的光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会( )
A.变阴 B.变晴 C.不变 D.都可能.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体感知
1、讨论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 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 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 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二)研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表一:晴天云简表
2、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3、观察这一个月的云,并做好记录,来看看云与天气的变化关系。
篇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学习难点】
1、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3、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自主预习案】
1、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晴天云彩简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课内探究案】
一、 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的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1.复习思考。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____
2.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习提问。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晴朗天气的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都是阴雨风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晕、华、虹、霞。这些是什么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一句是什么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气晴朗的云有什么特点?阴雨雪风的天气,云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中,结构是怎样的?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本文寓准确于生动的语言特点,研究讨论: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检测案】
1、给下列字注音。
燚yí 霎shà 刹chà(那) 晕yùn(圈) 盈yíng
2、解释下列词语。
峦:__________ 点缀:____
轻盈:_______ 姿态万千:_______
弥漫:_________
3、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1)、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分层?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近几年来,有关酸雨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酸雨对我国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②什么是酸雨呢?它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如何来清除它的危害呢?
③酸雨是指因大气污染而产生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露等。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稀硫酸和稀硝酸,另外还有有机酸。酸雨的形成虽然有诸多复杂因素,但根源在于
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对流层后,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在暖湿静风等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富集,在水汽凝结过程中溶于水而形成硫酸、亚硫酸或硝酸、亚硝酸,然后随雨降落,形成酸雨。
④酸雨给森林、土壤、湖泊、农作物等带来巨大危害,更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灾害之一,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
⑤酸雨破坏植物气孔,使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林木的大面积死亡。欧洲、北美、亚洲等大面积的森林受到酸雨的危害;我国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每年都有大面积林木受酸雨危害枯萎或死亡,江苏、浙江等省森林受害面积达128万多公顷,每年林材损失达6亿元,生态效益损失更高达54亿元。
⑥酸雨破坏土壤结构,中和土壤中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造成农作物减产,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
⑦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质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物难以生存。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地的许多湖泊正变成生物难以生存的“死湖”。
⑧酸雨对文物、古建筑的破坏程度令人吃惊。世界上许多千古不朽的建筑物、雕像等,被酸雨腐蚀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像希腊的雅典女神、意大利科洛西姆斗兽场、我国北京故宫的汉白玉雕、卢沟桥上的石狮等等,数千年保存完好的文化遗迹,在数十年间成了酸雨的牺牲品。
⑨酸雨更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科学家们测算,由于受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的铝、铜、锌、镉等金属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几十倍,人类在饮用这种水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毒害。含酸的空气也使多种呼吸道疾病增加。例如,巴西的库巴坦布有20%的居民因受酸雨毒害而患有哮喘、支气管炎和鼻炎,其中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高达38%。
⑩防治酸雨首先要控制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的排放,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情况下,应尽快改变我国对能源利用的传统方式,加快对煤炭液化、气化等技术的研究及生产步伐,加强二氧化硫的排放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环保投入,治理酸雨污染,防止酸雨扩大;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开发低污染新能源,特别是在水能丰富而酸雨危害严重的西南地区加快水能的开发??
111998年初我国提出“向酸雨宣战”,经过两年的集中治理,一些污染重灾区如重庆、沈阳等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积极行动,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扼杀这个来自空中的“杀手”,我们的天空会更蓝。
4、请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l)千疮百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牺牲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及文章的思路。 2.运用比喻的妙处以及相关说明方法的学习。 3.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知识链接】
一、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 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四、说明方法。
1、举例子: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分类别: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作用:将?(对象)分成哪几类,具体解说了?(对象的特征),从而达到条理清楚,准确说明的作用。
3、列数字:作用:用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对象),突出了?(对象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也有一些说明文用了大量的概数、约数,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作比较: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深刻的印象。作用:通过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易于读者的理解。 5、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或事理下定义。作用:用科学的语言给?(对象)下定义,揭示了?(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对象)有明确的认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对象的特征)。
7、列图表: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图例,如产品结构图等。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主要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
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事物说得更具体、生动、形象。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10、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更具体,更形象,可以引资料说明。
【自主学习】
(1)生难字:给划线字注音。
) 绸幕( ) 弥漫( ) 峰峦( )
) ) )( ) (2)释义:
崩塌: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课内探究】
1、讨论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 1 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 2~6 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 7 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2.思考。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文章体裁是?运用了什么顺序?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3)天气晴朗的云有什么特点?阴雨雪风的天气,云有什么特点? 答: 轻、高、薄; 低、厚、密。
(4)第一段中,结构是怎样的?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
答: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 (5)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6)“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4.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很多,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打比方:(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1)第二段把云的形态分为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 (2)第三段把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4种。
(3)第四、五段把低而厚密的云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4种。 (4)第六段专门介绍云的光彩,分为晕、华、虹、霞4种。 下定义:在太阳和月亮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很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作诠释: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那最轻盈、站的最高的云,叫卷云。
摹状貌: 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冰雹或者龙卷风。
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列数字: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
作比较: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引用: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5、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举例说明,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识性,如“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比如:还有的像峰峦,像刚川,像雄狮,像奔马??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能够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
【谚语积累】
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
篇四: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设计人:肖凤云 审核人: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预习
一、阅读课文,排除障碍 (1)注音:
峰峦( ) 一霎( )间 点缀( ) 绫纱( ) 弥漫( )晕( )头转向 月晕( ) 崩塌( ) (2)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预习检测:
《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初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课后第一题。
研读----精讲点拨
1、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思考: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
2、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3、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起来确感到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四、拓展延伸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分类积累。
通读----达标测评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1)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2)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3)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_____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然后再说说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2分)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用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原句: (2)作用: 3.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2分 4.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2分)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5.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2分)
课后反思:
篇五: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教师寄语:正因为汇聚了千山万水,海才能掀起洪波巨澜;正因为积累起一
点一滴,海水才永不枯竭。同学们,去汇集,去积累吧,愿你拥有知识的大海。
课首要点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3.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4.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5.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导学重点】
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导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导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延伸】
一、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4、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⑴、 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⑵、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⑶、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语言特点:
——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6、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式。
【自主积淀·初步感知】
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1)注音:
峰峦( ) 一霎( )间 点缀( ) 绫纱( ) 弥漫( ) 晕( )头转向 月晕( ) 崩塌( ) 丝丝缕缕 ( ) 薄 ( )云 (2)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崩塌:
【思维链接·目标定位】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说明文。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
谚语积累
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
【合作研读·整体感悟】
1、 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 第2—5具体介绍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写 2、学生读课文,思考: 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 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 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关键品析·重点强化】
(1)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下面的问题,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C.“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
d.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2).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本文不仅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把云和天气关系说得清楚明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本文说明的内容是 。 说明的顺序是
(5)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疑难诊治·突破难关】
(6). 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
(7). 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拓展延伸·刷新目标】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
【归纳反思·留下精彩】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
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
【我的收获】
课后提升: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
⑵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
2.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⑶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
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⑴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⑶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⑷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 4.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⑴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⑵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
二、阅读分析: (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1)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2)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3)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_____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然后再说说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课文《看云识天气》的导学案】相关文章:
《故乡》的导学案02-14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