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第三单元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 8、海伦·凯勒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2 | ||
教学 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 |||||||
3、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 |||||||
重点 难点 |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 ||||||
课前 准备 | 小黑板、录音机、磁带 |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写字 四、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精读指导第1-7自然段 二、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精读第8节 三、朗读体会 四、作业 | 1、出示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情地朗诵精彩片断。 2、谈话: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就是美国女学者海伦·凯勒的心声。对于她,你们有什么了解? 3、板书课题。 4、过渡:那么,这位了不起的学者,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成就这样辉煌的事迹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吮、霖”应读前鼻音;“挠、妮”声母应读鼻音“n”。 领读齐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要求再读课文,尝试结合语境理解生词。 5、齐读生词。 6、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描红、临写。 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1、默读第一节,从哪些句子中尼能感受到海伦失聪失明后的痛苦与悲哀? 2、“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闭上眼睛,捂上耳朵,你的感受? 3、海伦是多么不幸啊!她才是一个 一岁半的娃娃呀! 4、指名读。就在这时,有一个人走进了她的世界,给她的心灵注入了清泉。她是谁呢? 5、轻声自读2——5小节,思考:沙利文老师是怎样帮助小海伦的?海伦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语句。 6、“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用朗读表现。练读。 7、再读第5小节,体会:从海伦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什么? 8、小结: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一天天的过去,海伦在艰苦的学习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使她对生活更加热爱。指导朗读:你被海伦感动了吗? 9、默读6—7小节,思考:海伦又一次做了一个惊人的尝试。她是怎样做到的?出示海伦的话,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一点? 10、最后一句话能不能改成“我每天坚持着练习。”?为什么? 重点感悟海伦的话。练读,读出海伦坚韧不拔的精神。 11、引读:终于—— 完成《补充习题》第三、四题。 1、指名分节读2——7小节。 2、上一节课中,你有了什么收获?
1、默读第8小节,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海伦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2、齐读这一节。 1、海伦的做法哪些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2、你想学习海伦什么?你想对海伦说什么? (1)为什么海伦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2)把你想对海伦说的话写下来。 《补充习题》第五、六题。 | 听读欣赏。 又聋又哑的她克服种种困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齐读课题。 按要求自读课文。 听读,正音。
思考、交流。 在老师指导下努力学习。 默读第一节,思考。 体验失明失聪所面对的黑暗和沉寂。 尝试练读,体会。 沙利文 学会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用手指说话。 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生命有新的开始。 海伦的学习热情似火,学习的毅力很强。 组织交流。 指名回答 轻声自读,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 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有时甚至…… 齐读第7小节 指名回答,补充。 指名读,评议。 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感受。 写一段话。 |
板 书 设 计 | 8、海伦·凯勒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如饥似渴 热爱生活 夜以继日 不屈不饶 奉献——永远流传 |
教 学 后 记 |
|
执笔:张红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 9、二泉映月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3 | ||
教学 目标 | 1、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 |||||||
3、指导背诵第4、5自然段,体会琴声的丰富内涵。 | |||||||
重点 难点 | 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 ||||||
课前 准备 | 配乐歌曲《二泉映月》、配乐朗诵带、搜集有关阿炳的资料 |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三、学习第一段。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五、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指导背诵第4、5自然段 三、作业 | 播放《二泉映月》。你听过这首曲子吗?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出示华彦钧的挂图。学习《二泉映月》。 1、出示生字词小黑板。 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指导书写。 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 2、分自然段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哪几自然段写了《二泉映月》的诞生过程? 4、小结分段及段意。
《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1、听写词语。 2、读第一段,这段主要讲什么? 1、读第二段,思考:这一年的中秋节,发生了什么事? 2、师傅在倾听什么?小阿炳听到了吗?为什么他没听到?什么是“饱经风霜”? 3、你对有什么感受?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1、指名读,思考:十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你认为阿炳是个什么样的人? 3、能读出你的感受来吗? 4、中秋夜,阿炳再次来到二泉,这次他从泉水中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以前没有听到呢? 1、轻声自读第四段,勾画出对《二泉映月》旋律的描写。 2、播放《二泉映月》,看文体会。 3、你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朗读。 5、什么是“享有盛誉”?《二泉映月》为什么会享有盛誉? 《补充习题》第四题。
(1)理清顺序:环境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描写。 想起了……想起了……听到了……。
理清顺序: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内涵。引背,自由背。配乐背诵第4、5自然段。
补充习题第五、六题。 | 听曲、介绍曲子。 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指读,正音 描红。 讲解注意部分。 进行补充、交流。 轮读课文、回答补充 讨论交流,进行分段。 理解“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请泉”。 读第一自然段,评议。 听写,概括段意。 各自练读。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愤怒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自读,勾画 汇报,读句子。 听曲,体会。 谈体会。朗读。 理解词语,体会本段。 按顺序练背。 指名背,齐背。 |
板 书 设 计 | 9、二泉映月 中秋夜 师傅 饱经风霜 阿炳 听不懂 又是中秋夜 阿炳 再次听泉 ↓ 感悟坎坷、曲折 ↓ 流泻琴声 |
教 学 后 记 |
|
执笔:翟丽萍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 10 、郑和远航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2 | ||
教学 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 |||||||
重点 难点 | 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 ||||||
课前 准备 | 挂图、搜集郑和的资料 |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理清脉络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 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郑和。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1、课文写了郑和几次远航?哪一次详写? 2、第一次远航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其余内容写了什么? 3、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2、指导朗读。“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2、自学第4、5自然段。 (1)讨论: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复述第一次远航;《补充习题》剩下的。 | 读课题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学生读书 尝试自学课文,解决疑难 交流 指名读课文 抱拳、扶老携幼、化险为夷 七次远航、第一次详写。 1——5节 默读第一段,尝试分层。 反馈,交流。 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自学4、5小节。思考 各国君臣……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在第5节中圈画。 险恶的风浪、海盗的袭击 镇定自若、命令军士严阵以待 郑和将一生奉献给航海事业。 齐读课文 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交流 |
板 书 设 计 | 扬帆远航 (详写) 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流 10 郑和远航 战胜凶险 (略写) 其余六次远航
|
教 学 后 记 |
|
执笔:张秋鸣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2 | ||
教学 目标 |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 |||||||
3、会讲几个史记故事。 | |||||||
重点 难点 | 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 ||||||
课前 准备 | 读几个史记故事、挂图等。 |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揭题,解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四段 四、复述课文 五、作业 |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2、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第一段(1、2)第二段(3)第三段(4)第四段(5) “狱”三个部件的比例。“隶”的笔顺,下半部要舒展。 《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1、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1、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指导朗读。 抓住主要情节复述。 《补充习题》剩下的。 | “发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发愤写呢? 研读、飞来横祸、前无古人等词的意思。 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描红、临写。 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残酷的刑罚。 刚正不阿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 交流。 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同桌互说。 |
板 书 设 计 |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遵照嘱托 遭受酷刑 完成巨著 前无古人 发愤著书 |
教 学 后 记 |
|
执笔:汤其红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 12、《精读与略读》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1 | ||
教学 目标 |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 |||||||
重点 难点 | 通过介绍略读,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积累。 的条理和方法,掌握略读的方法。 | ||||||
课前 准备 | 略读材料 |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揭题,审题。 二、指导自读课文 三、小结 | 揭示课题。 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1)要有一定的速度;(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4、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a:“一目十行”什么意思?b: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c: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d: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5、齐读课文,体会。 1、拿出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汇报。 2、弄清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 认真反复地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 略读:大略地读。 组织交流。 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略读是精读的基础。 |
板 书 设 计 | 12、精读与略读 精读 结合起来 略读 读书效果最佳
|
教 学 后 记 |
|
执笔:戴根龙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 习作3 | 课型 | 习作 | 课时 | 2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阅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 ||||||
2、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 | |||||||
重点 难点 | 做到“新、真、短、快”。 速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 ||||||
课前 准备 | 组织一次比赛。 |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导入 二、自学例文 三、指导写 四、学生写作 五、评议习作。 六、誊清 | 1、收看过新闻联播吗? 2、播音员报道的新闻都是由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今天我们要来学做小记者,了解“新闻报道”的写法。 1、阅读课本提供的例文。 同学们,首选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闻报道的写作形式,读读课本上的这篇报道,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2、尝试自学: 3、讨论: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4、我们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男篮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5、讨论归纳,板书: 6、拿出爸爸妈妈订阅和我们自己订阅的报纸,对照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新闻报道的特点,找出报纸上的新闻报道。 1、指名说。 2、指导确定标题,突出重要内容,然后按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交代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这一格式开始落手报道内容。 要求报道的事件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
| 交流 自学,思考 指名读,交流 讨论新闻报道的特点。 自读习作3第二部分,发现报道的写作特点。 小组里交流,评判一下找得准不准确。 口述比赛情况,注意体现出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为什么等因素。 习作 修改习作草稿。 |
板 书 设 计 | 新闻报道 标题: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 结尾:补充交代 |
教 学 后 记 |
|
执笔:徐鲜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 练习3 | 课型 | 练习 | 课时 | 3 | ||
教学 目标 | 1、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学好书法需要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 | ||||||
2、诵读与积累旨在巩固前面所学词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 | |||||||
3、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 |||||||
重点 难点 | 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 | ||||||
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 |||||||
课前 准备 | 书法大师的简介。 |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文与生活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诵读与积累 二、写好钢笔字 三、学写毛笔字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 1、自读短文。出示: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这位青年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2、“学了一年就觉得很好”与“磨穿的砚台”比较,发现这位青年与老师的差距在哪里?这位青年会怎么想? 3、再读全文,得出结论 学习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练字”的看法 4、出示题目:现在电脑普及了,我们不需要花这么大的工夫练字了。 虽然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练字。 你同意哪个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5、你知道哪些著名的书法家?看谁知道的多? 1、出示与郑和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郑和远航》这篇课文,说说你所理解的词语意思。 1、出示:郑和远航……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2、指名朗读。 3、如何写好。1)写单个字,要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观察的主要参照不再是“格子”,而是字的笔画与笔画,偏旁与偏旁之间的结构关系。 2)写一行字,还要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穿插、避让和布局。 4、指定时间内独立描红,临贴。 1、出示:土、牛 2、说说这两个字的间架结构。 3、教师示范: 土:第一笔横要短而轻柔,长度约为第三笔横的二分之一。第二笔竖要正直有力,敢于冒尖。第三笔横要舒展稳健。整个字的造型犹如一个“正三角形”。 1、读一读口语交际的题目要求。 2、归纳所列话题: 3、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问题,有时甚至常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你还遭遇过什么问题? 4、教师继续罗列于黑板。 5、你对哪个话题最有看法,请你来发表你的看法。 6、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写下同学的看法。 7、试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以及同学们的看法。 8、指导:1)点拨,使讨论逐渐深入。2)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 3)鼓励不善发言的大胆表达自己观点。 | 自学短文,思考 联系上下文,比较中思考。 交流。 联系上下文,思考 交流 读句子,比较 尝试辩论 王羲之父子、欧阳修、黄庭坚、颜真卿、柳公权 交流。 做到熟读成诵。 朗读这段话。说说如何写好横线上的字。 读贴,书空,交流写好字的诀窍 观察字型 交流观察收获 尝试练习 观帖 临写 指名读题 交流话题 学生再举例 选择一个话题,交流看法 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评议 |
板 书 设 计 |
|
教 学 后 记 |
|
执笔:张红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第三单元】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02-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计划02-19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测试卷03-19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语文1~3单元03-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03-20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11-1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点02-2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