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

时间:2024-11-12 11:52:18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精选7篇)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精选7篇)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 1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本文中作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2.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写作特色,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

  3.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生动的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他的作品在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方面有独特的探索,在学界有一定影响力。

  2. 写作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撰写了《敬畏自然》一文,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理念。

  三、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 斥鴳(yàn)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呐(nà)喊 深邃(suì) 混淆(xiáo) 相形见绌(chù)

  2. 解释下列词语。

  (1)敬畏:敬重畏惧。

  (2)深邃:深奥。

  (3)精巧绝伦: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4)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四、文本探究

  1.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作者通过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对比分析,指出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 文中是如何论证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的?

  (1)运用对比论证。作者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进行对比,如人类发明的各种技术在大自然创造的宇宙万物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人类的航天事业在宇宙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大自然却能创造出如此浩瀚、神秘且精妙绝伦的宇宙。

  (2)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许多大自然的神奇现象和生物的独特能力来论证大自然的智慧。例如,苍蝇的复眼结构复杂而精巧,其视觉系统的灵敏性和独特性远超人类的科技成果;还有生物的基因工程,大自然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早已熟练运用基因的奥秘,创造出了无数适应环境的生物种类,而人类对基因的.研究和应用才刚刚起步。

  3. 如何理解“敬畏自然”中的“敬畏”一词?

  “敬畏”并非是对自然的盲目崇拜和恐惧,而是一种敬重与畏惧交织的情感态度。敬重自然是因为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孕育了世间万物,拥有着人类难以企及的伟大智慧和力量。畏惧自然则是因为人类如果肆意妄为地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如自然灾害的频发、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敬畏自然是人类在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后应秉持的一种理性而谦逊的态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基础。

  五、拓展延伸

  1.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

  (1)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如滥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灾害隐患增加和资源枯竭。

  (2)工业污染严重,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例如某些地区的河流因工业污染而变得乌黑发臭,河中生物大量死亡。

  (3)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链。一些珍稀动物因人类的贪婪捕猎而濒临灭绝,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使人类失去了许多珍贵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敬畏自然?

  (1)树立环保意识,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做好垃圾分类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2)尊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不参与非法的捕猎、交易和破坏它们栖息地的行为,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修复志愿者活动。

  (3)倡导绿色出行,优先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学习和传播环保知识,提高身边人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例如在学校、社区组织环保讲座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对《敬畏自然》一文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我们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树立敬畏自然的思想,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 2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本文中作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2. 学习本文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体会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3.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等。他的作品常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引发读者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反思。

  2. 写作背景: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呼吁人类要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便是作者对这一理念的深刻阐述。

  三、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 斥鴳(yàn)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呐(nà)喊 深邃(suì) 混淆(xiáo) 相形见绌(chù)

  2. 解释下列词语。

  (1)敬畏:敬重畏惧。

  (2)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4)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5)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6)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7)精巧绝伦: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8)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四、文本探究

  1. 文章开篇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文章开篇以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作对比,人类智慧看似伟大,能创造诸多奇迹,但大自然的智慧却更为高深莫测。作用是引出下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探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人类在自然面前应有的态度。

  2. 作者认为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者认为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人类的智慧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人类的创造发明等活动都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人类的智慧是在大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永远无法超越大自然的智慧。例如人类制造的各种工具和机器,其原理都来源于大自然的规律和现象,人类只是对其进行了发现和利用。

  3.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1)对比论证:如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对比,突出大自然智慧的伟大。人类智慧在改造世界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自然却能创造出如宇宙、生命等更为神奇伟大的事物,从而论证人类应敬畏自然。

  (2)举例论证:列举人类的发明创造如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等,说明这些都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人类是在大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进一步论证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3)比喻论证:将人类比作大自然机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菌,形象地说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地位,论证人类不应狂妄自大,而应敬畏自然。

  4. 怎样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敬畏自然”不是对自然的恐惧和盲目崇拜,而是在认识到自然的伟大、神奇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后,对自然怀有一种敬重、感激和爱护之情。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肆意破坏自然,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拓展延伸

  1.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类不敬畏自然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许多地区频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工业污染使河流、海洋受到严重污染,大量生物失去栖息地甚至灭绝;过度捕杀野生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一些物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危险,还可能引发传染病的传播等。

  2. 请结合本文观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敬畏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节约用水、用电,减少资源浪费;倡导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做好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木;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比较分析,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深刻阐述了人类应敬畏自然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我们应改变对自然的错误态度,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以“敬畏自然,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敬畏自然的理解和行动。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 3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本文中作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2. 学习文中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技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与论证能力。

  3.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提升语言感悟与鉴赏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深入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的深刻内涵,梳理文章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

  掌握文中对比、举例、比喻等论证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体会文章中富有深意与感染力的语句,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解读。

  2. 难点

  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关系的深度思考与理解,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敬重情感,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三、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旨在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敬畏自然的理念。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鴳( ) 蓬蒿( ) 咫( )尺 狼藉( ) 呐( )喊 深邃( ) 混淆( )

  2. 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敬畏自然”这一核心观点,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大自然的智慧远高于人类智慧。

  人类应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 1 - 4 段):通过人类对自然的种种行为及言论,提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观点,为下文论述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 5 - 10 段):将大自然的智慧与人类智慧进行对比,阐述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论证大自然的智慧远胜于人类。

  第三部分(第 11 段):总结全文,得出人类应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强调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身。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文中作者是如何论证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

  作者先指出人类在历史上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如人类的航天事业等,看似伟大,但与宇宙的广袤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例如,宇宙中存在着数以亿计的星系,地球在其中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人类活动范围更是局限于地球的表面及有限的太空探索,这就显示出人类征服自然想法的幼稚。

  再通过列举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这些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人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防和减轻损失,却无法真正阻止它们的发生,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征服自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2. 大自然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是怎样阐述的'?

  大自然的智慧体现在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鲸鱼,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人类,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大自然精妙设计的体现。例如,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演变自身的形态、习性等。

  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有着极其复杂而又完美的平衡机制。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等稳定的生态结构。如草原上的草、羊、狼之间的关系,草为羊提供食物,羊被狼捕食,而狼的数量又受到羊的数量及其他因素的制约,这种微妙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这充分显示出大自然智慧的深邃与伟大。作者运用大量的实例、数据以及形象的比喻等手法进行阐述,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智慧。

  3.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是大自然孕育的生命形式之一,人类的智慧来源于大自然的赋予与启迪。例如,人类对科学规律的发现与运用,很多都是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研究中得来的。

  大自然的智慧是深邃、高超且全面的,而人类智慧相对来说较为有限。人类虽然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面对大自然的复杂系统和巨大力量时,往往显得渺小。比如人类在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至今仍面临诸多困境,而大自然却能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维持整个地球生态的相对稳定。

  (四)品味语言

  1.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如:“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矿坑比作人类自掘的陷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宇宙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创造”“自我认识”“欣赏”,使宇宙的形象更加鲜活,也更深刻地表达了大自然创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2. 体会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含义。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强调了敬畏自然的本质是对人类自身生命和未来的尊重与保护。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相互依存,伤害自然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敬畏自然是人类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五)拓展延伸

  1.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敬畏自然的理解和体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倡导绿色出行等。这些行为都是敬畏自然的具体表现,因为它们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更可持续的生存环境。

  从旅游观光方面来看,当我们进入自然风景区时,应尊重自然的原始风貌,不随意破坏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遵循景区的环保规定等。这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自然之美,也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呵护,使自然景观能够长久地留存供后人观赏与研究。

  2. 你知道哪些人类因不敬畏自然而遭受惩罚的事例?

  例如,一些地区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进而引发频繁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工业污染导致的河流、湖泊水质恶化,许多水生生物灭绝,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如某些地区因水污染导致癌症发病率上升等问题。

  (六)课堂小结

  1. 本文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探讨,有力地论证了人类应敬畏自然的观点。

  2. 我们学习了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多样的论证方法以及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

  3. 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刻认识到敬畏自然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践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七)课后作业

  以“敬畏自然,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敬畏自然。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 4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本文中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把握作者的观点。

  2.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和文学性的语言,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阐述观点。

  3. 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体会文章中富有深意的语句,如“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等。

  2. 难点

  深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敬畏自然的理念。

  三、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他的作品往往从哲学的高度对自然、人类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富有哲理与深度。

  2. 写作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创作了《敬畏自然》一文,旨在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避免因过度自负而对自然造成更大的伤害。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 斥鴳(yàn)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深邃(suì) 混淆(xiáo) 相形见绌(chù)

  2. 解释下列词语。

  (1)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2)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3)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4)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5)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6)精巧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

  (7)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明确: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2. 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 - 4 段):通过人类与自然对比,指出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

  第二部分(5 - 10 段):阐述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人类应敬畏大自然的智慧,爱护自然。

  第三部分(11 段):总结全文,强调人类应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阅读文章第 1 - 4 段,思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人类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是幼稚可笑的,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

  2. 文章第 5 - 10 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大自然的智慧?

  明确:作者从大自然的深邃、高超的智慧和伟大的力量等方面进行阐述。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大自然能运用美学原则创造出各种事物,如人体的对称美、花朵的色彩美等。

  3.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1)对比论证:如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进行对比,突出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人类智慧的渺小,从而论证人类应敬畏自然的观点。例如“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通过对比,鲜明地表现出大自然智慧的无所不在与人类智慧的局限性。

  (2)举例论证:列举了许多自然现象和生物,如苍蝇蚊子、鲜花绿草、星空灰尘、人体细胞等,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例如在论述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时,列举了众多生物种类,有力地证明了大自然的创造力与智慧。

  4. 如何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明确:“敬畏”,从字面上说,是敬重畏惧的意思。“敬畏自然”并不是说要人类对自然盲目崇拜,而是要求人类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尊重自然的规律,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基于对自然深刻认识和理解之上的态度,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规范。

  (四)拓展延伸

  1.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有哪些行为是违背敬畏自然这一理念的?请举例说明,并谈谈其危害。

  示例: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一些物种濒临灭绝;工业污染排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等。这些行为都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开发利用自然,忽视自然规律的表现,最终会导致自然环境恶化,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2.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敬畏自然的理念?

  明确: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节约用水、用电,减少资源浪费;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类,减轻环境压力;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等。从社会层面来看,政府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应注重节能减排,采用环保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学校应加强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等。

  (五)课堂小结

  通过对《敬畏自然》一文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整体,大自然拥有着深邃、高超的智慧和伟大的力量,而人类的智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努力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地球上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六)课后作业

  1. 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仿写,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认识。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 5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本文中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把握作者的观点。

  2.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写作特色,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二、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改造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作者有感于人类的这种行为,创作了本文,旨在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三、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 斥鴳(yàn)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呐(nà)喊 混淆(xiáo) 深邃(suì)

  2. 解释下列词语。

  (1)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2)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3)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4)深邃:深;深奥。

  四、文本探究

  1.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作者通过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对比,指出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并非凌驾于自然之上,因此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例如,文中提到人类的科技成果看似伟大,但在大自然的创造面前却显得微不足道。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从宏大的星系到微小的生物细胞,其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类如果妄图征服自然,最终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2. 作者是如何论证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的?

  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对比论证方面,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进行对比,如人类发明的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看似是人类智慧的伟大成果,但与大自然创造的生物飞行和移动方式相比,就显得局限。大自然中的鸟儿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昆虫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精准飞行,这些都是人类难以企及的。举例论证时,作者列举了许多大自然的神奇现象,如“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说明大自然的智慧是精细而高超的'。还有大自然中生物的进化历程,各种生物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如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将叶子进化成刺,储存大量水分等,这些例子都充分展现了大自然智慧的伟大,而人类智慧只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3. 文章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哲理。生动形象体现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将人类活动的空间与大自然的空间进行形象对比,把人类比作斥鴳,把大自然比作鲲鹏,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富有哲理则表现在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和表述上,如“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句话警示人类如果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可能会自食恶果,引发读者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五、拓展延伸

  1.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类不敬畏自然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例?

  例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许多岛屿和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一些物种因为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气候而灭绝。还有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得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区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此外,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一些河流干涸、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用水安全。

  2. 结合本文,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敬畏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许多小事做起。比如节约能源,随手关灯、关闭电器电源,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倡导绿色出行,多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在购物时,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自带环保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进行垃圾分类,使可回收物得到循环利用,有害垃圾得到妥善处理,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爱护动植物,不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破坏野生植物生长环境,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为维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

  六、课堂小结

  通过对《敬畏自然》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刻理解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的道理。作者通过严谨的论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智慧和无穷力量,也看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将敬畏自然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七、课后作业

  1. 以“敬畏自然”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2. 收集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的名言警句或宣传标语,至少五条,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 6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本文中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体会敬畏自然的深刻内涵。

  2.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写作手法,提高逻辑思维与论证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体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难点

  深入探究作者敬畏自然的思想根源,反思人类在对待自然过程中的行为与态度。

  三、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影响日益增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旨在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鴳( ) 蓬蒿( ) 咫( )尺 狼藉( ) 呐( )喊 相形见绌( ) 精巧绝伦( ) 美味佳肴( )

  2. 解释下列词语。

  敬畏: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敬畏自然”这一主题,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2.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观点?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如对比论证,将人类与自然进行对比,突出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举例论证,列举具体事例使观点更具说服力等)

  3. 如何理解“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句话的含义?它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四)拓展延伸

  1.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人类不敬畏自然而导致的不良后果的现象?

  2.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敬畏自然的理念?

  (五)课堂小结

  1.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论证方法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敬畏自然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传播敬畏自然的理念。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以“敬畏自然,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在今后将如何行动。

  六、学习反思

  在学习完《敬畏自然》这篇课文后,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请将你的反思写下来。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 7

  自学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提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谈感受:。(学生展示)

  二、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黑板展示)

  狼藉 混淆 深邃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三、整体感知:(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

  六、拓展研究:

  教师引导:(黑板文字、语言交替展示)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七、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堂你收获了:

【语文敬畏自然导学案】相关文章:

敬畏自然语文导学案08-08

《敬畏自然》导学案06-06

有关敬畏自然导学案09-19

《自然之道》导学案09-10

大自然的秘密的导学案08-13

《大自然的秘密》导学案09-18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07-26

老王语文导学案08-01

语文《背影》导学案09-02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