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010
年级 四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0 年 9月 16日
周 次 | 第3周 | 课次 | 4 | |
授课课题 | 5、天安门广场 |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1、学会(1-2)自然段中的生字词,理解(1-2)自然段。 2、能掌握一些读通、读好课文的方法。 3、通过学文,感受天安门的雄伟壮观。 |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
集体备课 | 个性化修改 | |||
预习 |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导入、激趣交流: 1、谁去过天安门广场,你有什么感受? 其他同学想不想去游览? 今天老师就领大家一起去北京游览天安门广场,开心吗? 2、板书课题:1、天安门广场 3、学生交流有关“天安门”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二、初读、交流收获。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适当停顿。 (3)、小组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会读的同学请举手,不会读的同学没关系,请你再读读,相信你准能读。(教师重点辅导)。 三、精读§1。 1、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 2、纠正读或模仿读。 3、说说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什么印象? 4、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 5、练读后指名读。 四、精读§2。 1、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方法同学习第一自然自然段) 2、读了这段话,你有问题吗? 相机理解:雕梁画栋 3、天安门及其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雄伟壮丽、格外挺拔……) △天安门雄伟壮丽,金水桥格外挺拔,让人不忍离去,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这一自然段,可加入一个说话训练,学习这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以《我们的教室》或〈〈花坛〉〉为题说一段话。 五、指导书写: 瓦 栋 | |||
作 业 |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 |||
板书设计 | 1、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或简笔画) | |||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
年级 四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0 年 9月 1 6 日
周 次 | 第3周 | 课次 | 5 | |
授课课题 | 5、天安门广场 |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二课时 |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1、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
集体备课 | 个性化修改 | |||
预习 |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读§1-§2。 2、默写“雕梁画栋”。 二、学习§3: 1、谁愿意读§3。 2、纠正读或模仿读,重点读好: 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3、自读§3,拿出相关的简易图,读后在小组中摆出各建筑物的方位关系。 4、集体交流。 5、完成课后第4题的小练习。 6、这些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十分雄伟壮丽,你产生了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表现给大家听。 三、学习§4: 1、读读课文§4,你有困难或疑问吗? 2、用上“因为……所以……”,根据课文内容说说: (1)为什么全国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 (2)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3、是啊,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深信你也一定很向往天安门广场,让我们一起随作者再游览一下,再回忆那庄严的场面。 4、齐读§4。 四、学习§5-§6。 1、请你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晨曦中天安门城楼的雄姿,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和集体交流。 3、小结:是的,我们仿佛看到了“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中国也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多自豪哪! 4、读§6,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节日的广场绚丽、热闹! 五、指导写字: 你觉得哪些字需要大家帮忙的?[碑煌] | |||
作 业 | 1、选词填空。 2、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3、观看记录片。 | |||
板书设计 | 5、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新中国的象征 意 雄 纪念碑 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 义 伟 纪念堂 节日到来 美丽热闹 非 壮 博物馆 凡 丽 人民大会堂 | |||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
年级 四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0 年9月 16 日
周 次 | 第3周 | 课次 | 5 | |
授课课题 | 6、徐悲鸿励志学画 |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1、学会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1、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
集体备课 | 个性化修改 | |||
预习 | 要求同学们了解徐悲鸿的资料,要求至少能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幅他地作品。 |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 为什么? (第1——3自然段) 第二段 怎么? ( 第4——6自然段) 第三段 结果 (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 、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 |||
作 业 |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 |||
板书设计 | 学画受辱 6、徐悲鸿励志学画 作品轰动巴黎 功夫不负有心人 | |||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
语文 课程教案
年级 四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0 年 9月 16 日
周 次 | 第3周 | 课次 | 6 | |
授课课题 | 6、徐悲鸿励志学画 |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二课时 |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2、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1、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
集体备课 | 个性化修改 | |||
预习 | 要求同学们了解徐悲鸿的资料,要求至少能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幅他地作品。 |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 |||
作 业 | (1)熟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4题。(3)为“真正的中国人”主体班会搜集资料。 | |||
板书设计 |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 冲着 被激怒 (立志) 每逢……就…… 潜心 (努力) 一间一根两片 震惊 鞠躬 优异轰动 (结果) | |||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
年级 四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0 年 9月 16 日
周 次 | 第4周 课次 1 |
授课课题 | 7、虎门销烟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⑵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⑶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1、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集体备课 | |
预习 | 学生自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 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作 业 | 1、描红。 2、熟读课文。 |
板书设计 | 围观 7、虎门销烟 销烟 |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
周 次 | 第4周 | 课次 | 2 | |
授课课题 | 7、虎门销烟 |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二课时 |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1、学会本课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
集体备课 | 个性化修改 | |||
预习 | 学生自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 |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 |||
作 业 |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 |||
板书设计 | 围观:(热闹)人多 庄重 7、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 销烟:先……再……然后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 |||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
年级 四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0 年 9 月 16日
周 次 | 第4周 | 课次 | 3 | |
授课课题 | 习作 2 |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1、读懂例文《我真棒》和《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了解围绕一个突出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和抓住细节描写,突出特点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动作)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3、能按作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1、了解围绕一个突出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和抓住细节描写,突出特点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动作)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
集体备课 | 个性化修改 | |||
预习 |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 1、自读例文1,思考:这篇习作是围绕小作者的一个什么特点写的?用什么材料来反映的? 2、再读例文, 了解突出特点,作者详细写了自己的什么?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要围绕一个特点选材,要抓住动作描写,突出自己的这个特点。 5、再读例文2,思考:这篇例文的作者所写的是自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事例来反映的? 6、小结:在写作时,要使自己的特点突出,就要选择典型的、能反映自己这个特点的材料。还要抓住细节描写,尤其要写出自己使怎么做的,这样会使特点更加突出。 二.指导选材 1、示:上节课,我们开了《夸夸我身边的小能人》的交流会,你觉得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当时有哪些同学说的是你?是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选择一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选材,确定写哪个典型材料?现在考虑一下自己的作文思路吧。 2、织交流。 3、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 | |||
作 业 | 生打草稿写作。 | |||
板书设计 | 习作1 要求: 1、题目可以自拟; 2、搜集自己的突出特点,选择一个; 3、事例要典型,要抓住细节(动作)描写;4、最好确定一个特点,围绕特点选材。 | |||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
年级 四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0 年9 月 16 日
周 次 | 第4周 | 课次 | 4 | |
授课课题 | 习作 2 |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二课时。 |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1、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品质。 2、 学生作文修改,誊写作文 |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1、了解围绕一个突出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和抓住细节描写,突出特点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动作)的能力和习惯,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
集体备课 | 个性化修改 | |||
预习 |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二、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3、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三、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3、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4、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四、尝试修改 | |||
作 业 | ||||
板书设计 | ||||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
年级 四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0 年 9 月 16日
周 次 | 第4周 | 课次 | 5 | |
授课课题 | 练习 2 |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1、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学语文,学习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去介绍自己家的走法,并从中积累课外知识。 2、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和古文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 3、指导学生掌握“木”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和变化。 4、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大方地用恰当而得体、有影响力的语言去介绍自己的朋友。 |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
集体备课 | 个性化修改 | |||
预习 |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指导学生学习清楚地介绍。 1、指名读书上”开学了”这一段训练要求,思考:要是让你说,你会怎样说? 2、组织交流,指名评议:你觉得他介绍得清楚吗?你能根据他的介绍想象出他家的走法吗? 3、出示小芳的作业,思考:我们都没有去过小芳家,你现在能根据小芳的介绍想像小芳家的走法吗? 4、再读书上的介绍,思考讨论: ①小芳的介绍并不复杂,但是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能让我们这么清楚呢?把小芳介绍中的关键词标注出来。 ②这都是一些什么词语? ③由此可见,要想介绍清楚,要注意一些什么? 6、学习运用:刚才我们围绕“怎样清楚地介绍自己家地走法”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再来尝试着说一说。 二、训练学生尝试画出路线图 1、布置自学:请大家先仔细看小芳的路线图,然后把刚才的介绍给同桌听,让同桌按要求画出路线图 2、组织交流。 3、提问:要这么清楚地画出路线图,要注意什么? 三、交流资料 1、谈话:课前,我们请大家搜集了自己家地名地来历及变迁。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交流交流。 2、组织交流。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①预习成语。 ②小练笔:《欢迎你到我家来》 | |||
作 业 | 背诵并默写古诗 | |||
板书设计 | 《望洞庭》 刘禹锡 赞美月夜洞庭美景 | |||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
年级 四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0 年 9 月 16 日
周 次 | 第4周 | 课次 | 6 | |
授课课题 | 练习 2 | |||
教 学 基本内容 | 第二课时 | |||
教学目的 和要求 |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 |||
教学重点 及难点 | 1、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和古文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 2、指导学生掌握“木”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和变化。 | |||
教学方法 及手段 | 讨论法、讲授法 | |||
学法指导 | 练习、听、记 | |||
集体备课 | 个性化修改 | |||
预习 | 搜集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文名句。 |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 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 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读了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举个例子。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 2、齐读成语。 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4、尝试背诵成语。 5、出示《虎门销烟》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 6、再读成语。 7、出示古诗名句,默读,思考:你知道这两句话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 8、教师补充介绍。 9、交流感受:现在,听了这些故事,你再读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觉? 10、指导朗读、背诵: 让我们把我们的这种感情用朗读来表达,好吗? 11、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这类的诗句?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二、小结,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拓展训练: (1)记住这些慷慨激昂的诗句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 |||
作 业 | ①默写成语和诗句; ②搜集同类的成语和诗句。 | |||
板书设计 | 以身许国 碧血丹心 嫉恶如仇 大义灭亲 敢怒敢言 忧国忧民 横眉冷队 浩气长存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期末练习卷11-08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语文七八单元测试题07-08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语文1~3单元03-19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02-19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3-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教案03-25